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水墨大咖黃光男框景世界中的另類水墨

2020-12-12 杭州網

黃光男

杭州網訊 6月25日下午,「水墨界限」黃光男個展在信雅達·三清上藝術中心拉開帷幕,展覽展出藝術家黃光男近期佳作共40件。

「水墨界限」不僅是東方傳統水墨與西方前衛藝術的碰撞融合,也是黃光男在大陸的一次「尋源」之旅,尋找藝術之源和生活之源。他水墨執藝60年,如今更是揮毫心中之筆墨,暢悅心中之理想。

 
黃光男 事事有喜

畫中處處見「真情」  

「水墨界限」黃光男個展由潘公凱擔任學術主持,他亦稱這次展覽實為內地美術界之喜事,可見展覽中四處都散發著濃濃的「真情」。  

信雅達集團董事長郭華強於開幕式致辭:「藝術家黃光男先生不僅對中國書畫很嫻熟,同時又很有自己的見解。簡單來說他的畫有兩個特點,一是學術性很強,其中分為兩方面:既有古代的傳承,又有創新的面貌。二是藝術性很強,雅俗共賞,學術界和愛好者都覺得很美,這是很難得的。在此感謝大家來此共賞黃光男老師的畫作,真誠祝願黃光男老師的畫展圓滿成功。」

 
黃光男為大家講解自己的作品

藝術家黃光男發表了自己的感慨:「這次承蒙兩位董事長的邀請參加這次展覽,非常榮幸。剛剛媒體在問我,什麼叫做水墨界限。其實界限就像是數學當中的象限,每個象限有非常清楚的功能,比如說歷史、時代、環境、我。這是我第一次在杭州做展出,選擇三清上藝術中心也尤為喜悅。杭州是歷史名城,當我腳踏在這片土地,就像是踏了幾千年歷史。把我的畫放在這個地方更倍感榮幸,更使我的畫生氣蓬勃。」

學術主持潘公凱開幕式未能親臨致辭 ,但作為老友的他,早已錄製VCR送來祝福:「黃光男是臺灣非常著名的中國水墨畫家,他在臺灣整個美術界非常知名,同時也是我的老朋友。這次我們非常高興能夠在三清上舉辦黃光男先生的個人畫展,這些畫我覺得都很新鮮,大部分都是他的新作,很有創意。所以我作為老朋友,想在這裡對光男先生的展覽的成功表示預祝。」

 
黃光男 人間有情天

黃光男的水墨作品,用精減多餘的筆墨,開拓出更多可以思考的空間去豐富繪畫的內涵和意境,這是他自己獨有的「水墨新境」。他的畫,看得出其中蘊藏著太多的天機和禪境,他的自我表達,大半在思考的成熟度和空間的轉換中,用筆是儘量簡化。題材也儘量採用身邊看得見並且容易引起人性共嗚的事物為主題。而正是這樣從「生活」中捕捉來的題材,更能讓觀者看到其中的「真情」。

墨韻美學又逢君  

 
黃光男和大家談「藝術中的東方美學」

水墨畫在更多的時候被視為中國傳統繪畫,而其中的別有一番韻味稱為「墨韻」,這樣的墨韻在信雅達·三清上藝術中心迎來「高潮」。藝術家黃光男用他幾十年如一日地對藝術的熱愛與追求,於杭州錢塘江畔講述他的藝術人生及美學感悟,娓娓道來「墨韻中的藝術美學」。

在黃光男的講座中,他用極其生動的語言來和大家談談「藝術中的東方美學」,而在中國繪畫中,水墨畫的表現是當代藝術中最具東方美學的畫種,具備了中國文化的歷史意義、社會現實,也是美學感應的藝術,其精神包括了思想、知識、品格與才情的整體,更是文化形質的表徵。

 
展覽現場

趣味童真多故事

在開幕式結束之時,黃老先生還為大家放映了動畫,這可不是一般的動畫,是用動畫的效果,展示了黃老先生所創作的畫作。靈動的動畫視覺呈現,為大朋友和小朋友們都帶去了趣味的體驗。現場的小朋友們還爭著和黃老先生合影,場面熱鬧非凡,仿佛又回到了那個童稚時代。

