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秘魯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2020-12-16 央廣網

  徐世澄,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 Miembro Honorario ) 、拉美研究所研究員。2006年4月13日,秘魯中華通惠總局訪問團在北京華僑大廈向籌建中的中國華僑博物館贈送見證秘魯華僑歷史的木匾。

  徐世澄,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Miembro Honorario)、拉美研究所研究員。

  中國與秘魯的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早在明朝萬曆年間,即16世紀後期至17世紀初,中國與秘魯等拉美國家通過「海上絲綢之路」(Ruta Marítima de Seda)和「馬尼拉大帆船」(Galeón de Manila)即「中國之船」(Nao de China)就開始貿易、文化和人員往來。

  2015年5月23日,中國總理李克強在訪秘期間表示,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同古老璀璨的查文文化、印加文化有很多理念相通,器物相似。中秘對彼此文明成就和創造力充滿欽佩,相互學習借鑑有著深厚的土壤和廣闊的空間。同時他祝願中秘的文化文明交流互鑑不斷深化,雙方思想碰撞不斷產生新的火花。

  2006年4月6日,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失落的經典——印加人及祖先珍寶展》準備開展,一批秘魯古文明文物珍寶在北京開箱亮相,工作人員在展示印加文明文物珍寶《金杜米》。

  文化交流由來已久

  從1849年第一批中國移民到達秘魯開始,中秘兩國之間的往來不斷加強,兩國的文明開始交融。從1849年至1874年大約有10多萬契約華工移入秘魯。華工在秘魯參與修建鐵路、建設城鎮、開採鳥糞(guano)和硝石、種植棉花和水稻。

  早期華工和華僑把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習俗和文化帶到秘魯,把生產技能傳授給秘魯人民,為秘魯的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時至今日,在秘魯首都利馬等地,都稱中國飯館為「契發」(Chifa),即廣東話「食飯」的諧音。據統計,目前在秘魯大約有4000多家Chifa(中餐館),中國的餐飲文化已經深深地融入到秘魯人的生活當中,美味可口的中國菜餚早已成為秘魯人餐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曾任清政府外交官的張蔭桓在《三洲日記》中記載,19世紀80年代,由於蔗糖生意不好,秘魯甘蔗園主依靠華工的技術和勞力,改種水稻,獲得成功。此外,華工和華僑把中華醫術傳授到秘魯。據美國華工史專家瓦特?斯圖亞特(Watt Stewart)在《秘魯華工史》(La Servidumbre China en Perú)一書中寫道:「中國人的草藥治好了許多秘魯大夫未能治癒的病人。」

  秘魯前駐華大使哈羅德?佛塞斯認為,「秘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難以計量。大約有8%或10%的秘魯人有一個直系的中國祖先」,在秘魯「大約有幾百萬人」有中國血統。 秘魯是華人最多的拉美國家,160多年來,這些華夏子孫的後裔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促進秘魯經濟發展做出了許多積極的貢獻。

