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經濟新動能決不是新興產業的同義詞

2020-12-16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工信部部長苗圩近日在國新辦舉行的2016年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解決新舊動能的接續和轉換問題,關鍵還是要處理好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升級之間的關係。發展新興產業是增加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以後也是新動能,不要把新動能片面地理解為只是新興產業。

    這是一次非常及時準確的提醒,也是一次對經濟新動能比較客觀理性的解釋。自打出現經濟新動能這個概念起,幾乎每個地方都將其與新興產業畫上等號,把新興產業看成是經濟新動能的唯一來源。結果,所有地方都制定了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新興產業發展目標,提出了用新興產業置換傳統產業的思路。一時間,新興產業也出現了爆棚現象。相反,對傳統產業不重視、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關注留下的發展速度空缺,則又需要通過城市建設、基建投資、房地產開發等去彌補,從而造成經濟結構的進一步扭曲,資金等脫實向虛現象也更加嚴重。

    所謂的經濟新動能,就是在現有動能基礎上新增加的動能。也正因為如此,就不存在是新興產業發展提供的動能還是傳統產業提升增加的動能。如果新興產業發展的效率不高、起點不高、技術含量不高、市場競爭力不強,同樣難以產生新動能。前幾年風電、光伏行業發展留下的教訓還是非常深刻的。風電、光伏雖然是新興產業,但是,短短幾年時間就出現了嚴重的產能過剩,且迄今沒有恢復元氣,新動能來自哪?不僅如此,一些地方還為之留下了一大堆的問題、一地風險。很顯然,這樣的發展方式是不可能為經濟增加新動能的。

    那些原本已經出現很強競爭壓力的傳統行業,如家電行業、手機行業等,由於相關企業,特別是具有核心技術的企業加快了技術創新步伐,加大了投入和市場開拓力度,卻保持了比較好的發展勢頭,形成了許多新的市場空間,產生很多新的經濟動能,成為了經濟企穩向好的重要力量。與此同時,鋼鐵、煤炭等行業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通過有計劃、有節奏、有步驟地去產能,也出現了新動能增強的現象,給經濟穩定注入了許多新的活力。

    這也意味著所謂經濟新動能,並沒有固定的概念,也沒有固定的內容。如果要說概念和內容的話,就是能夠給經濟增長帶來新的活力、新的動力、新的能量的都是新動能,不管出自於新興產業還是傳統產業。真正的傳統產業,只要能夠適應現代經濟和科技發展的需要,適應環境保護和自然環境改善,適應廣大居民生活要求變化,不時地做出改變,並在改變中積極引導消費、挖掘消費潛力,就一定能夠不斷地為經濟增加新動能。

    面對經濟新動能的概念,必須有更加客觀理性的認識。經濟新動能決不是新興產業的同名詞,傳統產業一樣能夠產生新動能。而所謂的新興產業,如果不能產生經濟新動能,也談不上「新」字。所謂「新」,最核心的問題就是要有增量,且這個增量必須是在現有基礎上通過質量提升、效率提升、水平提升實現的,而不僅僅是量的擴充和規模的擴大,更不是低效率擴張和數量增加。

    而面對地方政府在經濟新能動問題上可能存在的不準確認識,有關方面既然對經濟新動能有明確的指向,就應當對經濟新動能以及如何增強經濟新動能等提出明確的要求和目標,進一步規範經濟新動能的概念,避免地方政府在面對經濟新動能時,再陷入到唯新興產業至上的發展怪圈之中,避免給中國經濟發展再增加各種不利因素,增加各種發展隱患和風險。(原載2月20日《北京青年報》,作者譚浩俊,標題有改動,內容有刪節)

