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滄桑巨變 廈門汀溪鎮成「全國特色小鎮」

2020-12-20 騰訊網

臺海網12月6日訊 據廈門廣電網報導 同安區汀溪鎮與泉州的南安、安溪及漳州的長泰毗鄰。改革開放之前,這裡交通閉塞、觀念落後,鎮村集體經濟發展滯後、連年負債、村民收入微薄。四十年砥礪奮進,四十年滄桑巨變,如今的汀溪鎮早已從昔日貧窮落後的偏遠鄉鎮,發展成為了遠近聞名的「全國特色小鎮」。「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基層行」,今天我們就帶您到汀溪鎮去看一看。

馬銘吹是土生土長的汀溪鎮頂村村人。1978年,19歲的他翻山越嶺走了8個多小時的山路到同安縣城應徵入伍。3年後,馬銘吹光榮退伍返鄉,開始了自己建房、成家、務農的艱辛之旅。

同安區汀溪鎮頂村村民 馬銘吹:1981年建房子那當時是很窮啊,我這個房子不是磚頭的,自己用那個泥巴給它用牛踩一踩再曬乾,建起來築起來的,建了4次全部建完將近要10年吧,以前一家好幾個人睡在一間裡面,還只有一張床。

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逐漸吹往遍全國各個角落,偏遠的頂村村也悄悄地發生著改變。從山底到山頂全長9.3公裡的水泥路修起來了,反季節四季茭白也種起來了,2008年,頂村村還利用森林覆蓋率達84%的優勢,引入香港一家公司首期投資4000多萬元,打造的「頂上人家」生態休閒旅遊。

2015年以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陸續回到了村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一個「頂村民宿農家樂專業合作社」應運而生。合作社對全村的民宿統一經營、統一管理、統一分配,村民按入股房間數參與分紅。就在馬銘吹老房子的斜對面,兒子馬賢輝的一棟三層小洋樓用了不到一年時間,就拔地而起了。11間房,老人住一間,小年輕住一間,剩下的9間全部用來接待遊客。

同安區汀溪鎮頂村村民 馬賢輝:之前的話這邊是農村,現在的話這邊是景區,之前的話我們是農民,現在的話我們是一個民宿的主人,一個景區的管理者。回來的話我自己做民宿,景區這邊來上班,收入也不少。

現在,村民的每間房每月的分紅有1000元左右,以民宿入社的社員平均每戶年分紅近10萬元,有配套農家餐廳的民宿,每戶年收入可達到15萬元以上。頂村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從1978年的113元增長到了2017年的38273元,40年間增加了338倍。

同安區汀溪鎮頂村村黨總支書記 馬明女:接下去,我們將把改革進行到底,逐步規範合作社的管理,合作社的發展等等各方面,把我們合作社把我們頂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改革開放40年,汀溪鎮古坑村的變化同樣可以用「翻天覆地」來形容。74歲的村民葉祝容告訴記者,他記憶最深的是在1984年前後,古坑村開始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他說,「包產到戶」第一年,他們就把家裡儲糧的米缸換成了能盛1000多斤大米的小糧倉。

同安區汀溪鎮古坑村村民 葉祝容:分田到戶以後,我們就是按你自己出工早收工晚,這樣一來幹活的積極性更高了,產量也增加了。

近年來,古坑村緊緊抓住美麗鄉村建設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機遇,探索以種植廈門市花三角梅為主產業的發展道路,走出了一條「企業+合作社+農戶」的鄉村振興模式。

同安區汀溪鎮古坑村前垵灣農莊負責人 葉蕊智:改革開放給我們農民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比如我們不再(單純)從事種植農業了,我們可以做更多的休閒農業、觀光農業,我們有更多的途徑,來轉產轉業增產致富。

