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黨旗紅|永德村脫貧小記

2020-12-12 央廣網

  位於我國東北角的黑龍江省不僅耕地多,省內水資源同樣非常豐富。全省耕地面積佔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3.87%,省內有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嫩江、牡丹江、綏芬河六大河流。

  六大河流中,黑龍江由北向南一路蜿蜒而下,與輾轉東去的松花江在北緯47°、東經132°處相匯。兩江交匯之處,水流經年累月衝擊形成的一塊三角平地,就是綏濱縣。

  松花江畔的綏濱縣城。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攝這個位於中俄邊境、三面環水的小縣城內無一山一石,兩江水的滋養為當地水稻種植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近日在綏濱縣永德村採訪發現,這個小村莊已於2018年底整村脫貧出列,箇中經驗亦可窺見綏濱縣的發展歷程。

  老書記做了三件事

  永德村有640戶1841人,是綏濱縣第一大村。細數村裡多年來的發展,成績離不開永德村的3位書記。

  老書記呂顯貴今年已有71歲,兩場大病之後的他身材精瘦,但精神不減。畢竟為村裡操勞了一輩子,閒不住的他又在村裡一處發電容量為300KW的光伏電站裡張羅起來。村裡投資買了雞、鵝、魚,呂顯貴和老伴照看養殖,收益由村裡分配給老弱貧困戶。

  這一年多,呂顯貴都是每天凌晨4點起床,一直忙到晚上7點。說起為啥願意這麼辛苦,他忍不住感慨自己就是個「張羅命」。

  永德村的萬畝良田。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攝回憶在村裡工作的日子,呂顯貴總結:「我任支部書記加村主任31年,沒幹啥主要工作,做了三件事,修路、植樹、辦學。」

  1985年,也是當村主任第二年,呂顯貴開始張羅修路的事。在這之前,從永德村到北崗鄉之間約7公裡路只有大概形狀,多是坑地、窪地,一下雨大水坑便徹底堵住了出村的路,永德成了「孤島村」。

  「可鬧心了,賣糧、看病趕上下雨出不去,一點招兒(辦法)都沒有。後來發狠心,一開春就拉沙子修路,加高一米。」呂顯貴回憶,他號召全村人齊上陣,村上出錢、村民出力,花了2年時間,從永德村到北崗鄉約7公裡的路終於修好。

  通往鄉鎮的路通了,去縣裡也隨之方便許多。「上午去縣裡下午就能回來,到綏濱縣17公裡的路來回不耽誤,老百姓當時樂壞了。」嘗到修路的「甜頭」,呂顯貴又號召全村村民出力,房前房後20米,挨著誰家的路就歸誰家修整。此後又費了一年功夫,永德村徹底解決村裡道路問題。

  1997年,呂顯貴跟鄉裡到山東煙臺考察學習,看到人家村裡都是硬化水泥路,回來後第二年又想辦法到縣交通局爭取資金,將永德村到鄉裡的這條路硬化,這也是綏濱縣第一條農村硬化水泥路。

  一邊修路,一邊種樹。呂顯貴繼續上一任書記未完成的事業,在永德村植樹造林。那時木材值錢,呂顯貴思謀著:「留點家底,以後管他誰幹,都是大夥的財產。」

  村裡買樹苗、花錢僱村民種樹,每年至少保證種樹30畝地。呂顯貴當書記這些年帶領村民造林近1005畝。

  如今永德村有樹林1800畝,落葉松、榆樹、楊樹、樟樹等十幾種樹種,其中1200畝是用材林、600畝自然林。經過評估,這片林子現在價值3000餘萬元。這都是呂顯貴和前一任老書記帶領村民種下的財富,多少人想要砍樹建房,幾任村書記死把關口,堅決不動林裡的一草一木。

  呂顯貴為村裡辦的第三件事就是投資教育。

  高中畢業的呂顯貴曾因家境貧困不得不回家務農,但他知道讀書的好處。上世紀八十年代,永德村每年為村小學的投入就達到2萬元。

  東北的冬季寒冷且漫長。那時除去教師工資,學校的桌椅板凳、教學器材、買煤的錢等都是村上負擔。永德村的學校暖和、條件好,附近7、8個村屯的孩子都來永德上學,一個年級最多的時候兩個班上百名學生。