  2006年4月13日,秘魯中華通惠總局訪問團在北京華僑大廈向籌建中的中國華僑博物館贈送見證秘魯華僑歷史的木匾。

相關焦點

  • 中國文化代表團訪問秘魯
    由文化部副部長王文章率領的中國文化代表團一行5人於2010年7月22日至26日訪問了秘魯。在利馬王文章副部長會見了秘魯國家文委執行主任哈維爾·阿多斯,向對方介紹了中國政府發展文化事業和開展對外文化交流的情況,表示中國政府十分重視同秘魯開展文化交流。
  • 26日起,來湘博探尋中國和秘魯文化深處的奇妙緣分
    (157件/套文物精品中的3件文物提前亮相在媒體面前,讓人一窺秘魯古代文明的神奇和絢爛。9月22日下午,「秘魯古代文明展 ——探尋印加帝國的源流」展品開箱儀式在湖南省博物館舉行,157件/套文物精品中的3件文物提前亮相在媒體面前,讓人一窺秘魯古代文明的神奇和絢爛。  開箱儀式現場,帕拉卡斯文化人物紋鬥篷被小心翼翼地抬出運輸箱。
  • 秘魯受中國文化的影響難以計量
    但事實上,兩國之間的外交、政治、商業、文化和社會聯繫可以追溯到更加久遠的年代。今年是第一批中國移民到達秘魯160周年。我們對這一歷史非常重視,因為這涉及到我們國家生活的方方面面,秘魯受到中國文化的影響難以計量。大約有8%或10%的秘魯人有一個直系的中國祖先。因此,我們非常珍視兩國關係。這38年來,兩國關係的發展是不斷上升的,而且從目前看這種上升趨勢還會一直繼續。
  • 「中葡文化交流源遠流長文化展」在葡萄牙裡斯本開幕
    人民網新聞 舉報   新華網  新華社裡斯本11月8日電(記者趙丹亮)由澳門中華文化藝術協會和澳門國際研究所主辦的
  • 中國與秘魯:四百多年前中國人就來到秘魯
    秘魯人親切地把中國人稱為「老鄉」,兩國傳統友好深深紮根在兩國人民心間。1613年就有中國人利馬生活記載中國與秘魯同為文明古國,兩國友誼源遠流長。早在400多年前,雙方便開闢了海上航路,開啟越洋之交。《1613年定居在秘魯的利馬城的印第安人名錄》中留有中國人在利馬生活的記載。
  • 中國醫療專家組與秘魯華僑華人交流新冠防疫知識
    新華社利馬5月26日電(記者張國英)中國抗疫醫療專家組26日在秘魯首都利馬與當地華僑華人、中資企業代表、漢語教師及留學生代表等就新冠防疫知識進行視頻交流,並在線回答問題。4位中國專家當天上午與秘魯中華通惠總局、秘魯福建同鄉會、秘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秘魯浙江商會等旅秘僑團以及當地華文媒體代表進行了線上防疫交流。專家組成員結合自身經驗,重點介紹了疫情防控基本知識、個人及工作場所防護工作、中醫藥在疫情防控中發揮的作用等內容,並回答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
  • 從秘魯到中國 世界文化在進博會激蕩交融
    9月,南半球的冬天剛剛過去,海拔2000多米的秘魯安第斯山區,奧斯瓦爾多大叔一家密集趕工一批羊駝玩偶,就是在今年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展出的產品。羊駝毛細膩、輕盈、保暖,被秘魯人譽為「軟黃金」,羊駝產業是秘魯重要出口創匯來源之一。除了精緻柔軟的紡織品,秘魯手工藝人還喜歡用羊駝毛製作玩偶,成為當地特色手工藝品。在上海中心、K11等精品商場裡,部分羊駝玩偶已經上市銷售,呆萌可愛的外形,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
  • 秘魯大使克薩達:期待秘魯中國開展多領域合作
    (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兩會期間,國際社會也高度關注中國經濟轉型,期待中國兩會釋放出更多積極信號,今年的兩會報導,我們繼續推出「大使看兩會」特別版塊,今天,我們將為您帶來秘魯駐華大使——克薩達的兩會感受。
  • 秘魯駐華大使談花生文化
    9月21日,2020國際花生產業發展大會暨花生文化交流研討會在「中國花生之都」正陽縣召開。作為花生最早原產國之一的秘魯,其駐華大使路易斯·可薩達在致辭中認為,秘魯和中國有很深的淵源,兩國在花生種植方面也有著奇妙緣分。
  • 中日文化交流源遠流長——記遊日本紀伊山地
