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內多次出訪 習近平引用了這些詩詞典故

2020-12-24 中安在線網站

  【編者按】6月是元首外交的繁忙季節。習近平主席不辭辛苦,一個月之內多次出訪,在數個場合發表了重要講話,期間引用的一些詩詞典故備受關注。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梳理出習近平在這些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原句

  可持續發展是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產物,契合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共同訴求。中國人講:「志之所趨,無遠弗屆。」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誰都無法阻擋。中方願繼續同國際社會一道,將鄭重的承諾轉化為具體行動,攜手開闢嶄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2019年6月7日,在第二十三屆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上的致辭

  典故

  志之所趨,無遠弗屆。窮山距海,不能限也。

  ——清《格言聯璧》

  解讀

  這句話講述的是人的精神意志所產生的強大力量。一個人如果有堅定的追求,就會為此克服困難,不懈奮鬥;同理,一個國家乃至一個世界如果有堅定的追求,也會為此付出努力,直至最終實現自己追求的目標。正如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的,「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誰都無法阻擋。」各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這樣一種集體志向,也是一種強大的追求,這種追求「無遠弗屆」,誰都無法阻擋。最正確的做法就是尊重這種追求,沿著這種追求所指引的道路,讓各個國家都攜起手來,群策群力、合作共贏,共同開闢嶄新的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共創繁榮美好的新世界。這是本次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全會的主旨所在,也是中國的堅定主張。

  原句

  吉爾吉斯斯坦有句諺語,「兄弟情誼勝過一切財富。」中國人也常說,「兄弟同心,其利斷金。」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吉攜手合作,共迎挑戰,確保兩國關係持續穩定健康發展,是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

  ——6月11日,在吉爾吉斯斯坦《言論報》、「卡巴爾」國家通訊社發表題為《願中吉友誼之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的署名文章

  典故

  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

  ——《周易·繫辭》

  解讀

  兩個人同心協力,便能發揮出如利刃一般斬金截鐵的力量,無往而不勝;兩個人同心同德,那美好的感覺如同使人嗅到幽蘭芬芳。《周易》原句裡的「二人」,逐漸發展為今天俗語中的「兄弟」,這種演變,正說明了中國人對兄弟之情的一種認知:兄弟,不僅限於家族內的血緣宗親,更推廣為生活中的朋友同志——志同道合、義志相投的「二人」,就可以是「兄弟」,更可以勝似「兄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提到「兄弟同心,其利斷金」這句名言。講話對象或是臺灣同胞,或是全國人民,或是非洲兄弟,或是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以兄弟稱之,求其友聲,期以共進,可謂修辭恰如其分,用意微妙而深遠。

  原句

  中國古人說,「與朋友交,言而有信」。互信是中塔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基石。正是基於互信,中塔成功解決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495公裡的共同邊界成為連接中塔人民友誼的橋梁和紐帶。

  ——6月12日,在塔吉克斯坦《人民報》、「霍瓦爾」國家通訊社發表題為《攜手共鑄中塔友好新輝煌》的署名文章

  典故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論語》

  解讀

  子夏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主要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要看他能不能信守「孝、忠、信」等傳統道德。不止是子夏,翻閱《論語》我們會發現,孔子和他的弟子們都把「信」看作為人立世的重要關鍵點,講求信義,相互信任,是人與人交往的「底線要求」。信是人與人關係的基礎,也是國與國交往的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個場合強調中國在國際關係準則上講誠信。如2013年10月3日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的演講中就提出「人與人交往在於言而有信,國與國相處講究誠信為本」。2015年4月21日在訪問巴基斯坦時引用「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並強調這與巴基斯坦人所說的「誠信比財富更有用」契合相通。2019年4月26日,在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再次強調:「中國人歷來講求『一諾千金』。」

  原句

  當前,國際形勢風雲激蕩,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欲粟者務時,欲治者因勢。」我們要牢牢把握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大勢,從「上海精神」中發掘智慧,從團結合作中獲取力量,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上海合作組織命運共同體。

  ——6月14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的講話

  典故

  夫欲粟者務時,欲治者因世。故商君昭然獨見存亡不可與世俗同者,為其沮功而多近也。

  ——漢·桓寬《鹽鐵論》

  解讀

  要想得到糧食的人,就一定要遵守農時;想治理好國家的人,必須適應時代大勢。這句話,體現了傳統中國文化對時與勢的思考,直到今天,對於小到個人行為、大至治國理政,仍然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當今世界,什麼是滾滾向前的潮流和大勢?習近平在講話中這樣說道:「當前,國際形勢風雲激蕩,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我們要牢牢把握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大勢」。放眼今日全球,和平與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聲,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愈發陳舊落伍,妄自尊大或獨善其身只能四處碰壁;世界已經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日益相互聯繫、相互影響,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才能促進共同繁榮發展。在這樣的世界大勢下,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是開放還是封閉,是前進還是後退,考驗著人們的胸襟、眼界和智慧。

