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0日上午,泰山景區召開工作會議。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2019年,泰山景區接待進山進景點遊客567.9萬人次,同比增長1.04%,其中進山遊客417.6萬人次,同比增長1.28%,泰山旅遊繼續保持升溫勢頭。
促進安全穩定軟硬環境再上新臺階
2019年,泰山景區投資5000萬元推進引水上山三期工程,開展「奮戰100天,確保泰山防火安全」專項行動,出臺史上最嚴《泰山森林禁火令》,實現連續31年無較大森林火災、主景區連續5年森林火災零發生。建成泰山古樹健康監測系統,成立泰山森林病蟲害防治院士工作站,綜合防控病蟲害4.5萬畝,無公害防治率達100%。
持續開展「唱泰山歌曲、講泰山故事、誦泰山詩篇、做泰山使者」活動,徵集歌曲300餘首、故事1000餘篇,完成新版《泰山志》編纂,《泰山文庫》第三批圖書10卷本出版。此外,景區還舉辦博物館外展、內展及主題活動40餘次,並出臺《泰山景區發展培育研學旅行實施意見》和泰山遊覽年卡推廣獎勵政策,策劃3條研學精品課程線路,開展「華夏文明薪火相傳」臺灣學子成人禮等活動。推進文化創意研發、泰山詩篇進教材、文化研究刊物編纂,舉辦臺灣三聖宮朝山、「平安吉祥泰山遊國泰民安祈洪福」等系列活動,聯合中國郵政發行《五嶽圖》郵票,聯合中國人民銀行發行泰山紀念幣,景區的核心競爭力持續增強。
在軟硬環境方面,泰山景區組織開展了旅遊服務質量提升季活動,推行經營業戶「紅黑榜」「無條件退貨」等制度,上線泰山景區簡訊溫馨提示。實施岱頂區域景容環境綜合整治、望嶽東路生態停車場、經石峪步遊路、龍潭公園改造提升、萬仙樓管理房及盤道加寬、標識標牌提升等工程,順利完成老舊小區改造等創城任務。完成旅遊公廁提升改造26處,新建生態循環旅遊公廁14個,泰山作為唯一的旅遊景區在全國旅遊廁所革命工作推進現場會上作典型發言。為方便遊客,景區開通了高鐵站至中天門旅遊直通車,建設紅門、天外村計程車候車區,周邊社會停車場健全充電樁、車位顯示系統等設施,遊客好評率「五一」「十一」兩次榮登山東省5A級旅遊景區榜首。
促進項目建設,景鄉發展打開新局面
2019年泰山景區項目建設邁出新步伐,「山高泰山康樂谷」項目列入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項目庫;紅門廣場項目順利通過審批,地下停車場已經封頂;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完工項目7個、開工項目10個;泰山微電影小鎮項目控規已經市政府批覆;引水上山汙水下山工程完成方案設計和專家論證;麻塔河及黃前水源地生態保護修復綜合整治完成立項報告編制。年內,依託生態、文物、安全等項目對上爭取資金3.4億元,有力支持了遺產保護和景區高質量發展。
在景鄉發展方面,泰山景區深化與新農創(北京)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鄉村振興指揮艙、「泰山慄春」高端民宿等項目落地大津口鄉。大力培育特色農產品品牌,泰山茶、泰山板慄、大櫻桃、核桃、花卉苗木種植面積和螭霖魚存養量,省市縣三級美麗鄉村覆蓋率達70%以上。下港鎮被評為山東省森林鄉鎮,大津口鄉沙嶺村被評為山東省美麗休閒鄉村,13個村被評為省市級森林村居。落實教育、民政、優撫、醫療、養老、救助等相關政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提升。
2019年,泰山景區認真履行「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深入開展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部署專項整治15項。開展「微黨課」大賽,舉辦「歌頌祖國唱響泰山」文藝匯演和新時代泰山「挑山工」頒獎典禮等系列活動,用好泰山大講堂、學習強國等平臺,年內舉辦各類培訓班21期,培訓黨員幹部2651人次,榮獲全市「學習強國」平臺知識競賽冠軍。南天門管理區黨支部、客運公司黨總支被評為全市「新時代泰山挑山工先進集體」,岱頂派出所、森林公安分局被授予全省「楓橋式公安派出所」,天外村遊客中心獲「國家級巾幗文明崗」,管委會消防隊被團省委授予「青春擔當好團隊」。
