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峰會引發外交角力 峰會範圍和方向成為焦點

2020-12-19 搜狐網

  ■文/本報特派記者夏曉陽

  12日起東亞將迎來東協峰會、東協10+3以及首次東亞峰會,而其中備受關注的就是東亞峰會。

  從一開始,首屆東亞峰會便成為大國競相爭權奪勢,竭力維護和施加自身影響的目標,以至於峰會尚未開始,圍繞著峰會主導權和代表權的外交戰已如火如荼。與會各國各有各的打算,使峰會前景顯得有些混沌。

  ●召開時間地點:12月14日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

  ●參與者:16個國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腦。

分別為:東協10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

  ●會議由來和目標:東亞峰會被視為亞洲地區邁向歐盟式的單一市場序曲。這一構想是1990年首先由當時的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提出,他建議通過這一論壇,逐步實現「東亞經濟共同體」。但由於美國擔心此舉會削弱APEC的重要性及其自身在該地區的影響遭到排擠而強烈反對。直到去年11月29日,出席第10屆東協峰會的各國領袖一致同意,從今年起將目前東協10+3峰會正式更名為「東亞峰會」。

  不應對峰會期待過高

  目前,儘管圍繞著東亞峰會還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爭議,但有關各方都希望這次會議能有所成果,特別是東道主馬來西亞對主辦首屆東亞峰會極為重視。據稱,巴達維總理親自過問籌備事項,指示務必確保兩點:一是確保會議成為本區域真正的最高領袖集會;二是會議要取得實質成果,而非只是最高領導人為部長先期談好的協議「背書」——籤幾項協議而已。

  不過此間外交人士普遍認為,本次東亞峰會畢竟只是第一次,不應給峰會太多的壓力和太大的包袱。只要能夠確立一些東亞各國在安全及經濟領域合作的基本框架,就不失為一次成功的會議。

  東協:「船老大」忙平衡

  東協之所以積極推動「東亞峰會」是希望進一步密切與中日韓等東亞大國的合作來促進自身的經濟發展,實現政治經濟上的騰飛,然而由於東亞峰會並沒有邀請美國參加,因此,被認為具有戰略上的排他性。

  作為美國在東亞地區的「代言人」,日本便極力鼓吹如果東亞峰會在現在10+3框架下進行的話,未來很可能被中國所主導,因而主張東亞峰會擴大化,先是提出邀請美國以觀察員身份出席會議,在這一提議被有關各方拒絕後,又提出邀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印度入會。

  對於東協來說,一方面它認為自己作為這一構想的倡導者,理應成為東亞峰會的「船老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該論壇能朝著自己所設定的目標發展,但另一方面,東協深知自己實力與中日相比懸殊,要在今後的「東亞峰會」始終穩坐「船老大」的位置絕非易事,儘管東協內部至今仍對日本的提議存在不同意見,但為了反擊美國的指責,並謀求論壇內大國間的戰略平衡,最終還是同意接受澳、新、印與會。

  東協在其聲明中表示,東亞峰會是開放性的、包容性的和具有透明度的,並提出入會的三個條件:必須是東協的全面對話國;必須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必須與東協有著密切的經濟貿易關係。

  東協秘書長王景榮表示,即將召開的東亞峰會並不是一個排外的區域組織,也不會破壞美國在東南亞的利益。

  然而,令東協始料不及的是,東亞峰會擴大後,不僅沒有看到它所期望的大國間的平衡,反而更增添了峰會的複雜性,陷入了峰會主導權問題的紛爭之中。連日來記者在採訪現場看到,日本、印度等國以中國的「壯大」和「威脅」為藉口,竭力提高自己在東協峰會中的影響和地位。「船老大」則忙於疏通和解釋,力圖化解各種無謂的猜測和擔憂,卻無力專心致志地討論峰會的議題和目標。面對這種形勢,此間觀察家認為,事實上,東協這個船老大對於峰會的未來已經處於失控狀態。