 
黃光男 水漾連海天

開幕式雖已結束,但他的畫作仍安靜地懸掛於展廳中。他畫中的山不是山,水不是水,那麼到底是什麼?可能只有讀畫的人自己知道。本次展覽將持續至2017年7月31日,歡迎大家前往觀展。

    藝術家簡介:

    黃光男,1944年生,臺灣高雄人。

    現任

    臺灣師範大學名譽教授

    臺灣藝術大學名譽教授

    中華文物保護協會理事長

    曾任

    臺北市立美術館館長臺灣歷史博物館館長

    臺灣博物館學會理事長

    臺灣藝術大學校長

    臺灣大學院校藝文中心協會理事長

展覽信息:

展期:2017年06月25-07月31日

地點:信雅達·三清上藝術中心(杭州市濱江區江虹路1750號信雅達國際A座2F)

相關焦點

  • 「得意忘象」——臺灣水墨畫家黃光男作品展在北京開幕
    「得意忘象」——臺灣水墨畫家黃光男作品展在北京開幕   黃光男作品展分為「農村生活與文人雅興」、「寄情框景世界」以及「得意忘象」三個主題,共展出了黃光男各個時期的作品64件,其中大部分作品反映的是臺灣的風土民情。
  • 臺水墨畫大師黃光男北京開畫展「得意忘象」
    專題:圖片頻道     中新社北京八月十一日電 題:臺灣畫家京城開畫展「得意忘象」    中新社記者 徐長安    從物像到「悟」象,從淬鍊自燃到「得意忘象」,臺灣的水墨畫大師黃光男十一日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向觀眾展示了中華水墨畫另一個多彩的維度。
  • 「婆娑蓬萊——兩岸水墨名家展」在浙江自然博物館隆重開幕
    中華文化聯誼會常務副會長侯湘華女士致辭並宣布展覽開幕 楊越光副廳長在致辭中表示:傳統水墨藝術是兩岸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是兩岸人民共享的文化資源,也是增進兩岸人民了解和互信的橋梁。 水墨是中華傳統繪畫藝術的精髓 。歷經歲月的淘洗淬鍊 ,受寶島山水與人文薰陶 ,源自中華文化的水墨畫傳統在臺灣開枝散葉、豔麗多姿、美不勝收。
  • 大象藝術攜王紹強水墨亮相2019水墨藝博
    全球首個以當代水墨為展演主題的藝術博覽會——水墨藝博2019亦於10月3日迎來首批來賓。在2019水墨藝博中,臺灣的大象藝術空間館無疑成為水墨藝博中的亮點。《道德經》有言「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象無形」意指自然之大象是無形之形。大象是天象,亦可屬於心靈的世界,只有用至真至誠的心靈才能體察,故而無形世界中存有理解有形世界的真知。
  • 早知水墨園 何必下江南?
    水墨園中的置石非常精巧,孤傲的臘梅、喜慶的迎春花、挺拔的綠松,還有南方才能見到的香樟樹、木瓜樹,一樹一花,一步一景,靜謐中感受著園林的精緻 。 水墨園中的框景是建築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或方、或圓,通過建築的門、窗把遠的山水美景或人文景觀包含處其中,有選擇性地攝取空間的優美景色,形成如嵌入鏡框中圖畫景觀。遊客無論站在哪一個角度,眼中的空間景物都是一幅美麗畫卷。
  • 史博館「彩墨寶島」展覽 水墨筆下的臺灣美景
    由於史博館最初為「歷史文物美術館」,故館內也有相當豐富的藝術品,通過這次修館整理出《戰後臺灣美術史辭典》,該書將於2020年底出版,方便民眾深入了解戰後臺灣藝術發展。臺灣由於兼具山海勝景,往往成為藝術家彩筆描繪的對象。史博館的館藏中,便有許多以臺灣地景為主題的傑作。
