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魯,跟中國挺近的

2020-12-12 中國新聞網

  最近,記者應秘魯促進會(Prom-Peru)之邀,對在利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顧問理事會第三屆大會進行採訪。我以往對秘魯沒有直接感受,只知道有個「光輝道路」組織,搞農村土地革命,還有就是城市遊擊隊的恐怖活動;後來又知道秘魯出了個日本裔總統藤森,作風強硬,做事大刀闊斧,在穩定社會局勢、發展國家經濟上有一套辦法。此次去秘魯採訪也只有五六天時間,匆匆一瞥,所寫所述也只能是浮光掠影。

  和中國人有百年緣

  在我去秘魯之前,秘魯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席爾瓦對我說,秘魯大約有10%的人有華人血統,秘魯的中餐館也很多。但是,秘魯國家統計局1998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在秘魯人口中,印第安人佔41%,印歐混血人種佔36%,白人佔19%,其他人種只佔4%,於是我對席爾瓦的說法頗有些不解。

  在利馬中國駐秘魯使館,住景玉大使解答了我的疑惑。住大使說,19世紀中葉,拉丁美洲廢除了奴隸制,在秘魯的西班牙勢力為當地新生的大莊園主和富商所取代,新的生產方式導致了勞動力的缺乏。1850年,約10萬名中國人以「契約勞工」的身份先後來到秘魯。他們有的修鐵路,有的則在種植園、農場工作。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華工集中在沿海地帶,後來一些人逐漸流向秘魯內地。流向內地的華人多為第一批解除了契約合同的華工或其子弟,他們把種植稻米、蔬菜等技能帶到了秘魯,有些人後來因為淘金而致富。

  目前,華裔在秘魯的地位較高,秘魯國會中有7名議員有華人血統,秘魯的大學教授和校長中也有華人。在秘魯政府要員當中,部長會議主席(總理)、經濟和財政部長以及審計長等有華人血統。

  最近,當地華人紛紛舉行活動,慶祝華人在秘魯登陸150周年。華人來秘魯時間較久,已經融入了當地社會。從血緣關係上講,估計有150萬至200萬人有華人血統,但真正的華僑只有1萬多人。

  在秘魯首都利馬,記者看見兩座標有「Wong」字樣的超市。住景玉大使說,這些超市是一個名叫黃柄輝的華裔商人開辦的,共有24家,其銷售額約佔利馬市日常消費總額的30%。

  工資不太高物價有點貴

  按照有關資料統計,秘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900美元,和上海市的人均GDP差不多,並不算低。記者在首都利馬轉了轉,覺得城市的中心區和郊區反差很大。一位秘魯導遊說,利馬有兩副面孔,市中心有些西班牙殖民時代的舊建築,很宏偉,居民住房也多為一二層洋房,有車庫;郊區則有不少臨時性的簡陋住房,有的房子則乾脆搭在山坡上,據說也沒有供水系統。記者總的感覺是,利馬的社會發展水平趕不上中國沿海城市,和中西部的省會城市相近。

  秘魯的物價有點高,旅館、餐館裡的一瓶礦泉水要1.5美元,在高檔一點兒的飯店吃上一頓便飯要20美元。秘魯陪同人員說,在秘魯,買1公斤肉要花4美元,雞肉便宜些,所以市民經常吃雞。秘魯有許多印加文化遺蹟,但因物價過高,影響了旅遊業發展。據介紹,秘魯人的收入並不算高,公立學校的教師月收入為170至190美元,公務員為500美元,私營公司僱員的工資則可在1000美元以上。秘魯的貧困人口據說達40%,失業率達7%左右,半失業率竟達40%左右。

  交警淨女性保安隨處有

  利馬街頭的一大風景是女交警。她們身著深藍色警服,英姿颯爽,舉手投足更是中規中矩。女交警上街是近年的事。據說,藤森總統當年在訪問中國時對中國婦女在工作上與男人平等的地位很是欣賞,回國後便促成了此事,此外,他還在內閣中任命了兩名女性成員。也有人說,女性當交警,是因為女性更耐心,有利於解決糾紛。

