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2020-12-24 人民日報海外網

來源:海外網

秘魯駐華大使館會客廳裡懸掛著一幅1884年的老照片——中國時任駐秘魯公使鄭藻如遞交國書時的留影。黑白照片,向每一位來客展示著中秘之間跨越太平洋的世紀友誼。

攜手走過歲月長河,當前中秘關係正處於歷史最好時期。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到中國當大使是他外交官生涯的「高光時刻」,他覺得「既驕傲又開心」,希望抓住一切機會推動兩國關係發展。

「在中國的生活一點都不會無聊」

路易斯·克薩達和中國的故事,早在2018年他擔任秘魯駐華大使前就已埋下伏筆。在秘魯,西班牙語「老鄉」一詞用來專指中國後裔,中國廣東話「吃飯」一詞演變為中餐廳的統稱……一個個細節,足以說明中國這個太平洋對岸「鄰居」在秘魯人心中的特殊分量。

克薩達說,19世紀華人移民漂洋過海到秘魯後,憑藉聰敏勤奮很快紮下根來。如今,擁有中國血統的人佔秘魯總人口近1/10,遍布商業、科學、文化等秘魯社會各行各業。秘魯人對生活中的中國面孔習以為常,「中國元素是秘魯文化的組成部分」。

或許由於秘魯和中國同為文明古國,很多秘魯人對中國文化還有一份惺惺相惜之感。1983年,克薩達第一次踏上中國的土地,得以一窺古老東方文明的「真容」。彼時的中國被稱為「自行車王國」,克薩達騎著一輛自行車,流連於令人目不暇接的名勝古蹟之間。深深著迷於北京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克薩達最喜愛的中國城市非北京莫屬。

時隔35年,以駐華大使的身份來到北京,克薩達一如當初那樣,愛騎自行車重遊舊地。當然,克薩達有了區別於遊客的新體驗,更深地融入到普通中國人柴米油鹽的日常生活中,也結識了來自五湖四海的更多中國朋友。「中國朋友很熱情,帶我去吃他們的家鄉菜。我喜歡吃幾乎所有中國菜,比如麻婆豆腐、宮保雞丁、餃子、烤鴨……」克薩達笑言,「在中國的生活真是一點都不會無聊。」

「進博會為秘魯打開了來中國市場之門」

如果說克薩達此前更多了解到的是「文化中國」,那麼當大使兩年多來,他對中國的認識則拓展到政治、經濟、社會等立體化側面。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自今年1月中旬起一直留在中國的克薩達,親眼目睹了中國如何從「最初的艱難時刻」一路走到今天,率先成為「安全之地」。在克薩達看來,中國政府有力的抗疫舉措、醫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廣大民眾的共同努力,匯聚成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

「最讓我感動的是中國醫務人員的犧牲精神。他們臉上深深的勒痕、眼中流下的淚水、身上閃爍的人性光輝,令人動容。」克薩達感慨地說,醫務人員艱苦的付出得到了回報,很多重症病人得以康復,中國優異的抗疫成果令世界讚嘆。

中國不僅在抗疫鬥爭中展現出應對重大危機的體制性能力,也彰顯出經濟社會修復的強大韌性。疫情沒有打亂中國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前進的步伐。不久前,克薩達受邀前往福建寧德市,對當地的脫貧攻堅成果感觸頗深:「我和同事都為中國脫貧的高效感到震驚。中國用40年走完了其他國家要一兩個世紀才能走完的路。」

在全球疫情持續蔓延、世界經濟遭受重創的特殊背景下,中國舉辦第三屆進博會的決心令克薩達深為讚賞。去年作為主賓國之一的秘魯在進博會上大獲成功,今年受疫情影響,一些秘魯展商無法到現場,但通過線上參展等方式積極參與,克薩達也親赴上海表達對進博會的支持。

