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官員的蘇東坡

2020-12-13 人民網

原標題:作為官員的蘇東坡

■ 李道儒

  《孟子·公孫丑上》記載,弟子公孫丑問孟子:「敢問夫之惡乎長?」孟子曰:「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又問:「敢問何謂浩然之氣?」答曰:「難言也。其為氣也,至大至剛,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蘇東坡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言:「浩然之氣,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矣。故在天為星辰,在地為河獄,幽則為鬼神,明則復為人。」顧蘇東坡一生,其亦充滿浩然之氣,為文,空靈至性,樸實自然;為人,光明磊落,率性而為;為官,憂國憂民,敢作敢當。

  以做官為例。蘇東坡不巴結,不結黨,不營私,不舞弊,在當朝就得美名。只是一個朝代穩定以後,往往小人當道,佞客橫行,有才者被妒,正直者被貶。因為後者每天想的是如何做事,而前者整日想的是怎麼謀人。所以到後來,蘇東坡已厭倦宮廷內鬥,三番五次奏請下放,以求人格獨立,心靈清靜。然而有人卻是相反評論,認為縱觀東坡一生坎坷, 為何仕途不順?完全是因為他個性張揚恣肆,恃才傲物,上得罪領導,平得罪同事,不會處理關係,不會通融乖張,只是個好詩人,不是個好官員。但很有意思的是,他在朝為重臣,給前面那些亂來的官員糾偏矯錯不說,單說他外放為官,擔任過太守的地方,政績斐然,口碑極好,尤以杭州為甚,傳下眾多千古美談。其中他愛民近民的浩然之氣,不僅浸潤當時,更浸潤長遠,於今觀之,仍感親切。

  元祐四年(1089年)蘇東坡外任杭州太守,上任一年半,就實現了全城公共衛生方案,包括清潔的供水系統和一座醫院(中國最早的公立醫院),雖與別的官員意見相左,卻仍是心繫百姓,排除阻力,「雖千萬人吾往矣」。他還幫助醫院多方搜集藥方,為民治病。當時因推行青苗貸款政策,百姓塗炭,商業蕭條,民不聊生,東坡接連上奏,請求寬免百姓債務。元祐七年饑荒成災,蘇州、湖州、秀州等地百姓死亡近半。東坡在其他許多官員報喜不報憂、隱瞞真情的情況下,多次上書太后和皇帝,詳述災情與災民慘狀,云:「有田無人,有人無糧,有種無牛。殍死之餘,人如鬼蠟。」聖旨未下,他在自己轄區先賑災,先減免災民稅負和欠債。他後來又在一道長五千字的表章中,言詞更加激烈,即算現在看,都讓人膽戰心驚,不由不佩服他的膽量:

  臣聞之孔子曰:苛政猛於虎。昔常不信其言,以今觀之,殆有甚者。水旱殺人,百倍於虎;而人畏催欠,乃甚於水旱。臣竊度之,每州催欠吏卒,不下五百人。

  以天下言之,是常有二十餘萬虎散在民間,百姓何由安生?朝廷仁政何由得成乎?

  在他的積極籲請之下,朝廷正式下旨寬免,從當時看,他的努力挽多少百姓生命於倒懸啊。

  蘇東坡不管是升是貶,是進是退,是榮是辱,是在京都還是在孤懸大陸外的瓊州,他總是無怨無悔,甚至在生命的最後,他對弟弟子由說,他上可陪玉帝,下可陪卑田乞兒。在黃州也好,蘇州也好,雷州也好,瓊州也好,他與百姓融為一體,裡面有默默無聞的讀書人,有農夫村婦,有和尚道士,他常常與他們席地而坐,相談甚歡。正因為他從百姓中來,到百姓中去,知民情,曉民意,哀民苦,體民心,才明辨朝廷政策是非好壞,代民申訴,奏獻良策,包括廢青苗法,減百姓負,寬恕陷害他的政敵小人。其浩然之氣真是撲面而來。事實上,喜歡百姓憐恤黎民的官員總能得到百姓擁戴。東坡無論到哪裡,親近者眾,有的甚至不遠千裡前去陪侍看望,為他送食送醫。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蘇從廣東返北,六月十二日,全家坐船到達靖江,消息傳開,數千百姓立於江邊矚目。十五日,入常州,運河兩岸百姓如堵,歡迎之聲響徹雲霄。

  按中國古人說法,蘇東坡做官堪稱甘棠。如此不算好官,那何謂好官?依何評判?是口碑還是獎盃,是官評還是民意,是歷史還是當朝?