  原句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2015年,我提出構築亞洲命運共同體倡議,闡述了建設亞洲美好明天的共同目標。幾年來,亞洲國家在邁向命運共同體過程中,增強了合作意識,豐富了合作實踐,積累了合作經驗。

  ——6月15日,在亞信第五次峰會上的講話

  典故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論語》

  解讀

  君子要專心致力於根本的事物,根本建立了,治國做人的原則也就產生了。近年來,中國正在逐步踐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世界格局已然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關係,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一道,同呼吸、共命運。作為亞洲具有影響力的大國,中國首先應該致力於在本地區內構建「亞洲命運共同體」,通過「立本」「本立道生」,推動「命運共同體」意識逐漸升華為「亞洲共識」,建立亞洲新秩序。「亞洲共識」本身具有深刻的歷史淵源,古絲綢之路的文明就是見證了亞洲地區互學互鑑、相互融合的歷程。現如今,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拉緊了亞洲各國的情感紐帶,促進了亞洲協作互信,凝聚了亞洲發展共識。中國願與亞洲各國一道,讓「命運共同體」的意識生根發芽,以「亞洲共識」為指引,共迎機遇,共對挑戰,攜手開啟合作共贏的亞洲美好明天。

  原句

  長期以來,在中朝兩黨堅強領導下,不論是在共同反對外來侵略、爭取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的鬥爭中,還是在開展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兩國人民都彼此信賴,相互支持,相互幫助,結下了深厚友情,可以說是「歷久彌堅金不換」。

  ——6月19日,在朝鮮《勞動新聞》等主要媒體發表題為《傳承中朝友誼,續寫時代新篇章》的署名文章

  典故

  萬金不換囊中術,上醫元自能醫國。

  ——宋·辛棄疾《菩薩蠻·贈張醫道服為別且令饋河豚》

  凡墨日日用之,一歲才減半分,如是者萬金不換

  ——《淵鑑類函》卷二〇五引成老相《墨經》

  解讀

  雙方的關係經歷的時間越長久,就越顯得堅定不移,用多少金子都換不來。「我們有偉大的友誼,我們有共同的理想,把我們團結得無比堅強。」正如習近平在朝鮮媒體發表的署名文章指出的,中朝幾代領導人一直保持著密切交往,就傳承中朝傳統友誼、造福兩國人民深入溝通、真誠合作,書寫了國際關係史上的佳話。習近平本次對朝鮮進行的國事訪問實現了中朝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在建交70周年這樣的重要年份進行歷史性互訪,也實現了短短15個月內兩黨兩國最高領導人第五次會晤,這正是中朝傳統友誼生命力的生動體現。

  (資料來源: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央廣網、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等)

