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PCT申請量蟬聯全球教育機構三甲

2020-12-12 金臺資訊

近日,根據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公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深圳大學PCT國際專利申請公開數量247件,較上一年度增長23.88%,繼續保持全球教育機構第3位,僅次於加州大學系統和清華大學,並超過了史丹福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東京大學等世界名校。

據悉,這已經是繼2018年之後,連續第二年深圳大學在PCT專利申請量上位列全球教育機構前三甲。另外,2016年至2018年三年間,深圳大學PCT專利申請公開數量分別為87件、108件、201件,連續三年位列中國高校榜首。

做好頂層設計,確立頂天立地科研理念

「在深圳大學,科研成果並沒有『養在深閨』,而是通過一系列平臺轉化為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的現實生產力,紮根特區,服務特區,助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深圳大學黨委書記劉洪一表示,深圳大學出臺文化創新發展綱要,強調「頂天立地育人」的科研理念,突出科技成果的原創性,突出問題導向,突出質量績效意識,把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作為科技創新的根本目標,走出唯項目、唯論文的窠臼。

深圳大學鼓勵教師將「抽屜裡的論文」轉化為經濟發展「利器」,突出強調產出原創性重大科研成果,服務於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此外,深圳大學未雨綢繆,有針對性地開展重大科研項目密集專利部署,構建出完整的專利保護圈;並對標國際化市場,開展智慧財產權分析預警,專利布局等工作,為未來成果轉化獲得最大化市場做足了準備。譬如,深圳大學開展黑磷醫藥專利布局,申請了5件黑磷生物醫藥發明專利,鞏固了國際領先地位。

加強政策引導,建立智慧財產權培訓體系

深大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吳奕光博士先後與兩家公司開展產學研合作,在學院設立「海洋生物醫學材料聯合實驗室」,聯合培養了20多位碩士研究生,發表研究論文40餘篇,取得12項發明專利授權,於2018年7月17日取得深圳市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登記證書;疫情期間,吳奕光與合作公司捐助湖北各大醫院醫護人員市值總計約70萬元的「液體手套」,以科技助力抗疫。

深圳大學校長李清泉介紹,深圳大學特別注重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不斷發揮科研優勢和平臺優勢,與周邊企業開展科技研發、聯合實驗室建設、人才培養、專利申請、成果轉讓等密切合作,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大學為中心的創新生態圈。

健全激勵政策,構建PCT申請的精緻服務

為提高師生積極性,激發創新熱情,深圳大學從智慧財產權權屬認定、申請保護、轉化流程、分配機制、信息披露、保密性審查以及檔案管理等實現全方位管理。建立「智慧財產權雲平臺」,在專利的申請、實審、信息查詢、資助、運營等全過程中化繁為簡,大大減少了科研人員工作量。

目前,深圳大學統一專利代理機構管理,公開招標並籤約10家專利代理機構,實行「菜單式」專利申請代理服務,還面向全校性師生開展普及型智慧財產權宣傳,有效地提高專利申請質量與效率。

更為關鍵的是,健全的智慧財產權體系保障,使得深圳大學近年來產學研合作成果豐碩。彭祥教授團隊主攻相位輔助三維成像與測量技術,三維成像與建模處於國內領先水平,與華為聯想多家公司合作,實現產值3.5億元,幫助企業「易尚」公司成功上市;張會生教授團隊研製全自動化學發光檢驗免疫分析儀器,成為中國化學發光免疫定量分析的領先者,幫助企業「新產業生物」公司成功上市,實現產值過億元;牛增強教授團隊的波形控制能量負反饋雷射焊接機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已實現產值兩億元。

創新驅動發展,建設有卓越貢獻力的大學

放眼全國高校,為什麼是深圳大學領跑全國乃至全球教育機構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

對此,深圳大學副校長張學記表示,深圳大學始終把創新作為學校的靈魂,通過加強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研究,落實創新驅動國家戰略,積極推動研究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用創新「驅動」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

記者看到,與PCT申請同樣耀眼的是,深圳大學國內專利申請數和授權數也在迅速增長。截至今年4月,深圳大學國內專利申請總數達5930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數為4885件,佔比82.37%;國內專利授權總數達2608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數為1563件,佔比59.93%。據不完全統計,僅2019年深大在國內專利申請的授權量已達到610項。