「進博會證明中國是一個積極推動國際貿易的國家。進博會為秘魯打開了進入中國巨大市場的機會之門,這讓我們非常興奮。」克薩達說,「我們很期待2021年的進博會,並已經開始為此做積極準備。」

「2021年是推進秘中合作的好機會」

克薩達對2021年的期待不止於進博會,2021年對中秘兩國都是歷史性節點:中國共產黨將迎來建黨百年的重要時刻,秘魯將迎來獨立200周年和中秘建交50周年。「如此重要的時刻相遇實在太神奇了!」克薩達興奮地說,「2021年是推進秘中合作的好機會。」

中秘深化經貿合作前景廣闊。中國連續多年成為秘魯第一大貿易夥伴、最大出口市場、最大進口來源國和最主要的投資來源國之一,秘魯是中國在拉美第二大投資目的地。克薩達表示,當前在秘魯大約有170家中企,主要集中於礦業、能源業、交通業領域,「中國打車軟體在秘魯很流行」。他對中遠集團承建的錢凱港項目寄予厚望,項目完成後將成為拉美地區重要的樞紐港和太平洋門戶港,也將有力推動中秘貿易往來。

中秘加強人文交流大有可為。克薩達希望有更多中國人了解與中國文明同樣悠久燦爛的秘魯古文明。今年在中國舉行的「秘魯古代文明展」是集11家秘魯知名博物館之力舉辦的大型展覽,展出的人物紋鬥篷、虎鯨形彩陶瓶、男性貴族黃金頭飾等文物精品,帶著中國觀眾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克薩達透露,為慶祝秘中建交50周年,「秘魯古代文明展」將繼續在廣州和北京展出。

在中國人日益走近秘魯文化的同時,秘魯人也在不斷加深對中國文化的認識,學中文在秘魯蔚然成風便是一個明證。「我本人一直在學習中文。」克薩達說,目前在秘魯開辦的4所孔子學院廣受歡迎。對秘魯人來說,不論是工科、理科還是社會科學領域,學習中文都變得日益重要。作為秘魯最大的貿易夥伴,中國為秘魯創造了大量就業,學好中文就意味著有可能得到更多更好的工作機會。

克薩達表示,在秘魯學習中文的人數還會進一步上升,秘魯方面也期望繼續加強兩國間的高校交流。作為大使,他還給自己定了一個「小目標」:每到中國一個省份,都儘可能拜訪當地高校發掘更多合作機會。