  利馬的另一大特點是保安人員多。在政府機構大樓,不僅一樓前廳有保安人員和電子檢測門,而且每層樓都有保安人員出沒,有的人還身著防彈衣,腰上別著真傢伙。在重要街道和地區,路口也多有保安人員值勤。前些年,秘魯的恐怖活動比較猖獗,利馬街頭時有爆炸事件發生,一些使館也曾受到襲擊。在城市遊擊隊受到沉重打擊後,這些年利馬的治安狀況好多了。秘魯促進會的接待人員說,前些年整天提心弔膽的,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有一起爆炸,現在安心多了。

  種族挺融洽混血頗自豪

  秘魯社會的種族關係頗為融洽,人的性格也有些南歐式的開朗豁達。秘魯人自己也常說:「我們很開放,也很寬容,所以移民都留下來了。」

  在秘魯首都利馬和高原古城庫斯科,隨處可見身著傳統民族服裝的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大多生活在農村地區。城市裡出售工藝品的小商小販,也多為印第安婦女。在現代都市生活中,他們仍處於邊緣狀態,經濟地位較為低下。

  在社會的中上層則有許多印歐混血人。秘魯促進會接待亞洲記者的幾位女性在談及自己時,挺自豪地說:「我屬於混血人種。」

  在古城庫斯科和印加帝國遺址馬丘比丘,一位67歲的西班牙裔老者為我們進行講解。這位老者的長相頗像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他一路上多次譴責西班牙殖民者毀滅了印加文化,破壞了秘魯古老的廟宇、宮殿,殺害印第安土著居民。他頗為推崇印加帝國時的社會制度,說當時的帝王很好地處理了不同部族的關係,對待臣民也很寬厚。可惜印第安人沒有文字,很多文化沒能遺傳後世。

  藤森總統二三事

  8月24日,秘魯總統藤森在總統宮設文化晚宴,招待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顧問理事會第三屆大會的代表。藤森總統與上百位來賓一一握手。宴會上,藤森總統發表了七八分鐘的講話,言簡意賅,顯得相當精明強幹。藤森作為日裔秘魯人連續10年執政,這在世界上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據說藤森幹工作極「玩命」,晚上經常開會開到12點,即使是在凌晨4點鐘也會打電話給某位部長布置工作。有人說,他一天大約只睡三四個小時。他經常在全國巡視,每周均

  有四天在各處活動。藤森的政策特色是抓兩頭,在經濟政策上為有實力的企業開路,在社會政策上關注窮困下層,因此他在秘魯社會獲得了上下兩頭的支持,但在中間層中有一些反對派。

  藤森做事大刀闊斧,在議會也獲得了議員的穩定多數支持。據說美國不大喜歡他,認為他有獨裁傾向,行政權壓倒了立法權、司法權。藤森在外交上也很強硬,敢對美國說「不」。當美國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國說三道四時,藤森敢於站出來說公道話,在拉美國家中是態度極其鮮明的。

  藤森總統1992年在軍隊支持下搞了一次「自我政變」,1996年又果斷解決了人質危機。其行事果斷,行政效能高,這一點就連反對派也是承認的。(作者:黃晴/轉自《環球時報》)

  

