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特稿:翔安深挖閩南特色文化 踐行美麗廈門文化提升戰略

2020-12-15 人民網福建頻道

人民網翔安8月2日電 (詹託榮)在閩南流傳著這樣一個動人的愛情故事:臺灣小吏管甫接雙親家書,催促他回鄉,情人美娟深明大義,強忍悲傷之情,珍重送別,情意綿綿。這個故事常常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高甲戲動情演繹。

而在今年70高齡的朱秀英看來,這也是作畫的好題材。不久前,一幅名為《管甫送》的畫作在「鄉土翔韻」翔安農民畫展展出,吸引不少民眾駐足觀看。這位「草根」畫家不時客串起講解員,一個兩岸動人的愛情故事也讓更多人知曉。

朱秀英是廈門翔安馬巷人,1969年畢業於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後在馬巷中心小學擔任美術教師。2011年,在翔安農民畫藝術家陳瑞琦的建議下,朱秀英開始嘗試農民畫創作,此後一發不可收拾。

「希望能將美好的事物盡情展示出來,讓下一代能從作品中學到更多東西。」這是朱秀英一直堅持創作的動力。

像朱秀英這樣發自內心的創作衝動,根植在翔安一代代農民畫家的心中。以閩南特色文化、鄉村質樸民風和風土人情為創作土壤的農民畫,真正發端是在20世紀60年代,梁金城、陳瑞琦等本土農民畫創作者在廣闊農村的廟宇、宗祠、壁磚、家具、牆體上進行革命宣傳畫的創作,並在農閒時開始了農民畫的自發性創作。20世紀七八十年代,翔安的農民畫因其創作題材豐富、創作技巧嫻熟、鄉土氣息濃鬱,開始屢屢獲獎,在國內小有名氣,並形成了獨特的閩南繪畫風格。

經歷了50年的發展後,現在的翔安農民畫,顯然早已不再局限於農村生活,也吸收了新時代的文化價值元素,與時俱進,以其豐富的題材、多樣的表現形式和飽滿的構圖、瑰麗的色彩,不斷豐富著閩南文化的底蘊和內涵。

因翔安農民畫獨特的藝術風格,使得翔安曾在198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全國首批「現代民間繪畫之鄉」,後兩度入選 「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翔安農民畫現為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有省級傳承人1人,市級傳承人1人,區級傳承人5人。

前不久,包括《圖說價值觀》系列在內的44幅作品,以公益廣告的形式,出現在了廈門主要大道、公交車、社區街間,為廈門人的生活、閩南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緊密相融合的理念作了生動註解,成為翔安文化對外交流的一張名片,也被福建省委宣傳部作為公益廣告精品在全省範圍進行推廣。

翔安也以「深挖閩南特色文化」這一基點,踐行美麗廈門文化提升戰略。

「如何保留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翔安農民畫面臨的新問題。翔安區文化館館長潘志堅表示,「翔安農民畫傳承的是閩南文化特色,凸顯的是閩南人的精神靈魂,這項本地藝術決不能摒棄,絕對不能讓這文化斷了根,農民畫傳承,還要從娃娃抓起。」

目前,翔安農民畫創作呈現三級人才培育體系:骨幹畫家約有20-30人,這是翔安農民畫創作的核心力量;其次,依託骨幹力量,發展第二層次的新生力量,培育有興趣創作農民畫的中青年畫家;最後就是校園推廣,開展農民畫基地試點教學,依託當地的雄厚師資,請梁金城等資深畫家開堂授課。

就在全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當天,翔安公布在全區建設10家農民畫傳承人工作室及5所特色學校,並已經研發出翔安農民畫校本課程。今後農民畫家也有了自己專屬的工作室,而且這項民間藝術還會走進更多的中小學。

省、市、區三級的翔安農民畫非遺傳承人,也正不遺餘力開展翔安農民畫的傳承與保護工作。目前,翔安參與學習和從事農民畫相關人員有200多人,先後培養中小學生農民畫創作者1000多人次,呈現出畫家群體老中青三代結合的人才梯隊。

在翔安農民畫創作基地掛牌後,區文化館還定期舉行農民畫夏令營、農民畫研究會、作品點評會等,同時舉辦基地的交流活動,培養後備力量,吸引農民畫的愛好者、初學者,邀請專家定期指導,去年以來,160多幅作品相繼在這裡面世。

如今的翔安農民畫,人才畫作層出不窮:翔安農民畫先後有380多幅作品參加市級以上展覽,40多幅作品參加全國性展覽,其中8幅作品在全國農民畫展中獲獎,3幅作品參加中奧(奧地利)農民畫交流展,44幅農民畫公益廣告作品在福建全省推廣。

