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對人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稱謂,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由此可見

2020-12-20 百家號

現代社會通常把人的一生分為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這幾個階段,可你知道在古代,人的一生不同的年齡階段都有其特定的稱謂詞語,都說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由這麼件小事就可以看出來喲。

(一)襁褓 [qiǎng bǎo]

在古代,泛指一歲以下的幼童,現在借指未滿周歲的嬰兒。「襁」指的是背負嬰兒用的寬帶,「褓」指的是包裹嬰兒的被子。

(二)孩提

在古代,指2-3歲的兒童,「孩」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在《說文解字》裡有「孩,古文咳從子」之句,指的是小兒笑貌,也就是小兒笑的咳咳之聲。而「提」的本義是「抓住小孩兩腋將其向上抱起」這個動作。

(三)始齔 [shǐ chèn]、髫年 [tiáo nián]、齠年 [tiáo nián]

在古代,「始齔」泛指七、八歲的兒童。因為根據生理狀況,女孩在七歲時、男孩在八歲時換牙,乳齒脫落,恆牙長出這個過程就稱為「齔」。而「髫年」特指七歲的女孩,「髫」指的是還沒有束髮前自然下垂的短髮。而「齠年」特指八歲的男孩,「齠」通「髫」,也指的是自然下垂的頭髮,只不過是形容男孩的。

(四)總角

在古代,泛指幼年時期,古時兒童束髮為兩結,向上分開,形狀如角,故稱總角。也就是把頭髮梳成兩個髮髻[fà jì],如頭頂兩角一般。

(五)幼學

在古代,指初入學的十歲兒童。《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鄭玄註:「名曰幼,時始可學也。」

(六)豆蔻年華

在古代,指十三四歲的少女。這個詞來源於唐代詩人杜牧的《贈別》詩:「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詩句中形容這位柔弱美麗的少女,像是二月初剛發芽的豆蔻嫩芽……

(七)及笄 [jí jī]、束髮

在古代,「及笄」指滿十五周歲的女子,因為滿十五周歲了要結髮,就用笄(一種簪子)貫之;而此時的女子也已到了可出嫁的年齡。「束髮」指滿十五周歲的男子,「束」就是捆住的意思,束髮又分全束和半束半披兩種。

(八)弱冠

在古代,男子二十歲稱為弱冠,這時要行冠禮,也就是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體形還未壯碩,看上去還比較年少,所以稱「弱」。弱冠只能用來指男子,不能指女子,二十歲的女子稱「桃李年華」。

(九)而立

在古代,泛指三十歲的成年人。意思是人在三十歲時就應該確定自己的人生目標與發展方向,「立」指的是「立德、立言、立身」。

(十)不惑

在古代,泛指四十歲的成年人。意思是人到四十歲,遇事能明辨不疑。

(十一)知天命

在古代,泛指五十歲的成年人。「五十而知天命」並不是說聽天由命,無所作為,而是指到了這個年紀知道了理想實現之艱難,故而做事情不再追求結果。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為但不企求結果。

(十二)耳順、花甲

在古代,泛指六十歲的成年人。「耳順」是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這個時候的你,應該聽得進逆耳之言,惡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花甲」是由我國古代曆法而來的,六十年為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幹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所以稱為花甲。

(十三)古稀

在古代,泛指七十歲的成年人。源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曲江》詩句「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之所以古人會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是因為當時的社會、醫療等各種因素影響下,人的壽命普遍不如現代社會的高,能活到七十歲的人確實是非常稀少的。

(十四)耄耋 [mào dié]

在古代,泛指八九十歲的老年人。出自《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十五)期頤

在古代,指的是一百歲的老人。「期」指期待,「頤」指供養,意思是說百歲老人飲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別人供養或照顧。

(十六)茶壽

在古代,指的是一百零八歲的老人。「茶」字的草字頭即雙「十」,相加即「二十」,中間的「人」分開即為「八」;底部的「木」即「十」和「八」;中底部連在一起構成「八十八」,再加上字頭的「二十」,一共是「一百零八」,所以一百零八歲就被雅稱為「茶壽」。

