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記者應秘魯促進會(Prom-Peru)之邀,對在利馬召開的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顧問理事會第三屆大會進行採訪。我以往對秘魯沒有直接感受,只知道有個「光輝道路」組織,搞農村土地革命,還有就是城市遊擊隊的恐怖活動;後來又知道秘魯出了個日本裔總統藤森,作風強硬,做事大刀闊斧,在穩定社會局勢、發展國家經濟上有一套辦法。此次去秘魯採訪也只有五六天時間,匆匆一瞥,所寫所述也只能是浮光掠影。
和中國人有百年緣
在我去秘魯之前,秘魯駐華使館公使銜參贊席爾瓦對我說,秘魯大約有10%的人有華人血統,秘魯的中餐館也很多。但是,秘魯國家統計局1998年的統計數字顯示,在秘魯人口中,印第安人佔41%,印歐混血人種佔36%,白人佔19%,其他人種只佔4%,於是我對席爾瓦的說法頗有些不解。
在利馬中國駐秘魯使館,住景玉大使解答了我的疑惑。住大使說,19世紀中葉,拉丁美洲廢除了奴隸制,在秘魯的西班牙勢力為當地新生的大莊園主和富商所取代,新的生產方式導致了勞動力的缺乏。1850年,約10萬名中國人以「契約勞工」的身份先後來到秘魯。他們有的修鐵路,有的則在種植園、農場工作。剛開始的時候,這些華工集中在沿海地帶,後來一些人逐漸流向秘魯內地。流向內地的華人多為第一批解除了契約合同的華工或其子弟,他們把種植稻米、蔬菜等技能帶到了秘魯,有些人後來因為淘金而致富。
目前,華裔在秘魯的地位較高,秘魯國會中有7名議員有華人血統,秘魯的大學教授和校長中也有華人。在秘魯政府要員當中,部長會議主席(總理)、經濟和財政部長以及審計長等有華人血統。
最近,當地華人紛紛舉行活動,慶祝華人在秘魯登陸150周年。華人來秘魯時間較久,已經融入了當地社會。從血緣關係上講,估計有150萬至200萬人有華人血統,但真正的華僑只有1萬多人。
在秘魯首都利馬,記者看見兩座標有「Wong」字樣的超市。住景玉大使說,這些超市是一個名叫黃柄輝的華裔商人開辦的,共有24家,其銷售額約佔利馬市日常消費總額的30%。
工資不太高物價有點貴
按照有關資料統計,秘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2900美元,和上海市的人均GDP差不多,並不算低。記者在首都利馬轉了轉,覺得城市的中心區和郊區反差很大。一位秘魯導遊說,利馬有兩副面孔,市中心有些西班牙殖民時代的舊建築,很宏偉,居民住房也多為一二層洋房,有車庫;郊區則有不少臨時性的簡陋住房,有的房子則乾脆搭在山坡上,據說也沒有供水系統。記者總的感覺是,利馬的社會發展水平趕不上中國沿海城市,和中西部的省會城市相近。
秘魯的物價有點高,旅館、餐館裡的一瓶礦泉水要1.5美元,在高檔一點兒的飯店吃上一頓便飯要20美元。秘魯陪同人員說,在秘魯,買1公斤肉要花4美元,雞肉便宜些,所以市民經常吃雞。秘魯有許多印加文化遺蹟,但因物價過高,影響了旅遊業發展。據介紹,秘魯人的收入並不算高,公立學校的教師月收入為170至190美元,公務員為500美元,私營公司僱員的工資則可在1000美元以上。秘魯的貧困人口據說達40%,失業率達7%左右,半失業率竟達40%左右。
交警淨女性保安隨處有
利馬街頭的一大風景是女交警。她們身著深藍色警服,英姿颯爽,舉手投足更是中規中矩。女交警上街是近年的事。據說,藤森總統當年在訪問中國時對中國婦女在工作上與男人平等的地位很是欣賞,回國後便促成了此事,此外,他還在內閣中任命了兩名女性成員。也有人說,女性當交警,是因為女性更耐心,有利於解決糾紛。
利馬的另一大特點是保安人員多。在政府機構大樓,不僅一樓前廳有保安人員和電子檢測門,而且每層樓都有保安人員出沒,有的人還身著防彈衣,腰上別著真傢伙。在重要街道和地區,路口也多有保安人員值勤。前些年,秘魯的恐怖活動比較猖獗,利馬街頭時有爆炸事件發生,一些使館也曾受到襲擊。在城市遊擊隊受到沉重打擊後,這些年利馬的治安狀況好多了。秘魯促進會的接待人員說,前些年整天提心弔膽的,不知什麼時候就會有一起爆炸,現在安心多了。
種族挺融洽混血頗自豪
秘魯社會的種族關係頗為融洽,人的性格也有些南歐式的開朗豁達。秘魯人自己也常說:「我們很開放,也很寬容,所以移民都留下來了。」
在秘魯首都利馬和高原古城庫斯科,隨處可見身著傳統民族服裝的印第安人。印第安人大多生活在農村地區。城市裡出售工藝品的小商小販,也多為印第安婦女。在現代都市生活中,他們仍處於邊緣狀態,經濟地位較為低下。
在社會的中上層則有許多印歐混血人。秘魯促進會接待亞洲記者的幾位女性在談及自己時,挺自豪地說:「我屬於混血人種。」
在古城庫斯科和印加帝國遺址馬丘比丘,一位67歲的西班牙裔老者為我們進行講解。這位老者的長相頗像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他一路上多次譴責西班牙殖民者毀滅了印加文化,破壞了秘魯古老的廟宇、宮殿,殺害印第安土著居民。他頗為推崇印加帝國時的社會制度,說當時的帝王很好地處理了不同部族的關係,對待臣民也很寬厚。可惜印第安人沒有文字,很多文化沒能遺傳後世。
藤森總統二三事
8月24日,秘魯總統藤森在總統宮設文化晚宴,招待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顧問理事會第三屆大會的代表。藤森總統與上百位來賓一一握手。宴會上,藤森總統發表了七八分鐘的講話,言簡意賅,顯得相當精明強幹。藤森作為日裔秘魯人連續10年執政,這在世界上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
據說藤森幹工作極「玩命」,晚上經常開會開到12點,即使是在凌晨4點鐘也會打電話給某位部長布置工作。有人說,他一天大約只睡三四個小時。他經常在全國巡視,每周均
有四天在各處活動。藤森的政策特色是抓兩頭,在經濟政策上為有實力的企業開路,在社會政策上關注窮困下層,因此他在秘魯社會獲得了上下兩頭的支持,但在中間層中有一些反對派。
藤森做事大刀闊斧,在議會也獲得了議員的穩定多數支持。據說美國不大喜歡他,認為他有獨裁傾向,行政權壓倒了立法權、司法權。藤森在外交上也很強硬,敢對美國說「不」。當美國在人權問題上對中國說三道四時,藤森敢於站出來說公道話,在拉美國家中是態度極其鮮明的。
藤森總統1992年在軍隊支持下搞了一次「自我政變」,1996年又果斷解決了人質危機。其行事果斷,行政效能高,這一點就連反對派也是承認的。(作者:黃晴/轉自《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