中青報:很多海外遊學團遊而不學,機構與學校間形成利益鏈條

2020-12-25 澎湃新聞

中青報:很多海外遊學團遊而不學,機構與學校間形成利益鏈條

李一陵/中國青年報

2017-08-15 12:31

在夏令營市場上,短期海外遊學夏令營十分火熱。10餘天的遊學,花費動輒數萬元,由於是學校組織,一些經濟條件好的家長自然趨之若鶩,也有不少家境一般的家長,為了孩子融入集體,也勉為其難,咬牙報名。

近年來,海外遊學熱逐漸火爆,《2016年國際遊學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國際遊學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長,而且低齡化趨勢明顯,青少年成為海外遊學熱的主力軍,甚至不乏3至6歲的小朋友。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是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殷切期望。家長們普遍希望讓孩子走出國門,增長見識、了解世界文化,同時提高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但是,低齡化海外遊學是否真有必要,動輒數萬元的價格是否虛高?很多海外遊學團,事實上遊而不學。以某旅行社推出的一款海外遊學活動為例,標註遊覽5所大學,每所大學遊覽時間均為半小時,其他遊覽地為旅遊景點。這樣的遊覽實際上還不如旅行團的行程安排合理。一些海外遊學團的行程中包括與當地人士交流的活動,但是這種交流更多流於形式,效果並不理想。一些學生反映,「和外國學生友好交流」根本沒有實現,「和友好校活動是兩天,可是美國學生根本就不願意理我們啊」。

為了吸引家長「掏腰包」,很多遊學項目打出了戲劇、NASA航天、藝術、體育、航海等噱頭,但相關主題活動所佔比重並不大。比如,任何人都可以免費參觀哈佛大學校園,但遊學機構會找當地人在哈佛租個教室搞宣傳聯誼會,馬上提高相關費用,變成了「在世界名校哈佛和老外深度交流」。除去所佔不多的主題活動,剩下的行程與普通旅行團並無明顯差別。而且,與普通旅遊團相比,學生在國外的住宿、飲食、出行等成本都要比旅行團低,但是費用則比普通旅行團高出一大截。

而且,對於年齡太小的孩子,心智不成熟,對周遭世界的理解是淺層次的,諸如參觀海外名校這樣的行程,對他們來說有多大的意義?能學到什麼呢?恐怕不過是到此一遊罷了。

十來天的行程,少則兩三萬元,多則五六萬元。但是,不少家長仍然一邊糾結,一邊砸錢報名。這種跟風又是為何呢?跟風的背後,學校恐怕發揮了不小的作用。有記者調查北京的海外遊學市場發現,很多遊學機構與學校之間形成了一條潛在利益鏈條,很多公立學校都組織了暑期海外遊學活動。學校之所以熱衷於組織海外遊學活動,一個原因是「學校從每個學生的花費上得到的提成通常在5%~7%之間,而帶隊老師獲得免費出境的機會,也成為遊學項目的一個潛規則」。

一邊是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焦慮;另一邊則是家長被學校、遊學機構所織就的密不透風的網所裹挾,即使意識到海外遊學班的性價比不高,還是咬牙報名,因為想到「班裡孩子很多都在報,自己不報怕孩子不高興」。他們擔心如果自己的孩子不參與,就無法融入群體。這種心理普遍地出現在各類培訓班、興趣班上。很多家長明明懂得應該讓孩子在假期放鬆身心,但是經不住與周邊家長的比較,害怕如果不讓孩子去補習、去提前學,孩子就會落後於人。這種焦慮,與其說是家長對孩子成長、成才的期待,對階層滑落的不安所造成的,不如說是市場催生出來的。

要化解家長的這種焦慮,當然有必要呼籲理性消費,避免盲目跟風。更重要的是,找到「風起」的原因,規範市場的運行。比如,公立學校與遊學機構進行合作,形成灰色利益鏈條,這種行為就明顯違反了相關規定,監管部門難道不該查一查嗎?

(原題為:《海外遊學熱背後是怎樣的灰色利益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海外遊學,夏令營,家長

相關推薦

評論(28)

