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千萬別在你最應該努力的年紀選擇跟另一個蛇精病拼命(知乎網友高贊評論)。
上杉謙信原名長尾景虎,他的父親長尾為景原來只是越後守護上杉顯房的守護代,通過一場大戰逼得顯房自殺後,獨攬大權。後來長尾為景打敗了當時的關東管領上杉顯定(上杉顯房的哥哥),尊重朝廷幕府權威並獻金取得了從五位下信濃守的官位。
長尾為景傳位給了長子長尾晴景,因晴景體弱多病而且不善於帶兵作戰,長尾景虎逐漸拿走了哥哥的家督和守護代的職位。這時候越後守護,因病去世而又沒有兒子,在幕府將軍足利義輝的同意下,長尾景虎獲得了越後國主之位。
這一代的關東管領上杉憲政被北條氏逼迫離開了關東,一直聯絡各地豪族希望打敗北條氏,恢復自己關東管領的統治。在北條氏康的猛烈追擊之下,上杉憲政逃到了越後直接向上杉謙信求助,所以有了後來上杉謙信十四次進軍關東。
1545年,武田氏、今川氏、北條氏三國成功結盟之後。武田信玄沒有了後顧之憂,在次年開始入侵信濃。一直到1553年,武田氏幾乎佔領了整個信濃,信濃守小笠原長時和一些信濃豪族紛紛前往越後投靠上杉謙信。
上杉謙信本來就與這些信濃豪族交好,加上武田信玄與強敵關東北條氏又是盟友,後續雙方爆發了多次的領地衝突。
從1553年到1564年,武田信玄與上杉謙信進行了五次川中島合戰。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之間的長時間戰鬥耗費了彼此大量的精力與兵力。然而我覺得前面網友的評論有失偏頗,歷史人物有他特定的背景,現在的我們因為年代久遠、資料缺失無法考證他們當時所處的具體環境,所以隨意去貶低古人的做法不可取!
武田信玄所在的甲斐國土地貧瘠,生產力低,多山地盛產馬匹。甲斐的現實情況制約了武田信玄的發展,他知道自己很難停止對外徵伐的步伐。如果留在甲斐不去拓展,那麼他們面臨的很可能是被封鎖,變成困獸一般的處境。
1554年駿河今川氏、甲斐武田氏、關東北條氏的三國同盟的成功締結,更是確定了今川向西、武田向北、北條向東的發展方向。
武田信玄全力攻略信濃,只是按照原計劃行事。而上杉謙信的反擊,更多出自正義,為了與信濃豪族友好的關係。從1552年上杉謙信進軍關東發起第一次川中島合戰,他們之間的梁子就結下了,而且只會讓彼此的仇恨越來越深。戰爭就是你死我活、互相殺戮,越後之龍與甲斐之虎的爭鬥,很多時候並沒有分出勝負只是兩敗俱傷。
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之間的多次對抗、互不相讓,成就了彼此的威名。我覺得比起很多默默死去而不被記起的戰國大名,他們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上杉謙信從12歲開始初陣為保護他父親的靈柩而戰,儘管他統治下的越後國內亂不斷,但對他的整體戰力影響不大。
在與武田信玄的第四次川中島合戰中,上杉謙信連續斬殺了武田方的武田信繁(信玄的弟弟)、山本勘助(傳奇軍師)等多名戰將。儘管武田信玄最後平定了信濃地區,但是可以說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的戰鬥沒有贏家。他們輸掉了時機,織田信長、德川家康在他們互相爭鬥的這段時間裡成長的更快。
儘管上杉謙信與武田信玄不可能聯手,但是誰都知道一旦他們聯起手來,就算織田信長也是抵擋不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