頂村和古坑的40年巨變,是汀溪鎮跨越發展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汀溪鎮按照 「規劃先行、功能齊備、設施完善、生活便利、環境優美、保障一體的宜居城鎮綜合體」的總要求,已基本建成宜居生態旅遊新鎮,2016年10月,汀溪鎮入選了「全國首批特色小鎮」。2017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突破40億元。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從沙坡尾到雙子塔,感受廈門的滄桑巨變
    一晃四十年過去,此刻,在當年視線被阻擋的地方,有兩幢相鄰的高樓矗立藍天之下。兩幢高樓造型獨特,像一對巨大的船帆面海而立,之間有裙樓相連。這是廈門世茂海峽大廈,亦名「雙峰大廈」,人們喜歡稱之為「雙子塔」。
  • 滄桑巨變 中國經濟特區四十年
    1980年,我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邁出我國改革開放和加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步伐。40年春風化雨,40年春華秋實。經濟特區的滄桑巨變是一代又一代特區建設者拼搏奮鬥幹出來的。今天,我們邀請4位參與特區建設的親歷者,讓我們隨著他們的視角重溫那些辛勤與熱誠的創業故事,回顧中國走向改革開放的奮鬥歷程。
  • 廈門生態第一鎮同安汀溪鎮 做大做強鄉村旅遊
    ­  凝聚共識 統籌全鎮發展鄉村旅遊­  發展鄉村旅遊,是汀溪鎮在「百姓富」與「生態美」之間形成的有機統一。­  作為進出廈門的北大門,汀溪鎮轄區面積達155.85平方公裡,但是其中林地就超過90平方公裡,森林覆蓋率達68%,耕地面積只有約10平方公裡,生態公益林、基本農田和飲用水源保護區覆蓋全境。
  • 廈門同安區汀溪鎮:念好「山海經」 烹飪「旅遊宴」
    廈門日報訊(文/圖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 林玉芳)古坑村三角梅綻放,春節迎客十餘萬人次;頂村村巷深酒香,常年遊客不斷;西部旅遊線山水人文風景獨好,吸引城裡的遊客流連忘返……經過持續幾年的大力推動,有「廈門生態第一鎮」之稱的廈門同安區汀溪鎮,鄉村旅遊發展的格局已經確定,特色亮點正在不斷顯現。
  • 同安區汀溪鎮用鄉村旅遊引領鄉村振興 帶動村強民富
    廈門網訊 (文/圖廈門日報記者 吳耀東 通訊員林玉芳) 古坑村三角梅綻放,春節迎客十餘萬人次;頂村村巷深酒香,常年遊客不斷;西部旅遊線山水人文風景獨好,吸引城裡的遊客流連忘返……經過持續幾年的大力推動,有「廈門生態第一鎮」之稱的同安區汀溪鎮,鄉村旅遊發展的格局已經確定,特色亮點正在不斷顯現。
  • 同安汀溪鎮推出鄉村振興動線 激活發展新動能
    作為全國首批特色小鎮,在區委鄉村振興辦指導下,同安汀溪鎮最近推出「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振興動線,推動實現「業興家富村美人和」。汀溪鎮黨委書記林虹介紹,汀溪古蹟有「五寶」:古瓷、古道、古民居、古渡口、古山寨;產業有五產:一棵樹、一朵花、一池溫泉、一間民宿、一條街。「汀溪文化與產業有機融合,推動實現產業鑄根、文化鑄魂,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 滄桑巨變看韶山
    新華社長沙6月16日電 題:滄桑巨變看韶山  新華社記者帥才、明星、陳宇簫  充滿詩情畫意的民宿,生機勃發的農業大棚,撲面而來的文明新風,催人奮進的「紅色課堂」,來自五湖四海的遊客……近日,新華社記者走訪了毛澤東的故鄉韶山,感受著這裡發生的滄桑巨變
  • 三亞河,見證昔日漁港小鎮滄桑巨變
    40年來,改革開放的春風漸漸「吹火」了三亞河兩岸經濟。這裡成為市民遊客休閒度假的「打卡地」,也成為這座美麗城市40年滄桑巨變的見證之一。三亞河兩岸的紅樹林綠影婆娑,仿佛一位舞動的少女,它展示生機活力,在人流車流川流不息中,見證昔日漁港小鎮的滄桑巨變。
  • 金門大嶝島一水之隔 一衣帶水經60年巨變(組圖)
    1979年全國人大《告臺灣同胞書》發表後,兩岸關係翻開了新的一頁,昔日戰地上的碉堡、戰壕、大炮成了別具特色的旅遊觀光園,昔日的軍事禁地迎來了南來北往的客人。1999年5月,廈門大嶝對臺小額商品交易市場開業,這是祖國大陸唯一的對臺小額商品市場 ,極大地促進了兩岸商貿往來。對臺小額貿易市場的運營,不僅帶動了大嶝的旅遊、服務、餐飲等第三產業的發展,也給大嶝三島經濟發展帶來了良好的機遇。
  • 廈門同安的汀溪鎮,碗仔糕、芋頭酒……還有民間風味的藥膳狗肉!