中共十八大提出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廈門隨後制訂了《美麗廈門戰略規劃》。

「發揚閩南特色文化優勢,大力提升市民的道德和文明素質,不斷豐富群眾的精神和文化生活,加快推動文化事業全面繁榮和文化產業快速發展與創新,促進多元文化融合發展」。這是美麗廈門文化戰略的深層要求,而翔安農民畫,正是找準這一基點,深入提升文化軟實力,深挖閩南文化核心內核,提升城市發展的後勁。

據了解,翔安當地正籌劃把農民畫和翔安的旅遊結合在一起,規劃籌建一個農民畫村,初步設想是在蔡厝尋找一個古民居群,改造成藝術村,每一棟村落建築都設一個農民畫工作室,讓他們可以集中搞創作,成為農民畫的專業展示和集中創作基地。未來,到這裡旅遊的遊客,還可以欣賞、體驗、感受農民畫創作的全過程,由此帶動翔安文創或特色旅遊的發展。

在中國,農民畫開展較好的還有上海金山、吉林東豐、浙江秀洲,翔安與這三個地方最大的區別,或者說翔安農民畫最大的資本,就在於受到閩南文化的影響。閩南廟會的人聲鼎沸、古厝前的閩南人家、出海討生活的艱辛……這般的鄉間生活百態,濃鬱的閩南風土人情,通過精品農民畫的形式,寥寥數筆,躍然紙上,彰顯出濃濃的閩南風。

翔安區委常委、宣傳部長曾東生在評價農民畫時曾說過,讓他感動的不是翔安農民畫的一再獲獎,而是農民畫創作背後深厚的文化土壤積澱。

在翔安民間,自發的文化藝術表演,節日期間自覺地走上街頭村落,載歌載舞歡慶豐收的喜悅,已經成為老百姓心中自發自覺的一種習慣,渾然天成,不加修飾。正是有這麼一塊底蘊豐厚的文化土壤,有宋江陣、拍胸舞、高甲戲等一大批富有閩南特色的非物質文化藝術為農民畫提供源源不斷的創作素材,有一大群心懷夢想的「咱厝人」農民畫家,畫筆常耕、不懈努力,翔安文化品牌才闖出了一片天。