  日本:兩大提議未得響應

  近年來,由於日本在外交上奉行完全的親美政策及在歷史問題上採取極右的強硬立場,其在亞洲的外交環境也處於前所未有的孤立狀態。

  日本認為中國不斷提升的國際地位和外交影響是其陷入「外交寒冬」的主要因素,而東亞峰會更被認為是中國試圖「稱霸亞洲」的重要途徑,因此,日本要想走出「寒冬」,就必須採取措施來遏制中國。美國便是日本想到的第一張王牌。日本主動要求邀請美國以觀察員身份參與東亞峰會,就是希望通過美國的參與來牽制中國,未料這項「善意」遭到了美國斷然拒絕。隨即,日本又千方百計地將澳、新、印拉進了東亞峰會,以擴大日本在峰會中的同盟。

  就在峰會召開的前夕,日本外務省又放風稱,小泉打算在東亞首腦會議上提出推進建立東亞共同體的構想,與此同時,小泉政府又宣布將設立總額為1億美元的「東協綜合支援基金」,試圖以此強化與東協各成員國的關係。

  不過,無論是東協還是其他與會國都沒有對日本的提議作出正面的評論。因此,一些媒體評論稱,「或許日本還得繼續其『孤獨』的旅程」。中國:宗旨是擴大合作

  儘管中國的與會受到各種無端的指責和猜測,但中國依然對東亞合作表現出堅定的信心。外交部長李肇星指出,東亞峰會是本地區加強區域合作的首腦間的一次重要會議。東亞合作現在正呈現出迅速順利發展的勢頭。通過這次重要會議,中國希望能夠進一步增進本地區有關各國的相互了解,加強各國之間的互利合作。在這一進程中,中國的態度是支持兩個主導:第一是支持東協在東亞合作中的主導作用,這已經成為中國對東協政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第二是堅持以「10+3」框架主導東亞合作。中國認為,東亞峰會應有利於東亞國家之間的團結,有利於促進10+3合作進程,有利於實現東亞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共同發展。

  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崔天凱8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表示,中國希望首屆東亞峰會能夠獲得成功,同時也希望有關各方都能以建設性的、靈活的態度,支持會議主辦方馬來西亞和東協,把本次峰會辦好。中國將積極參與峰會並願為峰會作貢獻。

  對於中國的作用,東道主馬來西亞總理巴達維10日出席東協商業及投資峰會發表演講時,作出了最好的評價。巴達維指出,當年美國和歐洲把中國當成威脅並對它進行封鎖時,我們卻奉行了與中國合作的政策。我們把中國視為未來經濟發展的機會。事實表明,中國的發展並不是威脅,現在,東協作為共同體已經從與中國的商業貿易拓展中得到了利益。

  (本報吉隆坡12月10日專電)

  韓國:有所為有所不為

  盧武鉉總統當政後,提出「東北亞核心國家論」,強調東北亞合作的重要性,成功地周旋於中日之間。應該說,近年來,韓國在東北亞的外交中是富有成效的。但在發展與東協的關係中,韓國卻一直被認為生活在中日的陰影下,沒有大的作為。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客觀原因還在於其自身。韓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因國內的農產品問題而陷入僵局,致使其與東協的合作難以獲得實質性的突破。為此,韓國希望通過東亞峰會來打破「沉默」,特別是利用目前中日之間艱難的政治關係,一方面力圖左右逢源,另一方面,藉機擴大自己在該論壇中的地位和影響。作為相應的外交舉措,盧武鉉總統將在出席峰會後,對馬來西亞和菲律賓進行國事訪問。

  印度:決不能拉下頭班車

  作為正在崛起的南亞大國,印度無論是在地區事務中,還是在其「東進」的途中,都視中國為必須的合作夥伴,又把中國看作是其主要的競爭對手。因此,在拓展與東協的關係方面,印度可以說是步步緊跟,時刻把握中國的脈動。2003年底,印度與東協達成了10年內建成印度——東協自貿區的意向,並緊隨中國加入了《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

