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朝壁畫看風伯形象的歷史演變

2021-01-19 騰訊網

在前不久開展的

山西北朝墓葬壁畫展裡

有很多形象都顛覆了

人們以往的認知和印象

例如今天酸秀才要談的這個風伯

也就是風神

你看他雖然離現在已經一千多年

但彷佛是現代人穿越回去的

「範閒」?

長發飄飄 肌肉健碩

紅色三角褲 不要太性感

和今天搞沙灘排球的男子

是不是很像哈?

但山西省博物院給他的

身份鑑定是----風伯

也就是我上一期談到的雷公的同事

他們和電母 雨師 龍王經常一起去上班

-布雨

不過把這個滿身肌肉的裸奔男

和天上主管大風的神仙

要聯繫在一起

的確有些困難

那麼博物院專家

憑什麼斷定他是風伯呢?

再來仔細看一遍

除了紅色三角褲

你還發現了什麼沒有?

你可能有注意到了

他靠前的右手裡捏著個啥?

是個帶子麼?還是個袋子?

留個小懸念 後面揭秘

專家們就是因為他手裡

這個袋子或帶子斷定他是風伯的

那為什麼手裡有這個就是風伯呢?

這個袋子或帶子是幹啥用的呢?

我們先來看比較早的風伯

是啥樣子的?

以下著是出土自山東濟寧漢代畫像石

目前保存於該市漢文化博物館的一幅拓本

尺寸120釐米×136釐米

您能認出裡面哪個是風伯嗎?

相信大多數同學都看出來了

最上面那個身體前伏

嘴裡噴出喇叭狀氣體的

就是風伯

完全正確

漢代是中國古文化藝術發展

的初級階段

這個風伯形象雖然看似直白簡單

但質樸古拙

另有一番韻味

好了 我們再來看

幾乎與它同時期的

以下這是來自古印度貴霜王朝的

迦膩色迦一世也就是公元一世紀

錢幣上的風伯

可以看出這個風神是個人的形象

只不過他雙手貌似舉著一個帶狀物

這個形象該怎麼解釋呢?

舉著個什麼帶子呢?

下面會逐步揭示

後來這個形象沿著絲綢之路

來到了新疆

以下是新疆克孜爾石窟裡的風神

你看出啦沒有

這個新疆克孜爾石窟的風神

和印度貴霜錢幣的風神很像

也是一個人舉著一個帶子?

還是袋子?

看到這裡是不是聯想起一開始

我提到的那個問題?

北朝壁畫裡的風伯

手裡是帶子還是袋子?

別急 往後看就知道了

然後我們沿著絲綢之路繼續往東

到達敦煌

然後會在敦煌莫高窟壁畫裡

看到以下這個北魏時期的風神

你看和新疆克孜爾的風神比

它發生了一些變異

雖然它還是舉著帶子的形狀

但已經不是人的形象

而變成一個獸頭的畏獸的形象

或者是來自祆教火翼祆神的形象

或者來自古代中國風神飛廉的形象

沒有定論

(飛廉 戰國時期)

總之它變成一個獸頭形象的風神

唯一沒有變的就是還是

舉著的帶子或是袋子?

那麼究竟是袋子還是帶子呢?

下面敦煌唐代壁畫就解釋了這個問題

這個隋唐的風伯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他抱著一個袋子

而不是帶子

這個袋子是裝風的

只不過這個風伯又從莫高窟獸頭形象

變回人的樣貌

至此您就可以理解

這個風神風伯的形象

其實是中外文化交融的結果

而且不同時代一直在演變的形象

那麼它後世還發生了什麼演變呢?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演變呢?

酸秀才將現場為您解答

歡迎報名參加酸秀才

古壁畫遊學講解

後面有遊學活動詳情

(日本33間堂 的風神 相當於南宋時期)

從本周末開始直到3月12北朝壁畫展結束

除了春節期間

每個周末酸秀才都會推出

北朝壁畫講解服務

對於很多外地朋友來說

為了這一次北朝壁畫展出來趟山西

從價值上來說確實是值得

但找誰講解?

周末剩餘時間該去哪裡呢?