  (作者系湖南文化學者)

(來源:深圳特區報)

相關焦點

  • 《賀新郎·乳燕飛華屋》蘇東坡佳作巧解圍
    據南宋學者楊湜的《古今詞話》記載,這首《賀新郎》就是蘇東坡憐香惜玉,替佳人巧妙解圍所作。事情大約發生在哲宗元祐年間,蘇東坡任杭州知府。正值石榴花開的季節,西湖美景很是宜人,本就酷愛交遊的蘇東坡帶著府衙的一幹官員在西湖歡聚宴飲。酒席盛宴上,還邀請了杭州知名的歌伎唱曲助興。那些被邀請的歌伎陸陸續續都到了,只有名伎秀蘭遲遲不見蹤影。
  • 十大關鍵詞全域解讀蘇東坡
    今天來到這兒,在座每一位都是蘇東坡的朋友、親屬、粉絲,是一千年的時間和空間把你們連在一起。我作為一個異鄉人來到這裡講蘇東坡,真的覺得氣短。」不朽東坡「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自己的蘇東坡」  蘇東坡一生的著述,大概一百多萬字,包括詩詞、雜記、隨筆,還有親筆題書和私人信函,還有很多他同時代的同學、同事、朋友,評價蘇東坡的大量雜記。
  • 姚樹潔:官員作為與中國興衰
    【摘要】十八大以來,全國落馬的省部級官員近30名,落馬的廳局級官員不計其數。中央的反腐決心,遠遠超過許多人的預期,尤其是腐敗官員們的預期,普通老百姓為之拍手稱好。
  • 蘇東坡的「春夢」背後是一件險些要命的大事件
    蘇東坡從小就有著與眾不同的天分,因為他自帶豪邁氣。這個小子氣場之足,21歲參加考試,正好逢著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做主考官。當時他們銳意改掉,考試中多用駢文這樣華麗的不實用的文體,用策論文來考驗學子的學問深度。結果蘇東坡洋洋灑灑,肆意發揮,獲得了主考官們的讚許。
  • 蘇東坡與佛印
    蘇東坡蘇東坡一生信佛,所以佛友眾多,而且,到了一個地方,就要轉轉當地的寺廟,有一篇文章《記承天寺夜遊》也與佛寺有關:「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
  • 蘇東坡的一生,一蓑煙雨任平生
    公元1037年,蘇東坡出生在眉山。民間傳說,就在這一年,眉山原本鬱鬱蔥蔥的大山不知為何,突然花草凋零樹木枯萎。於是便有了一句傳言,眉山出三蘇,草木為之枯。人民藉助這個傳說,來表達自己對蘇軾才華的仰慕。公元1056年春天,蘇東坡平生第一次離開了生活近二十年的眉州,父子三人一起前往汴京趕考。蘇東坡最大的幸運就是,當時的主考官就是歐陽修,好似良馬遇見了伯樂一般。 當時,空虛造作的文風泛濫,歐陽修改變了當時科考的方法,就是你心裡有什麼你就說什麼。 用一種自然的筆觸表達自己的心靈。 剛好蘇東坡就是這種光明磊落,不羈之人。
  • 蘇東坡的竹
    無論怎樣,故鄉的一切都深刻地影響了蘇東坡。  蘇東坡是怎樣的人?環顧三蘇祠角角落落,竹,也生長在蘇東坡的詩詞裡;竹,也生長在蘇東坡的歌賦中。  「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豈止是竹,在蘇東坡看來,「凡物皆有可觀。苟有可觀,皆有可樂,非必怪奇瑋麗者也」。那意思就是說,世間萬物都有自身的價值,萬物都有可觀賞的地方,可觀賞即可得到審美的快樂。此言體現了蘇東坡對生命萬物的尊重,也體現了他追求美,崇尚美的境界。
  • 樂觀豁達堅忍不拔的蘇東坡——長篇人物傳記《蘇軾》賞析
    該傳記構思精巧,內容豐富,作品用鮮活生動的史實,激情飛揚的筆觸,全方位、立體式地再現了品格高尚,勤政愛民的大宋官員、詩書畫三絕,才華橫溢、飄逸俊秀的大藝術家蘇東坡的光輝形象: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漢族,1037年1月8日出生於北宋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1101年8月24日病逝於常州。
  • 蘇東坡無風無雨也無晴,淡然的人生態度
    蘇軾是北宋著名的詞人,大家喜歡他很多是因為蘇東坡對待人生的那種積極、豁達,天生樂天的人生心態。蘇軾無論是在個人經歷上還是在詞史上,他的每一個方面都讓世人對其稱讚不已,他一生被貶到了很多地方,最苦的一次就是被貶到了海南,對於一個文人來說路途坎坷,的確是艱辛不已,但作為一個心智堅強的詞人和官員,蘇軾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生活的嚮往。
  • 北宋大文豪蘇東坡到過梓州(四川三臺)嗎?
    作為生長在四川的歷史文化名人,蘇東坡(1036-1101)到底有沒有到過梓州呢?這一直是人們關注的話題。(一)蘇東坡送別梓州太守周正孺蘇東坡在經歷了多年仕途風波磨難之後,漸漸對官場心灰意冷。到了晚年,他雖身處朝廷,貴為公卿,仍然感覺如履薄冰,高處不勝寒。再加上黨爭日趨激烈,他不得不多次請求外任。
  • 舌尖上的美食——專家蘇東坡
