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喜歡旅行,這些年去過國內不少地方。有時,夜晚會去看一場當地的實景劇。
在桂林看過《印象·劉三姐》,在杭州看過《宋城千古情》,在平遙看過《又見平遙》,在敦煌看過《又見敦煌》,在張家界看過《魅力湘西》,在騰衝看過《夢幻騰衝》。
記憶最深刻的還是《又見平遙》,這麼多年依舊沒有忘記那些場景,大多數實景劇已經印象模糊。
同質化,這是中國旅遊業的一種特色。
哪個地方出來個玻璃吊橋走紅,很多景區就一哄而上,連新疆的獨山子大峽谷,也弄了個玻璃吊橋。個人覺得十分破壞那些原始的地貌。
江南千篇一律的古鎮,西塘周莊同裡南潯烏鎮,如果單給你一張圖片,你準分辨不出是哪裡。
就如古城鎮旅遊同質化一樣,很多實景演藝也是同質化嚴重。聲光電技術都類似,除了一些地方民俗不同,大多數看完,並沒有給人留下太深刻的印象,看過就忘記。
扯遠了,回到主題。
新疆有《崑崙之約》,西藏有《文成公主》,這兩個大型實景演藝我都看過,來比較一下他們的不同,哪個更值得看些?
文成公主和西王母的造型,你能分辨麼?
先看票價。
新疆的《崑崙之約》,票價: 398元、498元、698元。西藏的《文成公主》,分別為380元/場,480元/場,580元/場,880元/場,1280元/場。
當然這是票面價格,旅行社或者民宿老闆,能以5折的價格拿到,再轉賣。
不過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最少要花接近400元,去看一場90分鐘的演出,確實有些小貴,吃一頓不香麼?
再看場地。兩個實景劇都是露天演出,都是以自然山水為背景。
如果你穿的衣服少,都可以在現場租大衣,20-30元左右。一個在烏魯木齊的避暑勝地南山草場,一個在拉薩接近4000米的海拔,即使是夏天,也會覺得冷,凍的瑟瑟發抖。
大夏天穿羽絨服看演出的我
不管是《文成公主》還是《崑崙之約》,缺點是互動不夠,看完並沒有太多的感動,只是循序漸進的講訴一個故事,只是覺得場面很壯觀,演員眾多。
遠遠沒有《又見平遙》,《又見敦煌》這類情境體驗劇,來的生動深刻,震撼人心,彌久不忘。
這是世界首例藏地星空奇觀實景劇,也是目前國內海拔位置最高、規模最大、舞臺場面最壯觀的實景劇。
拉薩的《文成公主》大型實景劇,是在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漢藏聯姻的歷史故事基礎上,進行藝術編創而成,講述了1300多年前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和親的歷史故事。
整臺劇以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聯姻,在進藏途中克服艱難險阻,促進經濟和民族文化互相交流為故事主線。
演出分為五幕:「大唐之韻」「天地梵音」「藏舞大美」,「高原之神」,「藏漢和美」。
全劇時長約90分鐘,演職人員共計800餘名,同時容納4000餘人觀看表演。
這是新疆首部大型實景劇,歷經三年打造。集實景、舞蹈、音樂於一身的大型實景劇。
場地可容納3000多名觀眾觀看演出,位於烏魯木齊南山景區絲綢之路滑雪場東側的山谷。
整部實景劇,以天山山脈為背景。
講述周穆王西巡天下,歷經磨難,最終實現與西王母崑崙之約的故事,演繹了炎黃子孫相濡以沫、攜手奮進的壯麗詩篇。
全劇時長約90分鐘,同樣分為五幕劇情: 「崑崙之約」「以夢為馬」「以諾為車」「以心為輪」「天地和鳴」。
兩部劇,兩個不同的愛情故事,文成公主與松贊幹布,周穆王與西王母。
同樣的聲、光、電技術打造的視覺盛宴;同樣的場景宏大,演出人員眾多;同樣的為了一個目標,不遠千裡趕赴,歷經重重磨難;同樣是弘揚主旋律文化、推動民族大團結的主題思想。
不同的是各地的歌舞方式,《文成公主》是鍋莊舞、打阿嘎、藏戲,以及各種獨具藏族特色的歡慶舞蹈。《崑崙之約》是新疆的維吾爾族舞蹈,有著濃鬱的西域風格。
不同的是,《文成公主》相對成熟,2013年8月就開演,每年共演出180場。
而《崑崙之約》是2019年8月才剛拉開帷幕,2020年5月28日才演出第一場,加上今年的新冠yi情,很多人都不知道。
後來我發現,原來總導演是一個,都是中國實景演出創始人:梅帥元。《印象劉三姐》也是他的作品。
《文成公主》和《崑崙之約》,哪一部更值得看?我只能說,有錢有時間的話,看看也無妨,挺美好的夜晚。不過,我已經不記得了....
你看過什麼樣的實景劇?來說說你記憶中印象深刻的那一部吧。
關於若有所思:江南小女子一枚/環球旅行家/到達南北極/旅遊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