相關焦點

  • 一個月內多次出訪 習近平引用了這些詩詞典故
    【編者按】6月是元首外交的繁忙季節。習近平主席不辭辛苦,一個月之內多次出訪,在數個場合發表了重要講話,期間引用的一些詩詞典故備受關注。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梳理出習近平在這些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 一個月內多次出訪 習近平引用了這些詩詞典故【2】
    ——6月14日,在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九次會議上的講話 典故 夫欲粟者務時,欲治者因世。故商君昭然獨見存亡不可與世俗同者,為其沮功而多近也。 ——6月15日,在亞信第五次峰會上的講話 典故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字字珠璣,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二)
    【編者按】引用名篇經典,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廣博,意境深遠,引人入勝。「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梳理今年習近平在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今天推出第二期。
  • 習近平出訪:以文會天下|習近平出訪|天下|引用_網易新聞
    前不久,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時,習近平主席引用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劇作《暴風雨》中的名句,希望議員們登高望遠,繼續推動中英關係發展。事實上,引用當地作家的作品或名言,已經成為習近平出訪時的「標配」。而對當地文化的熟稔,既展示了一個底蘊豐富的大國領導人形象,也拉近了他與往訪國人民之間的距離。
  • 句句箴言,品讀習近平引用的詩詞典故
    引用名篇經典,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廣博,意境深遠,引人入勝。「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學習大國」梳理今年習近平在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5月15日,在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典故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左傳·隱公六年》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 字字珠璣,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二)
    【編者按】引用名篇經典,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廣博,意境深遠,引人入勝。「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梳理今年習近平在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今天推出第二期。
  • 娓娓道來,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三)
    【編者按】引用名篇經典,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廣博,意境深遠,引人入勝。「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梳理今年習近平在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今天推出第三期。
  • 習近平引用過的這些希臘典故,你了解嗎?
    「偉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在訪問希臘之際,習近平在希臘媒體發表署名文章,對中國與希臘的古老文明這樣概括。此前,在出席國內外重大活動時,他曾多次在講話中引用源自希臘神話、歷史的典故、成語,我們做了整理,一起來學習。
  • 娓娓道來,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
    【編者按】引用名篇經典,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廣博,意境深遠,引人入勝。「國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鑄之」,新時代學習工作室梳理今年習近平在重要場合引用的部分詩詞古語,帶您一起學習經典。  今天推出第三期。
  • 句句箴言,品讀今年以來習近平引用的那些詩詞典故(一)
    【編者按】亞洲文明對話大會5月15日在北京開幕,在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習近平主席提到了《詩經》《論語》等名篇經典,讚美亞洲人民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 引用名篇經典,也是習近平講話的一大特色,其用典精妙廣博,意境深遠,引人入勝。
  • 習近平引用典故最多的名人竟然是TA
    而用典的背後是「治世」,梳理《習近平用典》一書中他曾引用的近300條典故,發現習近平用典也有自己的偏愛。他最常引用的書籍是哪些,最多引用哪些大家的說法,從中也能折射出習近平的一些治理思想和執政風格。最常引用《論語》:從儒學經典中尋找解決現實難題的方法習近平在所有講話中引用次數最多的是源自儒學經典的名言,其中,他引用《論語》11次,《禮記》6次,《孟子》4次,《荀子》3次,《尚書》、《二程集》等儒學經典著作也被多次引用。這不是偶然的,習近平對儒學的關切由來以久。
  • 習近平在這些場合多次提到了屈原
    習近平在這些場合多次提到了屈原 原標題:   【學習進行時】划龍舟、吃粽子、浴蘭湯,端午節民俗起源說法眾多,其中以紀念屈原影響最為廣泛。
  • 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十大典故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文章中,精妙的典故信手拈來,廣博的引用貫通古今。從這些用典中,既可以追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源頭活水,又能在古為今用的創造性轉化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習近平用典》典故釋義作者楊立新特選取出習近平引用率最高的典故10則,分為天下、信念、為政、篤行、任賢、敬民、勸學、辯證、創新、立德十個方面,讓我們一起學習!  【天下】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 習近平出訪:以文會天下
    前不久,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時,習近平主席引用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劇作《暴風雨》中的名句,希望議員們登高望遠,繼續推動中英關係發展。 事實上,引用當地作家的作品或名言,已經成為習近平出訪時的「標配」。而對當地文化的熟稔,既展示了一個底蘊豐富的大國領導人形象,也拉近了他與往訪國人民之間的距離。
  • 習近平烏鎮演講再引用《易經》中的八個字 近三個月引用了三次
    2015年10月21日,習近平在訪英期間出席倫敦金融城市長晚宴,席間引用「凡益之道,與時偕行」展望中英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黃金時代」。 從10月到12月的連續三個月裡,這句古語竟然被習近平引用了三次,可謂意味深長。
  • 習近平引用的這些名句源自何處?
    12月18日,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在超過萬字的講話稿中,習近平多次引用古今中外的名句。這些引用,既有中國古代的經典名言,也有恩格斯、毛澤東、鄧小平、魯迅的論述。這些名句,從理論依據、歷史實踐、文化淵源、民族精神等方面,深化了對中國改革開放內涵的認知。今天,小編對這些名句進行解讀,以饗讀者。
  • 習近平曾多次提到屈原或引用其名句闡述思想(圖)
    習近平多次提到屈原,例如在2014年文藝工作座談會和中央黨校2011年秋季學期開學典禮提到屈原或其作品,要求學習中國歷史,就要繼承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中汲取思想精華,結合新的實踐不斷發揚光大。他還多次引用屈原的名句來闡述思想,寄意深遠。新華網《學習進行時》原創品牌欄目「講習所」為您一一梳理。
  • 《習近平用典》出版 300條典故最常引用哪家哪派?
    編輯出版這部《習近平用典》,就是旨在對總書記重要講話和文章中引用典故追根溯源,就其現實意義進行解讀,以期幫助廣大領導幹部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準確理解總書記的思想精髓,也有助於領導幹部學習中華典故,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因此,本書針對每則典故,都在解讀部分闡述了總書記用典的現實意義,釋義部分詮釋了古典名句的深邃寓意。
  • 習近平演講喜歡引用什麼
    [摘要]引用當地作家的作品或名言,已經成為習大大出訪時的「標配」。前不久,在英國議會發表講話時,習近平主席引用英國大文豪莎士比亞劇作《暴風雨》中的名句,希望議員們登高望遠,繼續推動中英關係發展。事實上,引用當地作家的作品或名言,已經成為習近平出訪時的「標配」。而對當地文化的熟稔,既展示了一個底蘊豐富的大國領導人形象,也拉近了他與往訪國人民之間的距離。
  • 時政熱點:習近平引用的外國名言
    時政熱點:習近平引用的外國名言由北京人事考試網提供:更多關於北京華圖,時政熱點,國家公務員考試,北京公務員考試的內容請關注北京人事考試網!或關注北京華圖微信公眾號(bjhuatu),北京華圖諮詢電話:400-010-1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