  為了順利加入東亞峰會,印度在過去兩個月內展開了積極的外交行動,其中包括印度總理辛格上月會見了印尼總統蘇西諾。

  一位印度資深專家及一位外交官曾明確表示,印度必須成為東亞峰會這輛火車的第一批乘客,一刻也不能耽誤。《印度斯坦時報》在其文章裡稱,印度希望通過參加東協峰會,從此在亞洲扮演一個「平衡」的角色,從而「可以限制中國在這一地區組織中的主導地位」。

  澳新:願為東亞作貢獻

  澳新的加入是最富爭議的,不僅因為澳新在地理位置上與東亞相距甚遠,更由於澳被視為是美國的堅定盟友,其政治意識形態與東亞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因此,澳大利亞、紐西蘭的入會問題遭到了東道國馬來西亞的強烈反對。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日前強調,東亞峰會的目的是「向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舞臺傳遞東亞共同的聲音」。澳大利亞、紐西蘭「受美國影響太大」,參加東亞峰會不受歡迎。

  對於加入峰會,澳大利亞明確表示,自己雖然是西方體制,但一直以來把亞太視為市場發展重點,願為亞洲安全問題做出積極貢獻。澳外長唐納在10日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再次重申,作為亞太地區的一分子,澳大利亞希望為更好開展地區合作做貢獻。他表示,不會改變現在的外交政策,但為了能夠出席東亞峰會,參與東亞合作,澳願意籤署《東南亞國家友好合作條約》。

  美國:仍是亞太一部分

  事實上,東亞峰會主導權之爭從各個角度都映射出美國的陰影。正如此間許多權威專家指出,東亞峰會之爭其實也是美國在東亞地區與中國的另一種形式的對抗。西方媒體報導稱,美國對東亞峰會的召開一直保持沉默,內心是希望這個峰會永遠不會召開。布希政府最大的不安是,中國利用這個峰會逐步架空有美國參加的APEC(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使美國對東亞的影響力不斷降低,最終把美國從這個地區排擠出去。

  儘管美國在幕後也開展了各種外交活動,但表面上,還是要表現出「大將風度」。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亞當·埃雷利8日表示,儘管美國未被邀請出席東亞峰會,但美國仍將是亞太地區的一部分。埃雷利說,「在安全、經濟、政治領域,美國和這個地區的事務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美國在亞太經合組織及該地區其他一些組織中都有著堅定的盟友和重要的作用。

