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專訪1968年曼城奪冠功臣、前俱樂部CEO弗朗西斯·李
「離開緬因路球場,曼城復興開啟」
克裡斯·貝芬 (BBC記者)
現役的曼城英雄們開始了狂歡,而上一次為曼城奪冠立下汗馬功勞的功勳球員們也要聚會歡慶。弗朗西斯·李這位曼城名宿,正是他的進球幫助曼城44年前捧起獎盃。現在他作為曼城功勳球員協會的主席,正在組織老球員們參加冠軍慶祝派對。
這一次的奪冠會是一段藍色王朝的開啟嗎?弗朗西斯·李驕傲地告訴我們,他的曼城正向著冠軍進發。「我們現在走在正確的道路上,我們有熱情的投資者,一座完美的球場,堅韌的球隊風格。這一切的一切最後讓冠軍花落藍月亮。而最讓我高興的是,俱樂部正在向前看,曼城的光明未來是我最想看到的東西。」
曼城是怎麼走上復興之路的,弗朗西斯給出了他的答案。「曼城復興的種子不僅僅是源於曼蘇爾球場的投入。我們復甦的種子早在2003年就播撒下了。曼城當時剛從甲級聯賽殺回到英超聯賽。那一年我們得到了新的球場。」
曼城隊的舊主場緬因路球場位於曼徹斯特的貧民區,為了提升曼城的競爭力,俱樂部決定換一座新球場。恰好當時曼徹斯特市為了2002年的大英國協運動會建造了一座嶄新的球場,於是曾經擔任曼城CEO的弗朗西斯·李就代表俱樂部開始和曼徹斯特市政府就新球場開始談判。在運動會完結後,曼徹斯特議會將新球場交付給曼城換取緬因路球場,從此曼城開始了新一段徵程。
「我覺得新球場對於曼城而言意義重大。試想一下,有哪個億萬富翁會把錢投到連新球場都沒有的曼城俱樂部?要知道興建一座球場花費巨大!我想不會有老闆願意花這個冤枉錢。」已經68歲的弗朗西斯認為這座球場是曼城崛起的一大原因,「建造那座球場簡直是天才之舉,還有不得不提到曼徹斯特市議會,他們決定用新球場來交換處於貧民區的老球場也是正確的決定。之後的緬因路球場被拆除,改建為住宅小區作為摩斯西迪及魯什爾姆的改善工程。從這點來看,議會、俱樂部,以及足球運動本身都從這一次的球場交換中獲得了十足的利益。」
「看看埃弗頓和利物浦,他們都是出色的俱樂部,可是當他們意識到自己需要新球場的時候,建造一座球場的費用他們已然承擔不起了。興建一座新球場大概需要3.5億英鎊。俱樂部需要找到足夠有錢、還要願意花錢的投資者才有可能造球場。」比起以上兩個球隊,弗朗西斯認為曼城在換球場這件事上明智多了,「球隊可以為他們的球場感到驕傲。現在俱樂部計劃在球場附近建造佔地面積120英畝(相當於48萬平方米)的伊蒂哈德學院。很快造價10億英鎊的學院將會成為集體育訓練和學術研究為一體的綜合性學院。」
最讓弗朗西斯滿意的是,這個學院建造計劃不是紙上談兵,這項工程即將開始籌劃。「我們能夠獲得這樣的投資承諾實在令人興奮。我對自己也置身於這項偉大的計劃之中感到高興。這項投資計劃不僅僅對俱樂部有益,更對整個社區有益,甚至對整個曼徹斯特市來說都有長遠的意義。從這項計劃我們也可以看出,曼蘇爾酋長投資曼城不是一時心血來潮,他將在這裡長久地發展下去。」
曼城的強勢崛起對曼聯的球迷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紅藍兩強爭霸的場景仿佛是1960年代的重演。「兩家曼徹斯特俱樂部甩開了其他俱樂部,他們兩家爭奪冠軍的激烈場面讓許多中立球迷大呼過癮。而且有兩家齊頭並進的俱樂部對本地足球運動而言也是好處頗多。」弗朗西斯不僅僅是代表曼城球迷這一方,更多的是代表整個曼徹斯特市的市民。「如果有兩支球隊同時在爭冠,其場面肯定要比一支球隊爭冠而另一個保級激烈得多。而且也會讓曼徹斯特整個城市的足球氛圍更濃厚。」
在弗朗西斯眼裡,有了之前的鋪墊加上曼蘇爾酋長的投資,本賽季曼城奪冠是水到渠成。「我們是名正言順的冠軍。我們展現出了球隊堅韌的風格。球員們都在球場上努力拼搏,他們比我們想像中更出色!」(董思韻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