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縣張後屯村地道戰遺址即將對外開放

2020-12-25 中國江蘇網

張後屯村地道內景。 徐報融媒記者 譚歌 攝

張道品講述張後屯村的光榮歷史。

本報訊(徐報融媒記者 蔡思祥 通訊員 郭嫽)10月25日,投資300餘萬元的豐縣首羨鎮張後屯村地道戰遺址項目正式建成即將開門迎客。首羨鎮地處蘇魯兩省四縣交界,是豐縣湖西革命老區的發源地和核心區。該鎮擁有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境內有湖西秘密交通線和崔莊戰鬥、王堂戰鬥、李藥鋪地道戰等一大批紅色資源。

張後屯村在抗日戰爭時期曾經是中共豐縣縣委辦公地,也是豐北抗日根據地的政治與軍事中心。村中地道遺址保護區面積1500平方米,地下作戰用的地道,以及卡口、地下指揮室等設施保留完整。地道以古榆樹為中心,有東西南北主要幹線4條,長97米。南北支線3條,東西支線1條,形成了戶戶相連,家家相通,能進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網。地道的出入口設計十分巧妙,有的修在靠牆根的地面,偽裝得與原建築一模一樣,外人很難發現。

地道深度一般距地面2米,洞高約1米至1.5米,寬約0.8米至1米,分為作戰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群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兩種。地道設有照明燈和路標,建有儲糧室、廚房、廁所和休息室。為充分發揮地道的優勢,根據不同地形地物,分別在地道上方的碾子、櫃檯、牆角、牆根等處,修築工事、槍眼,既能觀望,又能射擊和拉雷。

「在張後屯村,家家都能講出地道戰的故事,我們地道遺址景區通過恢復修建,已經恢復原貌,市民來這裡可以親身體驗參觀。」作為一名地地道道的張後屯村人,56歲的鄉村教師張道品有了一個新身份——地道遺址歷史資料解說員,老張說:「現在村裡將紅色文化、鄉村旅遊、生態發展結合在一起,不僅豐富了我們的腦袋,也鼓了我們的錢袋。」

近年來,張後屯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重大機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傳承紅色文化、延續紅色基因為突破口,注重依託紅色文化資源優勢,以紅色鄉村建設帶動綠色生態發展,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成為首批市級特色田園鄉村,近期又通過省特色田園鄉村驗收,有著「湖西小延安,紅色張後屯」的美譽。

「這幾年,通過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和發展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園,村容村貌不斷更新變化。地道遺址景區既有體驗區又有互動區,讓更多的遊客特別是中小學生體會革命年代的紅色歲月。」張後屯村支書張道省告訴記者。

近年來,張後屯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重大機遇,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以傳承紅色文化、延續紅色基因為突破口,注重依託紅色文化資源優勢,以紅色鄉村建設帶動綠色生態發展,大力發展富民產業,成為首批市級特色田園鄉村,近期又通過省特色田園鄉村驗收,有著「湖西小延安,紅色張後屯」的美譽。「這幾年,通過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和發展生態農業觀光示範園,村容村貌不斷更新變化。地道遺址景區既有體驗區又有互動區,讓更多的遊客特別是中小學生體會革命年代的紅色歲月。」張後屯村支書張道省告訴記者。

近年來,張後屯村緊緊抓住鄉村振興重大機遇,按照...