目前,深圳大學已經建設形成了1 13科研成果孵化平臺。「1」即深圳大學技術轉化中心,專門負責全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該中心每年藉助「高交會」、中國高校「科交會」等成果展覽會發布智慧財產權成果信息,促進智慧財產權轉化。「13」即深圳大學與各區政府聯合成立的13個科研成果轉化平臺,包括南山工業技術研究院、深圳大學龍崗創新研究院等。

據透露,未來3-5年,深圳大學灣區研究院還將在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球布局,拓展至香港、澳門、舊金山灣區、紐約灣區、東京灣區等世界著名灣區和科技產業核心區,對接深圳頂尖人才和科技資源,成為深圳建設世界科創中心不可或缺的創新載體。(記者 李麗)

相關焦點

  • 2019年中國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首次躍居全球第一位 中國專利...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智慧財產權事業,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績——專利密集型產業穩定增長、《視聽表演北京條約》就將生效、PCT國際專利申請量首次躍居全球首位、《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綱要》目標基本實現,等等。智慧財產權強國戰略的實施,也推動了中國製造加速邁向中國「智造」。4月20日至26日是全國智慧財產權宣傳周。
  • 深圳大學校長告訴你,選擇這所大學的四大理由!
    第一個:他2012年到任深大時,聽說深圳的中學流傳著一句話:「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就去上深大。」然而到了今天,深圳很多中學的老師則會跟學生說:「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就考不上深大。」這個變化,體現了深大改革發展的成果與速度。李清泉說,作為伴隨深圳經濟特區成長起來的一所綜合性大學,深大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上有其重要的地位。
  • 2019年獲得美國實用專利的全球前100所大學排名出爐
    「授予美國實用新型專利的全球前100名大學證明了哪些機構在該領域表現出色。」今年,NAI有57家成員機構進入前100名。它們總共擁有4,685項專利,涉及廣泛的領域,如醫藥、技術和工程。自1985年以來,每年都會公布首次公開募股(IPO)前300名專利所有人名單,對前一年獲得美國實用專利最多的企業進行排名。本年度的2019專利報告於2020年5月18日發表。
  • 美、中、日,國際PCT專利申請量穩居前三,那印度、韓國、俄羅斯呢?
    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各國、地區提交的PCT國際專利總量在增長了5.2%背景下,也只有26.58萬件。 前三名是:美國、中國、日本 按照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公開的信息,2020年上半年全球PCT專利申請量達到129157件(接近13萬件),同比增長5.2%。
  • 泰晤士最新發布《全球大學排名2020》
    2020年11月19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輯》推出全球大學就業力排名2020,調查是由法國人力資源機構Emerging設計,來自43個國家和地區的250所大學入榜。美國和英國大學取得的總積分,過去10年來分別下降了51%和46%。相比之下,中國、德國、韓國及印度的大學,10年來表現有顯著進步,尤其中國大學的總積分躍升了132%。整體國家排名中,美國蟬聯榜首席位,英國院校的就業競爭力排名跌出三甲,位列全球第四,全球第二名的席位則由法國取替,全球第三名由大升九位的德國奪得。
  • 深圳金融科技專利和 商標申請量均居全國第二
    「從深圳金融科技智慧財產權布局現狀來看,深圳企業高度重視金融科技領域技術創新,在金融科技領域專利和商標申請量排名中,均位列全國第二、廣東第一。」 ●南方日報記者 張瑋 平安、阿里巴巴、騰訊重點技術專利申請量前三 金融科技是技術驅動的金融服務創新,近年來在市場需求和制度進步共同推動下發展壯大。
  • 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中國排名第14位,深圳-香港...
    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中文版,中國排名第14位,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2020-12-09 17: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最新全球學術排名發布 中國科技大學蟬聯全國高校第一
    近日,Nature指數公布了最新一期(2019年5月1日到2020年4月30日)機構/大學的學術排名,中科院居榜首,國內緊隨其次的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及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學術領域蟬聯全國高校第一。
  •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 位列全球第二
    《2020全球創新指數(GII)》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與去年持平,在2013年至2020年期間提升了21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別的37個經濟體中位列第一,仍然是GII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網絡報告發布:深圳雙創綜合指數蟬聯全國首位
    課題組成員、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陶一桃介紹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研究(2020)》是對中國「雙創」的第五次評估,這既是對中國日漸崛起的世界級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發展的第二次現實分析,又是對深圳市特區建立40周年的一種獻禮。