相關焦點

  •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
    海外遊學,遊而不學?這句家喻戶曉的教育古訓,讓為數眾多的中國父母們心甘情願一擲千金,送孩子們去海外遊學,增長見聞,開闊視野。即使費用動輒數萬、乃至數十萬,家長們依舊趨之若鶩。然而,方興未艾的海外遊學,近年來卻屢受「走馬觀花、遊而不學」「上車睡覺、下車撒尿」的質疑。圖解教育工作室(ID:tujiejiaoyu)聯合遊學醬,解讀海外遊學繁榮之下隱藏的亂象,教你如何甄選優質海外遊學產品。
  • 海外遊學「只遊不學」被叫停
    《指南》強調,境外研學旅行要「安全出行」「寓學於遊」,境外研學旅行的教育教學內容和學習時長所佔比例一般不少於在境外全部行程計劃的1/2。每次活動安排不宜超過2個國家,每個國家的參訪城市不宜超過4個。並規範了帶隊教師人數、行前培訓等具體內容。 這是教育部首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對日益火爆的海外遊學市場加以規範。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海外遊學勿忘教育之本
    透過熱鬧和喧囂,如何體現海外遊學的教育價值和人文氣息,發人思考。   海外遊學熱,一定程度上是國內遊學熱的延續。許多家長早就帶孩子參觀過國內的清華、北大等名校,為了讓孩子感受一下世界名校氛圍,形成國際視野,趁暑假到海外轉一圈,本無可厚非。然而,在對海外遊學的目的和內容缺乏成熟考慮的情況下,抱有「別人去了,我們也得去」的想法,甚至不顧自身條件盲目跟風,就值得商榷了。
  • 暑假臨近海外遊學再掀熱潮 「遊而不學」逐漸淘汰
    「遊而不學」逐漸淘汰  儘管前幾年出境「遊學」也一直是暑期旅遊的熱門詞彙,但「掛羊頭賣狗肉」的情形較多。遊玩項目佔主體、走馬觀花式地參觀名校,甚至還包含自費、購物等環節。而今年,「遊而不學」的項目已少有家長及學生關注。
  • 更多機構參與「研學市場」分羹:海外遊學低齡化,幼兒園加入
    從傳統市場來看,研學旅行一類由教育機構舉辦,比如新東方研學營、樹童英語國際研學營、知鳥遊學等;另一類由各大旅行社獨立開發,或聯合學校、機構開發。但從近年的情況來看,更多機構、單位,甚至行業協會加入研學市場分羹。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就有媒體組織小記者團赴京「採訪」。
  • 暑期海外遊學熱 含金量幾何?
    但記者也發現,海外遊學市場熱度不減的背後,出現了「遊」多「學」少、互相攀比等問題。□記者 王麗虹 陳靈 實習生 劉雯嵐1 講述「讀萬卷書,行萬裡路。」中小學生一進入寒暑假,家長除了幫他們報補習班、興趣班,帶孩子到外地甚至出國遊玩已不是稀罕事。
  • 暑期海外遊學調查:重遊輕學 遊學安排遊賭城
    伴隨留學熱和海外遊升溫,讓孩子趁著暑假出國遊學,藉以薰陶世界文化、開闊個人眼界,已成為不少家庭的選擇。但出境遊學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少?花不菲的費用遊逛一趟,能得到什麼?家長、機構和監管部門如何讓孩子們遊出去、學回來,不虛此「遊」?  上周,來自中國的一名高中生在美國的夏令營溺亡,這起事件讓「海外遊學」再次成為關注焦點。
  • 遊學「標籤」下的陷阱:「只遊不學」 價格虛高
    ,海外遊學再次成為旅遊市場的寵兒,很多家長已經提前給孩子報名參加海外遊學團、夏令營等,讓孩子出國遊學「長見識」。同程旅遊負責人也表示,家長對於遊學產品的價格敏感度低於大眾旅遊產品。根據攜程旅行網的大數據分析,目前暑期遊學十大目的地分別是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日本、紐西蘭、法國、泰國、芬蘭。不過也有家長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孩子參加的遊學產品並沒有起到預期的效果,幾乎只遊不學。而很多旅遊產品更是貼上了遊學的「標籤」,價格虛高。
  • 「海外課堂體驗」可能是遊學中最大的騙局!遊學其實是為了這個
    一到寒暑假,有關遊學的宣傳隊伍中,除了留學中介外,旅行社、海外大學、培訓機構都摻和進來了。003 「遊」和「學」是兩張皮?這樣一來,如何把「遊」和「學」融為一體,成為競爭各方糾結的難點。遊學中的「學」主要發生在海外大學,而「遊」的部分則基本上由留學中介、旅行社、培訓機構等負責。
  • 暑假海外遊學都是套路?廣州媽媽自己搞定攻略,孩子學到這些
    號稱「既玩又學」的遊學項目受到了親睞。記者7月初從廣州各大留學機構了解到,暑期的遊學項目大部分已截止報名並滿額,歐美高端團是主力產品,價格大約為2.9萬人民幣。除了報團,一些家長還選擇了自由行。海外暑期遊學能學什麼?我們採訪了幾位過來人聽他們講講遊學經。
