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爺」是誰?為什麼還要「炸」?《微觀峰峰》2月24日頭條發布了《臺灣居然有個「邯鄲爺」!快來跟隨學者趙立春到臺灣看「炸邯鄲爺」》微信,引起全邯鄲人的高度關注,點擊量上萬。詳情可查看《微觀峰峰》歷史信息,也可用搜狗搜索以上內容的微信。
臺灣的「邯鄲爺」堂口遍布,是最火熱的財神爺,可以說邯鄲爺信仰覆蓋範圍很廣,可邯鄲本土人卻很少知道,在臺期間,趙立春與臺灣觀光旅遊聯盟總會總會長吳敏女士會晤,商議開通邯鄲爺尋根之旅旅遊線路之事,並將拍攝紀錄片。
4月7日,臺灣觀光旅遊聯盟總會會長吳敏女士,副會長姜仁通先生,秘書長柯邵忞女士,臺灣阿莎力財團總監卓志峰先生,臺灣影視劇導演廖志章先生、臺灣陶瓷館館長潘樹興先生一行六人飛躍臺灣海峽來到邯鄲峰峰,考察尋根「邯鄲爺」。
7日上午,吳敏會長一行來到峰峰礦區彭城鎮張家樓村,在張家樓藝術公社創始人趙立春的陪同下,參觀考察了張家樓古村落。張家樓老村有個大廟,現在叫空位殿,據已故區文化館館長馬全祥和村裡最年長的社首趙榮講,空位殿原來也有神像,供奉的是趙公明趙爺,後來因為民國戰亂,神像丟失,村人邊習慣叫這個大廟為空位殿了。張家樓村村北十幾年前新建的一座財神廟裡也供奉著趙公明和關公,村南百姓自發修建的廟宇裡也有供奉趙爺。張家樓厚重的財神趙公明文化、磁州窯文化和民俗文化遺存給臺灣客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副會長姜仁通先生是姜子牙第101代後人,他在村裡看到出土的刻有姜太公神位的磚刻後很激動,特意拿著這塊磚刻拍照留念。
7日下午,在區委常委會議室,召開了《首屆海峽兩岸」邯鄲爺」文化論壇》,區委副書記王利偉、副書記、副區長祁富強、磁州窯文化研究會會長郭光華、副會長郭連生,彭城鎮黨委書記郭毅和臺灣客人一起熱烈探討了「邯鄲爺」在峰峰歷史典故和民俗文化中的遺存與故事。
通過探討,大家從趙國古代的滏口陘,磁州窯的窯神祭祀,北響堂三月十五廟會燃放鞭炮,豆腐溝村和王看村正月十五赤膊光肩跑火傘跑火馬等民俗文化活動中與臺灣「炸邯鄲爺」活動的信仰內核與臺灣炸邯鄲爺非常相同,都是祈福,轉運,驅邪等,祭祀呈現表象形式也相同,都是赤身用鞭炮炸。
通過探討,大家都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峰峰這些民俗文化遺存和碎片充分證明臺灣「邯鄲爺」的起源與峰峰有著密切的聯繫,只是過去經歷過戰亂和一些運動後,信仰出現了斷裂,一些碎片散存在民間,臺灣「邯鄲爺」的出現為我們找到了一個完整的民間信仰形式,對邯鄲民間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再看一段研討會視頻
——研討會上,磁州窯研究會副會長郭連生給大家分發了他以臺灣「邯鄲爺」尋根為故事主線編寫的微電影劇本《歸來》,阿方只瀏覽了一遍,就被劇本優美的文字意蘊、曲折的情節故事,生動的語言對白、鮮明的本土特色所吸引,特別是主題曲特別能勾起濃濃的鄉愁:
告別了摩天的高樓,抹去了霓虹燈的光輝,如水的月光裡啊,滿目綠煙美。春哇鳴,乳燕飛。月如水,人心醉。啊,故鄉啊故鄉,在這淡淡月香裡,是誰在彈奏著醉人的寂靜美
最後,翻出了2014年拍攝的王看村元宵節點老杆放煙火中的火馬,看像不像臺灣的「炸邯鄲爺」
編輯:阿方
文稿:阿方
攝影:立春 阿方 陳煒
編審:馮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