  就這樣直到2014年,身患癌症的呂顯貴從村書記的位置退下來,村主任王偉華接過了永德村發展的接力棒。

  兩位書記專做一件事,讓村裡百姓更富裕

  退下來的老書記呂顯貴沒想到,這5年間永德村的發展速度遠遠超出他的想像。

  「我永德有個優點,不怕能人,村裡越有能力的小夥我用你。這麼大個寨子,沒有個能人,整得窩窩囊囊、說不清道不明可不行。」 呂顯貴說。

  王偉華自2005年起擔任永德村村委會主任,和呂顯貴搭班9年後,於2014年當選為永德村黨支部書記。

  永德村三位村書記,王偉華(左)、姜忠軍(中)、呂顯貴(右)。 澎湃新聞記者 朱偉輝 攝

  5年間,永德村村民收入翻了一番,從2014年的年人均純收入7000元增長至如今的15000元。收入增加,和綏濱縣大面積推行水稻種植密不可分,也與王偉華的紮實工作息息相關。

  綏濱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縣屬耕地面積達149萬畝。 2010年綏濱縣因地制宜,在全縣大規模推廣種植水稻。目前國家認定的綠色食品原料(水稻)標準化生產基地面積達100萬畝,全縣農業人口人均耕地面積達16.7畝。正常年份,綏濱縣一年產水稻37萬噸。

  永德村更是全縣的水稻種植大村,全村3.3萬畝耕地,水稻就有2.7萬畝。起先2010年全縣推廣種水稻時,老百姓還不太會種。後來掌握了水稻種植技術,產量越來越高,這其中也湧現出一批種糧能手。普通人1垧地(1垧約等於15畝)產糧6、7噸,但種糧能手一垧地的產量最多能達到11噸,平均能達到9噸、10噸。漸漸地,會種糧的村民開始流轉其他村民的土地,實現大規模種植。

  以村民王明來家為例,王明來已有71歲,和老伴共有36畝地,單土地流轉出去的費用就有1.68萬元。種糧能手劉海濤通過土地流轉新增300畝土地種植水稻,去年僅300畝水稻的純收益就達到6萬元。目前,永德村像劉海濤這樣的種糧大戶有100餘戶。

  你有地、我有力,各取所需、優勢互補。一些年紀輕的村民將土地流轉出去再打一份工,永德村百姓的收入就這樣逐年增加了。

  不過,對於村民來講,一切發展都離不開土地。王偉華剛當上村書記後,為了解決村裡的土地遺留問題,9個村民小組平均每個小組開會3天,連續開了27天會。研究如何最大限度做到公平公正分配土地。土地問題最終解決了,村民的收入便有了最基本的保證。

  緊接著,王偉華又拼命為村裡跑項目:爭取資金硬化村裡道路;為村裡裝路燈、擴建文化活動廣場、安裝健身器材;為村裡爭取改造廁所項目、給家家戶戶的小院裝上圍欄……

  2016年6月,綏濱縣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姜忠軍被選派為永德村第一書記,助力永德脫貧攻堅工作。在永德村工作3年時間,姜忠軍跑遍了家家戶戶。對於村裡接下來的發展,姜忠軍有謀劃:「作為第一書記,首先要抓好黨建工作,凝心聚力,調動村民發展好綠色產業、鞏固脫貧成績。」

  近幾年,姜忠軍和王偉華兩人配合,共為村裡爭取到了各項投資1600餘萬元。2017年,姜忠軍和王偉華聽說縣裡有扶貧光伏項目,天天往鄉裡、縣裡跑著去爭取,終於在2018年將這個300KW的光伏電站落戶到永德村。預計僅光伏電站每年為村裡帶來的收入就達到23萬元。

  「我們積極,也有土地,這個項目就先放我們村了。」王偉華說,「現在國家政策好,這些項目先爭取就先得。勤快點幹事就能多幹點,領導也看你積不積極,沒有守株待兔的。」

  下一步,姜忠軍和王偉華計劃繼續爭取項目資金,在村裡辦一個榨油廠,期待在榨油廠的帶動下,村集體經濟能再上一個臺階。永德村的73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還有6戶尚未脫貧,預計今年年底將全部脫貧。