  • 暑假遊學並非花錢越多效果越好 走馬觀花式的海外遊學已過時
    原標題:走馬觀花式的海外遊學已過時,素質教育、親子互動、興趣培養成為關鍵詞 暑假遊學並非花錢越多效果越好如今,走馬觀花式的海外遊學已經過時,素質教育、親子互動、興趣培養成為各類遊學活動的關鍵詞。最近,上海市實驗學校東校的學生家長米曉軍給讀初一的女兒物色了一個遊學夏令營,「過去,我給女兒報名過美國的夏令營。今年,我想讓她跟著公益組織去四川雅安,看看中國的大好河山。」
  • 海外遊學產品避雷指南
    一個海外遊學項目值不值得,不應該單從價格上來判斷,而應該從價值上進行考量。在選擇海外遊學項目時,需要理性判斷,到底有哪些「雷」是可以避開的呢?01、海外遊學品牌國際知名度選擇海外遊學產品時,第一個標準是品牌。重信譽的資訊時代,品牌就是保證。
  • 海外遊學莫要說走就走 法律風險需事先了解
    海外遊學莫要說走就走     2016年,71萬人,170億元;2017年,86萬人,219億元。這是相關機構統計的中國海外遊學人數和市場規模。  事實上,出於對只「遊」不「學」的遊學方式的反感和擔憂,高會然的家長最初並不同意女兒出國遊學。當被告知女兒班裡已經有多位同學都在假期出國遊學,並向學校老師諮詢得到肯定答覆後,他們決定滿足女兒的願望。  「如果真能藉此讓孩子開拓眼界,體驗多元文化,感受世界的廣闊,回來後能激勵她努力前行,甚至今後如果選擇留學也會有幫助,那麼這筆錢就花得不冤。」
  • 「遊」大於「學」 扒一扒海外遊學夏令營的那些坑
    扒一扒海外遊學夏令營的那些坑一到五月份,不少媽媽們就開始為孩子的暑期安排「焦慮」了——急著尋找各種暑期夏令營的方向。面對市面上五花八門的各個國家、各種類型夏令營,很多媽媽無從下手。小心一不留神成了「小白鼠」如今的夏令營,就像曾經風靡於每個學校的奧數班一樣,成為一種潮流。似乎不帶孩子去夏令營,自己就不是個合格父母似的。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五花八門的機構如雨後春筍般越來越多,各種遊學、插班項目應接不暇,讓對夏令營還一知半解的家長更加迷茫,也令一部分家長花了大錢卻踩了坑。
  • 小學生4萬元赴海外遊學 發燒一周竟然無人理睬
    」  跟其中一個團的學生交流後李先生得知,他們此次前來美國的遊學費用為每人3.8萬元,全程不超過一周,安排了美國多所名校。幾乎去每所學校都跟當天在哥倫比亞大學一樣,用時不超過一小時。事實上,早在六年前李先生和女兒就已經體驗過「遊學」。當時,女兒小學畢業,正是小升初的暑假。
  • 環球時報對話三一遊學創始人
    ,不僅形成龐大的市場,也牽動著很多人的心。除此之外,海外遊學行業還存在一些亂象。海外遊學毛利率目前高達30%甚至更高,而普通旅遊產品只有4%,在利益驅動下,加上行業門檻低,大量的機構和個人都加入其中,造成行業力量良莠不齊。
  • 出國遊學海外線路引攀比 只遊不學成套路
    行業無標準、缺行規,又缺乏市場監管主體,讓不少孩子遭遇了走馬觀花式的「偽遊學」。  國內遊過時?  海外線路引攀比  「美國常青藤名校遊學營」「英國頂尖貴族公學暑期拓展」「澳洲暑假親子夏令營」……遊學機構推出遍布世界各大洲的花式遊學線路,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 起底海外遊學市場潛規則:領隊老師費用由學生分攤
    記者調查得知,家長送孩子海外遊學,大多出於兩種心態:一是增長見識、提高能力;二是為孩子留學做準備,儲備海外經驗。甚至有家長給出了這樣的理由:「我也不太明白,反正是孩子所在的英語培訓班組織的,很多學生都去了,我也就同意了。」  「我現在擔心的是,暑假結束,孩子回到教室後相互交換旅遊故事、紀念品,國內遊的孩子可能會感到遜色於其他在世界各地遊玩的同學。
  • 海外遊學 臺灣這樣玩!(圖)
    小學生:21萬遊歷洛杉磯三周   PENTA是臺灣一家海外遊學教育機構,導報記者了解到,今年他們主推的遊學行程,就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青少年國際英語研習營,費用是每人21萬元。  該機構工作人員介紹,今年參加這個遊學團的孩子最小只有8歲,由一名領隊老師把他們帶到洛杉磯並交接給當地的老師。學生將被安排住在學校兩人或三人間的宿舍,每10名學生就有一名助理老師負責24小時照顧。
  • 暑期來臨海外遊學項目多 動輒幾萬元真比旅行收穫更多?
    暑期來臨,各種海外「遊學」夏令營讓人眼花繚亂。這些「遊學」夏令營,有學校組織的,也有一些社會留學機構組織的,基本號稱都有「名師」帶隊、生活老師相隨,有與學業相關的活動,讓孩子能在短時間裡開闊眼界,放鬆身心,增長知識。  對海外「遊學」夏令營,家長們會選擇嗎?花高額費用遊學到底值不值?孩子真的能學到很多東西嗎?如何看待似乎已經成為風潮的海外「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