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 not find mark:diangtou早就聽說杭州城裡有這樣一個小孩:她兩歲進廚房幫忙,剝著毛豆學數數,跟著油鹽醬醋學漢字;8歲開始參加各種美食比賽;10歲受邀上央視,與「金龜子」一起做美食節目;12歲就接受了美國電視廣播集團NPR採訪……據說,給她一塊肉,她能嘗出那頭豬「生前」吃的是草還是泔水;給她一勺湯,她就可以給你細數裡面放了幾味調料,甚至可以說出用的是「家樂濃湯寶」還是「太太樂雞精」。
她就是澄澄(大名邵鈺嵐),今年16歲。據說,澄澄家裡過年,每個人都要貢獻一道年菜。這個「美食新人類」今年做的菜叫「財源滾滾」,按照她的說法,那可是「裸烹」出來的。
第一次見到這個傳說中的「小廚星」是在一個周末的午後。「廚房裡的機靈鬼」(杭州知名主持人於虎語)如今已經出落成了一個亭亭玉立的大姑娘。澄澄家的陽臺上,一排自製的腊味正在暖暖的陽光下透著油光,我們的話題就從這「只此一家,別無分號的」腊味中開始了。
「這些都是我和媽媽前幾天自己灌的,我們每年快過年的時候都會做。我從小吃的很多東西幾乎都是自製的,無論是中式還是西式的,關鍵是健康。香腸不加味精,鹹肉鹽放得少,我們家很多菜都是這樣『裸烹』(指幾乎不放調料)出來的。」
澄澄媽,可是杭州城中有名的人物——「生活大參考」(杭州本地電視臺製作的一檔生活服務節目)裡的高級營養師啊。從廣告策劃到銷售培訓師再到美食節目主持人,澄澄媽最得意的作品當然還是自己的「廚星女兒」。「澄澄是一個從小就在廚房裡運籌帷幄的孩子。不到十歲,她就燒得一手好菜。你知道嗎,澄澄初三畢業的時候,大家都給老師送禮物,感謝師恩。她一直想不好送什麼。後來,索性跑到了老師家裡,親手給老師燒了一桌菜。」澄澄媽說著,滿足的神情洋溢在了臉上。
「現在外面的東西添加太多,有的真是難以入口。我們家過年從不出去吃,都是一家人一起動手做。」在這個16歲的孩子眼裡,過年,其實並不在於吃什麼,而在於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那種感覺。準備,從小年夜就開始了,每個人都有分工,各司其職,「再沒有什麼時候可以像過年一樣,可以這麼『矯情』,花這麼多時間來折騰一頓飯。
在澄澄的記憶裡,每年的年夜飯最出彩的必定是老爸最後出場端上的那碗「壓軸菜」。這道菜的主角必須是來自老家慈谿的年糕。「不論是梭子蟹炒年糕還是青菜湯年糕,總是能獲得滿堂彩」。這時候,辛苦了半天的媽媽就會酸酸地說,「那是年糕本身好」。也難怪,這年糕可是慈谿的爺爺親手做的,用的也是自家地裡種的晚熟粳米,「爺爺每年都堅持自己做年糕,他相信只有自己用心種的米做出的年糕才是有靈魂的。」
當然,過年還少不了外婆的招牌——滷鴨,「據媽媽說,這手藝還是從太外婆手裡傳下來的。」澄澄的太外婆是上海大戶人家的小姐,做東西很考究。「鴨子買回來,用水煮到6分熟,取出控幹,然後下油鍋炸,再加大料滷製到熟。油炸這個步驟很關鍵,油炸後的鴨子,上色和吸味都變得更容易。另外,油炸還可以逼出鴨子皮下的脂肪,吃起來不油膩,這也是太外婆保持身材的秘訣。再加上我媽自製的泡辣椒,那味道真叫絕。」
華燈初上的時候,我起身準備結束採訪,而澄澄家裡已經開始張羅晚飯了。爸爸洗菜,媽媽起油鍋,外婆打下手,澄澄也加入進去幫忙清理廚房的垃圾,真是印證了那句話,「能夠吃到一口鍋裡去的才是真的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