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提出將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以各類生產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和現代產業體系為支撐,以特殊的稅收制度安排、高效的社會治理體系和完備的法治體系為保障,在明確分工和機制措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的前提下,構建海南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海南自貿港建設是我國新時代改革開放進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隨著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政策的日趨完善,海南自貿港的戰略定位有望提升至新的高度,經濟將進一步的發展。
一、經濟穩中有進趨勢向好,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
2019年海南省地區生產總值5308.9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8%,第一產業增加值1080.36億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1099.04億元,增長4.1%;第三產業增加值3129.54億元,增長7.5%。
1、受豬瘟疫情影響,農業生產略有放緩
全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119.07億元,比上年增長2.7%,增速環比降低1.2個百分點,主要受生豬疫情的影響。具體來看,農業增加值531.36億元,比上年增長5.4%。糧食產量145萬噸,比上年下降1.4%。林業增加值70.74億元,比上年增長5.5%。牧業增加值191.67億元,比上年下降6.5%。總肉量67.07萬噸,比上年下降16.0%,其中豬肉減產35.4%。漁業增加值286.59億元,比上年增長0.7%。
2、工業生產仍保持較快增長
全年全省工業增加值588.72億元,比上年增長4.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37.78億元,比上年增長4.2%,增速為2016年以來次新高。具體來看,在八大工業支柱行業增加值中,造紙及紙製品業增長4.3%,石油加工業增長4.2%,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增長5.4%,醫藥製造業增長6.9%,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2%,是推動全省工業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1%,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為15.6%,佔比提高1.1個百分點。
3、服務業為經濟增長貢獻了主要增量
第三產業增速高於整體經濟1.7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5.6%,是拉動全省2019年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傳統服務行業平穩增長,批發和零售,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住宿和餐飲等行業增加值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全年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533.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246.93億元,比上年增長13.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269.18億元,比上年增長5.2%。
從海南省的產業結構演變過程來看,近十年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佔比呈逐年下降趨勢,第三產業呈擴張態勢。2019年第三產業產值佔比接近六成,主要因為自2009年獲批建設國際旅遊島及2015年的「多規合一」改革後,海南島產業情況有所好轉,尤其是旅遊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增加了旅遊收入和第三產業的就業。
儘管第三產業近年來呈現擴張的趨勢,但是從細分產業來看,海南省佔比相對較高的仍是農林漁牧業、工業、批發和零售業以及建築業。第三產業沒有形成對經濟有突出貢獻的行業,主要是前期改革中,政策在產業發展規劃中主要向旅遊業傾斜,導致資源較為集中地流向旅遊行業,其他產業的發展並未得到較好的規劃和支持。因此,未來海南省的金融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本次《總體方案》也提到,後續在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中,仍將重點發展旅遊業、免稅購物產業、現代服務業以及高新技術等產業,或將進一步提升第三產業的規模體量。
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推動自貿港建設有序進行
1、三次產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不斷降低
2019年,全省三次產業結構比為20.3:20.7:59.0,與上年同期比,第一產業提高0.2%,第三產業提高%,第二產業回落0.7%。其中,以網際網路信息技術服務業、商務服務業為代表的其他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6%,批發零售業增加值比重提高0.5%,房地產業增加值比重下降0.5%。
產業內部結構加快優化升級,經濟對房地產依賴進一步減弱,房地產一業獨大的局面逐漸轉變。主要是因為從2018年4月開始,海南省出臺一系列調控政策嚴控房地產。在經歷2018年大幅下降後,2019年房地產業延續下降趨勢,房地產業增加值環比下降0.5%,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房屋銷售面積、房屋銷售額同比下降22.1%、42.1%和38.8%。這「一降一升」,凸顯海南經濟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步伐穩健,也是海南產業結構實現優化升級的印證。
2、投資結構優化,產業投資力度加大
在房地產業下滑的背景下,海南正在形成會展、健康醫療、金融等新的發展動能,經濟轉型艱難但有成效。據海南省統計局數據,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會展、油氣、教育及體育等產業投資佔比不同程度提升,租賃和商務服務業、金融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等現代服務業投資增幅明顯。12個重點產業投資保持較高投資強度,佔總投資比重為75.2%,其中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會展、油氣、教育、體育產業投資佔比分別擴大0.1、1.8、1.2、1.3、0.5和1.3個百分點。
3、重點產業保持較快發展
