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當大使」系列融媒報導——「我在中國當大使」「當機立...

2021-01-07 國際在線

「我非常喜歡我的中文名字。」面對人民日報海外網的鏡頭,馬爾他駐華大使卓嘉鷹說,「我的本名意思是『像鷹一樣』,我的中文名也取自於此。」

卓嘉鷹在中國當大使近5年,一直對推動馬中關係發展滿懷熱忱。「每次為中國人辦理赴馬爾他的籤證我都很高興。」卓嘉鷹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採訪時表示,發展對華關係對馬爾他非常重要。

「中國人更加樂觀自信」

卓嘉鷹在華工作生活近5年,恰好與中國「十三五」時期重合,他目睹了中國「令人驚嘆的發展」。

「從我的辦公室向外眺望,眼見無數高樓大廈拔地而起。」卓嘉鷹說,在閒暇時光,他也愛去「潮人打卡地」三裡屯太古裡逛逛,感受今日中國的時尚和繁華。「發生在我身邊的點滴變化已足以令人讚嘆,當這種發展變化輻射至全中國範圍時,只能用『無與倫比』來形容。」

來華最初半年,卓嘉鷹走訪貴州、雲南等中國西南省份。看到不少地方大興土木建新城,當時卓嘉鷹在心裡犯起了嘀咕:「在沒有人也沒有交通的地方,想建成可容納百萬人的新城談何容易?」可3年後,當卓嘉鷹重訪舊地,眼前的一切讓他大為震動:曾經空空蕩蕩的新城已換新顏,車水馬龍、川流不息、高樓林立,處處是繁榮景象。

卓嘉鷹所見證的,正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城鎮化進程」。中國常住人口城鎮化在2019年末已達到60.6%。大規模城鎮化給中國人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越來越多人從農村來到城市紮根,住上更好的房子,開上更好的車,有更好的生活環境,還更加樂觀自信。」卓嘉鷹說。

讓卓嘉鷹印象更深刻的是,面對疫情,「中國人的自信依然堅挺」,成功抗疫後,中國人的生活很快回歸正軌,「這非常值得慶賀」。

「當機立斷效仿中國抗疫」

近距離觀察中國戰疫過程的卓嘉鷹認為,中國為世界樹立了榜樣。

為抗擊疫情,中國暫時關閉離漢離鄂通道的非常之舉向全世界發出了警報。雖然當時馬爾他並未出現病例,但卓嘉鷹立刻意識到事態的不同尋常,迅速向馬爾他國內發回報告,介紹中國的舉措和成效,他建議馬爾他政府「一旦疫情暴發,要向中國學習」。

卓嘉鷹說,當疫情在歐洲暴發後,馬爾他「當機立斷效仿中國抗疫」,採取了嚴格、全面、徹底的防控舉措。馬爾他國情與中國不同,為保證保持社交距離等舉措落地見效,馬爾他採取了不少非常之舉。「違反隔離規定每天罰款3000歐元,參加4人以上聚會每人罰款100歐元。」卓嘉鷹表示,過去馬爾他人並不習慣戴口罩,但是在疫情中人們很快適應。在這樣的努力下,馬爾他疫情防控也取得了突出成效。

中國抗疫經驗為馬爾他提供了借鑑,中國生產的防疫物資緩解了馬爾他抗疫的燃眉之急。卓嘉鷹說,通常情況下馬爾他從歐洲進口醫療物資,但當整個歐洲都面臨防疫物資短缺的巨大壓力時,「中國製造」成了解決問題的出路,「我們聯繫了中國工廠,向馬爾他輸送了大批防疫物資」。

除了中國製造,中醫藥在抗疫中的作用也受到廣泛關注。馬爾他人對中醫藥並不陌生,成立於1994年的馬爾他地中海地區中醫中心在當地贏得了良好口碑。「中醫藥在馬爾他非常受歡迎。」卓嘉鷹介紹,馬爾他的醫學院常常舉辦中醫講座,中醫課程還進入了馬爾他大學本科專業教育體系。卓嘉鷹認為,在「醫療旅遊」盛行的馬爾他,無論中醫、西醫都有廣闊發展前景。

