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奇襲白虎團,15天瘋狂殲敵5.3萬

2020-12-16 騰訊網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奇襲白虎團,15天瘋狂殲敵5.3萬

《金剛川》不知道大家都看過嗎,這是一部為紀念抗美援朝70周年的電影,該電影講述的是1953年,抗美援朝的最後一次戰役——金城之戰。

1953年,當時正是夏季反攻戰,這場戰役是李承晚肆意挑起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在此之前,志願軍連連獲勝,美國節節敗退,雙方在三八線僵持了很久。美軍在艾森豪上臺後,就想儘快結束韓戰,於是美軍表面露出了談判停止的信號。就在這個節骨眼上,

依靠美援支撐的李承晚開始慌了,於是他高呼:「向鴨綠江進行一次全面的軍事進攻」並公開拒絕停戰。

在此號召下,南朝鮮也跟著李承晚開始反對停戰,還發動了大規模的「群眾示威遊行」,同時,南朝鮮還單方面退出了停戰談判。

在這樣的情況下,志願軍決定發動夏季反攻,逼迫敵人回到談判桌上來。

6月,在彭老總的親自指揮下,志願軍司令部舉行會議,決定推遲和平談判的時間,並向北漢江一帶發動大規模反攻,

也就是後來所稱的轟轟烈烈的金城戰役。

為了儘快完成這場收官之戰,志願軍派出了24萬餘人的兵力,而且還集結了上千門不同類型的大炮,儘管與美方的武器來說,炮兵的投入並不大,但這已經是抗美援朝開展以來,

志願軍調動的最大的兵力和裝備了,這也是前所未有的。

7月,志願軍發起總攻後,我軍組建了一個「穿插隊」,主要就是負責搗毀「白虎團」和摧毀炮兵陣地,

掩護主力進攻,在穿插中,由11人組成的607團偵察班,在副班長的率領下,深入敵後方,直通過南朝鮮數道關卡,直逼「「白虎團」的作戰室,將這個作戰室順利摧毀,

還俘虜了副師長林益淳,這也是韓戰期間,志願軍俘虜的南朝鮮最高的將領。這個真實的故事後來被人們稱為奇襲白虎團戰役。

著名的八個樣板戲之一的《奇襲白虎團》也是根據這個事跡編排的。

事實上,白虎團的潰敗,只是南朝鮮軍潰敗的一個縮影

。因為到了7月14日18時,志願軍僅僅戰鬥了21個小時,就已經佔領完成了預定目標,南朝鮮軍「「首都師」」、第三、六師都被打殘。南朝鮮潰敗如此之快,也嚇壞了南朝鮮人和美軍,美方開始慌亂,美軍司令馬克斯韋爾·泰勒開始急匆匆地趕到前線指揮。

然後面對一手設計的"金城防線"一夜之間就被志願軍摧毀,他還是很觸目驚心,儘管後來他派兵遣將,想要抵抗,但還是無力挽回戰爭的局面,

從7月13日到27日,15天的時間,我軍就殲敵5.3萬,見南朝鮮4個師打殘。

1953年7月27日,李承晚終於承認失敗,中美朝三方回到了談判桌上,至此,金城戰役拉下帷幕,歷時兩年九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就此結束。

