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中島之戰裡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的「一騎討」竟是編出來的?

2020-12-16 冷兵器研究所

第四次川中島之戰(永祿四年八幡原之戰)。此戰是歷次川中島之戰中最濃墨重彩之所在,可謂膾炙人口,耳熟能詳了。總之大意就是說上杉謙信布陣在信濃海津城平旁的妻女山,山本勘助向武田信玄獻出「啄木鳥」之計策,分兵襲擊上杉軍。由高坂昌信等人率一萬二千人襲擊妻女山,武田信玄本人率軍八千人布陣川中島。但是武田信玄的如意算盤被上杉謙信識破,於是上杉軍自妻女山下山,連夜渡過雨宮渡,殺向川中島的武田本軍,使其猝不及防而一時潰敗。

▲上杉謙信

山本勘助羞愧自殺,武田信繁也在亂軍中身亡。上杉謙信單槍匹馬,衝進武田本陣,對武田信玄「一騎討」,砍傷了他。襲擊妻女山的武田別軍也在這時回過神來攻擊上杉謙信,令上杉軍潰敗。後世判定前半階段上杉軍勝,後半階段武田軍勝,各打五十大板。但即便是這種通行已久的說法,本身也充滿了謬誤。

▲馳騁戰場的上杉謙信

首先說上杉軍布陣在妻女山,這本身就是一種流毒已久的謬傳。根據《甲陽軍鑑》的記載,上杉軍布陣的地點是 「西條山」,不是「妻女山」。說上杉軍布陣在「妻女山」的,則是江戶時期的《甲信越戰錄》一書,此書性質上大概類似《三國演義》,屬於軍記小說一類。西條山和妻女山並不是一個地方,李則芬的《中外戰爭全史》所繪地圖也做出了標識。

無論是 「西條山」還是「妻女山」,從實際地理來考察,都是很不現實的布陣地點。西條山的位置是在海津城的東南方向,而上杉軍連夜渡河的雨宮渡則在海津城的西面,萬餘大軍從西條山下來,直趨雨宮渡,怎麼可能不被海津城內的守軍探察到呢?上杉謙信如果選擇布陣在妻女山,理論上必須攻下在附近的武田氏的支城,也就是在妻女山後面的鞍骨城、天城城。就算上杉謙信無視此二城的存在,一萬多大軍安然登上妻女山布陣,一舉一動都會遭武田的天城城、鞍骨城守軍監視,之後下山時也不可能不被偵查到動靜。

事實上,江戶時期的《海津城近傍古城考》,其作者通過實際的徒步勘察,認為上杉軍布陣於西條山、妻女山之說是個謬傳。作者從實際的地理上考察,一萬多人馬很難攀登,遑論布陣。所以,「西條山」也好,「妻女山」也好,從實際地理考量,上杉謙信選擇在這兩個地方布陣都是不可能的,不符合現實。說山本勘助向武田信玄在川中島之戰中獻出「啄木鳥之計」,更是沒有任何史料來源的無憑無據的謬傳。

根據《甲陽軍鑑》的記載,永祿四年川中島之戰,山本勘助確實向武田信玄獻上分兵之計,襲擊布陣在西條山上的上杉軍,但是沒有出現「啄木鳥之計」這個名詞。這個詞彙的正式出現,是在《甲陽軍鑑》中記載的永祿十二年駿河薩埵山之戰。當時武田信玄和北條氏政對峙,相持不下。馬場信房此時向武田信玄獻上「啄木鳥之計」,分兵攻打北條氏政,而武田信玄則趁機撤軍。也就是說,「啄木鳥之計」的正式提出者是馬場信房,而且是在永祿十二年的薩埵山之戰,並非是山本勘助在川中島之戰向武田信玄提出來的。而且武田信玄在薩埵山之戰使用「啄木鳥之計」,是為了「聲東遁西」,金蟬脫殼,趁機逃走。總之,「啄木鳥之計」這個名詞在史料當主並不存在於川中島之戰,這是後人的謬傳。