「歡迎中國電影人取景」

不僅中醫藥在馬爾他家喻戶曉,有關中國的一切在馬爾他都備受關注。發展對華合作,在馬爾他有深厚民意基礎。

「坐落在馬爾他首都瓦萊塔的著名『紅色中國塢』是兩國合作的象徵。」卓嘉鷹說,上世紀70年代,800多名中國工程技術人員不遠萬裡奔赴馬爾他,建成了30萬噸級幹船塢。這座建成時代表當時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船塢(用於修造船舶的建築物),至今仍在發揮作用。

在兩國合作進程中,如「紅色中國塢」的大型項目一個接一個湧現。「上海電力來到馬爾他,幫助我們完全改造了電力系統。」卓嘉鷹說,過去馬爾他發電站使用的是汙染大、效率低的柴油機組,經過上海電力的改造,馬爾他人用上了更便宜、更清潔、更高效的電力。正因為有如此堅實的合作基礎,馬爾他成為最早加入「一帶一路」朋友圈的歐洲國家之一。

當前,中國正在積極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讓卓嘉鷹看到了更多中國機遇。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引起了卓嘉鷹的濃厚興趣,前後4度造訪海南。卓嘉鷹把自貿港比作走向世界的一條通道、打開跨國合作之門的一把鑰匙,「在建設自貿港過程中,馬中可以互學互鑑」。

卓嘉鷹說,位於地中海中心地帶且靠近主航道的馬爾他是世界知名自由港,往來地中海的大型貨運輪船通常在馬爾他將貨物分銷轉運給小型貨船。海南也有相似優勢,海南自貿港不僅可以為中國貨船服務,更能成為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樞紐。「以自貿港建設為基礎加強合作,馬中關係將更加緊密。」

對於深化兩國人文交流,卓嘉鷹同樣滿懷期待。他曾參加海南島國際電影節,希望推動兩國在電影等人文領域加強合作。充裕的日照、清新的空氣、優美的海岸線、7000年歷史留下的豐富文化遺產,讓馬爾他成為好萊塢電影的熱門取景地。卓嘉鷹發出熱情邀請:「歡迎中國電影人取景,拍攝出中國電影人的歐洲系列大片。」