相關焦點

  • 本網特稿:翔安深挖閩南特色文化 踐行美麗廈門文化提升戰略
    像朱秀英這樣發自內心的創作衝動,根植在翔安一代代農民畫家的心中。以閩南特色文化、鄉村質樸民風和風土人情為創作土壤的農民畫,真正發端是在20世紀60年代,梁金城、陳瑞琦等本土農民畫創作者在廣闊農村的廟宇、宗祠、壁磚、家具、牆體上進行革命宣傳畫的創作,並在農閒時開始了農民畫的自發性創作。
  • 閩南文化翔安「大有文章可做」 核心價值觀融入畫作曲藝傳播
    以閩南特色文化、鄉村質樸民風和風土人情為創作土壤的翔安農民畫,真正發端是在20世紀60年代,梁金城、陳瑞琦等本土農民畫創作者在廣闊農村的廟宇、宗祠、壁磚、家具、牆體上進行革命宣傳畫的創作,並在農閒時開始了農民畫的自發性創作。  介紹之餘,潘志堅找來一本1974年出版的《廈門文藝》,其中刊載了多幅同安農民畫(註:翔安原屬廈門同安區管轄)。
  • 廈門翔安:講述紅磚古厝的文化味兒
    不久前,「來去翔安住一晚 兩岸攝影師聚焦紅磚古厝」的主題拍攝活動在廈門翔安舉行。「透過鏡頭捕捉古厝景觀時,也發現古村落中民風淳樸,景美人更美。」 受邀的福州攝影師唐希說。  古民居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典型代表,主要建築材料就是紅磚,因而得名紅磚古厝。在翔安,不僅古村落多,且村落中的紅磚建築規模大、保護完整、歷史悠久。
  • 廈門翔安讓鄉土文化「走出去」
    幾年來,北歐當代文化藝術季連續在澳頭舉行,北歐當代文化交流中心已落戶於此,澳頭走出了「三筆文化」特色的小鎮之路……­  新圩嫂、宋江陣、農民畫等紮根翔安的鄉土文化,在新的時期正嶄露頭角,逐漸走出「國際範兒」。
  • 閩韻翔安 彰顯生態旅遊新特色
    「金門縣政府」舊址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葉鵬 通訊員 陳汀蘭 圖/翔安區風景旅遊管理中心) 山海田園,鄉約翔安!一條翔安隧道,拉近了翔安與島內的距離。  數據顯示,2018年,翔安全年接待旅客626萬人次,旅遊收入13億元。翔安區人民政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鄉村民宿、文化創意等特色產業,打造鄉村生態休閒旅遊圈。  香山風景名勝區 朝拜聖地香漫山  經過幾年來的景觀提升工程建設,這裡已成為翔安熱門景點之一。
  • 「書吧+民宿」在旅遊中品讀文化!廈門一文旅融合圖書館揭牌
    (本組圖/宋蔚賢 王新金 攝)臺海網6月9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6月6日,翔安區首家「翔安旅圖」文旅融合圖書館——「香苑書吧」在大宅廂語·香苑民宿正式揭牌,以「親子」「陶藝」「木刻」「石雕」等為主題的民宿閱讀主題房間也隨之亮相。同時,翔安區圖書館將2020年第一期「智繪書·旅圖版」課堂設在了果香四溢的1400畝火龍果種植基地,讓孩子們學得開心,玩得盡興。
  • [福建] 廈門《閩南神韻》震撼遊客 傳承閩南文化
    (記者 姚凡 攝)  【核心提示】   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大潮中,《閩南神韻》經過3年多的打磨,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將文化與旅遊緊密結合,以提升廈門市旅遊產業鏈的附加值為目標,品牌知名度、美譽度持續提升,獲得榮譽無數,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協調發展。
  • 翔安澳頭文化藝術季昨啟動 「紙藝」增色廈門國際時尚周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 (文/記者黃文水 見習記者 陳萬泉 楊莉莉 通訊員 楊保衛 圖/劉東華)昨天,翔安澳頭文化藝術季之「揚帆萬裡『紙』爭潮汐」,在新店澳頭向東厝開幕,北歐和國內藝術家再相聚,展開一場「紙與藝」的對話。同時,文創專家、藝術家們以藝術擦亮海港小鎮,支招翔安澳頭國際藝術發展戰略。整個活動將持續兩個月。
  • 廈門翔安:講述紅磚古厝的文化味兒
    不久前,「來去翔安住一晚 兩岸攝影師聚焦紅磚古厝」的主題拍攝活動在廈門翔安舉行。「透過鏡頭捕捉古厝景觀時,也發現古村落中民風淳樸,景美人更美。」 受邀的福州攝影師唐希說。  古民居是閩南傳統建築的典型代表,主要建築材料就是紅磚,因而得名紅磚古厝。在翔安,不僅古村落多,且村落中的紅磚建築規模大、保護完整、歷史悠久。
  • 廈門基層文化建設亮點頻現 澳頭社區打造「文創漁村」
    核\心\提\示   翔安澳頭,廈門東邊一個有著悠久海洋文化的海港僑村,閩南著名的古渡口,如今,這裡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先鋒藝術家前來創作體驗、尋找靈感。昔日「靠海吃 海」的偏僻村落,為何日益散發出獨特的文化魅力?
  • 翔安澳頭文化藝術季再起航 開啟一場「紙與藝」的對話
