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世音是觀世音菩薩的變化身,據密宗經典《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記載,觀世音菩薩於往昔聽聞「大悲心陀羅尼」,當下從初地越八地,誓言利益一切眾生,發願生出圓滿的千手千眼,並於發願之後,應願具足。
千手千眼的形象不僅僅在佛教中具有,而且是一個普世形象:
波斯的太陽神米特拉擁有無數隻眼睛;
早於佛教,印度上古時期吠陀哲學中的《白識淨者奧義書》中這樣描繪「風神魯陀羅」:它創造了眾生,在時間的終結處將萬物聚集在一起。它四面有眼,四面有口,四面有手有足。它有千首,有千眼,有千足。
「混沌」作為希臘神話中孕育世界的神明以及在中國、北歐、埃及、《聖經》等神話譜系中作為世界源始的狀態,其含義和印度奧義書中關於宇宙之神的描述非常相似:沒有腳,它移動身體;沒有手,它抓住東西;沒有眼睛,它觀六路;沒有耳朵,它聽八方。它知道將被認識的一切,卻沒人認得他。人們叫它原生人、宇宙人。這種關於混沌的描述和關於千手千眼的描述是異曲同工的。
從宗教和古代文明流傳下來的神話傳說共同來看,千手千眼的神明形象是普世性的。作為象徵和比喻,這一形象同時包含了幾方面的內容:宇宙是具覺的,具覺是無所不在的,具覺和創世是一體的,覺世和救世是一體的。
象徵和比喻作為一種心靈創造,也就成為存在物。在宗教式的直觀中,能夠直面千手千眼這一形象。在具足同分之因的情況下,千手千眼也能夠成為普遍的生活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