策劃:牛 寧

主編:毛 莉

編輯:吳正丹

後期:趙壹晨

專題:吳正丹

相關焦點

  • 「我在中國當大使」「中國的多樣性,讓外國人感覺很新鮮」
    來源:海外網鑽石之國烏拉圭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是世界上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國家之一。至少兩次轉機,行程長達30個小時……這樣一條跋山涉水的旅途,烏拉圭駐華大使費爾南多·盧格裡斯已經走了無數次。近日,費爾南多·盧格裡斯接受海外網專訪,講述了他與中國的奇妙緣分。
  • 「我在中國當大使」喬治亞駐華大使:我是半個北京人!
    「學中國文化是很美好的事」阿爾奇爾·卡嵐迪亞與中國的緣分始於20年多前。那時,在喬治亞提比里西大學讀書的他第一次聽說中國,就對這個擁有悠久歷史、豐富文化的東方國家產生了濃厚興趣。「14年前,我第一次來中國,在北京住了很長一段時間。」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到中國當大使是他外交官生涯的「高光時刻」,他覺得「既驕傲又開心」,希望抓住一切機會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在中國的生活一點都不會無聊」路易斯·克薩達和中國的故事,早在2018年他擔任秘魯駐華大使前就已埋下伏筆。
  • 「我在中國當大使」「中國電視劇在馬爾地夫很受歡迎」
    馬爾地夫駐華大使艾莎特·阿茲瑪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採訪時表示,馬爾地夫高度重視發展對華關係,中國過去、現在、將來都是馬爾地夫重要的政治經濟夥伴。「中國在我心中有特殊地位」對於阿茲瑪來說,「馬中關係」這個詞可謂貫穿了她的職業生涯。
  • 「我在中國當大使」「多面、了不起,我用這兩個詞形容中國」
    格瑞那達駐華大使戴艾美在中國的外交學院取得了博士學位,她是一個「閒不住」的人,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她的足跡幾乎覆蓋大半個中國。在接受海外網採訪時,戴艾美用「多面」(multifaceted)和 「了不起」(fantastic),這兩個詞來形容中國。在她眼裡,北京的現代化讓人領略到中國繁華之美,而中國的村莊則讓她見證了中國家庭成員之間的愛。
  • 農融出任新任大使,中國動員外交資源發展與巴基斯坦經貿關係
    中國駐巴基斯坦新任大使將為兩國經濟合作發展提供新的動力,有助於建立中巴命運共同體。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的專家們如此評論中方任命具有組織國際貿易經驗的農融擔任中國駐巴基斯坦大使。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證實,非職業外交官將出任中國駐全天候戰略夥伴巴基斯坦大使。復旦大學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主任杜幼康在接受衛星通訊社採訪時指出,這種任命不屬於常見的外交慣例,但在某些情況下,一切都取決於國家間關係的具體情況。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到中國當大使是他外交官生涯的「高光時刻」,他覺得「既驕傲又開心」,希望抓住一切機會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在中國的生活一點都不會無聊」路易斯·克薩達和中國的故事,早在2018年他擔任秘魯駐華大使前就已埋下伏筆。
  • 【我在中國當大使】「中國電視劇在馬爾地夫很受歡迎」
    「中國在我心中有特殊地位」對於阿茲瑪來說,「馬中關係」這個詞可謂貫穿了她的職業生涯。「自1988年進入馬爾地夫外交部工作後,第二年我就參與到對華工作中。」阿茲瑪回憶說,「中國在我心中一直有特殊地位。」儘管與中國早早就結下緣分,但阿茲瑪第一次踏上這片土地卻是近20年後的北京奧運會。
  • 韓國新任駐華大使:我就是「親華派」 中國鄰居是親人
    您最喜歡中國哪首詩?可不可以用一兩句詩來形容您接下來的大使之旅? 盧英敏:我最喜歡的中國詩人是杜甫。在臨赴任之前,我想起了杜甫《春望》的兩句詩句??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在表達了杜甫憂國憂民愛國情懷的同時,也反映出杜甫在逆境中對未來和平安定生活的嚮往,這恰恰與自己的心情相似。雖然目前中韓關係的確面臨一些困難,但我仍抱有積極的信念,對中韓關係的未來充滿信心。
  • 「我在中國當大使」「模里西斯和中國就像一家人」
    模里西斯新任駐華大使王純萬近日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雖遠隔重洋,但模里西斯與中國有親如一家的深情厚誼。「中國最讓人驚喜的是鄉村發展」模里西斯不僅有讓人流連忘返的美景,還有讓世人樂道的多元文化。「模里西斯是一個『大熔爐』。」