策劃:牛 寧

主編:毛 莉

編輯:任天擇

後期:趙壹晨

專題:吳正丹

--------------------------------------

【推薦閱讀】

「我在中國當大使」系列專訪

相關焦點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近日在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到中國當大使是他外交官生涯的「高光時刻」,他覺得「既驕傲又開心」,希望抓住一切機會推動兩國關係發展。「在中國的生活一點都不會無聊」路易斯·克薩達和中國的故事,早在2018年他擔任秘魯駐華大使前就已埋下伏筆。
  • 秘魯大使克薩達:期待秘魯中國開展多領域合作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兩會期間,國際社會也高度關注中國經濟轉型,期待中國兩會釋放出更多積極信號,今年的兩會報導,我們繼續推出「大使看兩會」特別版塊,今天,我們將為您帶來秘魯駐華大使——克薩達的兩會感受。
  • 重慶專訪: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
    路易斯·克薩達:我認為合作前景是巨大的。首先,有非常重要的中國高科技公司在秘魯,比如華為。此外,秘魯正在努力吸引更多的中國高科技公司。秘魯有將近170家中國公司,他們帶來了他們的技術,我們也在購買中國技術。比如,我們非常感興趣的是使用行動電話來跟蹤新冠肺炎患者。所以,我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也給我們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帶來了很多機會。
  • 通訊:秘魯首位華裔駐華大使的人生歷程
    新華社利馬2月22日電 通訊:秘魯首位華裔駐華大使的人生歷程  新華社記者張國英  81歲的秘魯華裔老人陳路卸任秘魯駐華大使已12年,但一談起前往中國廣東省中山市追根尋祖的經歷以及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變化,他的臉上滿是興奮,話語滔滔不絕,桑梓之情溢於言表
  • 秘魯駐華大使談花生文化
    9月21日,2020國際花生產業發展大會暨花生文化交流研討會在「中國花生之都」正陽縣召開。作為花生最早原產國之一的秘魯,其駐華大使路易斯·可薩達在致辭中認為,秘魯和中國有很深的淵源,兩國在花生種植方面也有著奇妙緣分。
  • 「我心目中的秘魯——中國」在秘魯國會大廈舉行
    10月15日,由中國駐秘魯大使館和秘魯國會秘中議員友好小組共同組辦的「我心目中的秘魯——中國」畫展開幕式在秘魯國會大廈舉行。中國駐秘魯大使黃敏慧和秘魯國會秘中議員友好小組主席卡門·科爾德羅出席並致辭。此次畫展作品的作者分別來自北京市五所小學和秘魯若望二十三世秘中學校及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
  • 大使「帶貨」 秘魯好物來啦(採訪手記)
    原標題:大使「帶貨」,秘魯好物來啦(採訪手記)   納斯卡線條、印加帝國、亞馬孫雨林……這些是「我在中國當大使」欄目組對秘魯的最初印象。
  • 聽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講安第斯文明
    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先生親臨開幕式現場並致辭。想知道天津和秘魯有怎樣的淵源嗎?想了解大使如何解讀「安第斯」特展嗎?奉上大使致辭全文。今天能在天津博物館參加「安第斯古文明特展」的開幕儀式,我感到十分開心並且自豪。這次展覽展示了170件來自秘魯的珍貴文物,有利於加強人們對安第斯文明政治,經濟,文化以及社會發展進程的理解。感謝天津博物館,秘魯多家博物館,以及上海市優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他們使得此次展覽得以成行。對於以上提到的這些機構,我想向他們表達我真誠的祝賀以及感激,他們讓秘魯的文化遺產為更多人所熟知。
  • 中鋁集團董事長姚林會見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5月12日,中鋁集團董事長姚林在集團總部會見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一行。雙方就攜手抗擊疫情、推動中鋁秘魯礦業發展等事宜交換了意見,達成多項共識。中鋁集團副總經理、中國銅業董事長劉建平一同會見。
  • 秘魯大使:秘魯和中國會成為更好的合作...
    在國家館不遠處的秘魯「超級美食」企業展臺,秘魯大使克薩達收到了一份來自秘魯百人代表團的禮物,羊駝毛做的帽子和圍巾,一拿到手大使馬上開始穿戴起來,並且開玩笑說,秘魯的羊駝毛非常昂貴,自己會好好珍惜這份禮物。