  • 海峽兩岸︱臺灣花蓮玫瑰石、水墨石藝術
    玫瑰石或水墨石作品,因每一件景致都不可能相同,因此具有獨一無二之性質,且每一件均經過製作者或收藏者之思考,精心去蕪存菁或依石性發揮其特長後所完成,制完之收藏品所呈現各種不同的畫面,不僅意境深遠,經由創作者巧思擷取之景致,亦能從中表現出創作者對該作品之審美觀與欲表達之心境意念,觀覽者神遊其中,對景致之內容亦能產生共鳴或不同之內心感受,甚至產生感動,所以玫瑰石及水墨石作品既符合上述藝術定義之要求
  • 水墨畫中的羊角村
    假如,阿姆斯特丹附近的荷蘭村是幅色彩鮮豔的油畫,那麼,西北小鎮羊角村就是一幅精緻寧靜的水墨畫。  700年前,羊角村全是露天泥煤,泥煤挖走了,留下一道道狹窄的溝渠,成為泥煤工運送物資的一條條河流,漸漸形成了今天運河湖泊交織的美景。而在當年的挖掘過程中,除了煤,煤工們每天還在地下挖出許多野山羊的羊角,羊角村由此得名。
  • 水墨去向何方:一個臺灣藝術家的自覺自省之路
    圖片:致謝藝術家及亞洲藝術中心在當代水墨畫家中,潘信華是很特別的一位。說他特別,是因為環視中國的藝術市場,他並不是萬人矚目的藝術明星,總是固守一隅。一直生活和創作在臺灣,他的身上有著太多這一代臺灣畫家的時代印記,追尋他的藝術發展歷程,可堪一部臺灣當代水墨發展史的縮影。最初,潘信華在臺東社教館學習的是最為傳統的畫種:花鳥、梅蘭竹菊。
  • 我,世界無法定義你——楊平的水墨世界
    檔案-1 45x34cm 水墨紙本 2016檔案-2 45x34cm 水墨紙本 2016世界說我的鏡子看你的外貌上帝說我的鏡子看你的內心世界看你的擁有上帝看你的給予世界看你的成就上帝看你的生命寂然的狂喜-1 136x68cm 水墨紙本 2016
  • 電子水墨屏唯一巨頭:臺灣元太科技
    電子水墨屏的起源電子水墨屏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20 世紀70年代,日本首先研究出電泳顯示技術,然而最初研究出的普通電泳由於存在顯示壽命短、不穩定、彩色化困難等諸多缺點,實驗曾一度中斷。時間到了1996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的一項研究,利用電泳技術(EPD)實現顯示,其顯示效果十分接近傳統紙張,因此也被稱為「電子紙」。
  • 臺灣藝術大學、山東藝術學院校長書畫聯展在濟南舉行
    嵇建寶副主任(左)與黃光男    華夏經緯網5月25日訊  水墨丹青繪就藝術成就,教育合作交流再開新篇。繼2006年山東藝術學院與臺灣藝術大學建立校際交流合作關係和兩校交流團互訪之後,兩校今年交流的重點項目--校長書畫聯展已經正式展開。5月25日上午10時,《黃光男、張志民書畫聯展》在山東藝術學院長清校區隆重開幕。     臺灣藝術大學黃光男校長參展作品30餘幅,黃光男校長曾任臺北市美術館館長、歷史博物館館長,擅長水墨創作,專精美術史、美術理論及美學等。
  • 水墨藝術|常青
    水墨藝術,是中國人日常生活特徵的表達,也是中國人思維方式的視覺形態,它不僅擁有廣闊的人文背景和璀璨的歷史,也是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最易被識別的藝術樣式。 水墨藝術是「搜盡奇峰打草稿」的實踐產物,更是中國人思想願景的文化產物。是東方精神促進世界文化繁榮不可或缺的文化要素。 但是,水墨藝術不是筆法墨法的模仿與傳承,也不同於中國畫的傳統,雖然今天這個話題仍然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新時代、新生活、新的精神需求正在使這一難已跨越的認識局限瓦解和重構。