  • 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清華蟬聯榜首,5所香港高校...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3日公布2020年亞洲大學排名,清華大學蟬聯榜首,北京大學排名第2位,比去年躍升3位。香港則有5所高校排名下跌。據排名顯示,內地除清華北大外,中國科技大學闖入前十,為第10名。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出爐,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為主題的報告《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中文版。 經WIPO中國辦事處授權,廣東省知識產權局在官方網站已全文發布該報告中文版。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與去年持平。其中,廣東在創新方面的表現十分亮眼,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東京-橫濱。
  •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發布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
    《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 2020)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與去年持平,在2013年至2020年期間提升了21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別的37個經濟體中位列第一,仍然是GII指數排名前30位中唯一的中等收入經濟體。
  • 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列全球頂尖科技集群第二名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丁玲通訊員 粵市監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 發布《2020全球創新指數(GII)》中文版。同時,中國在單位GDP本國人專利申請量、本國人實用新型申請量、本國人商標申請量、本國人外觀設計申請量、創意產品出口在貿易總額中的佔比等重要創新指標上均位居第一。值得一提的是,廣東在創新方面的表現也十分亮眼。
  • 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量世界第一併率先實現5G商用!
    《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指出,從2020年全球網際網路發展的總體態勢來看,美國和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領先其他國家。 根據報告數據,目前我國已經建成5G基站超70萬個,佔到全球的七成,並且我國已經建成全球最大的5G網絡,連接超1.8億個終端。
  • 全球學術機構排名:中科院全球第一,22所國內大學進前100名
    近日,Nature指數公布了最新的大學/機構學術排名,評估周期為2019年6月1日到2020年5月31日。經過數據的觀察和對比:在綜合排名中,中學科學院位居榜首,在國內大學也是排在第一。另外有22所國內大學/機構成功的挺進了全球前100名,真是可喜可賀,我國的教育每一年都有著顯著的結果。其中山東大學首次進入前100強中,更有多所大學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兩份榜單!最大的亮點就是中科院大學位列榜首,超過了許多世界頂級大學/機構。
  • THE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力2020排名揭曉!僱主青睞院校展示
    近日,《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輯》正式揭曉全球大學就業力2020排名。今年榜單調研核查的工作,由法國人力資源機構Emerging設計,來自於43個國家和地區的250所院校入榜。各國招聘公司與僱主參與調研核查,評選哪類院校培養具備傑出工作能力的畢業生。
  • 江南大學這項排名,躋身全國前三甲!
    江南大學這項排名,躋身全國前三甲!排行榜由人民網教育頻道和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聯合推出,截取時間段為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選取對象為165所部屬重點高校和地方重點高校,由多個榜單組成。通過微信、微博、QQ、抖音、快手等平臺直播、報導學校大型活動,主動融入師生關注度高、使用頻繁的網絡平臺,以「引、疏、穩、轉」來強化教育引導。 做好校園新媒體平臺登記備案、審核工作,構建校園新媒體聯盟、校園新媒體核心矩陣,形成矩陣式、立體化、全媒體的宣傳格局。
  • 醫療地圖:廣東三甲醫院最多 深圳看病花費最少
    截至2018年,全國共有99.7萬個醫療衛生機構、840萬張床位、1442個三甲醫院……這些醫療資源主要分布在哪些省份?哪些地方的醫療能力最強?哪裡的公共衛生應急速度最快?一般而言,醫療資源通常包括醫療機構、醫療床位、衛生人員等硬實力,也包括醫療服務、地方醫療支出等軟實力。21世紀經濟研究院梳理地方上述數據,力求刻畫出一幅完整的全國醫療資源地圖。
  • 2020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居全球第二
    12月9日,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WIPO)發布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位居全球第二。報告顯示,中國在131個經濟體中位列第14名,在中等偏上收入組別的37個經濟體中位列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