相關焦點

  • 東亞峰會匯率仍是焦點 亞洲各國或促人民幣升值
    晚報記者 章磊  亞洲國家領導人28日起將齊聚越南河內,出席在那裡舉行的第五屆東亞峰會。分析人士稱,在「貨幣戰」陰影籠罩下,匯率問題將成為本次峰會上各國領導人關注的一大焦點議題,預計各國領導人可能呼籲中國促使人民幣升值,以保護亞洲地區的經濟發展。
  • 韓國電影《鐵雨2:首腦峰會》中的外交風雲
    韓國電影《鐵雨2:首腦峰會》由鄭雨盛、郭道元、柳演錫主演,展現了波譎雲詭的外交風雲,也讓軍事獨裁者付出了代價。影片背景設定在未來,朝韓雙方會談。美國在其中插手,要以日本為先鋒,挑起朝日矛盾,然後要韓國加入,和中國大幹一場。
  • 李克強在第15屆東亞峰會上的講話(全文)
    感謝越南政府和阮春福總理為本次會議所做的大量工作。&nbsp&nbsp&nbsp&nbsp今年是東亞峰會成立15周年,東協成立53周年,明年我們還將迎來中國-東協建立對話關係30周年。在東亞合作發展的重要階段,在全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各國推進經濟復甦的特殊背景下,舉行此次會議具有重要意義。
  • 第七屆東亞峰會20日下午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
    新華社金邊11月20日電(記者高路 曹筱凡 何靜)第七屆東亞峰會20日下午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與會的東協10國和8個對話夥伴國以及亞洲開發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代表就東亞合作、互聯互通、東亞峰會機制未來發展等議題展開討論。    會議由東協輪值主席國柬埔寨首相洪森主持。
  • 李克強出席第15屆東亞峰會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4日晚在人民大會堂出席第15屆東亞峰會。東協十國領導人以及俄羅斯總統普京、韓國總統文在寅、日本首相菅義偉、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紐西蘭總理阿德恩、印度外長蘇傑生、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奧布萊恩等與會。越南總理阮春福主持會議。會議以視頻形式舉行。  李克強表示,當前國際地區形勢加速演變。
  • 王毅:堅持東亞峰會「領導人引領的戰略論壇」性質
    中國日報吉隆坡8月6日電 (記者 趙豔蓉) 8月6日,外交部長王毅出席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的東亞峰會外長會。王毅表示,作為東協主導的地區合作機制之一,東亞峰會匯集了世界主要大國,不僅是推動東亞合作的大平臺,也是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區域合作的大橋梁。
  • 第二屆東亞峰會籤署《東亞能源安全宿霧宣言》
    新華社菲律賓宿霧1月15日電(記者許鉞乃 王薇)第二屆東亞峰會15日在宿霧國際會議中心閉幕。出席會議的東協十國和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籤署了《東亞能源安全宿霧宣言》,提出了東亞地區能源合作的具體目標和措施。    籤署能源安全宣言是本屆東亞峰會取得的具體成果。
  • 決定伊命運的時刻:亞速爾峰會成為國際焦點
    大西洋中部的亞速爾群島16日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美國總統布希、英國首相布萊爾、西班牙首相阿斯納爾和葡萄牙總理巴羅佐將在該群島的特賽拉島上的美國空軍基地舉行會議,討論伊拉克危機。這次會晤是在美英西三國提出的對伊動武新決議案可能無望在聯合國安理會獲得通過的情況下臨時安排的,因而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
  • 外交部就李克強出席東亞峰會、埃及局勢等答問
    中新網10月10日電 據外交部網站消息,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今日主持例行記者會,就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出席東亞系列峰會、埃及局勢、韓國確認朝鮮已重啟寧邊核反應堆等答記者問。以下為答問實錄:  問:據報導,埃及社會團結部部長9日籤署決定並宣布,正式解散穆斯林兄弟會在社會團結部註冊的非政府組織。
  • 李克強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東亞峰會期間簡短交談5分鐘
    據日本共同社11月22日報導,22日東亞峰會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開幕前,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站著進行了約5分鐘的簡短交談,雙方確認要推動中日及中日韓三國關係改善。日本政府的隨行人員透露了相關內容,中國外交部今天也證實這一消息。
  • 日本G7峰會在衝繩民眾抗議聲中開幕 開會將談啥?
    目的是讓這次訪問不僅停留在參觀日本文化的層面,而是讓各國首腦親身感受日本的精神和傳統。但日本時事通訊社報導說,考慮到政教分離原則,各國首腦不會參拜,而是採取參觀訪問的方式。  不論採取什麼樣的方式,這一安排已經引發不小的爭論。韓聯社25日稱,伊勢神宮是日本皇室祭祀天照大神的地方,是日本保守勢力的「聖地」。安倍帶頭參拜伊勢神宮被指違反日本憲法「政教分離」原則。