最後是川中島之戰的「一騎討」,其實這在《甲陽軍鑑·品第二十七》中就上演過一次,故事情節雷同。大意是說村上義清在天文十六年(史實應為天文十七年,《甲陽軍鑑》作十六年)的信濃上田原合戰中,在最後關頭「單騎揮刀,獨與晴信鬥,晴信被創」,單槍匹馬衝入武田信玄本陣之中,揮刀砍傷了他。這和同樣存在於《甲陽軍鑑》中的永祿四年九月的川中島之戰,上杉謙信對武田信玄上演的一騎討劇情雷同。哪裡會有這麼巧合的事情?歷史不是小說,不可能存在雙方大將在亂戰之中單打獨鬥的情節,而且類似的情節還在同一個人身上發生過兩次。

換言之,《甲陽軍鑑》中存在兩場相同的「一騎討」,劇情完全相同。都是武田晴信本陣先被敵將單槍匹馬闖進來,再揮刀砍傷了他。劇本完全一樣。這應該是屬於《甲陽軍鑑》作者的自我抄襲,因為不懂得發揮想像力,於是讓一個故事重複了一遍。

其次,上杉謙信本人的身體條件限制了他不可能在戰場上自意縱橫馳騁,根本不可能在亂軍之中,避開所有的雜兵,一個人單槍匹馬衝進武田的本陣中去。根據《澀家手錄》、《武隱叢話》的記載,「謙信體短小,左脛有氣腫,攣痙」,說他腿腳有毛病。在布施秀治的《上杉謙信傳》當中,則更直截了當的說謙信的左腳是跛的,是個瘸子。

上杉謙信在戰時的神採,《澀家手錄》、《武隱叢話》記載為:「居每不甲,著黑棉布胴服,被鐵小彎笠,終世莫用麾及軍配,不過一兩回。恆採三尺許青竹,以指揮眾」。綜合起來看,謙信的形象是這樣的:身體短小,左腿有殘疾,跛腳。戰時不穿甲冑,喜歡穿黑棉衣,戴半圓鐵笠;終生不愛用採配指揮作戰,最多不過一兩回,每次都使用三尺青竹指揮軍隊。根據以上記載來看,上杉謙信的形象更類似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柯鎮惡,跛腳、喜歡穿黑棉衣、使用三尺青竹。但謙信不是小說裡的柯大俠,在殘酷的歷史現實中,一個跛子根本不可能瀟灑的在戰場當中縱橫馳騁,遑論能避開周圍的雜兵,衝進敵方大將的本陣。這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事實。

在上杉家的記錄中,也不承認上杉謙信本人有過「一騎討」。根據《越佐史料》卷四引《歷代古案》,近衛前久褒揚謙信在川中島之戰中「自身被及太刀打段」,也就是說他親自用刀砍人,但沒提到砍武田的事情。如果真有這種事情,以近衛前久向來阿諛討好對自己有利的人的秉性,根本不可能不會提到。在《謙信公御年譜》中,則認為對武田信玄上演「一騎討」的是謙信的影武者荒川伊豆守,不是謙信本人。但即便是這樣,《謙信公御年譜》沿用的史源還是軍記物《川中島五個度合戰之次第》中的說法。此書又是越後流軍學者以《甲陽軍鑑》的內容為基礎改寫而來,也不可靠。

還有一個疏漏是,《甲陽軍鑑》說永祿四年九月川中島之戰「一騎打」時,上杉謙信的裝束是白布裹頭的出家和尚形象。但是上杉謙信出家,稱法號「謙信」,是在元龜元年十二月。歷來的川中島之戰,不管說法如何有何種糾紛,其時間都在元龜年以前。而謙信正式剃度,稱號「法印大和尚」,則更遲至天正二年十二月。所以一般遊戲、影響中出現的上杉謙信以白布裹頭的出家和尚的形象對武田信玄展開「一騎討」,其實都是大錯特錯,對照不起史實上真實的形象,更別提說川中島之戰「一騎打」的說法,根本就靠不住。