  • 2019水墨博覽會在杭州開幕 開啟中國水墨藝術新篇章
    「藝術西湖·第二屆(2019)國際水墨博覽會」匯集了來自兩岸三地的18位邀約藝術家和50多家藝術機構的超過3000件水墨藝術作品。觀眾可以在當代與近代的大師對話中,感受中國水墨藝術的發展歷程。本屆藝博會圍繞主題「水墨即意義」展開,也是用中國水墨的特有藝術形式表達世界景象的一次藝術展覽。
  • 大象無形 大道無法 ——記臺灣著名現代水墨畫大師劉國松
    他一直被藝術界視為「現代水墨」的開山者及代言人,40餘年來一直居於臺灣畫壇的先鋒地位。上世紀80年代初,又首開臺灣畫家赴祖國大陸20多個城市辦展交流的先河,令大陸美術界耳目一新。     他是臺灣著名現代水墨畫大師劉國松,一位在藝術上不折不扣的理想主義者。     1932年,劉國松出生於安徽,祖籍山東青州,1949年定居臺灣。
  • 水墨丹青文化:淺談中國古典水墨山水畫的哲學命題
    其中,關鍵性因素即道家思想的潛移默化已深入繪畫的本質中。從字源學的角度來看,水墨山水畫的提出,開門見山地指明了它與道家思想的密切關聯。水墨山水者,「水」乃老子宣揚「天下至柔」的典型代表,墨者,其色黑也。老子於《道》篇中第一章即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然則,水墨者何也?
  • 「盜墨狂野」吳炫三當代水墨個展在臺北舉行
    新華社臺北11月16日電(記者劉歡 吳濟海)「盜墨狂野」吳炫三當代水墨個展16日在臺北拉開帷幕,展出臺灣藝術家吳炫三近70件未在世人面前曝光的水墨精品,吸引大批民眾前來欣賞。  此次展覽以多元方式呈現吳炫三豐沛的水墨創作能量,如水墨圖騰柱、墨布、影片和投影等;內容豐富精彩,包括自然風景黃山、殘墨新語等系列。
  • 用匠心,讓藝術在此常駐丨江西婺源水墨上河
    傳統「工匠」 VS 現代「工匠」初次造訪位於婺源的上河古鎮,你可能會驚詫於遠看的樸素白牆黛瓦,走近卻是精美絕倫的雕刻世界。具有典型徽派風格的木雕、石雕、磚雕三種精湛的雕刻技藝在這裡處處可見,又以木雕為最,其工藝如栩如生、巧奪天工。
  • 江南煙雨,水墨中!
    江南煙雨,水墨中!初春的江南,總是有細雨陪伴,那種溼漉漉的氣息,遇見便是一片冷香在浮在眼底——隨著水霧而綻、隔著歲月而微笑,在指尖輕輕觸碰下且憑時光蕩漾!也許你不會懂,也許這一切都在不言中。多少情懷,幾許清愁、在濃霧中一圈圈的蕩開……零落於亭臺上,你若來、撐傘走過矮橋,聽、輕風穿柳、雨音成詩、那詩一般的雨聲,會從水墨點染的畫軸中浮現,在惜春的婉約裡不停地演奏……白鷺的影子,依舊映照著千年的孤寂,不知誰人可解其中之迷?
  • 從中國水墨動畫說起
    我們雖然在螢幕上看到活動的水墨滃染的效果,但是只有在靜止的背景畫面中才能找到真正的水墨筆觸,只有背景畫面才是如假包換的中國水墨畫。背景設計請來自西安的國畫家方濟眾擔任,繪畫底子很好的錢家駿又畫出每一個鏡頭的設計稿(即臺灣所說的構圖)。如今錢家駿早已退休,在一幢公寓內深居簡出,房內書桌上放著一張他的母親的黑色剪紙頭像。當我們從螢幕上看到天真的牧童,潺潺流水和搖曳的竹枝,請別忘了有一位寂寞老人為水墨動畫片所作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