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抗戰期間著名的「丘八作家」!

2020-12-25 萌貨說文史

老河口市,別名光化,是湖北省縣級市,由湖北襄陽市代管。位於鄂北門戶、漢水中遊,因地處漢江故道而得名,挾蜀漢、扼新鄧、枕太和、通秦洛,得舟楫之利、扼四省要衝,素有「襄鄖要道、秦楚通衢」之稱,享有「天下十八口,數了漢口數河口」之譽。

這裡的李家染坊民俗文化村位於老河口市仙人渡鎮,相傳春秋末期楚國名將伍子胥遭奸臣陷害逃到江邊巧遇仙翁搭救脫險而得鎮名,古有「千葉小舟雲集、八方商賈過往」之稱,境內國道、高速縱貫互通。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風景優美,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馮道根:

馮道根,字巨基,廣平郡酇縣(今湖北老河口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梁將領。年少喪父,幫人做工以養母。十六歲時以勇救湖陽戍主蔡道斑而知名。雍州刺史蕭衍(梁武帝)在襄陽起兵,他率鄉人子弟歸附。南梁建立後,拜驍騎將軍,封增城縣男,旋即出任南梁太守,統領阜陵城戍。以兩百精兵橫擊兩萬北魏軍,又以百騎破魏將高祖珍三千騎兵。後隨豫州刺史韋睿克合肥,攻徐州,在鍾離之戰中立下大功。歷任雲騎將軍、信武將軍、右衛將軍等及歷陽、新興等郡太守,兩次出任豫州刺史,累官至散騎常侍、左軍將軍,封豫寧縣伯。

為人謹慎木訥,進退有度。治軍嚴毅,為政清明,受舉朝敬重。

張景鉞:

張景鉞,生於湖北光化(今湖北老河口市),1920年畢業於清華學校(清華大學前身)。1926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科學博士學位。植物形態學家,教育家。原籍江蘇武進(今常州),1948年選聘為中央研究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1955年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

他是我國植物形態學和植物系統學的開拓者。1926—1938年間發表的論文,是我國植物形態學、發育解剖學、生理解剖學、實驗形態學的最早文獻。1934年著文介紹植物徒手切片法,對當時植物學的教學和科研起了推動作用。多年致力於學會和教學工作,培養了一批植物學不同領域的人才,促進了現代植物學在我國的發展。

光未然:

光未然,原名張光年,湖北省光化縣(現老河口市)人,中共黨員,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光未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並被選為第三、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中國共產黨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在他89年的人生歲月中,經歷了顛沛流離、激昂奮進、風華正茂的青年時代,他一生筆耕不輟,每天記日記,他開蒙甚早,並利用一切機會學習外語、中國古典文學,如詩經、楚辭、古代文論、文字學等,並潛心研究戲劇、音樂,閱讀了大量外國文學名著和社會科學方面的著作。他創作了組詩《黃河大合唱》《五月的鮮花》《屈原》等詩作;在身患多種病痛的晚年,他關心青年作家的創作,並完成了厚重的古典文學研究成果《駢體語譯文心雕龍》,之後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實現了他40年的心願。1927年在家鄉參加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這次革命失敗後,曾做過商店學徒、書店店員和小學教員。2002年光未然在完成了《張光年文集》的編審工作後不久離世。

袁震:

袁震,湖北光化縣(今湖北老河口市)人。18歲時考入武漢大學攻讀史學,1930年,23歲的袁震又考入清華大學史學系,並很快成為清華屈指可數的才女。袁震在一次回家看望患肺結核的父親時被傳染,也患上了肺結核,進而轉為骨結核,從此便臥床不起。袁震因為長期生病而無法上學,清華大學只能取消了袁震的學籍。在此期間由於發表文章的機緣,袁震與吳晗相識並相戀。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吳晗應雲南大學的聘請到了昆明,袁震還被固定在病床上,只得留在北平治病。1939年,他們在昆明結婚了,時年吳晗30歲,袁震32歲。

1969年,吳晗夫婦先後不幸去世了,兩個人去世的時間前後只隔六個月!他們結合於顛沛流離之中,死亡於沉冤未白之時,真是同生共死的患難夫婦,言之令人泣下!