相關焦點

  • 北崗鄉永德村:春耕生產有序進行
    5月6日,記者來到北崗鄉永德村,看到農民在田間地頭往來穿梭,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眼下,隨著氣溫的回升,我縣玉米播種進入了黃金期,在北崗鄉永德村村民劉茂軍的旱田地裡,劉茂軍一家正在進行玉米的機械播種作業。
  • ...黨旗紅】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橋 聽建設者講述黑龍江大橋建設故事
    24日電(陳杰 汪亞)8月6日,「邊疆黨旗紅  8月6日,「邊疆黨旗紅」網絡主題宣傳活動走進黑龍江
  • 一句話承諾讓永德村黨建和扶貧「雙促雙贏」
    新華網鶴崗9月16日電(汪亞 陳杰)走進黑龍江省鶴崗市綏濱縣北崗鄉永德村,村委會旁的宣傳欄裡,黨支部「一句話承諾」張貼在正中間最顯眼的地方。2016年,永德村黨支部在黨建創建中,村黨支部書記王偉華要求每一名黨員都要用一句話的形式向村民公開承諾。在這個公示板上共「亮」出了30名黨員的一句話承諾,每一句話都是一名普通黨員對黨的真情表白,對群眾的莊嚴承諾。
  • 北崗鄉永德村林下雞「啄」響致富門
    東北網鶴崗9月4日訊 (劉沫含 記者耿向文)在幫助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工作中,綏濱縣北崗鄉永德村村「兩委」利用光伏項目空地建起了養殖基地,飼養600隻林下雞,不僅讓永德村多了一項致富產業,更增加了困難群眾的收入。
  • 邊疆黨旗紅|新疆:98.5%的社區已建成綜合服務設施
    澎湃新聞記者近日跟隨「邊疆黨旗紅」採訪團一行在新疆烏魯木齊經濟技術開發區(頭屯河區)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庫爾勒市採訪發現,兩地加強社區黨建,在集中優勢資源、更好地服務居民方面做了諸多工作。截至目前,新疆全區98.5%的社區已建成綜合服務設施。
  • 海口脫貧攻堅|海口秀英區永德村黨支部書記陳槐柏:構建電商新模式...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1月29日消息(記者 石祖波 通訊員 陳創淼)「面對鏡頭要自信,需要我們主動推銷出去……」在永興電商扶貧中心的海南網紅直播基地,海口秀英區永興鎮永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槐柏給村民傳授直播銷售技巧、短視頻剪輯等農產品線上銷售經驗。
  • 脫貧致富「領路人」——記海口秀英區永興鎮永德村黨支部書記陳槐柏
    秀英區永興鎮永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槐柏給村民講解直播銷售技巧。海口日報記者陳麗園 通訊員陳創淼 攝「面對鏡頭要自信,需要我們主動推銷出去……」11月16日上午,在海南網紅直播基地,海口秀英區永興鎮永德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槐柏給村民介紹直播銷售技巧、短視頻剪輯等農產品線上銷售經驗。
  • 普蘭縣赤德村高舉黨旗 夯實邊疆黨建
    原標題:普蘭縣赤德村高舉黨旗 夯實邊疆黨建  西藏阿里地區普蘭縣普蘭鎮赤德村位於孔雀河畔,海拔3936米,全村下轄有6個作業組,156戶626人。
  • 大名縣:「黨旗紅」遇到「志願紅」 渲染最美「中國紅」
    大名縣:「黨旗紅」遇到「志願紅」 渲染最美「中國紅」 2021-01-15 20: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圖到底|與時間賽跑 決戰洪流黨旗紅
    一圖到底|與時間賽跑 決戰洪流黨旗紅 2020-07-10 11:47:21 浙江在線 12126149一圖到底|與時間賽跑 決戰洪流黨旗紅4044浙江新聞
  • 春運黨旗紅||亮出黨旗!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廣州地鐵黨員衝鋒在前
