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民族文化園夜景迷人。
雲海下的湘西開發區產業園。
星際動力新能源有限公司電池生產車間。
創新創業大廈加緊施工。
創建國家級高新區進行時。
美麗的溶江中學校園。
美麗的湘西經濟開發區。
張術傑 向雅生
近年來,湘西經濟開發區搶抓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機遇,依託當地區位、交通、生態等優勢,打造政策高地、投資窪地、創業寶地、興業福地,全力做好承接產業轉移這篇大文章,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2016年以來,該區累計承接產業轉移企業31家,就業崗位增加近6000餘個。截至目前,已引進各類市場主體2200多家,投資總額近2000億元,湘西州承接產業轉移的主陣地、示範區正在湘西開發區加速形成。
高位布局,打造政策高地
謀劃戰略布局。組建專班編制了《湘西經濟開發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關於支持湘西經開區(湘西高新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先行先試的實施方案》《湘西經濟開發區「主導產業上千過億」三年行動方案》等宏觀政策,為園區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奠定基礎。
制定優惠政策。全面梳理財稅、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出臺《關於支持湘西經開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工業企業發展十大政策措施》《入區員工八大優惠政策》等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在廠房租賃、財政補助、投資融資等方面政策支持和重大項目「一事一議」政策支持力度,用政策「乾貨」吸引項目投資,支持企業轉型升級發展。
培育高新產業。圍繞「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目標,以產業鏈建設為抓手,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和培育力度,確立了以引進電子信息、新材料為主的產業發展方向,著力打造武陵山智能終端基地。目前已引進電子信息企業30餘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已初具規模,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6家,逐步形成集聚效應。
深化改革,打造投資窪地
理順體制,大刀闊斧開展改革。近年來,湘西經開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2號公章」行使州級經濟管理權限,逐步理順體制機制,有序破解土地報批、人員不足等難題。按照精簡效能、服務發展、面向市場、穩步推進的原則,進一步深化區屬國企平臺公司改革轉型,創新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提升國有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人才強區,加強人才招引培育。出臺「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重獎企業家」等鼓勵措施。2018年以來,實施「人才強區」三年行動計劃,圍繞企業用人需求,著力引進高端人才100名,培養技術骨幹1000名,培訓高素質務工者上萬人,進一步加強人才儲備,夯實人才基礎。
整合資源,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企業與各大院校合作牽線搭橋,搭建園區創新平臺,提供專利申請、成果鑑定、項目申報等服務。截至目前,全區26家企業與中南大學、吉首大學、湘西職院等高校籤訂校企合作協議。潔寶日化、唯想電子等7家企業成功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安捷朗光電、星際動力等7家高新企業成功申報州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貼身服務,打造創業寶地
提升硬體,完善服務平臺。湘西開發區堅持以服務企業為核心,創新平臺載體,強化數據「跑腿」,累計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打造集不動產、工商、審批、民政等一站式的便民服務大廳,集智慧網格、智慧黨建、智慧產業、智慧生活等九大板塊的「智慧新城」指揮中心,形成審批簡潔化、服務規範化、體驗便捷化、資源共享化的公共服務平臺體系。
優化流程,加速事項辦理。梳理行政審批清單134項,進一步明確了申請主體、申報材料、辦理時限等要素。對入駐在該區投資服務中心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進行全面清理,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實行「清單目錄管理」並全面公開。修訂完善《入區企業服務指南》,一次性告知入區企業相關辦事事項及資料清單,其中工商系統「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務全面有效貫徹落實,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年報2項實現「零跑」。
聯繫企業,服務體貼入微。幹部聯繫企業,實行「店小二式」服務,按照「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名領導、一名專人、一抓到底」機制,安排專人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實行「項目警官制」,對工業企業和重點產業項目「一對一」幫扶,出臺營商環境監督檢查方案,將監督檢查結果和部門單位全年績效考核掛鈎,倒逼幹部主動作為,優質高效服務企業。
完善配套,打造興業福地
近年來,湘西開發區堅持「產城融合」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築巢引鳳」戰略,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新城。
配套設施不斷優化。累計投入近65億建設和改善城市和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目前,核心區「三縱三橫」城市循環路網,供水、供氣、排汙管網全面建成;建成標準廠房40餘萬平方米、員工宿舍3000餘套、企業員工食堂5個;西區3000畝生態產業園、創新創業孵化大樓、人才公寓、天然氣管網加快建設。配套州幼兒園、民師附小、溶江中學等優質教育資源。截至目前,共解決入區企業高管、員工適齡學生入學300餘名,湖南美宏電子等一批外商陸續將子女從沿海接來安家就讀。
城市環境不斷提升。打造怡人的城市生態環境,形成了沿河風光帶、生態公園、周邊山體綠化多位一體的綠化格局,30公裡城市沿河風光帶靚麗呈現,大型燈光音樂水秀、博物館、非遺館、藝術中心、工人文化宮等景點「齊聚」民族文化園,湘西「文化客廳」效應顯現,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新城基本建成,已成為企業落地發展的搖籃。
如何做好承接產業轉移,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精心布局、踏實做事,從方方面面考慮,從角角落落出發,戰略戰術雙重視,宏觀微觀齊發力,努力做好「築巢引鳳」的一切準備,提供最好最貼心的服務,使轉移產業請了願意來、來了能發展,一磚一瓦增加湘西經濟開發區的經濟體量,最終匯成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大勢之潮。
本版圖片由張術傑提供
(湘西網-團結報)
(張術傑 向雅生)
(孫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