相關焦點

  • 北京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9月23日恢復開放!
    根據北京市文物局《關於北京地區博物館有序恢復開放的通知》(京文物〔2020〕392號)文件精神,按照《疫情防控期間北京地區博物館有序開放工作導則》(京文物〔2020〕192號)的相關規定,經研究決定,北京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將於2020年9月23日恢復對外開放。
  •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西河頭地道戰遺址位於忻州市定襄縣城西2.5公裡的西河頭村,是與河北冉莊、北京焦莊地道齊名的我國保存最完整的三大地道戰遺址之一。1995年在原地道戰遺址前劃地建設了定向革命歷史紀念館,從而更增添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
  • 冉莊地道戰遺址,地道戰電影中經典場景都有,紅色旅遊經典景區
    冉莊地道戰遺址位於我國河北山保定市西南30公裡處,因為1965年上映的《地道戰》電影,讓全國人都知道了在抗日戰爭期間,人民利用創新的地道戰方式抗日的故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冉莊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回憶那一段抗日歷史。
  • 地道戰遺址-冉莊,有怎樣的歷史
    冉莊,一個因地道戰而出名的小村莊,在戰爭年代成為冀中人民展開了鬥爭,打擊日軍的模範村。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大舉南侵,採取「鐵壁合圍」、「縱橫梳篦」的清剿戰術,進行滅絕人寰的「大掃蕩」,實行「燒光、殺光、搶光」的三光政策。
  • 北京順義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看實物聽故事下地道 了解抗戰往事
    「地道戰,地道戰…」一部電影,讓位於北京順義的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成為了知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看實物,聽故事,下地道,多年來,這裡的講解員們用一件件抗日時期的步槍,水壺等實物展品和展板,講述著曾經地道戰背後的真人真事,感動了一批又一批到這裡參觀的中小學生們。
  • 順義區焦莊戶地道戰遺址及五彩淺山爬山活動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位於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燕山餘脈歪坨山下,距北京市區60千米,始建於1964年秋,佔地近47700平方米[1]。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分為三個參觀區,展館參觀區、地道參觀區、抗戰民居參觀區,另外還為遊客提供吃抗戰飯、住抗戰民居、採摘瓜果等服務項目。
  • 遊記:京郊順義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玩遍北京帶你一起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焦莊戶地道戰遺址。位置:位於北京市 順義區東北燕山餘脈歪坨山下,龍灣屯鎮。我們從北京西站出發大約86公裡。在去往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的路上,光腳丫先發一組沿途風景隨拍,記錄一下我們走過的風景。。。
  • 四大地道戰遺址:冉莊、山底村、焦莊戶、西河頭,你去過幾個?
    《冀中的地道戰》是部編本五年級上冊中第八課課文,涉及的景點是冀中地區冉莊遺址、邯鄲山底村等地但是地道戰中還有焦莊戶遺址、西河頭遺址以及曲陽縣靈山鎮郭家莊村遺址。關於景點攻略,我們還是通過景點簡介、遊覽建議、美食特產和小吃、酒店預定以及風俗習慣等來詳細說明。
  • 四大地道戰遺址:冉莊、山底村、焦莊戶、西河頭,你去過幾個?
    《冀中的地道戰》是部編本五年級上冊中第八課課文,涉及的景點是冀中地區冉莊遺址、邯鄲山底村等地但是地道戰中還有焦莊戶遺址、西河頭遺址以及曲陽縣靈山鎮郭家莊村遺址。關於景點攻略,我們還是通過景點簡介、遊覽建議、美食特產和小吃、酒店預定以及風俗習慣等來詳細說明。
  • 打卡老物件|走進北京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現供遊客參觀的地道長度為830米,包含30米原始地道。地道原始平均高度為1.4米,寬度為0.8米,1987年將原有地道進行加高、加寬、加固修復後對遊客開放,現地道平均高度2.0米,寬度1.0米。
  • 走進當年抗戰歲月,冉莊地道戰遺址讓人激情燃燒
    地道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河北清苑縣冉莊地道戰遺址,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一處重要戰爭遺址。地道戰戰法從晉察冀邊區清苑的冉莊開始,經過不斷的發展,從單一的躲藏成為了能打能躲、防水防火防毒的地下工事,並逐漸形成了房連房,內外聯防,互相配合,打擊敵人的作戰方式。在鬥爭實踐中,冉莊人民用他們的智慧和艱苦的勞動,把地道網建設得十分完備。從用途來看,可分為作戰用的軍用地道和供群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兩種。地道內有指揮部、休息室、儲糧室,設有路牌和油燈,還有地下兵工廠。
  • 打卡老物件|走進北京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現供遊客參觀的地道長度為830米,包含30米原始地道。地道原始平均高度為1.4米,寬度為0.8米,1987年將原有地道進行加高、加寬、加固修復後對遊客開放,現地道平均高度2.0米,寬度1.0米。
  • 遊清苑冉莊地道戰遺址和宋三陵,獲知此地是宋太祖趙匡胤故裡
    冉莊地道戰遺址,對於我這個從小無數次看過《地道戰》電影的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能到實地看一看也是園了一個夢。冉莊地道戰遺址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早在1961年就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國家AAAA級景區,主要景點為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和冉莊地道戰遺址保護區。
  •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
    新華社石家莊1月6日電(記者李繼偉)「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這是經典影片《地道戰》的插曲,描述了抗日戰爭時期軍民團結,創造性地運用地道戰打擊日本侵略者的景況。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軍民在武器裝備差、生活條件艱苦、鬥爭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軍民團結一心,採取以遊擊戰術為主的靈活主動戰法,依靠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因地制宜發明了「地道戰」等多種鬥爭方式。1941年秋,冀中平原的抗日鬥爭進入困難階段,日偽軍「掃蕩」日益殘酷。
  • 國內最完整的地道戰遺址 52條地道上下3層有陷阱休息室指揮室
    山西忻州市定襄縣西河頭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年代,西河頭人民和定襄武工隊依託地道,與敵開展地道戰西河頭地道戰遺址,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當地軍民對敵鬥爭中的一處重要戰爭遺址西河頭地道戰遺址也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兩大地道戰遺址之一。
  • 跟著《地道戰》《小兵張嘎》,走一趟老電影裡的紅色之旅
    「地道戰,嘿!地道戰,埋伏下神兵千百萬……」1966年元旦上映的電影《地道戰》,到2012年已經創下了30億人次觀看的紀錄,生動記錄了抗日戰爭時期,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戰與日本侵略者鬥爭的景象。冉莊地道戰遺址。馬振 攝但很多人不知道,如今保定清苑縣還保留著冉莊地道戰遺址。
  • 電影《地道戰》原型人物就來自這,探秘峰峰山底村地道遺址景區
    抗戰期間,河北邯鄲峰峰礦區山底村人民利用「地道戰」,粉碎日偽軍多次掃蕩和圍剿,為保護晉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粉碎日軍的封鎖做出了很大貢獻。前不久,小編有幸到冀南山底抗日地道遺址景區看了看,正好給大家介紹一下。
  • 山西大同北魏「明堂闢雍」南門遺址即將對外開放
    記者從大同市博物館了解到,1500多年前北魏孝文帝時期建造的「明堂闢雍」南門遺址一月中旬將對外開放。屆時,遊客可以一睹北魏「明堂闢雍」局部的風採。  明堂闢雍是中國古代最高等級的皇家禮制建築之一,其中明堂是古代帝王頒布政令、接受朝覲、祭天祀祖的場所,闢雍是明堂外面環繞的圓形水渠。
  • 地道戰景區,被「漢奸」和垃圾攻陷!
    公開資料顯示,位於河北保定市清苑縣冉莊鎮冉莊村的地道戰遺址,是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青少年教育示範基地、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第一批省級國防教育基地。冉莊村,是2007年經國家有關部門評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17年1月,地道戰遺址入選中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名錄。
  • 地道戰遺址被"漢奸"攻陷?當地回應:已收繳不當服裝道具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區委宣傳部2月27日發布通報稱,2月27日,網絡媒體反映冉莊地道戰景區管理方面存在問題,對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