左覺農:

左覺農,原名澤民,號覺農,又名家寬,老河口市付家寨村人,中共黨員。於1924年與黃火青等一起發起著名的"二師學潮",後加入共產黨從事抗日救國運動。曾任中共湖北省委特派員,共中央中原局鄂中區黨委委員、宣傳部長,邊區黨委委員、宣傳部長,邊區抗日保安司令部政委,吉林省第四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治委員,黑龍江省鶴崗礦務局第二局長兼書記。

宋正德:

宋正德,老河口市牌坊街人,1923年入湖北省立襄陽第十中學讀書。在校期間,受到當時任校監的共產黨人謝遠定的教育和影響。1925年夏,鄂北開展了大規模的學生運動,宋積極投身於這一愛國行動,和同學們衝破反動軍警阻攔,走上街頭查禁英、日貨,並據跟反動封建官僚襄陽縣長葉於蕃作鬥爭。是年秋,經謝遠定介紹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翌年8月,轉為中共黨員。

1926年,宋畢業後返回老河口,執教於尚實小學,在中共襄陽黨團特別支部領導下,組織成立了全縣第一個共產黨組織--中共光化縣支部,下設兩個黨小組,宋任老河口黨小組長。 1927年春,國民黨光化縣臨時黨部成立,宋任青年運動幹事、中共老河口區委委員。"四·一二"後,形勢惡化,他堅持地下鬥爭。1929年,襄陽地下黨劃為漢南、漢北兩個特別區,宋任漢北特別區委負責人,領導襄北、光南黨的地下工作。1930年,中共老河口特別區委員會成立,宋任特別區委書記。6月被叛徒出賣遭逮捕,不久被轉入襄陽監獄。敵施以酷刑,宋毫不屈服,又許以少校政治指導員,亦不為所動。1930年8月13日於襄陽就義。

熊玉珩:

熊玉珩,字幼平,老河口市東啟街人。1925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1926年2月轉為中共黨員。曾任共青團襄陽縣委書記、國民黨光化縣臨時黨部成員、國民黨襄陽縣黨部常委。"四·一二"政變後,堅持革命鬥爭,任中共鄂北特委老河口聯絡處聯絡員。 1928年,中共鄂北特委、光化縣委、均光谷三縣聯席委員會、老河口特別區委聯絡處都設在他家。他以其父經營的"日升昶糧行"作掩護,為黨搜集情報,傳遞指示,接待和護送幹部。同年,共產黨員肖元凱等回鄉組建農民武裝,熊玉珩經常前去指導工作。1930年6月,在參加太平店暴動中英勇犧牲。而後,他的姐姐熊玉英(平民小學教員,共產黨員)繼續肩負黨的秘密聯絡工作。

蕭亦五:

蕭亦五,湖北光化(今老河口市)人,中共黨員。1939年後曾任國民黨政治部,國立編譯館助理。1949年後歷任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文藝處民藝組組長,南京市藝術科長,南京市文化局副局長,省文聯常委。1937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中篇小說《炮彈和燒雞》,評書《小玲兒》、《王老虎》、《三河鎮》,論文《談王少堂的說書藝術》等。

蕭亦五是抗戰時期有名的「丘八作家」。當時,「丘八詩人」是指馮玉祥;而「丘八作家」則是指蕭亦五。他是一位榮譽軍人,在淞滬抗日戰鬥中負傷,送到戰地醫院後被鋸掉一條腿,成了終身殘疾。他輾轉流亡到重慶,認識了老舍先生,開始習文寫作,經過不懈的努力終成氣候,發表了一系列作品,有小說,有戲劇、有散文。後來在重慶北碚加入了國立編譯館工作,在通俗讀物組裡編輯通俗文藝作品。

當然,老河口還有很多歷史名人,你還知道哪些老河口歷史名人呢?

