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通訊員 劉莎 郴州報導
郴州高新區建園17年(前身是2003年4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的湖南郴州柿竹園有色金屬科技工業園),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5年時間(201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肩負著打造湘南地區乃至全省改革開放的新窗口、開放型經濟的新高地的重任,肩負郴州「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歷史使命,是郴州市創新發展的主戰場和高質量發展的先行區。
2019年,郴州高新區完成技工貿總收入957.1億元,同比增長10.96%;完成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502.4億元,同比增長7.7%;完成工業投資99.2億元,同比增長17.17%,其中技改投資69.09億元,同比增長130.4%;完成工業稅收4.27億元,同比增長161%。在全國國家級高新區綜合排名中,郴州高新區前進了9名,在湖南省2019年產業園區綜合評價中排在第27位。2019年,郴州高新區被評為全省「外貿十強園區」「商務工作先進園區」,獲得2019年省園區產業高質量發展獎勵,成功列入省2020年綠色製造體系創建計劃。
突出產業定位 構築承接產業轉移平臺
堅持市場主導,加強產業規劃、政策引導和技術指導,郴州高新區經過多年的努力,形成了以有色金屬新材料、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三大主導產業。先後打造了臺灣工業園、戰略新興產業園、白鷺電子信息產業園等一批功能載體和平臺,形成了「一區多園」的產業格局。郴州綜合保稅區獲「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試點」,2019年,新增外貿破零企業18家,完成外貿進出口額3.41億美元。特別是今年,郴州高新區以創建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郴州片區為契機,探索聯通「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湘粵港澳自由貿易走廊的新機制,成為湘南湘西承接產業專業轉移的重要落腳點。截至目前,園區註冊企業達2000多家,重點規模以上企業近150家。
突出產業鏈招商 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
郴州高新區強化與粵港澳大灣區對接,主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聯動發展,突出全員招商、產業鏈招商、總部招商和協會招商,圍繞園區重點產業、產業集群、優勢產業鏈,制定了產業鏈「兩圖兩庫」,實施產業鏈精準招商,有針對性地向上下遊建鏈、補鏈、強鏈、延鏈。2019年成功引進了成功引進「世界500強」深圳正威集團、深圳福瑞康電子有限公司、東莞宏毅碳纖維有限公司等項目,全年共計完成籤約及落戶項目72個,投資金額256億元,其中,籤約金額過10億項目3個,寧邦城市綜合體項目籤約金額達60億元;外商直接投資企業5家。全年完成內資總額53.07億元,同比增長15.8%;實際利用外資完成2.21億美元,同比增長13.2%。
突出科技創新 促進產業轉移企業升級
郴州高新區以「政產學研」貫通為媒介,先後與中國科學院、中山大學、中南大學、國防科技大學、湖南有色金屬研究院等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關係。截至目前,擁有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35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22件,2019年研發投入佔比2.68%,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佔全市的30%,郴州市第一批高層次人才佔73%,是郴州市科技創新的主陣地。郴州高新區通過鼓勵企業自建、聯合共建,或整體引進研發創新團隊、研發機構等方式,加快建設各類創新平臺載體,成功組建湖南省糧食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金貴銀業博士後工作站和樓友會國家備案眾創空間,組織申報並獲得省級科技計劃項目21項、市級32項。2019年,郴州高新區全年新認定18家高新技術企業,57家高新技術企業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值244.74億元,同比增長15.93%,佔園區規模工業總產值的60.18%。此外,郴州高新區搭建多形式的引才平臺,深入推進「林邑聚才」計劃,積極引進創新人才,國際礦產交易中心黃帆等6家高新區企業17人入選市首批企業高層人才。
突出環境優化 助推產業轉移項目發展
郴州高新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積極承接粵港澳地區產業轉移,積極強化政策創新和執行落實,做好土地保障、廠房供應、供水供電、通關便捷和財政稅收等方面工作,兌現政策承諾,釋放政策紅利,切實增強企業的政策獲得感。通過進一步優化園區內設機構,夯實發展基礎,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續推進「壓縮企業開辦時間」「一次辦結」「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商事登記改革,全面實施了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登記。郴州高新區建立了領導幹部聯繫幫扶企業機制,對聯繫的重點企業、項目上調研解決發展難題,實現「點對點」現場調度,有力地推進了項目建設、企業發展。全年投入就業經費600多萬,精準組織各類招聘會共175場次,全年新招企業員工16922人,城鎮新增就業人員1225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