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2020國際花生產業發展大會暨花生文化交流研討會在「中國花生之都」正陽縣召開。作為花生最早原產國之一的秘魯,其駐華大使路易斯·可薩達在致辭中認為,秘魯和中國有很深的淵源,兩國在花生種植方面也有著奇妙緣分。
400多年前花生從秘魯傳到中國在中國得到很好的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最大的花生生產國,種植面積穩定在7000萬畝,總產量1600多萬噸,佔世界花生總產量的36%,花生系列農產品有189多種品類運用到不同的美食中。秘魯8%人民是中國血統,在全球化背景下,希望雙方增強交流合作實現共贏。
以下為路易斯·可薩達致辭:
很高興來到河南省正陽縣,參加這場重要的農業活動,內容涉及這個小而營養且歷史悠久的豆科植物花生的生產和文化。我要感謝「一帶一路」國際花生工業會議和花生文化交流研討會的組織者的盛情邀請。
花生是由我們的祖先種植的,花生也是中國人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想將其視為與秘魯聯繫在一起的橋梁。我希望與您簡要分享一些有關其起源的信息。
安第斯山脈從北向南穿越秘魯。在這座山脈的東部是亞馬遜河流域,這是世界上最大的雨林。安第斯山脈的西面是太平洋,兩岸之間是一片狹長的沙漠,有數十個肥沃的山谷。在這片巨大的山脈中,在沿海沙漠和山谷中繁榮了安第斯山脈文明。它與中國,美索不達米亞,印度河谷,埃及和中美洲一起成為世界上最早的複雜社會之一。他們都在農業上取得了重要成就,這使村莊得以存在,並更好地保證了人民的糧食供應。
南美最大的社會是印加帝國,該帝國於1532年被西班牙人徵服。這是漫長的千年文明進程的終結。幾千年前,位於這片廣闊山脈中非常不同地區的一群人開始馴化在野外發現的植物。這些人向世界繼承了馬鈴薯,藜麥,瑪咖,一些玉米,番茄,鱷梨,辣椒等農作物。馬鈴薯和藜麥的最古老考古發現已有8000到5000年的歷史。
以花生為例,最古老的發現大約是在7600年前,它們是在秘魯北部卡哈馬卡地區的Ñanchoc山谷中發現的。在那裡發現了世界上花生,南瓜和棉花種植的最早已知證據。一些學者認為,那個地方出現了美洲最早的農民。
花生的遺傳密碼錶明,它來自兩種不同植物的繁殖,這種植物生長在距離秘魯數千公裡的阿根廷,玻利維亞,巴西和巴拉圭邊界附近的地區。花生似乎是在遠古民族流離失所之後到達秘魯北部地區的,它始於秘魯,在那裡進行了系統的種植。
在目前的秘魯領土上,園藝業的蓬勃發展使得出現了複雜的社會農業體系,具有集權的機構,分層的社會,宗教,國防和建築和手工藝的不斷發展的技能。美洲最古老的城市是秘魯沙漠沿岸的Caral,建於大約5,000年前。它有許多紀念性建築,專門用於宗教儀式以及其所在城市和山谷的管理。
秘魯次生文化在農業上繼續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別是,他們在水力技術方面取得了驚人的發展,這使他們能夠建立複雜的灌溉項目,以在陡峭的高山和沙漠中引水,並利用水來調節農業環境的溫度。這些古老的人口還因建造名為「andenes」的特殊農業梯田而脫穎而出,該梯田允許在幾乎人跡罕至的陡峭山區進行廣泛的農業生產。這些文化中的一些進行的科學實驗也是傑出的,可以根據地理條件獲得不同產品的更強大的品種。
回到花生,它們是秘魯古代文化中極受讚賞的食品。這不僅可以從考古遺址上的這種豆科植物的其餘部分中得到證實,而且可以通過在西班牙的「SeñordeSipán」或「Sipan領主」的皇家陵墓中發現的帶有花生形狀的美麗的金銀項鍊來證實。秘魯北部海岸的Mochica文化(約公元100至700年)。如今,它們仍然是秘魯美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既可以作為零食消費,也可以作為該國不同地區美食中許多菜餚和飲料的配料。
幾百年前,花生的生產從南美洲擴展到中美洲和加勒比海群島,當1492年克里斯多福·哥倫布到達美洲時,他寫下了花生的存在。幾年後,它被運到歐洲,隨後,在十七世紀,它被葡萄牙商人帶到中國和非洲。後來,在十九世紀末,美國傳教士又在中國引進了另一個品種。經過這段漫長的旅程,今天的花生是世界美食中最珍貴的產品之一,在我們這個星球上,人們以驚人的方式消費著花生。
秘魯和中國可以找到許多歷史聯繫。十九世紀後半葉,廣東和福建約有10萬人定居秘魯,後來又有移民,這對豐富我國文化和社會作出了決定性貢獻。秘魯大約8%的人口有中國祖先。秘魯人喜歡粵菜,在我國有7000多家廣東餐館,我們將中國的食材和技術融入到秘魯菜中。加上這些聯繫,安第斯文明發展的一些最珍貴的食物在中國的消費,以一種非常象徵性的方式加入我們的人民。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花生和土豆生產國。
在這個全球化的世界上,相互尊重和建設和平社會的最佳方式是承認我們之間的相互聯繫,並感謝能夠接觸到不同文明幾百年和數千年來一直在努力的豐富多彩。全球化可以而且應該引導我們走向富裕、友誼與和平,而花生可以告訴我們很多這方面的東西。
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