相關焦點

  • 桐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紅軍中唯一的女師長!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程立本:程本立,字原道,號巽隱,明初浙江崇德(今浙江桐鄉)人,宋儒程頤之後。其父程德剛,負才氣不出仕。程本立從小就有大志,讀書不事章句。洪武中,太祖勉勵他:「子質近原,當志聖賢之學。」於是他更加努力。二十年春,任周王府長史。
  • 川軍抗戰中最後的大會戰:以弱敵強 死守老河口13天
    編者按  因為臨時變動,原定於9月3日抗戰勝利紀念日前結束的本系列報導,將延至紀念日後,以保持其完整性。本期講述發生在抗戰即將結束時的老河口戰役,這是川軍在抗戰中參與的最後一場大會戰,同時也是川軍作為主角出現的重大戰役。  老河口保衛戰,是豫西鄂北會戰(又稱老河口作戰)的重要組成部分,發生於1945年3月27日至4月8日。
  • 海口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與包拯齊名的清官!
    這裡的瓊臺書院是海南著名的名勝古蹟,位於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文莊路,相傳是後人為紀念海南第一才子、明朝大學士丘浚而建。始建於清朝康熙四十年(1705年,)據傳由於丘浚號瓊臺,人稱瓊臺先生,故書院由此得名。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丘浚:丘浚,海南瓊山人。
  • 汝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中國近現代警察制度的創始人!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劉希夷:劉希夷 ,唐朝詩人。 一名庭芝,字延之(一作庭芝),漢族,汝州(今河南省汝州市)人。 高宗上元二年進士,善彈琵琶。其詩以歌行見長,多寫閨情,辭意柔婉華麗,且多感傷情調。
  • 羅定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瀧州陳氏豪族末期代表人物!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蔡廷鍇:蔡廷鍇,字賢初,1892年4月15日出生於廣東羅定,畢業於護國第二軍陸軍講武堂,19路軍上將總司令。憑過人的戰功,率領十九路軍在「一二八事變」後奮起抗擊日軍,致使日軍侵佔上海的陰謀終不能得逞。
  • 南雄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雄歷史上第一位進士!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葉露茜:葉露茜,廣東南雄人,1936年與明星影片公司的年輕明星趙丹結婚。抗戰期間,趙丹加入救亡演劇隊,1939年在新疆被盛世才逮捕,誤傳死亡,葉露茜改嫁劇作家杜宣。幾年後,趙丹逃出新疆,第一件事就是尋找葉露茜。此時,葉露茜已懷上了杜宣的孩子,她對趙丹說:「我已經毀了一個家庭,我不能再毀另一個。」兩人就此徹底分手。
  • 揭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潮州後八賢之一!
    這裡的揭陽學宮始建於南宋紹興十年(1140年),濃縮了千年儒家文化精髓,現存建築組群由21座單體建築構成,是嶺南地區規模最大、配套建築最完善、保存最完整的同類歷史建築組群。這裡的進賢門在今揭陽榕城新興路口,建於明天啟元年(1621年),正面朝東。因通抵學宮,取增進進賢士之意,故名「進賢門」。
  • 金華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大仙!
    這裡的各處古蹟遺址如顆顆明珠,點綴於八婺大地。太平天國侍王府、宋代名剎天寧寺、八詠樓、五峰書院等勝跡及諸葛八卦村、俞源太極村等神秘村落以及東陽盧宅等令遊客流連忘返;這裡有著東方好萊塢的橫店影視城也已成為廣大影視工作者和遊客心中的福地。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開平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周文雍:周文雍,廣東開平人,中共黨員。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參加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歷任廣州工人代表大會特別委員會主席,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長、工委書記,廣州工人赤衛總隊總指揮,廣州蘇維埃政府人民勞動委員,中共廣東省委工人部長。
  • 桂林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廣西史上第一位詩人!
    桂林,簡稱桂,是世界著名風景遊覽城市、萬年智慧聖地,是歷史上最早的文化教育中心,1201年,著名詩人王正功賦詩「桂林山水甲天下」。這裡的象鼻山原名漓山,位於廣西區桂林市內桃花江與灕江匯流處,山因酷似一隻站在江邊伸鼻豪飲灕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們稱為桂林山水的象徵。
  • 東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東陽史上最後一位武狀元!
    這裡的橫店影視城,是集影視、旅遊、度假、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旅遊區,以其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歷史場景成為國家重點旅遊景點。1996年,為配合著名導演謝晉拍攝歷史巨片《鴉片戰爭》而建,並對社會正式開放。這裡的東白山位於浙江省中部,主峰太白尖位於浙江金華東陽市虎鹿鎮。自古以來為浙中名山之首,是浙中地理上的「屋脊」,也是古越文化濫觴於會稽的崇高象徵。
