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一直是影視題材的寶庫,自電影誕生以來,大部分的奇幻魔幻類型影片,都是由各國的神話改編發展而來,給舊時的幻想提供了新的生命力和視覺形象。而各個國家或地區不同體系的神話故事,也通過其各自獨到的民族性格和歷史風貌,為世界百年電影添加了更為豐富和璀璨的色彩。
希臘神話
誕生時間:大約產生於公元前8世紀之前
形象特點:希臘神話中的神與人在身體和情感上都十分接近,七情六慾、喜怒哀樂兼備。與人的區別僅在於神是永生的,沒有生老病死的困擾。希臘神話中的神基本沒有禁欲主義,也很少有神秘主義色彩。神也會為情所困,被利益所驅動。羅馬神話的絕大部分內容都是希臘神話的另一種變體。
代表人物:宙斯、雅典娜、普羅米修斯、阿波羅、美杜莎等
代表影片:《諸神之戰》《特洛伊》《大力神》《300勇士》等
北歐神話
誕生時間:最早口頭傳播於公元1世紀左右
形象特點:北歐神話非常獨特,它是一個多神系統,可分成:巨人,神,精靈、侏儒四個體系。巨人生出了眾神,主神有十二個。精靈及侏儒屬於半神,為神服務。北歐神話中首先被創造出來的人類是女人;神不是萬能的,世界最終是會毀滅的(諸神的黃昏)。這場戰役無可避免,也註定眾神必定失敗。
代表人物:奧丁、託爾、洛基、冰霜巨人等
代表影片:《雷神》系列、《貝奧武甫》《尼伯龍根的指環》《波西·傑克遜》系列等
埃及神話
誕生時間:公元前3000年之前
形象特點:埃及神話同時也是古埃及古代埃及人所信仰的神體系與宗教,他的三大主題是自然崇拜、法老崇拜和亡靈崇拜。與希臘或羅馬神話最大的區別是大部分的神明都是人身動物頭。大致上,埃及的神明可分成三種形態:動物形態、人的形態和抽象形態。因其信仰屬多神教類,且多半都可以動物來作為其象徵。他們同樣相信死後靈魂會復活,所以發明了防腐術和製造木乃伊。
代表人物:阿蒙、阿努比斯、荷魯斯、阿頓等
代表影片:《木乃伊》系列、《蠍子王》《埃及王子》等
日本神話
誕生時間:最早的神話文學《古事記》成於公元712年
形象特點:日本神話與其他神話的不同之處,在於其時間上的直線式排列。最初的神代表自然,抽象的、無性別,第二代神同樣代表自然,但具象(如泥沼),大部分擁有性別。在日本神話中,世界由男性神伊耶那岐與女性神伊耶那美共同創造的。大多神話都具有明顯的鄉土氣息和神秘主義傾向,尤其後期民間大量的妖怪傳說更是如此。
代表人物:天照大神、惠比壽、座敷童子、河童、八岐大蛇等
代表影片:《甲賀忍法帖》《多羅羅》《姑獲鳥之夏》《蟲師》等
印度神話
誕生時間: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左右,印歐語系諸民族中最為古老的一部文學著作《吠陀經》問世
形象特點:印度神話隨著王朝更迭主要可分為三個時代:吠陀神話、婆羅門神話、佛教神話。也因此可見它宗教的緊密關聯,印度神話與其他神話的重要區別還在於,印度的神既有實體性的自然現象,如太陽、月亮、風等,又有抽象的宇宙、命運、契約等觀念之神,甚至還有心理狀態:虔誠、信仰、憤怒等神。印度人可以將所感知的一切現象都本質化為一種神的存在。
代表人物:梵天、溼婆、阿修羅、迦樓羅、哈奴曼等
代表影片:《羅摩衍那》《哈奴曼》《阿拉丁》《摩訶婆羅多》等
中國神話
誕生時間:最早出現於先秦春秋時的著作裡
形象特點:中國神話把自然力擬人化,包括各種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試圖對各種自然現象作出合理解釋。其後隨著佛教、道教的興起,各類神話人物也漸漸有了各自的體系,並且共生於想像的時空(如天界)。後期中國神話不僅僅局限於對自然(如山川、天氣、動物)的幻想,更多體現於對現實社會和階層的反映,社會階級、教派、職業都有相關的神祇形象,與人類發生著更多的關聯。
代表人物:女媧、盤古、玉帝、太上老君、孫悟空等
代表影片:《西遊記》改編系列、《畫皮》、《天書奇譚》、《哪吒鬧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