相關焦點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歷史:抗美援朝最後一戰—金城戰役
    再有3天,抗美援朝題材的電影《金剛川》就要上映了。眾所周知,由於各種原因,國內抗美援朝題材的影視作品非常少。而適逢抗美援朝戰爭70周年以及近期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等特殊的時間節點,《金剛川》的上映,確實是讓我等影迷翹首以盼。
  •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 金城戰役的背後故事是什麼
    《金剛川》背後的真實戰役歷史電影《金剛川》所講述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金城戰役期間的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金剛川是金城前線附近的一條河流,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而故事就是圍繞著這條河上的一座橋所展開的。
  • 抗美援朝「穿插營」營長逝前回憶:奇襲白虎團背後的真實故事
    來源:中國軍網微信公眾號 作者:劉天博每當談起抗美援朝戰爭中奇襲白虎團這一經典戰鬥時,人們大多能想起京劇《奇襲白虎團》中嚴偉才的原型一級戰鬥英雄楊育才,但是許多人並不了解這場驚心動魄戰鬥背後的細節與那些鮮為人知的英雄。只有觸摸歷史經緯裡的錚錚鐵骨,穿越時空感受那段清晰的歲月,才能更真實地感懷英雄、懷念英雄。
  • 《金剛川》熱映背後,金城戰役的政治真相
    可當時——金剛川寬達60米,水流湍急;時間僅有8天,物資接近於零;敵人狂轟濫炸,平均每天落彈三百多枚。 在這樣的困境下,張振智帶領三連士兵,經過7天7夜的奮戰,提前一天架起了一座中水位重橋,並且之後又冒著敵人鋪天蓋地的炸彈七次搶修,用血肉之軀捍衛了「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 奇襲白虎團:終極之戰,準且狠的虎口掏心
    奇襲白虎團 | 1953.07.13~07.15 戰例精神:出奇制勝、勇奪智取 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內,館藏有一面白虎團團旗。旗幟的背後,是一段在中國廣為流傳的故事——奇襲白虎團。10月8日,在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到來之際,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再次亮相山東省會大劇院,繼續影響著這一代觀眾。
  • 奇襲白虎團小分隊十幾分鐘殲敵97人,僅一人受傷,怎麼做到的?
    說起抗美援朝,很多人就會想起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那部著名的革命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奇襲白虎團》的故事,取材於朝鮮戰場上的真實事跡。偵察英雄嚴偉才的原型,就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第68軍203師607團偵察排副排長楊育才。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
    《金剛川》的歷史背景是金城戰役,那是韓戰最後一次戰役。中國志願軍在14天的時間裡,殲敵5.3萬,逼著美國和南韓老老實實回到談判桌上,再也不敢耍花樣。金城戰役,也是抗美援朝以來,我方火力首次能壓制敵軍,打得非常酣暢淋漓,看到美軍也有被狂轟濫炸的一天,那叫一個痛苦。
  • 《金剛川》背後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
    下面我先不劇透的簡單評價一下《金剛川》,後面我主要想講一下《金剛川》背後真實的歷史是怎樣的。整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三點:一、三個視角呈現一個立體的故事在電影上映前,我預測的是《金剛川》可能採用敦刻爾克那種拍攝方法,三個角度交叉敘事,設置懸念、互為補充。
  • 金剛川畔金城之戰:抗美援朝最後一役,打垮李承晚集團,贏得和平
    金剛川,是朝鮮半島名勝金剛山的一條河流,橫亙在三八線,志願軍南進金城,金剛川成為必保之地,電影《金剛川》反映了我軍架橋、守橋的悲壯故事;而越過金剛川,我軍挺進金城以南,最終重創了南朝鮮軍隊,讓李承晚集團不得不面對現實,認可中美雙方籤署《停戰協定》。
  • 山東省京劇院精雕細琢復排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山東省京劇院復排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重現經典輝煌!《奇襲白虎團》創作於20世紀60年代,是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戰鬥英雄楊育才帶領尖刀班深入敵後,出奇制勝,殲滅韓李偽軍白虎團的事跡為素材創作而成的現代京劇。後經多次加工、修改、提高,1972年,被製成電影搬上熒幕。
  • 《金剛川》——真實歷史的冰山一角
    不管是《金剛川》、《上甘嶺》、《奇襲白虎團》,還是《英雄兒女》……電影只呈現了冰山一角,背後歷史更值得我們回味。      韓戰指1950年6月爆發於朝鮮半島的軍事衝突。      同年12月15日,派駐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朝中方面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團從朝鮮平壤奉調回國,標誌著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完成了歷史使命。      金城戰役是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夏季反擊戰役的第三階段,是抗美援朝戰爭的最後一次戰役。
  • 開國少將宋玉林,抗美援朝唯一打滿3年之人,最後一役奇襲白虎團
    為了更好地發揮作戰部隊的主動性和靈活性,第20兵團司令員楊勇將兵團所屬5個軍分為東、西、中三個作戰集團,各集團在總的原則和部署下,可獨立作戰,完成各自攻擊目標。
  • 還原真實的《金剛川》,1953年,金城戰役
    恰逢抗美援朝70周年近期上映的歷史題材影片《金剛川》,為這次偉大的戰爭做了獻禮,今天帶大家一起去了解這場為整個韓戰做結的最終一戰,金城戰役。
  • 《金剛川》電影背後的歷史:不只是一座敵人轟炸不塌的鐵血大橋
    作為一部由真實歷史事件改編的電影,電影以《金剛川》命名的背後有何歷史淵源?金剛川這樣一個鮮有人知的地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又發生了什麼? 我們也只有去了解電影背後的歷史,才能更好的體悟電影當中想要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 70年前,是1950年。在這一年裡,世界上發生了幾件大事。
  •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開演
    &nbsp&nbsp&nbsp&nbsp本報北京電 10月22日至23日,作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舞臺藝術優秀劇目展演」劇目,山東省京劇院排演的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在北京梅蘭芳大劇院開演。
  • 說起京劇《奇襲白虎團》,不能不說「嚴偉才」的扮演者-宋玉慶
    自從參演《奇襲白虎團》這部電影,扮演了劇中的志願軍英雄「嚴偉才」之後,宋玉慶便成了「嚴偉才」的化身。電影《奇襲白虎團》劇照那一年,文化部在北京舉辦京劇現代戲觀摩大會,宋玉慶在《奇襲白虎團》中飾演了志願軍英雄人物嚴偉才。
  • 金城戰役: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的最後一仗,歷時15天,殲敵5萬人
    這場戰役從1953年7月13日開始,一直到7月27日結束,歷時長達15天。 此次戰役,我志願軍共殲敵5萬餘人,收復失地178平方公裡,給予了金城地區的南朝鮮軍隊以毀滅性的打擊,並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朝鮮停戰協定上乖乖地籤了字。歷時長達2年零9個月的「韓戰」,至此宣布結束。
  • 金城反擊戰,抗美援朝最後一戰,創奇襲白虎團光輝戰例,180師勇打...
    情況十分危險,楊育才當機立斷,指揮化襲班給增援之敵以突然有力的打擊,乘敵混亂,以神速的動作衝到「白虎團」團部洞口。此時,「白虎團」指揮所正在開會,根本沒有想到志願軍會出現在眼前,我化襲班分成3個戰鬥小組,一頓猛打,當場將「白虎團」團團部搗毀,繳獲該團虎頭團旗,殲敵97名,俘敵19名。戰後楊育才和化襲班榮記特等功,楊育才被授予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英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