  • 「中東歐使節話合作」克羅埃西亞駐華大使:我見證了中國一個個貧困...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於希、趙波、武維納):5日,克羅埃西亞駐華大使達裡奧·米海林在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成功讓8億人實現脫貧,是對全球減貧事業的巨大貢獻,在全球抗疫的關鍵時刻,克羅埃西亞願與中國和各國共同努力,深化國際合作特別是中國-中東歐國家「17+1合作」。
  • 多家外媒報導中國駐以色列大使突然去世,我外交部尚未證實
    綜合各方面消息,以色列《耶路撒冷郵報》、《以色列時報》等多家媒體5月17日消息稱,以色列外交部已證實:當地時間17日早晨,中國駐以色列大使杜偉被發現死在其位於特拉維夫郊區赫茲利亞的官邸中。目前暫未看到中國駐以色列大使館的回應,中國外交部尚未證實此事。據知情人士透漏,杜偉大使是因為心臟病突發去世,大使夫人還未隨任;周六是以色列的休息日,所以可能當時身邊沒人,救急藥沒來得及吃。《耶路撒冷郵報》報導,現場無暴力跡象,調查人員認為杜大使是心臟病去世,以色列外交部已就中國大使突然去世向中方表示了哀悼。
  • 葡萄牙駐華大使杜傲傑:「我被中國先進科技吸引了」
    「我被中國先進科技吸引了」(我在中國當大使)——訪葡萄牙駐華大使杜傲傑一尊佛像擺放在大廳正中,若干中式櫥櫃靜置於四周,櫥柜上擺放著琳琅滿目的青花瓷、唐三彩、白玉璽……最特別的是,在大廳一角,還有一張精雕細刻的八仙桌,桌上整整齊齊碼放著四串麻將手牌。
  • 我聯繫採訪三任日本大使的經歷
    「中國學派」出身的橫井裕2016年接棒出任日本駐華大使,在履新招待會上用流利的中文致辭。彼時的中日關係出現回暖趨勢,作為公認的「知華派」大使,我認為他是談論兩國之間熱點問題的不二人選。可惜,對於我多次表達希望專訪的意願,橫井大使每次都是當面拒絕,雙手比出一個大大的「叉」,沒有一絲溝通餘地。
  • 「圍棋女神」黑嘉嘉化身APUJAN春季期間限定店一日品牌大使
    :「以前就有看過APUJAN的服飾,這次很榮幸擔任品牌一日大使,有別於以往參與的時尚品牌活動較多是欣賞時尚走秀活動,這次有點緊張,也很開心能和分享一些自己的時尚觀。」黑嘉嘉表示:「我非常喜歡,從小我就特別喜歡到海邊,我真的很喜歡大海,這件藍色洋裝讓我聯想到海洋,所以我一眼就選中這件洋裝」。
  • 【我在中國當大使】「當機立斷效仿中國抗疫」
    【我在中國當大使】「當機立斷效仿中國抗疫」海外網  作者:  2021-01-07 卓嘉鷹在華工作生活近5年,恰好與中國「十三五」時期重合,他目睹了中國「令人驚嘆的發展」。
  • 印媒警惕中國駐印大使訪不丹 專家:洞朗症候群還沒消
    21日,中國駐印大使羅照輝的這條推特讓印媒一度「神經緊張」,紛紛開始解讀。對此,中國南亞問題專家表示,印度部分媒體的「洞朗症候群」還沒有消除,簡單的事給他們想複雜了。印度《德幹先驅報》21日晚報導稱,這是在結束為期72天的中印洞朗對峙後,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對不丹的首次出訪。此前,羅照輝大使在2017年1月出訪過不丹。
  • 美國駐華大使洪博培:我通過女兒的眼睛看中國。
    長話短說吧,我們終於接到電話說孩子已經找了,我就問,這個孩子是什麼時候出生的,得到的回答是1999年5月19日。所以對我們來說,我知道,命中注定這孩子就是我們的。網易新聞:在中國要收養一名孩子,要辦一系列的複雜手續。但你們對Gracie的收養手續好像辦得非常迅速。你的美國高級官員身份在其中是否有起到作用?
  • 越南駐華大使:我最欽佩的就是中國的精準扶貧工作
    越南駐華大使鄧明魁接受記者專訪 攝影:李峰國際在線報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記者 盧倩樺 李峰):越南駐華大使鄧明魁11日在北京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他堅信,中國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硬仗」中取得勝利。
  • 「我專門跑到蘭州吃牛肉麵」(我在中國當大使)
    格瑞那達駐華大使戴艾美近照。 海外網 季星兆攝格瑞那達是位於加勒比海地區的一個美麗島國。近日,格瑞那達駐華大使戴艾美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獨家專訪。面對鏡頭,她向中國人民發出誠摯邀請:「歡迎大家來格瑞那達走走看看!」感受「中國速度」「中國溫度」在戴艾美眼中,旅行是了解一個國家風土人情的最好方式。不管是過去在中國留學,還是如今擔任駐華大使,她總是一個「閒不住」的人。「我甚至專門跑到蘭州去吃牛肉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