既然傳統說法中的永祿四年九月川中島之戰,上杉軍布陣的「西條山」、「妻女山」不靠譜,「啄木鳥之計」不存在,「一騎討」不存在,那麼真實的川中島大戰的模樣是如何的呢?具體的對峙地點、合戰經過,由於原始史料的極度匱乏,已經不得而知。目前存世、詳述其經過的,都是後世的史料或著作。根據現存一手史料大膽猜測一下的話,這場永祿四年的川中島大戰,武田、上杉兩軍實際上是正兵對正兵,直接正面對決,而並非軍記物語中記載的武田信玄分兵攻打上杉謙信,是以奇打正。

該次川中島之戰的結果,上杉謙信自稱「兇徒數千騎討捕,得大利候」(《謙信公御年譜》),武田信玄自稱「乘向遂一戰得勝利,敵三千餘人討捕候,誠眾怨悉退散眼前候歟(《戦國遺文》)」,也就是都自稱自己戰勝,殺死對方數千人。雖然兩方敵對,但在單方面宣稱勝利這事上,倒是非常有默契。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伊佐早謙。任何媒體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焦點

  • 龍虎之爭:上杉謙信vs武田信玄
    這一代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被北條氏逼迫離開了關東,一直聯絡各地豪族希望打敗北條氏,恢復自己關東管領的統治。在北條氏康的猛烈追擊之下,上杉憲政逃到了越後直接向上杉謙信求助,所以有了後來上杉謙信十四次進軍關東。1545年,武田氏、今川氏、北條氏三國成功結盟之後。武田信玄沒有了後顧之憂,在次年開始入侵信濃。
  • 聊一聊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的「龍虎鬥」
    1553年,二十四歲的上杉謙信受人之託,與三十三歲的武田信玄展開第一次川中島之戰,豈知這一打竟從第一次打到第五次,整整對打了十一年。龍虎鬥說起川中島之戰,最為激烈的莫過於1561年的第四次川中島之戰。江戶時代學者賴山陽曾留下一首描述第四次川中島之戰的詩《題不識庵擊機山圖》。
  • 第四次川中島合戰
    在永祿四年(公元1561年)爆發,是五回的川中島合戰中最激烈和悲壯的戰爭。說到川中島合戰中,很多人想起謙信與信玄的對決那一幅繪畫,但實際上,第四回川中島合戰,是戰國史上最具代表的激戰的,而且兩位在戰略和行軍調配上,都是平分秋色。以下是第四回川中島合戰的概說。
  • 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死磕12年,導致他失去奪取天下的時機
    川中島合戰,武田信玄和上杉謙信耗了12年。很多人認為,武田信玄花那麼多時間和上杉謙信死磕是非常不明智的選擇,這也導致他失去了奪取天下的時機,事實真是如此嗎?
  • 龍與虎的爭鬥:日本戰國雙雄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的交鋒
    日本戰國時代,各地軍閥林立,自應仁之亂後群雄蜂起,室町幕府漸漸失去對全國的控制權,幕府將軍的權力逐漸轉移到地方的大名手中。武田信玄為甲斐國大名,人稱之為「甲斐之虎」,武田家鐵騎以孫子兵法四如風、林、火、山為旗號,戰鬥力極強,武田赤備隊更是聞名全日本。上杉謙信為越後國大名,人稱之為「越後之龍」,上杉謙信一生篤信佛法,創立「車懸之陣」,並以此陣縱橫北陸,無人能敵。
  • 松山城攻防戰:這位武將讓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等人成為配角
    摘要:松山城攻防戰:這位武將讓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等人成為配角日本戰國時代,武州松山城是武藏國北部重要的城郭,位在南北延伸的吉見丘陵的西南端,它被《武藏志稿》如此稱頌:位在連山之鼻,如孤山一般。松山城標高雖然只有五十九米,但周圍是低洼的溼地,看起來宛如孤立的山峰,峨然聳立。