周六

上午:山西北朝墓葬壁畫展專業講解

下午:山西省博物院民族熔爐等

展廳專業講解

全日講解費500每人 三人成行

周日

上午 :山西青銅博物館

下午 :山西藝術博物館---純陽宮

全日講解費400每人 三人成行

因很多群友都是自駕來山西

食宿車都自理了

所以酸秀才只收講解費

如果有群友想看太原多福寺

和不二寺明代壁畫

或者想去晉祠、平遙,五臺山

可與酸秀才協商具體線路與費用

山西省博物院簡介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作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薈萃了全省文物精華,珍貴藏品約40萬件。其中新石器時代陶寺遺址文物、商代方國文物、兩周時期晉及三晉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戲曲文物、明清晉商文物等頗具特色。此外,山西博物院的圖書館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基礎設備、設施完備,管理制度完善,院藏圖書計16萬餘冊,古籍11萬餘冊,其中善本888函、5043冊。

本次遊學帶隊講師~酸秀才,本職工作是電視臺紀錄片編導,從事文化紀錄片創作20多年,酷愛山西本土文化,熟悉山西文物資源,特別是對於山西古代壁畫有深入研究和自己獨到見解,願意竭誠為大家服務。

相關焦點

  • 「壁上乾坤」有淵源:從山西北朝壁畫說到漢唐壁畫
    山西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安瑞軍:九原崗壁畫墓雷公形象發微 通過對同時期出現在不同載體上的雷公形象的梳理,可以發現北朝時期的雷公形象在風格上表現出明顯的時代特徵。
  • TANC丨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中有多少「山海經」神獸?上博展出國內規模最大壁畫原作
    ▲ 朔州水泉梁北朝壁畫墓,圖片來源:上海博物館此外,「天似穹廬」部分展出的《太原市北齊婁叡墓壁畫》最為著名,線條流暢,人物形象生動,駿馬神採奕奕。風伯▲ 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中的「風伯」,圖片來源:渠傳福提供風伯: 出土於《升天圖》東壁,是一裸體神人,僅著「丁字褲」,長發後飄,右手攥一口袋,向前狂奔。
  • 千年壁畫「穿越記」
    2008年,渠傳福到山西省朔州市水泉梁村參與一座壁畫墓的搶救性發掘工作。根據墓葬形制、隨葬器物、壁畫內容推測,此墓葬年代為北齊後期,墓主人為鎮守朔州的軍政長官。  渠傳福說,水泉梁壁畫墓地勢較高,受雨水幹擾小,因此壁畫保存較好,生動再現了北齊社會歷史風貌,極具歷史、藝術與科學價值,是山西地區發現的整體保存較為完整的北齊壁畫墓之一。
  • 由九原崗《門樓圖》看北朝建築特點
    導讀:發掘於2013年的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墓是考古領域的重大發現,特別是繪於墓道北壁的《門樓圖》是研究北朝時期建築形制的珍貴歷史資料。這是國內首次在墓葬壁畫上發現如此高等級的北朝建築圖畫實例,細節之豐富,令人驚嘆,具有極高的歷史意義和學術價值。
  • 北朝墓葬壁畫首次大規模集中亮相,展品全部「裸展」,還免費!
    墓葬壁畫,是獻給另一個世界的畫作。 拋去偏見,讓我們用藝術與歷史的眼睛去看。 北朝不是某一個朝代,而是南北朝時期存在於北方的五個朝代的總稱: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 與之對應的,是南方相繼出現的4個朝代:宋、齊、梁、陳。 南北朝上承東晉十六國,下接隋朝。歷史上的大分裂,也是民族上的大融合。
  • 一周觀展指南|卡茨大展來到上海,北朝壁畫繼續延期
    山西博物院大展「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再次延期,展至6月28日。此外,疫情後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的首場展覽近日開幕,用藝術作品展開「緊急中的沉思」。「澎湃新聞·藝術評論」梳理近期國內外的線下、線上展覽。
  • 解密|石破天驚:山西忻州九原崗北朝壁畫隱藏著「失傳」的「山海經」神獸
    過去這方面的研究比較簡單,議論多重於具體形象代表的意義,而難以企及更深層次的整體結構問題。九原崗《升天圖》之前,河北磁縣灣漳北朝大墓壁畫中,墓道壁畫有各種神獸41個,在儀仗隊列上方有各類神獸35個,報告認為,「其大部份則佔據著儀仗隊列上方廣袤的天空,展現了神獸祥瑞的天境。」
  • 「壁上風神,驚世華彩」:兩百平方的北朝壁畫昨起山西展出
    繼2017年在上博舉辦「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集中展示北朝壁畫之後,澎湃新聞獲悉,2019年12月12日至2020年3月12日,山西博物院舉辦的「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正式對外展出,其看家北朝壁畫盡皆亮相,包括婁睿墓壁畫、九原崗墓壁畫、水泉梁墓壁畫等,首次將北朝墓葬壁畫最高水平作品大規模展出,使今人得以一窺1500