  • 518金融投資峰會 投資的新方向
    導語:在這個全民理財的時代,錢放銀行怕貶值,想投資沒方向!人人匯可以幫您:「上海很遠,廈門很近」想了解金融從此不必跑上海! 本次峰會主要圍繞「新金融時代投資風向」與「全國交易職業聯賽啟動儀式」兩個重要主題進行深度研討分享。
  • 東方智庫丨G20大阪峰會:見證中國的作用與擔當
    G20峰會機制不斷遭受衝擊,面臨各種挑戰,內部分歧有所擴大,峰會聲音出現混雜,以致G20的全球治理作用有所弱化,引發了不少國家的迷思與擔憂。大阪峰會表明:國際正義得到了伸張,多邊主義得到了捍衛,夥伴精神得到了弘揚,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明確了方向,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得到了深化,互利合作共贏的呼聲得到了增強,世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倡議得到了積極響應,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得到了降溫,大國關係的惡變得到了遏制,氣候、能源、環境問題得到了進一步的重視,尊重國際規則和彰顯聯合國的權威作用得到了普遍認可
  • 三軍齊上陣 百姓放大假——宿霧東協峰會花絮(圖)
    菲律賓中部城市宿霧12月6日至14日再次成為世界矚目焦點,只是這一次並非作為「南部皇后城市」或者「度假伊甸園」,而是作為第12屆東南亞聯盟峰會和第二屆東亞峰會的東道主。  東協首腦會議和東亞峰會主辦城市宿霧這是12月7日拍攝的菲律賓宿霧的景象。位於菲律賓中部的菲第二大城市宿霧建於1565年,是第十二屆東協首腦會議和第二屆東亞峰會的主辦城市。新華社記者範躍龍攝  兵種齊全 訓練齊備  承擔本次峰會安全保障的隊伍具有兩大特點。首先是兵種齊全。
  • 歐盟峰會召開在即 土耳其:仍欲成為歐盟成員國 願改善關係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歐盟峰會召開在即,土耳其:仍欲成為歐盟成員國,願改善關係歐盟領導人針對土耳其在東地中海海上劃界和資源歸屬問題的峰會召開在即。他指出,儘管土耳其做出了外交努力,歐盟成員國希臘仍在繼續採取「挑釁性」措施。「他們需要在這件事上秉持公平和誠實,運用戰略思維和常識去解決問題,不僅僅是在(12月10日的)峰會上,而應該一直如此。這樣我們就能創造一個積極的氣氛,就能改善我們(歐盟與土耳其)的關係。」卡武索格魯表示,雙方只能通過對話和外交手段解決問題。
  • 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談習近平主席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大阪峰會
    王毅說,此次G20峰會是在國際局勢變亂交織的歷史關口舉行。習近平主席站立時代潮頭,不畏浮雲遮望眼,從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為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明確方向,為大國關係和國際合作把脈開方,展現了中國領導人的遠見卓識,發揮了負責任大國的作用擔當。兩天時間裡,習近平主席接連出席20多場活動,高舉多邊主義旗幟,倡導夥伴合作精神,踐行互利共贏理念,闡釋共同發展主張。
  • 2019年g20峰會什麼時候召開?g20峰會2019主題及焦點
    至誠網(www.zhicheng.com)6月19日訊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峰會將於本月28日至29日在日本大阪舉行。G20大阪峰會網站日前發布此次峰會的8大主題,分別是全球經濟、貿易與投資、創新、環境與能源、就業、女性賦權、可持續發展以及全民健康。
  • 2016年金磚國家果阿峰會研究報告(下)
    (接上期)  三、難題  由於恐怖主義是果阿峰會的核心優先事項,人們對如何解決恐怖主義問題有很多期待,關於果阿峰會表現的討論主要圍繞印度-巴基斯坦問題。因此,大多數學者將在恐怖主義問題上的表現作為評估果阿峰會成功與否的標尺。然而,恐怖主義只佔宣言的一小部分,只是峰會和宣言涉及眾多議題中的一個。
  • 日本伊勢志摩G7峰會開幕 首日討論全球經濟風險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由日本擔任主席國的七國集團(G7)伊勢志摩峰會5月26日上午開幕。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伊勢神宮迎接與會各國首腦,峰會日程正式啟動。下午,首腦們將在主會場志摩市賢島的志摩觀光酒店首先討論如何應對全球經濟風險。日本共同社稱,時隔8年成為G7峰會主席國,安倍的領導力將受到考驗。
  • 諾魯辦峰會刁難中國 一度拒代表團入境並制止特使發言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王未來 環球時報記者 邢曉婧 陳欣】作為3日到6日太平洋島國論壇年度峰會的東道國,諾魯近日陷入外交風暴的中心。《澳大利亞人報》4日報導稱,參會的中方代表在與該國總統巴倫·瓦卡發生「簡短言辭交鋒」後離開了會議。在這之前,諾魯已經因為拒絕允許中方代表團持公務護照進入該國而激怒中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