安全為基、生態優先推動景區可持續發展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泰山景區將堅持以推動景區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樹牢底線思維、紅線意識,在依法治山方面,抓好《風景名勝區條例》《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泰山風景名勝區生態保護條例》等法律法規的執行,持續開展旅遊秩序、交通秩序、經營秩序等綜合整治,對違法建設、環境汙染及泰山石、山泉水非法交易等行為始終保持高壓態勢,確保不回潮、不反彈。
在森林安全方面,加快推進泰山區域森林火災應急能力建設項目、火情監測預警系統一期工程;做好防火線清理、撫育間伐、隔離網建設等基礎性工作,加大火源火種和違規進山查控力度,力爭不發生一起一般森林火災,確保不發生一起較大以上森林火災。在古樹名木及古建保護方面,完善望人松等古樹名木健康監測設施,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預防治理,有序推進泰山古建築群消防、碧霞祠修繕、後石塢修繕等文物保護項目。在旅遊安全方面,加強重要民俗節日和旅遊高峰期遊客安全疏導,全面監管食品藥品安全,動態強化危石險段隱患治理和惡劣氣候條件下的安全保障,優化假日旅遊秩序維護三級響應方案,確保遊客安全。在生態安全方面,全力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工程,加大「散亂汙」「十五小」等項目清理力度,鞏固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問題整改成果;推進河長制、湖長制工作落實,加大麻塔河、石汶河等河道、流域綜合治理力度,持續改善生態環境。
突出重點、精準施策推動景區多元化發展
多元化發展是景區擺脫門票經濟的必由之路。記者從會議上了解到,2020年泰山景區將充分挖掘利用泰山獨有的歷史、人文、生態資源和品牌優勢,提升老景點、培育新亮點,鞏固傳統產業、開發新興業態,打好轉型升級組合拳,構建以泰山為龍頭的「多點支撐、多業並舉、全域共享」發展格局。圍繞「國內一流、國際領先」目標,泰山景區將發揮泰山金字招牌核心引領帶動作用,加快開發系列高端特色旅遊產品,把景區建設成為核心競爭力強、國際影響力大、遊客滿意度高、群眾幸福感強、生態優美怡人的國際一流旅遊勝地和文旅康養高地。
為提升泰山軟硬體環境,泰山景區將持續提升文化品質,充分挖掘泰山歷史文化資源,將無形文化景觀化、具體化,打造可看、可玩、可參與的體驗式項目,推動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在環境品質建設方面推進岱廟南廣場、桃花源遊客中心改造等項目建設,優化區域服務功能,紅門廣場「十一」投入使用。持續提升服務品質,恪守「待遊客如親人」服務理念,推進一站式全網預約售票,為遊客提供精細化、人性化服務。廣泛應用區塊鏈和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創建全國首例「AR智慧景區」,造區塊鏈應用「泰山聯盟公鏈」,建立泰山區塊鏈研究院,不斷提高森林防火、病蟲害防治、景區管理、生態旅遊等工作的智慧化管理能力。
2020年泰山景區還將全力實施「中路優化、兩翼突破,景鄉一體、共建共贏」鄉村振興戰略,推進全域提升,農村發展旅遊、農業融入旅遊、農戶支撐旅遊,使荒山變花園、田園變公園、鄉村變樂園。並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生態旅遊,推動農產品「三品一標」創建,統籌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村一品」培育、優勢旅遊項目引入,把鄉村生態優勢轉化為綠色發展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