  • 見證北朝!
    北朝歷史文化體驗中心,作為第五屆邯鄲市旅遊產業發展大會重點觀摩項目,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感受她建設中的風採。 以北朝文化為主題進行設計建造人字形的北朝元素符號從壁畫、石窟中提煉出來融入主體建築中  建築融入環境中凸顯了北朝時期的歷史氛圍
  • 「鮮卑」南下深圳,北朝虞弘墓漢白玉石槨現真跡
    時間:6月10日至8月20日地點:深圳博物館新館【山西與絲綢之路】張慶捷:山西在北朝的歷史地位——兼談絲綢之路與北朝平城晉陽山西位於中國的中北部,黃土高原的東部,北接內蒙古草原,是古代遊牧區與農耕區交錯接壤的地區,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這種獨特的地理環境,決定了它在魏晉南北朝時期成為全國最重要的地區之一
  • 壁上觀——細讀山西古代壁畫
    2017年12月「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畫藝術展」拉開帷幕,展出了北朝和宋金元時期的十二組八十九件墓葬壁畫作品,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是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的一次壁畫藝術原作展。本次展覽遴選山西博物院珍藏的北朝和宋金元這兩個時期的十二組八十九件墓葬壁畫作品,展品大部分為首次公開展出。
  • 山西地區古代墓葬壁畫探微
    俗話說「地下文物看陝西,地上文物看山西」,山西是我國的文物大省,迄今保留了一千多座大小不等的寺觀建築和地上遺址,除了芮城永樂宮、洪洞廣勝寺水神廟、后土聖母廟、稷益廟等數以千計的寺觀壁畫,民間還有更為常見的墓葬壁畫。相比久負盛名的山西寺觀壁畫而言,墓葬壁畫這一類特殊的隨葬品,此前卻很少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 莫高窟壁畫反彈琵琶飛天形象
    《絲路花雨》誕生於20世紀7 0年代,以舉世聞名的敦煌壁畫和絲綢之路為題材,描繪了敦煌畫工「神筆」張和英娘,以及波斯商人患難與共、生死相交的動人故事。《絲路花雨》以富有表現力的舞姿、別具一格的藝術風格,將瑰麗多彩的敦煌壁畫搬上舞臺,形象地再現了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創造了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讓觀者宛如置身於充滿傳奇色彩的絲綢之路上。
  • 「狄仁傑」帶你探北朝 山西博物院推出首個文物數位化展覽
    原標題:「狄仁傑」帶你探北朝 省博推出首個文物數位化展覽  山西歷史名人、大唐「名探」狄仁傑化身「導遊」玩穿越,帶領觀眾回到北朝時期,感受1500年前的社會生活。從7月1日起,山西博物院推出首個文物數位化展覽「壁畫的平行世界——狄仁傑帶你探北朝」,讓人們感受北朝時期規模宏大的民族融合,領略多元包容、光彩奪目的文化交流。
  • 【考古札記】孫武軍 張佳 :敦煌壁畫迦陵頻伽圖像的起源與演變
    關於敦煌迦陵頻伽形象的來源問題,鄭汝中先生早在1989年就提出了「中國說」,認為其「是由中國的羽人意識,進行加工演變的結果。」「敦煌壁畫中的伽陵鳥樂伎,也正是唐代出現並發展的造型,也是宮廷歌舞藝術影響民間藝術的一種現實的反映。」
  • 敦煌印象:「飛天」是莫高窟壁畫中最常見也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
    飛天是莫高窟壁畫中最常見、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形象。就連大門上的雕塑也是飛天:飛天雖然氣質優美,姿態優雅,但它只是佛像兩側的「配角」。作為世界上最大、最豐富的佛教藝術聖地,飛天有許多令人驚嘆的藝術形象。莫高窟建於十六國先秦時期(350-394年)。十六國建設後,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朝等朝代,都形成了巨大的規模。
  • 看,北朝考古博物館「鎮館之寶」!
    >是中國唯一的一座 北朝文化考古研究中心 陶俑駱駝和羅馬金幣 是北朝茹茹公主墓出土的珍品 也是北朝考古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它們身上都有什麼奧秘
  • 一周觀展指南|山西北朝壁畫展倒計時,北京畫廊周重新啟動
    近期的重要藝術展覽中,一方面新展陸續開幕,如上海博物館的「無盡意——趙樸初書法藝術展」、「供石大展」與上海歷博的「絲筆茶瓷文化特展」,南京博物院的」融合「大展,蘇州博物館的館藏仕女畫精品展,北京的第四屆畫廊周等,另一方面,一些疫期之前開幕的重要展覽也進入閉幕倒計時階段,如山西博物院的展覽「壁上乾坤——山西北朝墓葬壁畫藝術展」、陝西歷史博物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