2019年,海南省12個重點產業完成增加值3339.2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高於同期GDP增速0.2個百分點, 對全省GDP增長貢獻率達67.4%,持續保持較快發展的勢頭。其中,網際網路產業、現代物流業、醫療健康產業、會展業和旅遊產業增加值均保持兩位數增長,分別增長18.1%、13.4%、10.3%、10.3%和10.2%,為全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根據《總體方案》的安排,海南省在旅遊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產業也有新的發展。
旅遊業方面,離島免稅新政紅利釋放,推動全域旅遊發展。自7月1日新政實施至11月20日,離島免稅銷售146.4億元,同比增長207%,平均每天銷售額超1億元。總裡程997.9公裡、連接線總裡程442.7公裡的環島旅遊公路項目取得積極進展,貫穿沿海12個市縣和洋浦經濟開發區,有機串聯沿途特色海灣、特色海角、特色小鎮和旅遊景區、濱海度假區等,推動海南旅遊在資源整合、要素集聚、投資建設、業態創新、運營管理等方面實現跨越式發展。
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產業發展持續加速,三大科技城建設穩步推進,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海南科技創新活動的主力軍。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1月,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同比上年增長114%。
在現代服務業方面,金融、航運、康養醫療等產業不斷壯大。以洋浦為例,該重點園區一共開通了33條貨櫃航線,其中外貿航線13條,推動外貿進出口額增長156.5%。
在熱帶特色高效產業方面,海南進一步調優種植品種結構,分類推進椰子樹、橡膠樹、檳榔樹「三棵樹」特色產業發展。同時,鼓勵漁民「往岸上走、往深海走、往休閒漁業走」,加快推進海洋牧場建設,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三、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為海南發展積蓄動能
《總體方案》提出將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不斷夯實實體經濟基礎,增強產業競爭力。海南省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也要求積極融入國內大循環,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戰略機遇,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大力發展旅遊業、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中力量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遊消費中心,打造若干千億級和一批百億級園區,推動經濟體系優化升級,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1、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旅遊消費中心
旅遊業是海南最具有優勢、前景最為廣闊、起步又較為容易的產業,能夠成為海南服務業開放的支柱產業。到2035年,海南將建設成為世界知名旅遊消費中心和世界消費經濟發展高地。按照省「十四五」規劃設計,未來將會引進知名品牌首店、旗艦店和體驗店等業態,吸引我國居民海外消費回流,打造國內替代出境旅遊購物第一目的地,建設國際旅遊消費中心城市。同時還將大力拓展郵輪航線,推動郵輪旅遊試驗區和遊艇產業改革發展創新試驗區建設,還會加快三亞郵輪母港建設。
海南的旅遊業要形成規模,還需要將旅遊行業與其他領域進行融合,形成產業鏈,促進旅遊業及相關服務業的創新發展。因此,未來海南還將積極推進中醫藥、現代康復技術和海南氣候資源融合發展,打造中醫藥健康旅遊品牌。鼓勵發展低空旅遊、紅色旅遊、「航天+旅遊」等新業態,打造森林旅遊聚集區。同時加快環島旅遊公路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建設滿足國際旅遊消費需求的數字信息平臺,提高「吃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供給水平,打造高水平旅遊服務支撐體系。
2、發展壯大現代服務業
瞄準國際先進水平,促進服務業和服務消費優化升級,根據「十四五」規劃要求,重點從貿易、物流、金融三方面推進。
從貿易服務來看,將實施全面深化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加快跨境交付、境外消費、自然人移動等服務貿易制度集成創新。推動國際旅遊、國際教育、跨境電商、跨境結算、跨境數據處理、醫療健康等行業實現「既準入又準營」,推動國內服務業擴大開放。
從物流服務來看,未來自貿港將會創新港口管理體制機制,推動港口資源整合,拓展航運服務產業鏈,推動保稅倉儲、國際物流配送、轉口貿易、大宗商品貿易、進口商品展銷、流通加工、貨櫃拆拼箱等業務發展,提高全球供應鏈服務管理能力,打造國際航運樞紐及我國重要戰略物資儲備基地。
從金融服務來看,將會推動金融市場雙向開放,推進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和合格境內有限合伙人(QDLP)發展。健全金融組織體系,豐富完善金融業態,大力引進境內外持牌金融機構。推進國際能源、航運、產權、股權、大宗商品和碳排放權等交易場所國際化發展。建設海南國際智慧財產權交易所,規範探索智慧財產權證券化。創新發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推動法定數字貨幣應用試點,培育打造「區塊鏈+金融」產業集群。
3、培育壯大高新技術產業
根據《總體方案》,未來高新技術產業將會重點發展信息、深海深空、熱帶農業和動植物育種,以及生態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等,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僅重點發展旅遊業及現代服務業,海南省廣闊的地理面積將無法得到有效的利用,而缺乏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也將難以得到有力的支撐和促進。因此,藉助新技術革命的背景,依託於當前先進的現代信息技術,在海南探索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數字製造、數字生態等新興產業。
數字製造方面,《總體方案》提到的信息產品、智能汽車等,都是未來市場空間潛力較大的產業,也符合集聚創新要素的要求,充分運用雲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移動技術、人工智慧、3D 列印等技術,提高新產品功能及生產過程的智能化,構建一批數字製造產業,並且有望建設成為國際化的先進位造業基地。
數字生態方面,依託三亞深海科技城,布局建設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平臺,培育深海深空產業,同時圍繞生態環保、生物醫藥等先進位造業,發揮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優勢,將建設全球熱帶農業中心和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
轉自:新華財經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並註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繫: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