    廈門島外的同安區,有個汀溪鎮,是中國首個以溫泉為主題的康養小鎮。生態的健康環境,很適合居住。閩南特色的村落,還有著多種當地的古早味小吃。碗仔糕、炸褒美芋餅、芋頭酒……居然還有藥膳狗肉!汀溪的褒美碗仔糕,還有特色的芋頭酒、大米酒、五糧酒等。炸海蠣餅,是福建泉州、福州等地區的風味小吃。原料是豆腐和地瓜粉,然後加入蔥花、五香、胡椒、味精等,放入特製的盛具進行油炸。炸出來的海蠣餅是圓形的,口感酥脆香甜、外酥裡嫩。
  • 廈門汀溪鎮多個景點推出新春活動 感受別致春意(圖)
    春天裡,汀溪鎮百花爭豔,到處生機勃勃:頂上人家桃紅李白,落英繽紛;水之源頭,造水櫻花,豔麗嫵媚,引人沉醉;盛之鄉溫泉,氤氳暖人,別有洞天;湯裡溫泉,棲息鄉野,四時皆熱。春節期間,汀溪鎮廣邀全市市民,到汀溪賞花、泡湯、觀景,感受別致的春意。
  • 閩粵「溫泉大佬」齊聚鷺島 廈門欲打造「溫泉小鎮」
    昨天,「機遇與挑戰」2013粵閩溫泉行業交流會在廈門翠豐溫泉度假酒店召開,粵閩兩地溫泉企業的精英聚集鷺島,共同探討兩地溫泉業發展。對廈門溫泉業該如何發展,廈門「溫泉大佬」直言,廈門也應該打造像法國依雲小鎮、德國「巴登-巴登」、匈牙利黑維斯溫泉城一樣的溫泉小鎮。
  • 廈門:同安區汀溪鎮打造「隘頭村—頂村村」旅遊動線賦能鄉村振興
    靈秀汀溪,有著「廈門生態第一鎮」之美稱。當前,同安區汀溪鎮正在加緊打造和完善「隘頭村—頂村村」鄉村旅遊動線,以「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為主題,串聯轄區歷史文化和現代產業資源,勾勒出一幅「業興、家富、村美、人和」的鄉村振興圖景。  據悉,「隘頭村—頂村村」動線項目總投資約2200萬元,注重要素聚集和內涵發展,旨在實現鄉村振興「面子」「裡子」的雙提升。
  • 「特別企劃」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常州滄桑巨變之旅遊篇
    今天我們一起坐上時光機,一起見證常州旅遊40年滄桑巨變!40年於一個人是收穫不惑的歲月,40年於一個行業的改革、一座城市的發展則是足夠的積累與探索,正是生機蓬勃、振翅高飛的時機。40年的滄桑巨變,常州正在描繪一幅全域旅遊的美麗圖卷,讓四季皆良辰,讓整座城市處處繁花似錦。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紅色...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溫暖的迴響 滄桑巨變 飲水思源】紅色土地綻新姿走在南梁、走過華池,你總能看到鮮明的紅色印跡;走在南梁、走過華池,你總能感受到流淌在血脈中的南梁精神。
  • 紅山的變遷見證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
    紅山公園景區,位於新疆烏魯木齊水磨溝區,是新疆烏魯木齊的特色景區之一。回望新中國成立70周年的滄桑巨變,我們可以著眼於從祖國西北角新疆省烏魯木齊市內這座小小的山,依山而建的公園中,可以由此窺知一二。紅山公園,位於新疆省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紅山路北一巷40號,是一座集旅遊觀光、古典特色、人文內涵、體育健身為一體的綜合性自然山體公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烏魯木齊市新十景之一。紅山公園,因地處紅山而得名。而紅山之名,則緣於其山體。紅山山體由紫色砂礫巖構成,呈赭紅色,故名「紅山」。雖然紅山海拔僅910.6米,相對高度僅60米,但卻是烏魯木齊市的標誌和象徵。
  • 廈門規劃建設30個鄉村旅遊聚集區和特色小鎮,快來看看都有哪些地方!
    廈門的朋友們再也不用捨近求遠!未來三年,廈門島內外將湧現出30個鄉村旅遊的聚集區和特色小鎮。近日,廈門市旅遊局與市發改委、市農業局聯合印發《廈門市鄉村旅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以下簡稱《計劃》)。
  • 全國最大的蒸汽機車博物館 見證中國鐵路的滄桑巨變 | 坐標蘇家屯區
    從1907年美國產的頗勒型蒸汽機車,到半個世紀前跑得最快的亞細亞號;從新中國成立後產量最多的前進型蒸汽機,到如今馳騁神州大地的和諧號動車。 從滄桑歷史穿越到現代文明,這裡真實再現了中國鐵路近120年的歷史,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來的滄桑巨變,堪稱一部中國鐵路史。
  • 圖集丨蒸汽機車:不僅是懷舊情結,更是對鐵路滄桑巨變的回望
    蒸汽機車不僅是人們心中的一種懷舊情結,更是對中國鐵路滄桑巨變的回望。北國的冬天是一支恢弘巨筆,把內蒙古大草原染成無盡的枯黃,遼闊而蒼莽,然後又蓋上一層厚厚的白雪。在錫林郭勒大草原腹地,隨著一聲悠長的嘶鳴,一條黝黑的 「巨龍」,披著重鎧,吞雲吐霧,在隆隆的轟鳴聲中,帶著大工業的氣勢穿越時光隧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