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死一棵」
當代青年喝茶有多野,辦公室綠植最了解。如果你把話筒伸到 fine 編輯部隨便一盆綠植跟前,它一定氣若遊絲:
我求求你們不要再倒了…
茶是一種自帶「love&peace」氣質的飲品。如果說咖啡是職場提神殺器,手握一杯咖啡整個人就有了「開幹」的來勢洶洶,那麼茶絕對是職場降壓聖品。手握一杯茶,整個人的緊張神經都能舒緩下來:
不撕了,一切都好談。
當咖啡喝到心悸,當甜甜水喝出了雙下巴,當白開水喝出漂白粉的味道,茶就默默開始風靡。fine 編輯在當代年輕用戶佔比最高的豆瓣小組中看到過一項關於「年輕人是否喜歡喝茶」的話題,本以為沒什麼熱度,結果引發近 400 餘條跟帖回復。
提到喝茶,一般腦海中會浮現出「大擺陣仗」四個字。
似乎要正經喝個茶,就需要相對複雜的手法、過於老化或者粗糙的體驗空間……這些「阻礙」,年輕人根本沒在 care。
不要試圖定義當代青年的喝茶套路
因為他們永遠超乎你的想像
「水裡沒味不得行」派
每一位「超愛喝茶,離了茶就不行」的資深茶客,都是從「這水沒味道/有怪味」開始自我培養的。
從健康角度將「每天八杯水」貫徹到底,渴了要喝,聊天要喝,工作間隙要喝……如果只喝白開水,那就稍稍乏味。
有位日常離了茶包就不自在的朋友,這樣描述他入坑的過程:
「都和我說茶是文化,我為了裝 x,可能會喝一兩次;
都和我說茶是營養品,我為了健康,可能會喝一個月;
結果原來茶真好喝,我打算會喝一輩子」
看,讓年輕人真心熱衷一樣事物如此簡單,無他,唯好喝爾。
還有人旅行轉換城市,換水土這檔事,遇到當地水質差點意思時,行李包中的一盒茶葉,會瞬間挽救一個異鄉人的心緒。
確實好喝系列:
千紙鶴茶包,充滿童話氣息的綠色包裝泡袋茶,茶包在水中會伸展為靈巧的紙鶴,與清雅的包裝相配。
蝴蝶茶包,茶包掛繩的另一頭是紙做的蝴蝶,泡茶的時候,把蝴蝶卡在茶杯邊沿上,既方便處理茶包,又增加了美感。
金魚茶包,茶包是金魚的形狀,宛如有一隻金魚在杯裡遊動,可愛又靈氣。
「為了刮油」派
還有一路年輕茶客,喝茶的目的很簡單,挽救口腹之慾釀下的果。
冬天一來,火鍋燒烤麻辣燙三連擊,一瓶烏龍茶是定心丸。
一頓火鍋之後馬上喝一杯,腸胃功能不錯的同學,收穫的效果是立竿見影的。其實烏龍茶、普洱茶、大麥茶等都有一定的刮油功效。
粉嫩包裝的烏龍茶,甜蜜白桃與烏龍的碰撞,讓略苦的烏龍茶更可口:
小塊普洱茶,一片可以喝一天,刮火鍋底料那種油很厲害:
甘美清香的大麥茶,本身就足夠好喝:
「真心愛喝」派
光是嘴上說喜歡茶可不算數,精於喝茶的人,通常會在細節上下功夫。外行人可能根本沒聽說過的東西,全是「真心愛喝派」的「硬核法器」。
法器 1: 100% 無敵壓——法壓壺
理科生內心 OS:這難道不是普通燒杯???
文科生來回答你:這確實不是你的燒杯,這是一款容易被忽略的神器。
很多人都用法壓壺研磨咖啡,但其實茶才是它的本命。
浸泡+過濾的浸泡萃取,可以最大化的釋放出茶葉的香氣。
要是還嫌單調,可以在法壓壺中加入紅茶茶葉,再放入少許的肉桂、丁香、茴香和生薑等香料 —— 真的可以嘗試,這不是黑暗料理。
法器 2: 茶界的快時尚——「小泡蛋」
小泡蛋套裝包含:1 個茶壺、2 個杯子、一個雙面使用的茶盤。
東西不多,但是完整的沏茶體驗都能享受到。
在讓你擁有完整泡茶體驗的同時,兼具了收納方便和便攜性,使得喝茶變成一種簡單、可以輕鬆上手的新潮流。
小泡蛋這套茶具,簡直就是站在年輕人審美點上,看這清新的不能再清新的馬卡龍綠。
加上現在「養生」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沏茶、品茶也因此更貼近現代人的生活日常。
但這種古典式茶壺顯然不是這個時代的潮流。所以就更需小泡蛋這種簡單便捷度高的玩意兒了。
「小泡蛋」在讓泡茶變得更簡單的同時,泡茶優雅的儀式感也延續到細節中,整套茶具不僅方便易用,而且還可以欣賞把玩。
別以為這些好像有點「老氣」的物件兒得不到年輕人的喜愛,這才是新時代年輕人看中的。
不用動腦,就能玩兒好,這就是它們想要的。
法器 3:鎮水之寶——尼斯湖水怪泡茶器
這款「小水怪」泡茶器只有 15 公分高,不過「肚量」倒是挺大,讓茶葉有更多空間可以開展。
把茶葉平鋪好,放置在她的肚子裡之後,將這一法器浸在茶杯裡頭,剛好露出它長長的脖子。
是不是很像水怪現身?
不說別的,這造型真的很生動了。
作為一個養生的佛系玩家,首先要擁有一個好看的泡茶器。
「被動喝茶」派
還有很多同學自認為從來不喝茶,但實則不知不覺中攝入了的茶成份連起來也能繞自家小區一圈,屬於「被動喝茶」派。
以喜茶為首的網紅茶系品牌成為快飲界的「流量擔當」,甚至「精神鴉片」,它們批量扎堆在商業街頭,也佔據了便利店冰櫃最醒目的位置。包裝出挑,以茶葉為基底,糅合大量果汁、芝士、咖啡和冰淇淋……相比傳統中式茶,它們明顯口味更新奇,「被動」攝入的過程非常愉悅。
這類新式茶飲潛移默化的讓很多年輕人開始真正對茶感興趣。
為什麼喜茶這類新式茶,能撬動年輕人的下單欲?
fine 深度思考之後,認為首先它們成功調動年輕人胃口,找準了「味覺的記憶點」。
曾需要排六小時隊才能買到的喜茶,先後引領了芝士奶蓋茶和鮮果茶的風潮,拋開奶蓋、芝士的「糖衣」,它的主要原材料茶葉,都會去不同原產地採購。比如首選臺灣的烏龍茶,印度和斯裡蘭卡的紅茶,日本的抹茶等。
優選了茶葉基底,後續的芒果、芝士、草莓、榴槤這些食材,就依據「獵奇和爆炸性的口感」靈感進行研發,而這些水果類食材會反哺茶香。
這跟別人說起來,咱也是喝茶的人。不說了我的茶到了。
撰文:豆子、heex、新能源三蹦子
執行:王笑
責編:
Neil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