    提起蘇軾蘇東坡,大家都會想到他是宋朝的大詞人,大文豪,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一首: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寫出了他的豪邁。一曲: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寫出了他的柔情,除了文壇地位之外,蘇東坡書法造詣也登峰造極,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出自他手。然而,這都是他的文學成就,我們今天想說的是他另外一項成就——美食。宋代的經濟空前繁榮,以前朝代的宵禁在宋朝也不存在,人們可以通宵達旦的遊玩,暢飲美食,仿佛吃的文化在宋朝格外流行,身為資深吃貨的蘇東坡同志,對自然十分精通。元豐三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 蘇東坡一首冷門的荔枝詞,鮮為人知,但讀完都只想大口吃荔枝
    蘇東坡一生在官場沉浮坎坷,多次被貶,大江南北都留下了他被貶官而走過的痕跡,最遠甚至貶到孤懸海外的海南島儋州。 不過蘇東坡始終懷著一顆豁達樂觀之心,隨遇而安,貶到何處便安家何處,造福一方百姓。當然,也造福蘇東坡這張吃貨的嘴。
  • 著名「美食博主」蘇東坡的滋味人生
    蘇東坡,一位罕見的文學巨匠、一位胸懷坦蕩的官員、一位倜儻瀟灑的才子、一位樂觀向上的凡人。歷史見證了他的睿智。他的作品和他的故事已經流行了千年,歷久彌新、經久不衰,與這一切相伴的,還有他的美食。自此,人們便稱其為———蘇東坡。即使生活艱難,蘇東坡也抱著極為樂觀的心態,繼續著他的美食生活。他在《初到黃州》一詩中寫道「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這哪裡能看出被貶官的悲哀,分明是一副賞美景、嘗美食的好心情。
  • 蘇東坡被貶官徐州,卻帶領百姓抗洪救災,還修建了一座黃樓紀念
    古代洪災肆虐的時候,地方父母官要在現場坐鎮親自指揮,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曾經在徐州就有過率領百姓抗洪45天的佳話。宋神宗九年,蘇東坡被朝廷派往徐州做太守。當時的徐州正處於古黃河道上,飽受黃河水患久矣。蘇東坡四月來上任,不久之後就要面臨黃河秋汛。中秋的時候,黃河秋汛來臨,水位越漲越高。
  • 蘇東坡曾駐足恩平,並留下千古美文?遊客:在哪裡?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一代文豪蘇東坡的這首《念奴嬌.赤壁懷古》成為千古絕唱,膾炙人口,流芳百世!蘇東坡的詩詞以感情奔放、氣勢磅礴,又寄情山水而著稱,並深受後人喜愛。可能很多網友不知道,其實,蘇東坡也曾駐足過恩平,並在恩州大地留下一首豪邁的詩詞,且聽小編一一道來。
  • 蘇東坡,命運多舛不改堅貞執著,詩書雙絕以慰曠世人生
    這一事件成為了蘇東坡一生的巨大轉折。本是無辜的人,就因為政治鬥爭需要,被革新派當做汙點對其進行攻擊,甚至到了掉腦袋的地步。堪稱北宋最大的「文字獄」。可是,這個時候王安石卻站了出來。他作為以前革新派的領袖上書宋神宗,為蘇東坡求情。他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乎?」。有了王安石的求情,蘇東坡這才免於刑罰而從輕發落。
  • 蘇東坡與杭州,故宮特展勾起千裡外江南人的傲嬌
    對喜歡蘇東坡的人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親近機會,即使暫不能至,也以灼灼的目光,北望京華。尤其是杭州——這個蘇東坡的「第二故鄉」。這是目前為止蘇東坡留在杭州被發現的最早的摩崖題刻。它記錄了947年前,彼時彼刻寫下「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的蘇東坡的心情和交遊。2. 《東南日報》老拓片 3. 現刻東坡石屋洞題名 那麼,關於蘇東坡的故事,還是從杭州講起。
  • 林語堂是蘇東坡的超粉,寫《蘇東坡傳》來表達他對蘇東坡的崇拜
    然而,林語堂自己卻這樣認為,他的《蘇東坡傳》要比《京華煙雲》和《生活的藝術》更為得意、更為珍視。林語堂為何要寫《蘇東坡傳》這樣的一本書?林語堂認為他的靈魂貼近蘇東坡蘇東坡死於公元1101年,離現在相去900多年。
  • 《詩意中國》探秘蘇東坡的自然生活哲學
    本周五晚9:10,深圳衛視《詩意中國》第三季第二期,我們就將走進蘇東坡的躬耕生活,遍尋山水詩意,共話田園風流。如果種田也一定需要一個理由的話,蘇東坡能夠給這個理由賦予一些,並不平凡的意義。1080年,蘇軾在黃州「消散」,而蘇東坡在黃州脫胎換骨、完成重生。
  • 1千年前的海南:寧可殺頭也不願去的地方,第一個遊客竟是蘇東坡
    一貶再貶至海南,窮途末路不改豁達心性在古代,官員遭受貶謫,就會往南邊流放,越往南越偏僻,條件就越差。海南在最南邊,是流放的最高級懲罰。那時的海南島,雖然在宋朝的統治之下,卻沒有多少漢人,島上居住的都是黎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