    廈門網-廈門晚報訊 (文/記者 戴舒靜 通訊員 楊保衛 圖/張天驕 朱毅力)下周一,翔安澳頭文化藝術季之「揚帆萬裡『紙』爭潮汐」,將在澳頭向東厝啟動  「藝術擦亮海港小鎮廈門澳頭國際藝術發展戰略研討會」也將同時召開,海內外的專家學者將為特色小鎮的發展出謀劃策,也歡迎廣大市民讀者參與。  【亮點1】  北歐藝術家再來漁村  開啟「紙的藝術之旅」  作為「面朝大海·澳頭文化藝術季」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次文化藝術季將是「文藝澳頭」的延續,仍將在向東厝展出。
  • 2020「詩意廈門·閩韻翔安」文化和旅遊推介會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
    ,廈門航空國際旅行社執行的2020「詩意廈門·閩韻翔安」文化和旅遊推介會在山東濟南富力凱悅酒店舉行。推介會上,嘉賓觀看了廈門及翔安的旅遊資源視頻,欣賞了開場「閩韻翔安」的舞蹈,聆聽了廈門市文化旅遊推廣大使從「一年四季·遊遍廈門」及翔安的「山海詩意,慢調生活」、「風物印記,最美鄉味」、「舒適旅宿,身心俱安」等四個方面的廈門及翔安文化和旅遊資源的全方位介紹。
  • 美麗翔安 青山碧海靜待君來
    翔安香山油菜花海美麗而壯觀。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 記者 葉鵬 通訊員 陳汀蘭 張天驕 圖/廈門日報 記者 王火炎 黃少毅)到香山賞花、採摘水果,到大嶝小嶝島吃海鮮買臺貨,到鋤山休閒一日遊,到大帽山度假村度個假……這些,已經成了很多廈門「城裡人」的固定節目,每到周末,往翔安度假的車流延綿不絕,蔚為壯觀。  「鄉約翔安」,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在朋友圈,你也總是能發現翔安的身影。
  • 保護閩南文化 廈門有新動作
    廈門鷺江街道老劇場文化公園的閩南曲藝匯舞臺經常循環展演南音、講古、答嘴鼓等閩南曲藝,讓普通市民、遊客近距離接觸閩南傳統藝術。本報記者 施辰靜 攝廈門地鐵站裡的閩南語宣傳海報 本報記者 施辰靜 攝閩南建築風格融入廈門地鐵站的設計。
  • 「鄉約翔安」2020翔安文化旅遊節暨「農商銀行杯」廈門市首屆名優...
    「鄉約翔安」——2020翔安文化旅遊節暨「農商銀行杯」廈門市首屆名優村品節在這裡進行。  此次活動由廈門市委鄉村振興辦、中共翔安區委、翔安區人民政府和廈門日報社指導,主辦單位包括翔安區委宣傳部、翔安區文化和旅遊局、廈門農商銀行和廈門報業傳媒集團,由廈門華億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廈門華億文旅產業有限公司策劃執行。
  • 50畝紫色花海綻放 廈門翔安旅遊再升溫
    (本組圖/朱毅力蔡建東攝)微風徐來,50畝花海宛如紫色彩帶,輕輕地舞動在翔安香山之上。集中綻放的馬鞭草,搖曳著動人的身姿,這幾天頻繁出現在廈門市民和遊客的微信朋友圈裡。濃鬱的花香令人陶醉,美麗的風景讓人流連忘返。「除了賞花海,翔安香山巖作為歷史悠久的古蹟,古老的香山巖寺晨鐘暮鼓,眾多的歷史文化石刻、名人故事等也豐富了景區的文化底蘊,讓旅遊集趣味與科普於一體,遊客身心得到了全面放鬆。」從南安前來遊玩的林女士是香山常客,幾乎每季花海都沒有錯過,今年香山別出心裁的紫色花海更是讓她收穫獨特的旅遊體驗。
  • 2020「詩意廈門·閩韻翔安」文化和旅遊推介會在河南鄭州成功舉辦
    、廈門航空國際旅行社承辦的2020「詩意廈門·閩韻翔安」文化和旅遊推介會在鄭州河南天地粵海酒店舉行。推介會上,嘉賓觀看了廈門及翔安的旅遊資源視頻,欣賞了開場「閩韻翔安」的舞蹈,聆聽了廈門市文化旅遊推廣大使從「一年四季·遊遍廈門」及翔安的「山海詩意,慢調生活」、「風物印記,最美鄉味」、「舒適旅宿,身心俱安」等四個方面的廈門及翔安文化和旅遊資源的全方位介紹。
  • 廈門富萬邦美食廣場---閩南飲食文化的傳承與守護者
    而富萬邦美食廣場還有一個特殊的身份是廈門閩南傳統飲食文化的聚集地,這源於富萬邦集團董事局主席黃種寧先生多年來致力於對閩南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正因如此,這座美食廣場也被學生和遊客貼上廈大美食圈、閩南菜系聚集地、閩南美食城、戀愛打卡點、網紅打卡地、旅遊美食必吃點、大學生創業基地、大學生小食堂等等眾多標籤。
  • 讓民俗文化瑰寶更璀璨 翔安區政協著手編撰歷史文化叢書第三輯...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通訊員 林瑞聲 黃培真 圖/李毓琳) 為了充分挖掘和保護翔安的歷史文化資源,近日,翔安區政協特邀彭一萬、顏立水、盧志明、黃秋葦等我市文史專家,以及翔安當地的文史愛好者,一起參加翔安區歷史文化叢書第三輯《翔安民間藝術》策劃研討會。大家暢所欲言,為新書的編撰提供了很多寶貴意見。
  • 閩韻翔安 彰顯生態旅遊新特色
    (文/廈門日報記者 葉鵬 通訊員 陳汀蘭 圖/翔安區風景旅遊管理中心) 山海田園,鄉約翔安!  數據顯示,2018年,翔安全年接待旅客626萬人次,旅遊收入13億元。翔安區人民政府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鄉村民宿、文化創意等特色產業,打造鄉村生態休閒旅遊圈。  香山風景名勝區 朝拜聖地香漫山  經過幾年來的景觀提升工程建設,這裡已成為翔安熱門景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