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愛的家鄉三河之名人軼事 著名作家浩然

2020-12-17 臨泃雜談

著名作家浩然2010.10

著名作家浩然

浩然(1932.3.25-2008.2.20),原名梁金廣,祖籍河北省寶坻縣單家莊(今屬天津市),生於開灤煤礦趙各莊礦區。浩然幼年喪父失母,在薊縣王吉素村舅父家長大,13歲前念過三年小學、半年私塾。1946年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擔任8年村、區、縣幹部,1954年6月調入《河北日報》任記者,1956年9月任俄文《友好報》記者,195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61年8月調入《紅旗》雜誌社任編輯,1964年10月調入北京市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1986年冬偕夫人定居河北三河。浩然歷任北京市作家協會駐會作家、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北京市寫作學會第二、三屆會長,中國大眾文學學會副會長、會長,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理事、副主席、名譽副主席,三河市文聯主席、名譽主席,《北京文學》主編,《蒼生文學》主編、名譽主編,《東方少年》主編,《大平原》主編,中國文化傳播發展促進會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全委、名譽全委,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第七、八、九、十、十一屆人大代表,三河縣第二、三屆政協名譽主席,三河市第一、二屆政協名譽主席。

浩然自幼立志文學創作,從1949年冬開始,一面堅持參加幹部業餘學校補習文化,一面練習寫作,走自學成才之路。「寫農民,給農民寫」、「深入一輩子農村,寫一輩子農民,給農民當一輩子忠實代言人」是他一生的誓言和奮鬥目標。

1950年10月,浩然在《河北青年報》發表第一篇習作《姐姐進步了》、1956年11月,在《北京文藝》上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喜鵲登枝》,在讀者中反映強烈,由此步入文壇。之後,他相繼發表了《新媳婦》、《春蠶結螢》、《一匹瘦紅馬》等表現農村新人新事的短篇小說。1958年出版了第一本小說集《喜靜登枝》。1959年又出版了短篇小說集《蘋果要熟了》。1962年至1965年,他完成了120萬字的三卷本長篇小說《豔陽天》。20世紀70年代,他創作出版了長篇小說《金光大道》、中篇小說《西沙兒女》和短篇小說集《楊柳風》等。1986年,完成了反映新時期農村改革現狀的長篇小說《蒼生》。20世紀90年代,創作完成自傳體長篇小說《樂土》、《活泉》和《圓夢》。

在50餘年的筆墨生涯中,浩然發表的作品達1200餘萬字,出版著作80餘種,許多作品被譯成日、法、蒙、朝等文字出版,多部作品被廣播電臺連播、改編繪製成連環畫、拍攝成電影和電視劇上映。他的作品《豔陽天》被列入「二十世紀百年百部小說」之中,《蒼生》獲首屆中國大眾文學獎特等獎。浩然被載入《世界名人錄》和《世界名作家錄》,榮獲英國劍橋世界傳記中心的「世界名人二十世紀成就獎」。

三河是浩然青年時期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是他革命理想的發源地。浩然以質樸熱誠的情感與三河人民魚水相融、血肉相連。在這塊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土地上,步入晚年的浩然煥發出長久不衰的創作激情,寫出了標誌著他在文壇再次崛起的長篇巨著《蒼生》,並在三河段甲嶺鎮攝製完成同名電視連續劇。此後,浩然又在三河相繼完成了三部長篇自傳體小說《樂土》、《活泉》和《圓夢》。2000年,浩然在三河推出了長達26萬字的口述自傳《我的人生》。

浩然在三河,熱情關心三河的文藝事業發展,他以前無古人的遠見卓識,在1990年5月倡導成立了三河縣文聯,1991年1月創辦了《蒼生文學》季刊,開始有組織、有計劃地實施享譽全國的「文藝綠化」工程,並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為發現、扶植、培養文藝人才,繁榮三河的文學藝術創作,彈精竭慮,無私奉獻。經過他的精心扶植,三河的文藝隊伍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從最初的7個文學藝術創作小組,發展到如今的作協、書協、美協、影協、音舞、戲曲、新聞、詩詞、收藏等9個文藝家協會;從當時的300多名文藝愛好者,發展到如今的近千名市屬文藝家協會會員。據不完全統計,我市作家、藝術家出版的文藝著作有100多部,編演的劇目有30多個,拍攝的影視作品有20多部,書法、美術、攝影、音樂、舞蹈、曲藝、民間故事等文藝作品更是多得難以數計。其中不乏精品力作,並多次獲獎,國內文藝界的多種獎項,從省級比賽到中宣部的全國「五個一工程獎」以及全國各種大獎的名冊上,都有我市作品出現。十幾年的時間裡,浩然為三河培養了一大批青年作家和文學人才,填補了三河自唐建制1300多年以來文學史上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詩歌集、報告文學集等多項空白,受到三河及京郊地區業餘作者和文學愛好者的高度讚揚。鑑於浩然為地方文學藝術事業所做的突出貢獻,1996年,廊坊市和三河市兩級市委、市政府分別授予浩然「繁榮廊坊文藝特別獎」和「三河文藝綠化特殊貢獻獎」。2001年,三河市第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決定,授予浩然「三河市社會主義建設功勳獎章」。

