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現場評論:讓守護綠水青山成為習慣

2020-12-17 人民網

重點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關係增進民生福祉,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

響亮的嗩吶聲飄過澄淨碧綠的龍溪河傳向遠方,河岸邊樹木蔥蘢、花草繁茂,行人三三兩兩悠閒地散著步,「美麗的龍溪河又回來了。」在重慶墊江,喜歡在河邊吹嗩吶的非遺傳承人龍榮華這樣感慨。

「美麗的龍溪河」曾有段時間並不美麗。作為長江左岸一級支流,龍溪河流經重慶梁平、墊江、長壽三個區縣。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沿河兩岸出現了造紙廠、啤酒廠、化肥廠等企業,畜禽養殖場、廢品收購點、集鎮居民的生產生活汙水也排入河流,龍溪河逐漸成了一條「黑臭河」。當地一名美術老師對此印象深刻:「以前河水汙染,惡臭難聞,畫出的河景被人指責不真實,很痛心。」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惡惡之。」重點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關係增進民生福祉,關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黑臭水體已成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為了把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景象還給群眾,龍溪河沿河區縣痛定思痛,為守護一河清水積極作為。

河長制是龍溪河治理的一把關鍵「鑰匙」。2017年,墊江縣全面推行河長制,構建縣、鄉、村三級河(庫)長體系,實施水域生態修復,推進小城鎮汙水管網建設,督促汙染企業整改。此外,還設立了「民間河長」,讓專業企業擔當河道「管家」,開創清漂、巡河、漁業、發電「四位一體」的管護模式。釐清責任、明確分工,各級河長各司其職,成為推動源頭治理的關鍵點,「穿針引線」形成治理合力。

問題積累非一日之寒,治理並非一日之功,也不能僅靠一人之力,需要上下遊、左右岸、幹支流共同參與,協同發力。河湖治理是系統性工程,為共同治理好龍溪河,墊江和長壽、梁平籤署了龍溪河流域水汙染聯防聯控協議。梁平區雲龍鎮與墊江縣普順鎮兩鎮相鄰、一河相依,現在,這兩個鎮的專業清漂隊每周主動清理河面垃圾,各自將收集的垃圾轉運到鎮垃圾中轉站,由市政部門統一負責處理,再也沒有為垃圾清理「扯過皮」。

每個人既是生態環境的受益者,也應該努力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沒有哪個人能夠置身事外。龍溪河治理帶動更多群眾養成愛河護河意識。在龍溪河上打魚為生的漁民主動加入護魚隊,每日巡河清漂;美術教師拿起畫筆,用一幅幅畫作呼籲保護環境;退休教師創作詩歌,喚起人們的環保意識……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成為沿岸居民的共識。只有讓守護綠水青山成為習慣,將環保意識轉化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畫卷才會鋪展開來。