  • 《信長之野望OL》戰國軍神上杉謙信
    《信長之野望 Online》的背景是日本的戰國時代,玩家在遊戲世界中變身為武將,而武將均是從屬於某個勢力。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上杉的大名-上杉謙信。上杉謙信是一名活躍於日本戰國時代的大名,越後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
  • 上杉謙信的「大義」、「軍神」居然都是後人吹捧出來的?
    在巖垣松苗著作的《國史略》一書中,就對謙信的仁義多有指摘,甚至尖銳批評他「未嘗有勤王濟世之志矣」,其原文如下:「然觀其(上杉謙信)平生所為,則祝髮披緇,不畜妻妾,不茹葷腥,儼然持律僧也。而至行軍略地,則殺人盈野,血流為河。未嘗有勤王濟世之志矣。加之棄祖先之胤,養螟蛉之子,其屍未寒,生禍鬩牆,與國破嗣絕者,僅一間也已。.智計雖多乎,膽勇雖壯乎,徒足以行強暴於一世已」。
  • 《織田肉桂信長》裡寵物的「前世」——上杉謙信
    圖一:細犬上杉謙信1、堅守人無義則不立的信條謙信公(1530-1578)的勇敢和廉潔的品質是在少年時期培養的。謙信在寄居的寺院裡頭鑽研學問和書法,心靈受到佛教的薰陶,人格品質得以奠定。即使在戰國那殘酷的時代裡,謙信的美好品德也是獨樹一幟的!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為何一生都在越後?名聲所累
    從謙信進入關東地區的一年半內,無論是前關東管領上杉憲政還是關白近衛前久,不斷四處遊說,但仍無法鞏固關東地區的國人。就在謙信深陷於關東之時,老對手武田信玄再度出手。武田、今川、北條三家早已聯盟,除了沒有和上杉謙信有領地聯結的今川家外,其餘兩家時常聯手對付謙信。武田信玄趁著謙信位於關東之時,趁機從北信濃攻打越後。
  • 日本戰國時代,上杉謙信是如何在2年內從守護代榮升關東管領的?
    這次戰鬥中,由上杉家及古河公方組成的名門陣線對陣北條家,結果這群名門平時沒事就喜歡窩裡鬥,實力早已大幅衰弱,哪裡是北條家的對手,被一頓教訓後被北條家一網打盡,落網之魚上杉憲政只能投靠以能打著稱的謙信。1552年,歷盡艱辛的上杉憲政終於投入謙信的領地中,這下可以鬆一口氣,最起碼以能打、義理著稱的謙信可以保護自己的安全。
  • 日本戰國史上著名的「龍虎鬥」《九州劫》為你還原川中島合戰
    在日本的幕府戰國時代,湧現出眾多著名的大名,上杉謙信和武田信玄可以說是其中的佼佼者。作為越後國守護,上杉謙信擁有極高的軍事統率能力,被後世譽為"越後之龍"和"軍神",而武田信玄作為甲斐國守護也是極具軍事天賦,他被後世稱為"甲斐之虎"和"戰國第一兵法家"。在戰國亂世中,兩人都是有著統一天下實力的名將。
  • 《信長之野望14》今日公布上杉謙信_遊俠網 Ali213.net
    點擊進入遊俠信長之野望論壇和全國玩家進行交流討論  今日公布的武將是戰國有著軍神(越後之龍)之稱,自稱毘沙門天轉世,擁有很高軍事統率能力的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享祿3年1月21日(1530年2月18日)—天正6年3月13日(1578年4月19日)),日本戰國時代名將。越後國守護代長尾為景幼子,幼名虎千代,成年後稱長尾景虎。由於繼承了關東管領「上杉」姓氏,並先後得到關東管領上杉憲政和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賜名,故又稱上杉政虎、上杉輝虎。  篤信佛教,出家後法號不識庵謙信。自稱毘沙門天轉世。