相關焦點

  • 公共基礎知識:聊聊古代的年齡稱謂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璀璨的文明長河也催生了我們中國最優(fu)秀(za)的國學文化,比如說我們小時候怎麼也搞不清楚的年齡稱謂,一度給我們幼小的心靈帶來很多問號。那麼我們今天就談一談古代的年齡稱謂有哪些。(一)什麼是年齡稱謂年齡稱謂是古代指代年齡的稱呼,因為古人要比我們今人禮貌的多,所以古人的年齡有時候不用數字表示,而是用其他稱謂來表示,所以往往相應的稱謂一出來,就直接可以判斷人年齡的大小啦。年齡稱謂大多是記載在書籍之中,然後被沿用至今。
  • 史上最全人物年齡對應稱謂,快來看看你是什麼稱謂
    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含蓄的文化,古人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人不是直接的去說對方的年齡而是有獨屬於自己的專門稱謂文化,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具體形象,今天就來盤點一下古人對於不同年齡階段的人的稱謂吧襁褓,本意是指包裹嬰兒的布,後來引申為對不滿周歲的孩童的稱謂
  • 古代女子對於不同年齡段,有著不同的稱謂,而現代卻很簡單?
    在中國的古代對於稱謂這種東西有著某種執著的追求,比如說三國時但凡有名有姓之人總是會說關羽,字雲長,劉備,字玄德。這麼簡單的一個稱謂瞬間給人一種高大上的感覺。而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古代女子的在不同年齡層次的稱謂。
  • 古代女子各年齡稱謂,花信、豆蔻、桃李好美啊
    古代人將男女不同年齡,命名了非常文雅甚至極具美感的稱謂。比如我們所熟識的花信、豆蔻、桃李,但是這些稱謂分別代表多少歲呢?今天我就來為大家科普下。如有錯誤請大家指正!不滿周歲稱為「襁褓」;1歲稱為「牙牙」,象聲詞,嬰兒學語的聲音。如牙牙學語,因亦指小孩過程子開始學話。
  • 中國古代的年齡雅稱,看看你處於哪個階段
    古代人的年齡都是用稱謂表示,其中男子前二十年都是以頭髮的多少來稱呼的,後面則是以人生來稱謂。女子在二十四歲之前稱謂是非常多幾乎一年一個,看來古人也明白女人的青春就那麼幾年。而且古代男女在五十歲之前稱謂是不同的。
  • 大明風華油管翻譯怎麼回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大明風華油管翻譯怎麼回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時間:2020-01-04 13:34   來源:海峽網綜合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大明風華油管翻譯怎麼回事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近期,由湯唯、朱亞文主演的《大明風華》正在湖南衛視熱播,在油管上也挺火的,因為油管上多為外國觀眾,因此《大明風華》就需要漢譯英了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一個「我去」換個音調就能概括人的所有情緒!
    相信大家對我們國家的語言是非常有自信的,因為我們的漢語不僅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傳承,更是對中華文化的傳播和創造。好多詞語只要加上不同的音調,或是在不同的語境裡,就能爆發出別樣的花火,無比璀璨,而且非常逗趣生動。
  • 古代女子是如何稱呼自己的老公?那時的稱謂可是一種很高的學問
    中國的語言博大精深,古代就有很多的語言文化,我們都知道古代的語言文字都是非常優美,唐詩宋詞,都能體現出。其實在古代也有對人的叫法,而最突出的就是妻子對丈夫的叫法,在古代可是有很多的講究,那麼古代的女子是如何稱呼自己的老公呢?
  • 高考作文輔導98: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歷久彌新
    可在四則材料的對比中認識中華文明的韌性,可以就材料的整體談自己對於文明傳承與文字學習重要性的認識,還可以表達自己對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自豪感。題目給了考生展示自己的較大空間。(2)聯想和思考是自由的。獨具特色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文化典籍,異彩紛呈的文學藝術,充滿智慧的中國哲學,完備而深刻的道德倫理等,共同組成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 俄語版《都挺好》的譯製,讓世界觀眾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但影視作品的翻譯不僅僅是要完成語言之間的轉換,更要解決不同文化之間的碰撞。在翻譯過程中,我們也遇到了一些難點,比如:「明總」這個詞,中文讀起來的時間很短,演員配音時的時長只有零點幾秒,而俄語一般都會比中文長,所以我們在翻譯的時候,就會翻譯成比較簡短的稱謂。
  • 在古代,關於「爸爸」還有哪些不同稱謂