(作者為本報新聞協調部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0年09月08日 05 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江蘇贛榆山東嵐山跨區域檢務合作?守護好綠水青山
    12-24 08:20:50 來源: 人民網江蘇頻道 舉報   原標題:跨區域檢務合作 守護好綠水青山
  • 人民日報現場評論:只有會「養山」,才能「靠山吃山」
    嘗到了綠水青山的「甜頭」,朱家灣村作為整村推進農家樂經營的試點村,正在籌建全村民宿經營協會,引進公司建設經營高端民宿。守護好身邊山水,如今已經成為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自覺行動、建設美麗鄉村的內生動力。64歲的王新春在「終南山寨」景區門口開了一家工藝品店,乾花、樹葉、樹枝經過他的巧手,化為惟妙惟肖的松鼠、貓頭鷹,草編老手藝成了「寶貝金疙瘩」。
  • 《人民日報》半月內兩次點讚我縣綠水青山
    綠色生態 大美泗洪短短13天人民日報2次點讚了我縣「綠水青山」8月15日,《人民日報海外版》以《「兩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題刊登我縣龍集鎮碧波萬頃的水上生態牧場,荷花盛開、蓮子飄香的美景。今天,《人民日報》以《用法治守護綠水青山》為題刊登了我縣洪澤湖溼地景區觀鳥園白鷺圖片,再次為我縣「綠水青山」點讚。
  • 生態環境保護是一個系統性工程(現場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②)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面對生靈草木、萬水千山,不能竭澤而漁、無限索取,而要大力保護、和諧共生,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西藏自治區那曲市雙湖縣,平均海拔50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持對歷史負責、對人民負責、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守護好高原的生靈草木、萬水千山,把青藏高原打造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生態文明高地。」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高,青藏高原的物種繁衍在逐步恢復。
  • 人民日報現場評論關注吉安井岡山:走在紅軍挑糧小道上
    走在紅軍挑糧小道上(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27))戴林峰《 人民日報 》( 2020年11月17日 第 05 版)巍巍羅霄,直衝雲天。如今,這裡建起了紅軍挑糧小道景區,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拾級而上,擦肩而過的遊客們頭戴八角帽、肩挑竹扁擔,體驗那段紅軍挑糧上山的崢嶸歲月。挑糧歸來,還能在村民家中品嘗紅軍餐。「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2019年,僅300多人口的源頭村接待遊客10萬人次,售出紅軍餐1.6萬份。
  • 洱海保護見證高質量發展(現場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①)
    即日起,本版推出系列評論,展現各地生態環境保護的生動實踐,和讀者一起守望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一項重要任務就在於,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多謀打基礎、利長遠的善事,必須完善保護生態環境的制度體系和治理方式。
  • 人民日報:深化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認識
    但近代以來,由於森林遭到嚴重破壞,長汀一度成為全國最為嚴重的水土流失區之一。在福建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五下長汀,走山村、訪農戶,摸實情、謀對策,推進水土流失治理,推動長汀實現了荒山—綠洲—生態家園的歷史性轉變。2001年,習近平同志深入武平縣進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調研,作出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那樣從山下轉向山上的決定。
  • 讓護環境促經濟惠民生相輔相成(現場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③)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構建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才能實現統籌兼顧,保護環境和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才能實現相輔相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當前,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指引下,各地都十分重視對河湖水質的修復與保護。種藕亂施肥汙染了水源,隨即被「叫停」,青田縣如此重視村裡溝渠、池塘的水環境質量,把生態保護延伸到水網每一條「毛細血管」,令人讚嘆。近年來,青田為保護水質,不只給農業劃了紅線,還叫停了不少工業企業項目,「損失」的總產值達數千萬元。儘管如此,當地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決心絲毫沒有動搖。
  • 人民日報現場評論:走在紅軍挑糧小道上
    如今,這裡建起了紅軍挑糧小道景區,成為熱門旅遊目的地。拾級而上,擦肩而過的遊客們頭戴八角帽、肩挑竹扁擔,體驗那段紅軍挑糧上山的崢嶸歲月。挑糧歸來,還能在村民家中品嘗紅軍餐。「紅米飯,南瓜湯,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2019年,僅300多人口的源頭村接待遊客10萬人次,售出紅軍餐1.6萬份。但是,這裡過去並不是這番繁榮景象。
  • 推動綠色發展與鄉村振興相得益彰(現場評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解決汙染問題的根本之策。奮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需要更加重視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不僅要認清生態與發展的關係,也要認清人與自然的關係;不僅要以發展成果回饋生態環境,也要以生態文明引領經濟發展。貫徹新發展理念,保護好鄉村生態,建設好美麗中國,才能不斷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人民日報人民時評:碧海銀灘也是「綠水青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一飽含哲理的生動論述,旗幟鮮明地宣示了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堅強決心,形象深刻地詮釋了經濟開發與生態保護的辯證關係。對待綠水青山是這樣,對待集經濟開發、生態保護和科學研究等多種功能於一身的碧海銀灘,理應同等視之。
  • 人民日報評論:文旅融合寫出脫貧大文章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文旅融合寫出脫貧大文章(現場評論·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32))廣西百色,在樂業大石圍天坑群世界地質公園的一座玻璃觀景平臺內,一場直播正在上演。近年來,工業基礎薄弱的百色市,藉助優越生態環境和壯美自然風貌,不斷探索文旅扶貧與生態發展相結合的新模式,讓村民搭上「旅遊車」,吃上「生態飯」,走出一條「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致富路。旅遊業的發展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投資,旅遊目的地也存在公共資源的使用、授權問題,沒有靈活的調控和管理很難產出效益。
  • 嶽西:依法關停自然保護區內水電站守護「綠水青山」
    人民網訊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嶽西縣積極整改環保督察交辦問題,將依法關閉拆除鷂落坪、古井園兩個自然保護區內17座水電站,修復生態系統,守護「綠水青山」。 環保督察交辦整改問題 4月5日,安徽省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下發督辦函,通報古井園、鷂落坪自然保護區存在違法違規建設項目。
  • 中央黨校副校長王東京:綠水青山怎樣成為金山銀山
    中央黨校副校長王東京:綠水青山怎樣成為金山銀山 2018-09-10來源:人民日報 參與互動    綠水青山怎樣成為金山銀山
  • 人民日報評論娛樂圈偶像應援,簡直一針見血,肖戰轉發評論
    5月13日晚,人民日報在「畫裡有話」話題之下,評論了娛樂圈偶像應援現象,其一針見血地指出:文明理性追星,才能激蕩起粉絲群體的正能量。
  • 微信廣告憑什麼不能關閉 人民日報評論:必須能!
    人民日報評論:必須能!對此,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稱,測試的 600 款 App 中 58% 含有廣告,其中 69.7% 的廣告沒有 「關閉鍵」,《App 廣告消費者權益保護評價報告(2020)》日前發布的這一數據,戳中了許多人的痛點。
  • 人民日報頭版重磅文章:習近平叮囑我們護好綠水青山
    鮑新民在匯報時講到:依靠炸山開礦和建水泥廠,餘村曾經成為安吉首富村,上世紀90年代末村集體年收入曾達300萬元。雖然老百姓的口袋鼓起來了,但生態環境也被破壞了:塵土飛揚、汙水橫流、垃圾遍地,村民不敢開窗,山上連筍都不長了,礦上爆破頻出事故……痛定思痛,餘村用民主決策的方式選擇將高汙染企業陸續關停,開始向綠色發展轉型。
  • 生態司法 | 創新環境資源巡迴審判機制 全力守護藍天綠水青山
    生態司法 | 創新環境資源巡迴審判機制 全力守護藍天綠水青山 2020-12-10 12:4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芷江縣檢察院第一黨支部開展以「守護綠水青山」為主題的植樹活動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在這個風景如畫的季節裡,為響應縣委、縣政府的號召,守護芷江的綠水青山,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使大家能夠積極與環境「對話」,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境的意義,芷江檢察院第一黨支部組織黨員們積極開展了植樹節活動。植樹活動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大家幹勁十足,鬥志昂揚,不怕髒,不怕累,擼起袖子加油幹!
  • 人民日報發文讚揚劉德華的努力,劉德華:我只是當成了一種習慣!
    人民日報發文讚揚劉德華的努力,劉德華:我只是當成了一種習慣!娛樂圈中確實有一些藝人他們用自己的行動來改善著這個浮躁的娛樂圈,這些年娛樂圈的發展很快,但隨之而來的也是很多的問題,藝人水平的參差不齊,有很多新人為了走紅也是喪失底線,破壞了娛樂圈的規則,也會讓廣大觀眾越來越失去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