浩然是建國後在黨的培養下成長起來的卓有成就的作家,浩然從事文學的作50餘年,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文藝方向,堅持深入生活,勤奮寫作。浩然是與新中國同步成長的作家,他的文學思想和創作道路與新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他與他的創作在新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位置,並且極具代表性。

「喜鵲登枝杏花雨,金光大道豔陽天。活泉樂土已圓夢,浩然正氣頌在生。」浩然以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奉獻精神,走完了他充滿傳奇的一生。

相關焦點

  • 著名作家浩然昨日去世(圖)
    實習記者周南焱 本報記者李洋76歲的著名作家浩然,昨天凌晨2時32分停止了心跳。浩然從1949年冬季開始練習寫作,成為當時知名的文學青年,1964年10月調入北京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1997年5月,在北京市作家協會第三次代表大會上,浩然當選為主席,2003年9月起任北京作家協會名譽主席。1997年至2002年任北京市文聯副主席,2003年起任北京市文聯名譽副主席。
  • 作家浩然追悼會舉行 "文革回憶錄"未出成遺憾
    2月28日,著名作家浩然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數百位專程從河北三河市趕來的市民打出悼念長幅。浩然本名梁金廣,其代表作有文革時期發表的長篇小說《豔陽天》、《金光大道》等。    2月28日,著名作家浩然的遺體告別儀式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中國作家協會主席鐵凝(右二)及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金炳華(右一)前往送別。
  • 安徽三河古鎮守護名人歷史文化 保留楊振寧舊居
    安徽三河古鎮守護名人歷史文化 保留楊振寧舊居 2015-04-16 09:32:58  三河鎮鎮長萬錦陽日前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介紹,三和誕生過很多名人: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愛國華僑董寅初、國軍名將孫立人等。  在古南街上,記者看到,楊振寧舊居是一座始建於明清時期的民間宅院,它的前身原是三河孫大生老字號藥鋪。民國二十六年抗戰爆發,少年楊振寧追隨廬南中學遷至三河肥南中學讀書,與母親一同寄住在此。
  • 張麗雲:中國當代作家浩然和他的4部代表作品
    浩然(1932.3.25—2008.2.20),本名梁金廣,中共黨員,中國著名作家。祖籍河北寶坻。《金光大道》《豔陽天》《西沙兒女》《蒼生》是他的代表作。提起浩然我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文革作家,如果說你是60年代生的人你沒有讀過或者不知道《豔陽天》《金光大道》《西沙兒女》這幾部小說的話,只能說明你不喜歡讀書了。
  • 著名作家袁鷹為家鄉中學題詞
    原標題:著名作家袁鷹為家鄉中學題詞   新華報業網訊 在喜迎新春佳節之際,當代著名作家、詩人、散文家,91歲高齡的袁鷹先生,為家鄉淮安的範集中學題詞——「萬裡鵬程追中國夢」,並為該校鵬夢文學社、《鵬夢報》題寫了社名和報名,送上了一份文壇老兵的珍貴新年賀禮。
  • 上個世紀70年代的作家浩然,把一生獻給無產階級,你還記得他嗎?
    浩然是一位把自己的整個一生都奉獻給了無產階級文學事業的偉大作家,他一生著作無數,從一九五六年以《喜鵲登枝》登上文壇到2008年逝去,先後寫出了一千多萬字的作品,他把給農民寫,為農民寫,作為自已寫作的座右銘,為大眾樹立起了眾多可愛的農民形象,他的作品積極向上,讀後使人產生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
  • 三河古鎮:這名勝古蹟眾多,歷史名人輩出,以古老秀麗聞名於世
    三河古鎮,古名鵲渚、鵲尾、鵲岸,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這個景區位於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南端,地處肥西、廬江、舒城交界處,古鎮總面積2.9平方公裡。三河古鎮得名的原因就是因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貫小鎮內,才有了這個名字。小鎮到如今已經有了2500多年歷史,這裡人文薈萃,長古到今一直是兵家必爭之地。