  • 實拍秘魯!秘魯人喜歡稱中國人「CHINO」(圖)(二)
    而中國當時正處於鴉片戰爭前後的內憂外患中,民不聊生,許多人被迫籤訂了出外當苦工的賣身契約。當時從中國廣東到南美要在海上漂120多天,結果很多人死在了海上。這個時期,大概有10萬多被稱作「賣豬仔」的中國苦工到了秘魯。
  • 秘魯海外館正式入駐京東國際 秘魯期待與中國更多線上經貿合作
    秘魯駐華大使路易斯·克薩達先生、商務參贊柏碧瀾女士、京東零售集團京東國際業務營銷運營負責人餘榮華先生等出席了當天在北京舉行的開幕式活動。秘魯駐華大使館大使路易斯克薩達先生致辭 PROMPERU供圖據了解,經秘魯出口和旅遊促進委員會官方授權,秘魯海外館入駐京東國際,旨在將秘魯質量上乘、品類豐富的特色產品引入中國市場。
  • 「我在中國當大使」喬治亞駐華大使:我是半個北京人!
    近日,喬治亞駐華大使阿爾奇爾·卡嵐迪亞(Archil Kalandia)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網專訪時表示,中國的古老文明與現代化歷程深深吸引著喬治亞人,越來越多的喬治亞學生學習中文。他期待兩國以經貿合作為先導,未來探索更多的合作機會,不斷為兩國人民創造實實在在的好處。
  • 秘媒:秘魯僑商攜秘魯特色產品走進中國進博會
    據秘魯《公言報》報導,中國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5日在上海開幕,兩位秘魯僑商丁魯平和汪麗群,攜帶秘魯特色產品走進了進博會。丁魯平的秘魯瑪咖股份有限公司和秘魯超級印加油股份有限公司,在進博會的秘魯展區設有展臺推介這兩大秘魯特色產品。
  • 回老家過生日——中秘大使攜手中山省親尋祖
    8月25日晚上7時許,在廣東省中山市怡景假日酒店舉行的一個生日晚會上,66歲的壽星———秘魯駐中國大使陳路對為他祝壽的、祖籍同是中山的中國駐秘魯大使麥國彥等鄉親激動地說:「我過了很多個生日,但這個生日特別有意義!」  2002年7月出任秘魯駐華大使的陳路,祖籍中山石岐,1937年在秘魯首都利馬出生。他2001年向中山市僑務局發出尋親認祖的求助函。
  • 秘魯10家高端旅遊服務商進軍中國
    洽談結束後,秘魯駐華使館商務處還邀請參加活動的中秘雙方人員及旅遊業同業及媒體參加了秘魯美食晚宴。秘魯名廚瑪利亞•羅莎•瓦斯奎斯專門為了準備這次晚宴飛來北京。她曾擔任上海世博會秘魯國家館廚師長,是秘魯在亞洲多個國家代表機構的行政總廚,被譽為秘魯美食外交大使。 為這次晚宴她特別設計了7道菜式的品嘗式菜單,藜麥湯,配有五種風味醬料的燒烤牛心串,紫玉米汁,檸汁醃魚生和皮斯科雞尾酒等每一道菜都包含了來自秘魯的獨特食材與風味。
  • 秘魯,跟中國挺近的
    此次去秘魯採訪也只有五六天時間,匆匆一瞥,所寫所述也只能是浮光掠影。  和中國人有百年緣  在我去秘魯之前,秘魯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席爾瓦對我說,秘魯大約有10%的人有華人血統,秘魯的中餐館也很多。但是,秘魯國家統計局1998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在秘魯人口中,印第安人佔41%,印歐混血人種佔36%,白人佔19%,其他人種只佔4%,於是我對席爾瓦的說法頗有些不解。
  • 《旅遊休閒》到訪秘魯駐華大使館 Travel & Leisure visited the Embassy of Peru
    8月9日,《旅遊休閒》團隊到訪秘魯駐華大使館,受到秘魯駐華大使胡安·卡洛斯·卡普納伊先生及其他使館官員的熱情接待,並一起共進午餐。
  • 秘魯人對中餐情有獨鍾 首都利馬有4000家中餐館
    當時從中國廣東到南美要在海上漂120多天,結果很多人死在了海上。這個時期,大概有10萬多被稱作「賣豬仔」的中國苦工到了秘魯。  第一批「契約華工」到達秘魯已經有150多年的歷史了,但秘魯東方學者費爾南先生的最新研究證實,中國移民最早到秘魯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613年,一些移民到菲律賓的中國人就已經來到了秘魯。當時的菲律賓同樣受西班牙人的統治,這樣算起來中國人到秘魯已經快400年了。
  • 中國與秘魯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徐世澄,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Miembro Honorario ) 、拉美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4月13日,秘魯中華通惠總局訪問團在北京華僑大廈向籌建中的中國華僑博物館贈送見證秘魯華僑歷史的木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