    平明百姓叫爹,有地位的人叫父親大人,王孫貴族叫父王。父親是對父親古今習見的稱呼。現代社會甚至出現了「拼爹」等詞彙,那麼除了「爹」,古文中常見的對父親的稱呼還有哪些呢?現在大家都管父親叫爸爸,地方不同,叫法也不同,比如北京人叫「老爺子」,陝西人叫「大」,河南山東一帶叫「爹」,四川重慶一些地方及周邊地區稱父親為老漢(兒)。
  • 看古人如何表達憤怒,優雅還不帶髒字,不禁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看古人如何表達憤怒,優雅還不帶髒字,不禁感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大浪淘沙卻歷久彌新。文化是一個民族存在的標誌,也是一個民族強盛的根本。像我們中國的漢字,這一個一個的「小方塊」無一不體現著老祖宗們的智慧,這是僅屬於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獨特財富。古代的文人雅士們就好整天聚集在一處研究詩詞歌賦,他們對於每一個字的使用都要求之高,講究恰到好處。因此,在我們的印象裡,似乎古人永遠都是一副溫潤謙遜的形象。難道他們就沒有發脾氣的時候嗎?
  • 下列哪種稱謂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螞蟻莊園11月28日
    下列哪種稱謂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這是11月28日螞蟻莊園的問題。今天的問題還是有點難度的,很多同學應該不太清楚。那麼下面就跟著小編來一起看看關於今天問題的答案和解析吧,希望大家會喜歡。下列哪種稱謂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耄耋古稀答案是耄耋哦!
  • 從零歲到一百零八歲:古人對年齡的稱謂,原來這麼美
    在中國古代,人與人之間相處交流的時候,人們往往不會直接說出自己多少歲,而是會用一些特定的年齡稱謂來作介紹,所以衍生出了很多用於形容年齡的詞語。而現代人則相對古人而言,沒有那麼講究,沒有那麼細緻(一般情況下,現代人僅僅劃分了以下幾個年齡階段:嬰兒(0-0.6歲)、幼兒(0.6-2歲)、兒童(3-6歲)、少年(7-14歲)、青年(15-35歲)、中年(36-60歲)、老年(61歲以上))。下面筆者就來談談古人那些別開生面的年齡稱謂。
  • 泰山上的兩個字把漢字魅力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被體現得淋漓盡致
    #泰山#泰山作為「五嶽之長」、「天下第一山」,古代是皇帝封禪之地,泰山封禪是古代帝王的最高大典,而且只有改朝換代、江山易主,或者在久亂之後,致使天下太平,才可以封禪天地,向天地報告重整乾坤的偉大功業,同時表示接受天命而治理人世。
  • 古代越南人「無名無姓」,中華文化如何「入侵」越南的姓氏習俗?
    姓氏習俗是任何民族特色文化的典型標誌,由於中越兩國山水相連,漢字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在越南境內廣泛傳播,儒家文化也被越南本土文化吸收、融合。雖然越南政府在1945年廢除了漢字,開始實行國語字,但是至今為止越南人的姓氏中還保留了大量漢文化的遺蹟,那麼中華文化到底是如何影響著當下越南人的姓氏習俗呢?讓我們來一探究竟。
  • 來滕州「文化朝聖」!墨子故裡感受墨子文化博大精深
    8月18日,即將開學的小學生朋友們整裝前進,來到滕州多個文化景點和教育基地。接受了一次有意義的「墨學」洗禮,感到到傳統文化的無窮魅力和墨子精神的博大精深。看到這些偉大的發明,我們又對中華文化對了一份崇拜和敬畏呢。做為中國新時代的兒童,我們也要向古人學習。
  •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贏、嬴、羸、蠃、臝八組多胞漢字你能分清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贏、嬴、羸、蠃、臝八組多胞漢字你能分清嗎?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我們在生活中常見到長得非常相似的雙胞胎,不仔細區分很難分別,於是感嘆「真是太像了!」
  • ...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考古學 更好認識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習近平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
  • 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28日答案
    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28日答案時間:2020-11-28 19: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 支付寶螞蟻莊園11月28日答案 下列哪種我國古代的稱謂是指90歲老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