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經濟開發區做好承接產業轉移大文章

2021-01-21 湘西網

湘西民族文化園夜景迷人。

雲海下的湘西開發區產業園。

星際動力新能源有限公司電池生產車間。

創新創業大廈加緊施工。

創建國家級高新區進行時。

美麗的溶江中學校園。

美麗的湘西經濟開發區。

張術傑 向雅生

近年來,湘西經濟開發區搶抓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機遇,依託當地區位、交通、生態等優勢,打造政策高地、投資窪地、創業寶地、興業福地,全力做好承接產業轉移這篇大文章,推動園區經濟高質量發展。2016年以來,該區累計承接產業轉移企業31家,就業崗位增加近6000餘個。截至目前,已引進各類市場主體2200多家,投資總額近2000億元,湘西州承接產業轉移的主陣地、示範區正在湘西開發區加速形成。

高位布局,打造政策高地

謀劃戰略布局。組建專班編制了《湘西經濟開發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規劃》《關於支持湘西經開區(湘西高新區)建設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先行先試的實施方案》《湘西經濟開發區「主導產業上千過億」三年行動方案》等宏觀政策,為園區承接產業轉移工作奠定基礎。

制定優惠政策。全面梳理財稅、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出臺《關於支持湘西經開區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的若干政策措施》《支持工業企業發展十大政策措施》《入區員工八大優惠政策》等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在廠房租賃、財政補助、投資融資等方面政策支持和重大項目「一事一議」政策支持力度,用政策「乾貨」吸引項目投資,支持企業轉型升級發展。

培育高新產業。圍繞「創建國家級高新區」目標,以產業鏈建設為抓手,加大高新技術企業引進和培育力度,確立了以引進電子信息、新材料為主的產業發展方向,著力打造武陵山智能終端基地。目前已引進電子信息企業30餘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已初具規模,全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6家,逐步形成集聚效應。

深化改革,打造投資窪地

理順體制,大刀闊斧開展改革。近年來,湘西經開區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利用「2號公章」行使州級經濟管理權限,逐步理順體制機制,有序破解土地報批、人員不足等難題。按照精簡效能、服務發展、面向市場、穩步推進的原則,進一步深化區屬國企平臺公司改革轉型,創新國有企業體制機制,提升國有企業發展質量和效益。

人才強區,加強人才招引培育。出臺「項目審批最多跑一次」「重獎企業家」等鼓勵措施。2018年以來,實施「人才強區」三年行動計劃,圍繞企業用人需求,著力引進高端人才100名,培養技術骨幹1000名,培訓高素質務工者上萬人,進一步加強人才儲備,夯實人才基礎。

整合資源,搭建校企合作平臺。為企業與各大院校合作牽線搭橋,搭建園區創新平臺,提供專利申請、成果鑑定、項目申報等服務。截至目前,全區26家企業與中南大學、吉首大學、湘西職院等高校籤訂校企合作協議。潔寶日化、唯想電子等7家企業成功創建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安捷朗光電、星際動力等7家高新企業成功申報州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貼身服務,打造創業寶地

提升硬體,完善服務平臺。湘西開發區堅持以服務企業為核心,創新平臺載體,強化數據「跑腿」,累計投入資金2000餘萬元,打造集不動產、工商、審批、民政等一站式的便民服務大廳,集智慧網格、智慧黨建、智慧產業、智慧生活等九大板塊的「智慧新城」指揮中心,形成審批簡潔化、服務規範化、體驗便捷化、資源共享化的公共服務平臺體系。

優化流程,加速事項辦理。梳理行政審批清單134項,進一步明確了申請主體、申報材料、辦理時限等要素。對入駐在該區投資服務中心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機構進行全面清理,對保留的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實行「清單目錄管理」並全面公開。修訂完善《入區企業服務指南》,一次性告知入區企業相關辦事事項及資料清單,其中工商系統「最多跑一次」改革任務全面有效貫徹落實,個體工商戶和企業年報2項實現「零跑」。

聯繫企業,服務體貼入微。幹部聯繫企業,實行「店小二式」服務,按照「一個項目、一套班子、一名領導、一名專人、一抓到底」機制,安排專人為企業提供「一條龍」服務。實行「項目警官制」,對工業企業和重點產業項目「一對一」幫扶,出臺營商環境監督檢查方案,將監督檢查結果和部門單位全年績效考核掛鈎,倒逼幹部主動作為,優質高效服務企業。

完善配套,打造興業福地

近年來,湘西開發區堅持「產城融合」發展思路,大力實施「築巢引鳳」戰略,打造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新城。

配套設施不斷優化。累計投入近65億建設和改善城市和產業配套基礎設施。目前,核心區「三縱三橫」城市循環路網,供水、供氣、排汙管網全面建成;建成標準廠房40餘萬平方米、員工宿舍3000餘套、企業員工食堂5個;西區3000畝生態產業園、創新創業孵化大樓、人才公寓、天然氣管網加快建設。配套州幼兒園、民師附小、溶江中學等優質教育資源。截至目前,共解決入區企業高管、員工適齡學生入學300餘名,湖南美宏電子等一批外商陸續將子女從沿海接來安家就讀。