  • 日本戰國時期,上杉謙信為什麼要給敵人送鹽?
    戰國時代,打破了與今川氏同盟的武田信玄從今川氏那裡得到了「止鹽」。有一句著名的諺語叫做「給敵人送鹽」。對於鹽不足的武田,只有上杉謙信聽說一直在送鹽。就這樣,武田家和甲斐信濃的百姓們從鹽不足中解救了困境。
  • 信長之野望14上杉謙信 新武將越後之龍介紹
    其中信長之野望14新武將也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下面巴士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下信長之野望14上杉謙信這位新武將。  信長之野望14上杉謙信 新武將越後之龍介紹: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新武將:上杉謙信   信長之野望14創造上杉謙信在日本戰國歷史愛好者以及《信野》玩家中擁有規模龐大的粉絲群,無論是謙信公、還是毗沙門天、還是上杉姐姐亦或是軍神少女
  • 《戰國無雙4 DX》上杉之章第二話川中島之戰任務路線詳解
    《戰國無雙4 DX》川中島之戰是上杉之章的第二話,這一話的任務要怎麼全部完成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一篇「paladinchino」分享的上杉之章第二話川中島之戰任務路線詳解,一起來看看吧。上杉之章第二話川中島之戰任務路線詳解號碼名稱內容
  • 軍神對決《九州劫》手遊神秘10人玩法推演川中島合戰
    全新戰爭策略手遊《九州劫》正火熱預約中,三國VS日本戰國的跨時空之戰即將打響。《九州劫》手遊高度還原了多個三國及日本戰國的經典史詩戰役,而日本戰國時期最著名的川中島合戰亦在其中。這一次,有著三國武將參戰的川中島合戰會有怎樣全新的演繹?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川中島合戰,感受這場驚心動魄的戰爭吧。
  • 為什麼遊戲中總把日本戰國「軍神」上杉謙信設計成女人?
    在很多的喜歡日本戰國題材遊戲的玩家口中,往往會聽到一個詞叫「上杉姐姐」。所謂上杉姐姐是指日本戰國名將越後之龍「軍神」上杉謙信。那麼這位戰國名將是如何變成姐姐的呢?同時也有一些猜測者給這些猜測加入了一些相關的證據,比如川中島合戰時期,上杉謙信曾經消失過一段時間,有人認為這是因為她痛經,同時上杉謙信據記載死於大蟲病,有說法指出,日語中「大蟲」與「月經」有隱語。最後還因為上杉謙信喜歡華美的衣服,通曉音律且善歌,因此有了這個猜測。在之前大河劇《風林山火》中就邀請了知名歌手Gackt飾演上杉謙信,他獨有的俊美被很多人稱之為從另一個角度暗合了上杉謙信是女子的傳說。
  • 武田在川中島以海津城為中心穩步的發展
    因此川中島與海津城及其支城網絡也相距甚遠,在「小田切館」(現、今井神社)設立了本陣。即使這樣,在遠離海津城和千曲川的地方,也能馬上退卻到善光寺方面。把本陣放在不用擔心被轉到背後的位置,所謂專業真的弄活上次的反省一邊關心,總覺得微笑也有。在海津城放置高坂昌信一邊探聽上杉方面的動向另一方面,武田信玄知道上杉謙信的出徵,到鹽崎城移動。
  • 《信長之野望14》最新武將介紹:越後之龍上杉謙信
    從前我們玩《信長之野望》,除了愛扮偽娘的第六天魔王和風火山林的甲斐之虎,最喜歡經營的勢力,想必就是這位戰國時代赫赫有名的「越後之龍」上杉謙信了。  最近光榮不斷放出放出了《信野》的武將列傳,為《信長之野望14》造勢,每日更新的武將列傳中,都會舉辦明日武將競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