  • 襄陽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精武英雄!
    雄據漢水中遊,歷史久遠,自東漢劉表蒞襄作荊州牧治始,歷為州、郡、府、縣治。舊城作為軍壘一直使用到唐代,宋時由原土城改為磚城,襄陽古城被歷代兵家所看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古城建築防禦體系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池防禦建築。這裡的古隆中風景區,是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思想家諸葛亮和其叔父隱居之地。
  • 北海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民革創始人之一、鐵四軍的元老!
    這裡的北海銀灘是北海市著名的旅遊景點,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北海市銀海區。沙灘均由高品位的石英砂堆積而成,在陽光的照射下,潔白、細膩的沙灘會泛出銀光,故稱銀灘。以其「灘長平、沙細白、水溫淨、浪柔軟、無鯊魚」等特點,而被稱為「天下第一灘」。廣西則以「北有桂林山水,南有北海銀灘」而自豪。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
  • 太倉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明四家」之一!
    這裡的沙溪古鎮位於太倉市中部,是一座有著1300多年歷史的江南水鄉古鎮。沙溪古鎮區內保存著明清臨水建築和漫長的古街,古老的小巷,古樸的古橋及歷史文化名人故居。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徐上瀛:徐上瀛,別名青山,號石泛山人,江蘇婁東(太倉)人。明末著名琴家。虞山琴派代表人物。
  • 鄧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南陽五聖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宗炳:現代著名作家。曾任中國作家協會名譽副主席、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湖北省作家協會主席。全國第六屆、七屆政協委員。他在逆境中創作的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以明末義軍領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禎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歷史人物,揭示了明末農民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和封建社會階級鬥爭以及民族鬥爭的複雜局面。
  • 濰坊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梨花槍的創始人!
    這裡的石門坊位於臨朐城西二十多華裡,山勢曲結南向,兩峰對峙如門,奇觀天成的石門「晚照」,居臨朐八大景之首,早在殷商時期,即被人們所慕仰距今已有三千年的歷史,殷商臨朐之城為逄國,石門山為逄國轄地,逄國國君(伯爵)逄陵為朝廷忠臣,人們為追念其功德,便在風景秀麗的石門山立廟祀之。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
  • 義烏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義烏史上唯一的狀元!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馮雪峰:馮雪峰,原名福春,筆名雪峰、畫室、洛陽等,浙江義烏人。現代著名詩人、文藝理論家。馮雪峰曾作為湖畔詩派的表達人物謳歌純真的愛情和友誼,表現人性的愛與美的主題,其中洋溢著青春活力的興致與情趣。
  • 川軍:死守老河口的慘烈戰役
    壯士出川——重走抗戰路全球尋訪川人抗戰足跡大型系列報導8老河口,有小漢口之稱「戰爭是風,蓬飛萍轉/戰時的繁榮,繁榮了客棧/北通豫陝,下走襄樊/水陸車船集中在這一點/那麼熱鬧的公園/那麼多的旅店/小漢口的復興說明漢口的淪陷!」
  • 梅州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開國十大元帥之一!
    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名人!仇士良:仇士良,字匡美,循州興寧(今廣東興寧市)人。唐朝時期宦官,左監門衛將軍仇文晟之子。唐順宗時期,淨身進入東宮,侍候太子李純。玩弄權術,穩步高升。1876年中舉人,歷任駐日本公使館參贊、美國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國參贊、新加坡兼馬六甲總領事等職,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湖南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工詩,喜以新事物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
  • 張家界歷史名人,最後一位竟是張家界史上唯一的狀元!
    著名學者黃錦祥曾賦詩《遊天門山》一首:「絕壁千峰萬仞哉,迂迴棧道上雲臺。天門霧鎖晴還雨,洞宇彌煙撥不開。」詩人王心鑑也有《步天門山》一詩稱:「幾回夢裡久徘徊,清風十裡踏花來。步步天階通銀漢,茫茫雲徑繞翠崖。幽谷氤氳藏古剎,畫屏嵯峨徙蓬萊。且沐煙霞入奇境,已然澄心近瑤臺。」這裡不僅歷史悠久,這裡還誕生了很多歷史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