城市環境不斷提升。打造怡人的城市生態環境,形成了沿河風光帶、生態公園、周邊山體綠化多位一體的綠化格局,30公裡城市沿河風光帶靚麗呈現,大型燈光音樂水秀、博物館、非遺館、藝術中心、工人文化宮等景點「齊聚」民族文化園,湘西「文化客廳」效應顯現,一個宜居、宜業、宜遊的現代化新城基本建成,已成為企業落地發展的搖籃。

如何做好承接產業轉移,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精心布局、踏實做事,從方方面面考慮,從角角落落出發,戰略戰術雙重視,宏觀微觀齊發力,努力做好「築巢引鳳」的一切準備,提供最好最貼心的服務,使轉移產業請了願意來、來了能發展,一磚一瓦增加湘西經濟開發區的經濟體量,最終匯成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大勢之潮。

本版圖片由張術傑提供

(湘西網-團結報)

(張術傑 向雅生)

(孫瑩)

相關焦點

  • 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總體方案
    一、產業承接基礎  湘南地區包括衡陽市、郴州市、永州市,是中西部地區承接東部沿海地區特別是珠三角地區產業轉移的重點區域,自2011年國家設立湘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以來,承接規模、產業層次和發展質量不斷提升,為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發揮了積極的引領示範效應。毗鄰湘南的湘西地區包括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懷化市、邵陽市,具有承接產業轉移的獨特優勢和良好基礎。
  • 湘西州承接產業轉移紀實:梧桐樹根深葉茂,金鳳凰安家築巢
    梧桐樹根深葉茂,金鳳凰安家築巢——湘西州承接產業轉移紀實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見習記者 莫成通訊員 龍懿 喻根深湘西經開區管委會主任陳文君說,「我們旨在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為企業家們打造一片投資熱土、創業沃土、發展樂土。」據了解,近年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搶抓湘南湘西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建設機遇,依託當地區位、交通、生態等優勢,以湘西經開區為主戰場,打造投資興業政策高地、投資窪地、創業福地,全力做好承接產業轉移這篇大文章,推動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 郴州高新區:以承接產業轉移引領園區高質量發展
    紅網時刻通訊員 劉莎 郴州報導郴州高新區建園17年(前身是2003年4月經省政府批准設立的湖南郴州柿竹園有色金屬科技工業園),晉升為國家級高新區5年時間(2015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 國家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獲批
    12月18日,記者從省發展改革委了解到,備受關注的國家遼西北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近日通過論證並獲批。國家發展改革委在復函中明確提出,要有力有序有效承接京津冀等國內外產業轉移,將示範區建設成為東北地區承接產業轉移高地。
  • 高位推動促合作 再掀承接產業轉移熱潮
    高位推動促合作 再掀承接產業轉移熱潮 大字 日期:2018-11-29 來源:撫州日報   11月27日至28日,市委書記肖毅率團赴上海開展招商活動,先後走訪了上海養雲安縵酒店、上海申龍客車有限公司等企業以及上海漕河涇開發區
  • 湘江源頭奔湧新動能——永州承接產業轉移紀實
    2019年,永州市大力實施創新引領開放崛起戰略,堅持在承接產業轉移中加快發展,在先行先試中率先突破,全年承接引進重大項目141個,總投資1327.8億元,引進500強企業項目完成進度排全省第一、引進個數排全省第二;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7大主導產業實現優化升級,年創產值1400多億元。
  • 湖南省政府經研室到藍山調研承接產業轉移工作
    紅網時刻永州5月11日訊(通訊員 王玉珏)5月9日至10日,湖南省政府研究室副巡視員彭君暉率調研組到藍山縣調研承接產業轉移工作。藍山縣委副書記、縣長魏和勝,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何江鴻陪同調研。彭君暉一行先後來到永州湘威運動用品公司、湖南德晟紡織服裝工業園、藍山湘江源皮革皮具產業園、永州星月投資科技有限公司等地,每到一處,彭君暉都會與企業負責人進行密切交流,詳細了解企業的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詢問他們在國家層面和省裡還需要哪些宏觀政策支持,並聽取了各企業下一步發展規劃和目標。
  • 湘西經濟開發區「五星級大菜市場」要來了
    隨著近年來招商引資、城市建設的高歌猛進,以「產城融合」為發展理念的湘西經濟開發區,已經成為州府吉首城市建成區的第三個組團,因而對城市公共產品的需求愈發緊迫——其中,對本地習慣稱為「菜市場」的農貿市場,則更為迫切。好在,今年晚些時候,湘西經濟開發區居民「買菜難」的問題,將得到徹底的解決。
  • 安徽各地積極承接產業轉移 推進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
    「沒想到家鄉的辦事服務效率這麼高,企業從註冊到投產僅僅用了25天」搶抓承接產業轉移機遇,吸引更多企業投資入駐公交站臺裝上觸控螢幕,不僅可以輕鬆查詢車輛信息,還能查詢周邊景點、餐飲、商場等生活信息。1月4日,在位於六安市裕安區高新區的安徽特弗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產品展示區,記者看到了這款智能公交產品。