相關焦點

  • 中國與秘魯:四百多年前中國人就來到秘魯
    秘魯人親切地把中國人稱為「老鄉」,兩國傳統友好深深紮根在兩國人民心間。1613年就有中國人利馬生活記載中國與秘魯同為文明古國,兩國友誼源遠流長。早在400多年前,雙方便開闢了海上航路,開啟越洋之交。《1613年定居在秘魯的利馬城的印第安人名錄》中留有中國人在利馬生活的記載。
  • 秘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難以計量
    在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人類發展指數中,秘魯在減少貧困方面跟去年相比取得了五到六個百分點的進步。如果這個趨勢持續下去,我們在2020年或2021年就會有一個非常光明的前景,2021年是我們國家獨立200周年。所以我們對未來還是非常有信心,也非常樂觀的。
  • 「我心目中的秘魯——中國」在秘魯國會大廈舉行
    10月15日,由中國駐秘魯大使館和秘魯國會秘中議員友好小組共同組辦的「我心目中的秘魯——中國」畫展開幕式在秘魯國會大廈舉行。中國駐秘魯大使黃敏慧和秘魯國會秘中議員友好小組主席卡門·科爾德羅出席並致辭。此次畫展作品的作者分別來自北京市五所小學和秘魯若望二十三世秘中學校及皮烏拉大學孔子學院。
  • 秘魯羊駝毛如何進軍中國市場
    每年11月在Arequipa的秘魯羊駝節上,人們總要把羊駝妝扮漂亮。(秘魯駐華大使館 供圖)中國日報北京5月23日電(記者 楊陽) 3月中旬,秘魯服裝品牌庫娜(Kuna)的銷售經理卡洛斯•阿拉霍(Carlos Araujo)與該國其它幾個成衣品牌的商業代表一同前來考察中國市場。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在秘魯,西班牙語「老鄉」一詞用來專指中國後裔,中國廣東話「吃飯」一詞演變為中餐廳的統稱……一個個細節,足以說明中國這個太平洋對岸「鄰居」在秘魯人心中的特殊分量。克薩達說,19世紀華人移民漂洋過海到秘魯後,憑藉聰敏勤奮很快紮下根來。如今,擁有中國血統的人佔秘魯總人口近1/10,遍布商業、科學、文化等秘魯社會各行各業。秘魯人對生活中的中國面孔習以為常,「中國元素是秘魯文化的組成部分」。
  • 秘魯總統:秘魯願意繼續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合作
    新華社北京4月8日電(王希 錢成)秘魯總統奧良塔·烏馬拉8日說,秘魯願意加強與中國的經貿往來,希望更多中國投資者到秘魯投資興業。    他是出席此間舉行的「中國工商界歡迎秘魯總統訪華早餐會」時作出上述表示的。    烏馬拉說,秘中雙邊貿易聯繫目前已經達到了很高水平。2011年,中國成為秘魯最大的貿易夥伴,雙邊貿易額近130億美元。
  • 秘媒:秘魯僑商攜秘魯特色產品走進中國進博會
    據秘魯《公言報》報導,中國舉辦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5日在上海開幕,兩位秘魯僑商丁魯平和汪麗群,攜帶秘魯特色產品走進了進博會。丁魯平的秘魯瑪咖股份有限公司和秘魯超級印加油股份有限公司,在進博會的秘魯展區設有展臺推介這兩大秘魯特色產品。
  • 中國與秘魯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徐世澄,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Miembro Honorario ) 、拉美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4月13日,秘魯中華通惠總局訪問團在北京華僑大廈向籌建中的中國華僑博物館贈送見證秘魯華僑歷史的木匾。
  • 秘魯總理稱:疫情期間強制民眾戴口罩,就是聽了中國的話
    1971年中國正式跟秘魯建交。中國已經連續6年為秘魯最大貿易合作夥伴,兩國經濟往來密切。秘魯總理馬託斯近期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同中國進行貿易合作有利於推動密度國內經濟恢復。關於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秘魯總理馬託斯也是持肯定態度,並且指出,秘魯在疫情一開始發生時,便強制民眾戴口罩是因為聽了中國的話。
  • 秘魯大使克薩達:期待秘魯中國開展多領域合作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兩會期間,國際社會也高度關注中國經濟轉型,期待中國兩會釋放出更多積極信號,今年的兩會報導,我們繼續推出「大使看兩會」特別版塊,今天,我們將為您帶來秘魯駐華大使——克薩達的兩會感受。
  • 胡錦濤晤秘魯總統 秘魯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地位