    中新社東京八月十九日電 題: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日本紀伊山地  中新社記者 劉繼坤  日本的傳統文化追根溯源多數可以找到古老中華文化的影子。無論是宗教信仰,還是建築風格、服裝服飾,乃至生活習慣,都印證了兩國交流的源遠流長。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在秘魯,西班牙語「老鄉」一詞用來專指中國後裔,中國廣東話「吃飯」一詞演變為中餐廳的統稱……一個個細節,足以說明中國這個太平洋對岸「鄰居」在秘魯人心中的特殊分量。克薩達說,19世紀華人移民漂洋過海到秘魯後,憑藉聰敏勤奮很快紮下根來。如今,擁有中國血統的人佔秘魯總人口近1/10,遍布商業、科學、文化等秘魯社會各行各業。秘魯人對生活中的中國面孔習以為常,「中國元素是秘魯文化的組成部分」。
  • 留華秘魯學子歡聚中國使館
    新華網北京8月21日電 據新華社「新華國際」客戶端報導,20日,中國駐秘魯大使館賓客盈門,使館宴會廳內一片歡聲笑語。近30名曾經在中國留學和即將赴華留學的秘魯學生齊聚一堂,共同分享難忘的留學經歷,共敘與中華文化的不解之緣。
  • 中國傳統文化之花綻放秘魯
    &nbsp&nbsp&nbsp&nbsp1989年,時年41歲的周克秀應曾到中國學習針灸的秘魯學生邀請,隻身來到秘魯。憑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和精湛的針灸技術,她度過了艱難的適應期,一年多後便開起了中醫診所。
  • 「我在中國當大使」秘魯駐華大使:有10%秘魯人祖籍中國
    在秘魯,西班牙語「老鄉」一詞用來專指中國後裔,中國廣東話「吃飯」一詞演變為中餐廳的統稱……一個個細節,足以說明中國這個太平洋對岸「鄰居」在秘魯人心中的特殊分量。克薩達說,19世紀華人移民漂洋過海到秘魯後,憑藉聰敏勤奮很快紮下根來。如今,擁有中國血統的人佔秘魯總人口近1/10,遍布商業、科學、文化等秘魯社會各行各業。
  • 中國兒童劇首次走進秘魯
    新華社利馬1月17日電(記者張國英)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帶來的兒童劇《三個和尚》17日在秘魯首都利馬上演。這是中國兒童劇首次走進南美古國秘魯。《三個和尚》是根據中國古老傳說改編,故事情節簡單,卻寓意深長。
  • 中國首家秘魯ALPACA羊駝產品集合店落戶王府井
    秘魯駐華商務處商務參贊DianaPita女士代表秘魯出口促進委員會給沃德林克(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總經理黃朝暉女士頒布授權書,藉此,沃德林克(天津)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成為中國唯一擁有使用秘魯羊駝標識ALPACA DEL PERU進行實體店推廣和銷售的公司,而王府井旗艦店則是雙方合作的國內首家實體店鋪。這也意味著更多追求高端服飾文化的中國消費者,將又一次與世界潮流同步。
  • 綜述:攜手前行 共同逐夢——秘魯民眾熱議習主席署名文章
    「上世紀90年代,我訪問過秘魯,給我留下美好印象。」習主席以自己親身經歷開篇,表達對秘魯的喜愛,這讓秘中文化協會主席愛德華多·楊·莫塔倍感親切。「習主席在文章中回憶了訪問秘魯時留下的美好印象,字裡行間表現出對秘魯的友好情誼,讀來感覺很親切。」中秘友好,源遠流長。早在400多年前,中秘就開闢了海上航路,兩國人民跨越太平洋展開友好交往,結下了深厚友誼。
  • 「感知中國·大美青海」走進秘魯庫斯科
    新華社利馬12月18日電(記者張國英)2019「感知中國·大美青海」——中國青海民族文化藝術展演18日在秘魯庫斯科市舉行。展演向當地民眾展示了青海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將一個神奇、壯麗、自然、雄渾的「大美青海」帶進這座南美高原古城。
  • 湘江周刊|藏在器物裡的秘魯古代文化
    該展匯集了秘魯11家著名博物館的157件(套)精美文物,展示了秘魯自公元前3000年到16世紀近5000餘年分分合合的發展歷程。 秘魯位於南美洲的西北海岸,安第斯山縱貫西部。其原住民應是從公元前13000年前穿越白令海峽,來到秘魯的亞洲蒙古人種。他們經過漫長歲月,創造了輝煌的文明,留下了厚重的古代文化遺存,有10多處世界文化遺產享譽海內外。
  • 2019「感知中國·大美青海」中國青海民族藝術展在秘魯舉行
    鍾欣 攝   2019「感知中國·大美青海」中國青海民族藝術展在秘魯庫斯科舉行  中新網庫斯科12月19日電 (史長智)2019「感知中國·大美青海」——中國青海民族文化藝術展演」在當地時間18日至19日在秘魯第三大城市庫斯科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