  • 常德市德山開發區納入長株潭規劃
    1月7日常德晚報訊(記者 鄭彥)前日,記者從今年全市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獲悉,剛剛經國務院批准的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總體方案中,常德市德山開發區被正式納入長沙大河西先導區建設計劃,這是湖南省除長株潭自身外惟一被納入長株潭規劃的市本級開發區。
  • 著力打造承接上海產業轉移第一縣
    海立公司工業機器人生產場景  一個個來自上海產業轉移項目的籤約落地,一條條來自上海區域的招商引資項目線索加緊跟進,一家家來自上海企業投資建成的項目也在加快發展
  •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智能產業區揭牌 打造智能產業承接地
    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智能產業區揭牌 人民網天津6月30日電 (唐玉潔)在6月29日舉辦的首屆世界智能大會的智能製造論壇上,天津開發區(簡稱「泰達」)管委會宣布,將設立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智能產業區,規劃面積20.17
  • 鄭建新:科學承接產業轉移,加快耒陽轉型發展
    衡陽日報訊(記者 陳潤 見習記者 徐志強)昨日,市委書記鄭建新在耒陽市調研時強調,耒陽市要堅持統籌兼顧,推進改革創新,科學承接產業轉移,加快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耒陽市永濟鎮智航實業公司是東莞市智豐集團投資的一家大型玩具廠。
  • 2020年湖南經濟和產業分析:湘西篇
    一、湘西概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地級行政區,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地處武陵山腹地,湘、鄂、渝、黔四省市交界處。湘西2019年實現生產總值705.7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94.86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98.26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412.59億元,三次三產業比重分別為13.4%、28.1%、58.5%,第三產業佔據絕對優勢,其經濟貢獻度佔了近70%。
  • 紅果經濟開發區「產業集群」打造經濟「新引擎」
    盤州刺梨產業中心,是紅果經濟開發區以「產業鏈招商」引進的企業之一。  「十三五」以來,紅果經濟開發區不斷加快產業升級步伐,以新型綠色生態、循環經濟、高新技術產業為重點發展方向,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吸引大型企業入駐;以新型產業布局為依託,打造「宜工宜商、宜產宜居、生態環保、和諧發展」的產業集群和區域經濟服務中心。
  • 2020年東莞市產業轉移及承接情況分析
    東莞市產業轉移及承接情況 從產業結構來看,東莞依託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紡織服裝、食品飲料、家具製造等「五大支柱、四大特色」產業不斷優化升級。同時,新一代電子信息、機器人、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不斷發展壯大。
  • 李明:湖南融入長江經濟帶的重點產業布局研究
    2、區域發展呈現新格局湖南逐步形成了長株潭、洞庭湖地區、湘南、大湘西4大發展區域,全省經濟發展水平全面提升。2019年湘南地區生產總值7800億元,佔全省比重19.5%,該區域積極融入珠三角,加快建設為中部地區產業承接的重要平臺、湘粵開放合作試驗區、有色金屬精深加工基地,目前,湘南地區承接珠三角產業轉移示範效應加速顯現。2019年大湘西地區生產總值6790億元,佔全省比重18.2%,在生態環境得到全面保護的同時基礎設施全面改善,特色經濟發展迅速,扶貧開發成效顯著。
  • 從「一座山」到「一座城」——懷化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創新...
    這時,距國內最早一批經濟開發區的成立已有20年。 頭頂豔陽,踏著荒草,13名「拓荒者」帶著50萬元「安家費」,義無反顧地踏上了打造工業「航母」、改寫懷化工業史的艱難歷程。 15年櫛風沐雨,懷化高新區人後來居上,用汗水和智慧抒寫著一個個經典與傳奇。 15年春華秋實,在省市各級領導的關懷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一座科技新城已在武陵山下悄然崛起。
  • 洞悉越南的北寧省:古代以版畫出名,承接中國的產業轉移逐漸發達
    儘管受到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影響,越南北寧省在2020年依然完成比較好的經濟發展任務:北寧省各工業區管理委員會向17個外資項目籤發投資許可,增資項目11個,增資總額為1.24億美元。北寧省是越南面積最小的省份(沒有之一),其面積只有越南平均省份的六分之一。
  • 宣城開發區大調整來了 多個開發區將撤銷、合併
    經研究,現批覆如下:一、同意撤銷宣城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範園區,將其整體併入宣城經濟技術開發區,加掛「宣城承接產業轉移集中示範園區」牌子;撤銷安徽寧國港口生態工業園區(籌),將其整體併入寧國經濟技術開發區,加掛「安徽寧國港口生態產業園」牌子;撤銷安徽廣德新杭經濟開發區(籌),將其整體併入安徽廣德經濟開發區,加掛「安徽廣德皖蘇浙產業合作園區」牌子;撤銷安徽郎溪十字經濟開發區(籌),將其整體併入安徽郎溪經濟開發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