相關焦點

  • 邢臺以項目建設為抓手 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培強新動能
    河北新聞網訊(通訊員閆麗靜)前不久,邢臺市252個項目集中開工,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及支撐作用較強的大園區、大平臺項目相繼落戶,將為該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升級轉型提供新動力。邢臺市委書記張古江在市委八屆九次全會上強調,要堅定不移地推進新舊動能轉換,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培強新動能,以創新驅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建設經濟強市、美麗邢臺。
  • 新動能「成勢」,青島經濟「引擎」悄然切換
    2020年是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初見成效的決戰決勝之年。在青島,傳統動能改造提升正在由點到面,新動能正在積厚成勢,經濟發展的「引擎」正在悄然切換。新經濟競速培育新動能新舊動能轉換的本質是在重塑一座城市的發展生態。
  • 培育新產業 增添新動能 長春新區加快創新經濟發展
    培育新產業 增添新動能 長春新區加快創新經濟發展 2019-08-12 18: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夕陽產業」裡挖潛新動能
    200萬頭生豬種養一體化項目正是該市產業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培育新動能吸引的項目之一。在此之前,上市公司仙壇股份聯合諸城市政府、益客集團、信得科技在昌城鎮共同投資約22.8億元,落地年產1億羽商品雞苗的祖代及父母代肉雞養殖孵化項目、年出欄1億隻肉雞養殖項目及屠宰項目、年加工3萬噸禽肉熟食加工生產線、年產60萬噸飼料生產線等項目。
  • 傳統、新興產業雙驅動激活發展新動能!近40年,大連生產總值從42億...
    大連:傳統和新興產業雙驅動激活經濟發展新動能(央視財經《經濟信息聯播》)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40年來,一批又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地區和企業,在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探索出了發展與創新的經驗近些年傳統的工業產業也在不斷轉型升級,而一些新興產業項目也正落地生根,激活了大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記者孫超:我身後就是大連市主城區的全貌,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最直觀的變化就是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了,作為全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大連這些年的經濟實力也顯著增強。
  • 傳統產業開新花 新興產業結碩果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現場會掠影兗礦集團鄂爾多斯能化有限公司年產40萬噸乙二醇、30萬噸聚甲氧基項目施工現場。諮詢無人機產品性能。觀摩京東方透明顯示新產品。工人正在檢測新能源汽車車窗。鄂爾多斯市奇瑞投資有限公司總裝車間生產線正在緊張生產。觀摩一機集團五分公司軍民融合產業項目。新奧(內蒙古)石墨烯材料有限公司項目工地正在緊張施工。
  • 從「網際網路+」到「智能+」,「加」出經濟新動能
    從「網際網路+」到「智能+」,「加」出經濟新動能  嶽瑞芳  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其中提到,要推動傳統產業改造提升,特別是要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拓展「智能+」,為製造業轉型升級賦能。  這也是「智能+」作為一個概念,第一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
  • 武漢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中新網武漢6月19日電 題:武漢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注入綠色新動能  記者 張芹  位於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交匯處的武漢,作為長江經濟帶沿線重要節點城市,這座老工業基地如何譜寫新時代的新篇章?  近期,武漢捷報頻傳。
  • 萊西:謀發展生態優先,興產業動能換新
    一系列高端製造項目落地投產,一個個示範區、先行區規劃落成,一條條特色產業鏈建成延伸,昭示著萊西市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綠色崛起的堅定決心和堅實步伐。「十三五」期間,萊西連續多年位列中國縣域經濟百強行列,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同時,經濟結構持續優化,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 天津河西吸引新動能企業落戶 提升經濟活力和韌勁
    面對疫情帶來的影響,天津市河西區紮實推動「六穩」「六保」工作,多措並舉「紓困」民營經濟,積極營造有利於民營企業健康發展長期穩定的市場化環境,提升樓宇服務水平,支持和引導民營企業化危為機,助推樓宇經濟、民營經濟創新、規範發展。
  • 跨界融合化、聚焦新產業—— 看新舊動能轉換的天基實踐
    蘭山區區委書記趙曉暉(左二)、山東天基集團董事長黃金山(右三)聽取愛彌兒國際幼兒園園長Ann(右二)講解  在聽取了天基黃金水岸項目及愛彌兒國際幼兒園的匯報和觀摩後,觀摩團對黃金水岸社區高品質配套給予了高度評價,對愛彌兒國際幼兒園的管理模式給予了高度肯定,認為天基集團走在了全區新舊動能轉換的前列,為加快全區新動能培育、舊動能升級貢獻了天基智慧和天基方案
  • 新基建,澎湃中國經濟新動能
    新基建,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其涵蓋但不限於5G、雲計算、數據中心等眾多「新概念」,正「一業帶百業」,助力產業升級、帶動創業就業,為中國經濟增添澎湃新動能。
  • 新動能「噴湧而出」,濟南在產業圖強路上搶佔高點
    「十三五」期間,濟南砥礪前行,只爭朝夕,勇擔「揚起省會龍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時代使命,堅決淘汰落後動能、堅決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堅決培育壯大新動能,推動經濟結構明顯優化、新動能加快成長,經濟質量結構、體制機制、發展環境正在發生系統性整體性重塑。
  • 產業結構優化換擋提速 海南自貿港培育經濟新動能
    一、經濟穩中有進趨勢向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2019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5308.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第一產業增加值1080.36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099.04億元,增長4.1%;第三產業增加值3129.54億元,增長7.5%。
  • 新動能撐起青海發展新天地
    「十三五」開局,「新動能」成為熱詞之一,備受關注。  新興產業、電子商務、行動支付、共享經濟……快速崛起的新動能,不斷重塑經濟增長格局、深刻改變生產生活方式,成為中國創新發展的新標誌。  追風逐浪,千帆競發。
  • 發改委解讀:戰略性新興產業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重要引擎
    今年極不尋常,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變化,保護主義、單邊主義抬頭,世界經濟低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受到衝擊,國內外發展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給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戰。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發揮戰略性新興產業重要引擎作用,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培育新動能 劍指新經濟新產業策源地
    今年以來,廣東打造世界先進產業集群的雄心愈發彰顯,先是年中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培育發展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意見》,明確打造十大戰略性支柱產業集群和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再是日前印發《廣東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明確將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力爭突破6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
  • 景谷:打好特色文旅「三張牌」 培育產業經濟新動能
    近年來,普洱市景谷縣深入實施「文化旅遊興縣」戰略,始終把旅遊產業作為新興動能來培育項目的建設極大促進了景谷旅遊資源優勢向產業經濟優勢轉變,對加快縣域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具有積極作用。文化旅遊「曬招牌」「無量寶地·佛跡仙蹤」是景谷的文化名片。
  • 大同:「大項目」 激發經濟發展新動能
    在山西隆基樂葉一期3GW單晶電池項目、現代醫藥產業園項目的施工現場,塔吊林立,機聲轟鳴,幾臺挖掘機正緊張作業,工程車來回穿梭運送土方……作為山西省十大重點能源項目之一的大同隆基樂葉一期項目投產後,年均銷售收入預計將達14億元,年均繳納稅金約6000萬元,同時解決當地230人的就業問題,這是大同市運用大項目激發經濟新動能的縮影。
  • 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積蓄新動能
    共抓大保護形成共識沿江11省市積極構建綠色發展長效機制,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徑,堅定不移抓好突出環境問題整改、生態環境保護修復和產業布局優化,加快建成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優良的高質量發展典範。水美、岸美、產業美、環境美的生動畫卷正在長江沿岸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