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紅色七月,首都之窗與北京市文物局聯合推出「雲觀文物,追憶紅色歲月——打卡老物件」欄目,帶你打卡各大博物館、紀念館中的老物件,追憶紅色歲月。
焦莊戶在抗日戰爭時期隸屬於冀東抗日根據地,是通往平西、平北根據地的必經之路。在抗日戰爭時期,焦莊戶人民利用地道同敵人進行英勇頑強的鬥爭,寫下了可歌可泣的人民戰爭的歷史篇章。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現供遊客參觀的地道長度為830米,包含30米原始地道。地道原始平均高度為1.4米,寬度為0.8米,1987年將原有地道進行加高、加寬、加固修復後對遊客開放,現地道平均高度2.0米,寬度1.0米。
原始地道入口
原始地道內部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北京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北京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
焦莊戶地道戰遺址紀念館,位於北京市順義區龍灣屯鎮燕山餘脈歪坨山下,始建於1964年秋,佔地近47700平方米。館內收藏的革命文物,主要有挖地道使用的各種工具、民兵使用過的各種武器、群眾使用過各種農具等。
焦莊戶地道於1964年初由老村長馬福同志帶領村民們開始挖建,用時三年挖建完成。
鍋臺出入口
地道以焦莊戶村為中心,北至大北塢村,南至龍灣屯村、唐洞村,全長23華裡,形成一條「能走、能藏、能打、能防」的「戰略型」地道網。地道內設有翻板、陷井、射擊孔、掩體等大量的防禦型設施和戰鬥型設施。
地道岔路口
地道內會議室
通往射擊孔岔路
為了更好的打擊敵人,焦莊戶村民僅用三天時間,在村中心修建了一座五層十八米高的瞭望樓,每層設有射擊孔,瞭望樓底部和地道相通相連。
民兵瞭望樓
「燕山腳下英雄莊,地道抗日引為豪」,這是焦莊戶村村規民約開篇的兩句話。焦莊戶,作為一個小村莊,面對戰爭年代的黑暗,建起了保家衛國的地道,發揚地道戰精神。
來源:北京市文物局
原創作品歡迎關注、轉發、分享!如轉載請註明來源:首都之窗(ID:beijing_gov)對於侵權行為,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