    春運黨旗紅||亮出黨旗!集團黨委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讓黨旗在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的重要指示精神,向集團437個基層黨組織和近8000名共產黨員發出了《關於黨組織和黨員在地鐵防控疫情鬥爭中衝鋒在前的動員令》,號召地鐵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積極投入疫情防控阻擊戰,組建突擊隊,設立先鋒崗,亮出黨旗、亮出身份,做到「四個衝鋒在前」,確保「三個安全」,讓黨旗在地鐵防控疫情鬥爭第一線高高飄揚。
  • 羅平阿崗鎮:防疫一線黨旗紅
    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戰「疫」中,羅平縣阿崗鎮各級黨組織積極響應號召,迅速行動,廣大黨員幹部、民警、醫務人員、志願者......紛紛挺身而出,把初心寫在疫情防控鬥爭一線、黨旗插在疫情防控鬥爭戰場,堅決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阻擊戰。
  • 以堅守詮釋初心 以擔當踐行使命——記鶴崗市綏濱縣北崗鄉永德村黨...
    對於鶴崗市綏濱縣北崗鄉永德村黨支部書記王偉華來說,這個「初心和使命」就是始終牢記對黨的赤誠之心、對鄉親的公僕之心、對事業的擔當之心和對名利的平凡之心,他是這麼理解的,也是這樣堅守的,更是這樣傳承的。始終牢記對黨的赤誠之心王偉華92年入黨,先後任團支部書記、民兵連長、村委會主任、村支部書記。
  • 看包頭西收費所如何厚植「黨旗紅」品質
    「從我做起,向我看齊,對我監督」,包頭西收費所「黨旗紅」班組以優質文明為鏡像,以司乘人員的體驗和感受作為提升和完善的標尺,不斷優化服務動作,提升窗口形象,以「小驛站、大服務」的理念,在工作中形成了嚴把服務關、嚴把理論學習關、嚴把全員素質關、嚴守黨員作風關、嚴把黨員責任關等提煉內強素質的「五關指南」。
  • 西灣堡鄉舉行「戰疫情、當先鋒、黨旗紅」愛心捐款活動
    西灣堡鄉舉行「戰疫情、當先鋒、黨旗紅」愛心捐款活動 2020-02-28 23: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川南城際黨旗紅 聯創共建爭先鋒
    川南城際項目正值攻堅決勝階段,開展「川南城際黨旗紅 聯創共建爭先鋒」為主題的黨支部聯創共建活動,通過成立黨員先鋒號,充分發揮黨員在施工生產中的模範帶頭作用,圍繞建設「優質工程、安全工程、廉潔工程」的工作目標,高揚黨旗勇擔責,攻堅克難當先鋒,銳意進取,頑強拼搏,全力推動施工進度、安全質量、文明施工再上新臺階,按期優質建成「精品川南」工程。
  • 紅底、白心、黑「卐」字,為什麼希特勒會選擇這樣的黨旗?
    希特勒採用紅底、白心、黑「卐」字作為納粹黨的黨旗、法西斯注意的象徵,其用意義又是什麼呢?希特勒在《我的奮鬥》中這樣解釋說:「任何黨都應該具備一面黨旗,用它來象徵莊嚴和偉大,黑、白、紅3色的舊帝國的國旗,作為我黨的象徵是不合適的,因為所代表的德國,可能在以後會受盡屈辱,馬克思主義會將其擊敗,而我黨卻是要消滅馬克思主義的。所以,我們不應該沿用舊德國國旗。但是,在我的理想中,我們的黨旗也應該把舊國旗中的黑、白、紅3色保留。
  • 【民族團結黨旗紅】「攢勁」東達村
    【民族團結黨旗紅】「攢勁」東達村,.2020-09-21 20:44:21,.204442,.張婧妍
  • 北投黨建品牌巡展⑦│南疆國門黨旗紅
    北投黨建品牌巡展⑦│南疆國門黨旗紅 2020-08-03 20: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東蒙陰:萬綠叢中黨旗紅
    近年來,山東蒙陰縣深入開展「萬綠叢中黨旗紅」活動,走出了一條基層黨建與生態文明建設有機結合、相融共進、互促提高的路子,成功創建為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國家園林縣城。黨旗引領綠富美2014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國》,讓地處蒙山深處的垛莊鎮椿樹溝一播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