  • 安徽作家羅光成《三河的時光》刊於《散文選刊·下半月》
    【新作速遞】安徽作家羅光成《三河的時光》刊於《散文選刊·下半月》 安徽作家羅光成散文新作《三河的時光》刊於《散文選刊·下半月》2020年3期。
  • 作家張國文談常璩:他記載的奇聞軼事堪比「微博超話」
    今年6月,第二批四川歷史名人公布,該書作者東晉史學家、地理學家常璩入選。7月26日,作家張國文以「走進常璩,走進《華陽國志》記錄的歷史時空」為題,在「雲端」為觀眾精彩解讀《華陽國志》和常璩。此次講座由省作家協會、四川日報社、省圖書館、省圖書館學會和省中心圖書館委員會辦公室聯合主辦。
  • 關於整理出版《淮陽「五七」幹校名人軼事》(暫定)的呼籲
    關於整理出版《淮陽「五七」幹校名人軼事》(暫定)文史資料的呼籲蔡水釣叟淮陽農場始建於1957著名相聲演員侯寶林在下放淮陽五七幹校期間,留下了一些軼事,他順便搜集了好多創作素材,把它添加到自己的相聲段子裡,大大豐富了相聲內容,為當地人津津樂道。著名相聲演員馬季被下放到淮陽五七幹校下屬的張莊村勞動。
  • 老河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抗戰期間著名的「丘八作家」!
    位於鄂北門戶、漢水中遊,因地處漢江故道而得名,挾蜀漢、扼新鄧、枕太和、通秦洛,得舟楫之利、扼四省要衝,素有「襄鄖要道、秦楚通衢」之稱,享有「天下十八口,數了漢口數河口」之譽。這裡的李家染坊民俗文化村位於老河口市仙人渡鎮,相傳春秋末期楚國名將伍子胥遭奸臣陷害逃到江邊巧遇仙翁搭救脫險而得鎮名,古有「千葉小舟雲集、八方商賈過往」之稱,境內國道、高速縱貫互通。
  • 「原創詩詞」刁節木|遊覽三河古鎮
    遊覽三河古鎮印象三河古鎮兩千年。鑲在皖中名早傳。水陸通衢商賈集,神奇故事可新鮮。三河大捷傳佳話,每憶即思陳玉成。註:1858年11月,太平軍青年將領陳玉成在此聚殲清軍6000餘人,史稱「三河大捷」水調歌頭-遊覽三河欲探古文化,乘興去三河。長街風景如畫,美妙嘆其多。
  • 家鄉就是我的文學基因——專訪玉林籍著名作家朱山坡
    從2012年開始評,每兩年評選一次,評了五屆,每屆僅評五名,王蒙、莫言、蘇童、畢飛宇、遲子建等著名作家先後獲獎。林斤瀾短篇小說獎不是以單篇作品作為評判依據,而是以小說家在評獎期內所發表的短篇小說總體質量、數量,以及作家在短篇小說創作方面的思考與創新,作為評判其是否有資格獲獎的標準。
  • 三河古鎮的古往今來,歷經2500年風雨,擁有數不盡的滄桑
    「三河」顧名思義三河匯聚,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水在此交匯,水繞五裡長街,河網圩堤交錯,傳統的徽派建築飛簷翹壁,雕梁畫棟,青石板路光滑清澈,見證著三河所曾經歷過的風雨歲月。歷經千年如今的三河古鎮雖然是多次改造,但不能抹去在歷史長河中流淌過的痕跡,古鎮內薈萃了豐富的人文景觀,集合了獨有的八古景觀,即古河、古橋、古扞,古街巷、古民居、古廟臺、古茶樓、古戰場,這其中就包含了歷史上著名的幾次大戰的戰場遺蹟。
  • 三河古鎮,古典悠然之美!
    尋找世外桃源般的詩情畫意,走進安徽古村落(二十四):肥西三河:古鎮的人文之美,驚豔了多年的時光
  • 安徽三日遊之走馬三河古鎮
           悠久的歷史使古鎮三河成為鍾靈毓秀、人文薈萃之地,也留下了許多歷史遺蹟、名人故居和歷史文物。這裡依次排列著幾位與三河鎮有著歷史淵源的著名人物塑像,李鴻章、孫立人、董寅初、孫仲德、楊振寧、陳玉成等塑像赫然其中。
  • 什麼是浩然正氣?怎樣才能養成浩然正氣?
    公孫丑又問,「什麼叫浩然之氣?」孟子說:「這很難描述清楚。如果大致去說的話,它是充滿在天地之間,一種十分浩大、十分剛強的氣」(原文:「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這裡的「浩然」,指正大剛正的樣子。「浩然之氣」用來形容一種剛正之氣,就是人間正氣,是大義大德造就的正氣。
  • 崔姓的起源、支系、流布與名人軼事
    崔護《題都城南莊》畫作崔姓軼事在介紹前先向大家講一個成語典故,「沆瀣一氣」。崔業之弟崔仲牟,另居博陵安平(今屬河北)。二人的後代在漢魏南北朝及隋唐時各發展成為強宗大族,名賢輩出,史稱「清河崔氏」與「博陵崔氏」,為"七宗五姓"之首。
  • 記錄李堡鎮風土人情 吳鐵生《石板街軼事》新書首發
    中國江蘇網4月8日訊 4月6日,市作家協會會員吳鐵生著作的《石板街軼事》新書首發儀式在海安縣李堡鎮舉行,該書記錄了李堡千年古鎮石板街上的舊人軼事、風土人情、歷史沿革,記錄下古鎮李堡石板街的往事如煙的歷史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