    中新社聖地牙哥十一月二十日電(記者 王丹鷹)正在此間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胡錦濤主席於當地時間二十日中午會見了秘魯總統託萊多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在秘魯,西班牙語「老鄉」一詞用來專指中國後裔,中國廣東話「吃飯」一詞演變為中餐廳的統稱……一個個細節,足以說明中國這個太平洋對岸「鄰居」在秘魯人心中的特殊分量。克薩達說,19世紀華人移民漂洋過海到秘魯後,憑藉聰敏勤奮很快紮下根來。如今,擁有中國血統的人佔秘魯總人口近1/10,遍布商業、科學、文化等秘魯社會各行各業。
  • 秘魯對中國免籤條件有哪些?2016秘魯旅遊攻略一覽
    安底斯高原印加遺蹟秘魯對中國免籤條件有哪些?2016秘魯旅遊攻略一覽  隨著中國遊客出境遊人次與消費支出的持續攀升,近期又有多國對華推出籤證優惠政策。2016年9月21日,秘魯對中國公民實施有條件免籤。
  • 秘魯總理稱疫情期間強制民眾戴口罩,就是聽了中國的話
    秘魯總理馬託斯近日在接受相關記者採訪時就盛讚中國,其表示中國在秘魯疫情期間提供了相當多的幫助,給秘魯送來了急需的醫療物資,包括呼吸機、口罩以及防護服等等,同時中國派出的相關專家組也在秘魯疫情嚴峻的地區進行了幫助,提供了許多富有成效的經驗。
  • 秘魯娃娃麵包與中國有緣?
    【環球時報駐秘魯特約記者 孟可心】麵包是秘魯人一日三餐離不開的主食,品種繁多,各具特色。有高原山區的傳統麵包,也有都市的西式麵包。秘魯中部高原出產的手工麵包最為傳統,保留炭火烘焙的土法,烤出來的麵包有獨特的香氣,非常可口。
  • 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秘魯
    由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率領的中國文化代表團一行5人於2010年7月22日至26日訪問了秘魯。在利馬王文章副部長會見了秘魯國家文委執行主任哈維爾·阿多斯,向對方介紹了中國政府發展文化事業和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的情況,表示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同秘魯開展文化交流。
  • 中國遊客被劫持為什麼發生在秘魯?告訴你一個真實的秘魯!
    今天看到一則關於秘魯的消息:秘魯東部馬德雷德迪奧斯地區(Madre de Dios)一間豪華酒店遭一夥委內瑞拉和哥倫比亞劫匪搶劫,40名來自中國和美國的遊客遭綁架,其中有
  • 中國兒童劇首次走進秘魯
    新華社利馬1月17日電(記者張國英)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帶來的兒童劇《三個和尚》17日在秘魯首都利馬上演。這是中國兒童劇首次走進南美古國秘魯。《三個和尚》是根據中國古老傳說改編,故事情節簡單,卻寓意深長。
  • 秘魯酒店搶劫事件無中國公民傷亡 到秘魯,這些須注意!
    中新網2月21日電 綜合報導,2月19日晚,秘魯馬德雷德迪奧斯大區Inkaterra酒店遭到約十名歹徒持槍搶劫。獲悉此事後,中國駐秘魯大使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機制,立即聯繫秘魯警方、事發酒店以及當地旅行社等,了解有關情況。  經初步了解,當時酒店有來自中國香港的旅行團入住,共有41名中國籍遊客,劫匪殺害一名秘魯籍導遊並搶奪財物後逃逸。
  • 專訪:優先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是秘魯國策——訪秘魯外長波波利西奧
    新華社利馬8月24日電專訪:優先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是秘魯國策——訪秘魯外長波波利西奧新華社記者張國英秘魯外交部長波波利西奧26日至29日將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並舉行兩國外交部間第十次政治磋商。他在訪華前接受新華社記者書面專訪時表示,秘魯重視與中國發展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這是秘魯外交政策的優先領域之一。波波利西奧說,由於雙邊自貿協定的實施,中國已成為秘魯最主要的貿易夥伴,這是兩國深化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所帶來的明顯而具體的成果。同樣,中國近年來在秘魯投資的迅速增長以及雙邊合作項目的大量增加也得益於兩國間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