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旅遊的靈魂
旅遊是文化的載體
回望右玉
品讀右玉
品讀右玉長城景觀之一——古堡
在中國,關於古堡有這樣的說法,「中國古堡看山西,山西古堡看右玉」。
右玉自古是中國歷史上民族戰爭的前沿陣地,戰略地位重要,長城景觀豐富,地理意義重大。
地處晉蒙兩省交界處的右玉縣,素有塞上「邊城」之稱,雞鳴一聲聞兩省。這裡地勢險要,自古為中原門戶、三晉鎖鑰。右玉作為兵爭要衝,歷史上北方遊牧民族屢屢南侵,戰事頻頻,使得歷代中原王朝在此不斷築城、築堡、設衛、駐軍屯防,與北方少數民族分疆對壘,擁有了長期的色彩斑斕的邊塞史,這段輝煌的歷史也給右玉人留下了大量寶貴的邊塞文化遺產。
晉西北右玉歷史悠久,長城文化淵源流長,長城文化體系的一部分古堡成為右玉長城文化的典型。右玉是古堡密度最大、數量最多、類型與功能最全、體系最完整的縣區之一。右玉古堡、烽堠南北分布呈縱橫交錯之勢,恰似嚴密的軍事防護網,充分反映了它們一直是面對北方遊牧民族的防線和據點,是歷史上戰爭頻繁和生存抗爭的見證和縮影,乃「中華國寶,世界奇觀」,2006年被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譽為「中國古堡之鄉」。
在中國歷史地理上,享有「中國古堡之鄉」美譽的右玉古堡群是一處全國獨一無二的景觀,走進右玉,仿佛步入了一個寫滿歲月春秋的古堡博物館。
右玉縣境內古堡星羅棋布,烽堠林立,遙相呼應,分布有古城古堡上百座之多,尤其在明朝時期構成了晉西北固若金湯的人工屏障。其中在歷史文獻中有明確記載的就有軍堡17座,民堡77座,多座,全縣近300個村莊三分之一以上現存或存在過古堡,保存較好的現在仍有14座,其中殺虎堡、鐵山堡、雲石堡、平集堡、破虎堡、殘虎堡最為著名。右玉縣境內城堡集中和完整地體現了我國古長城文化的古城堡建築文化,是全國古堡、烽堠最多的縣份之一,是名符其實的「中國古堡之鄉」。
壯美篇
右玉古堡是冷兵器時代造就的中華文明產物,現如今如矗立在北方大地上的一個個巨大的感嘆號!殘垣斷壁記載著這裡金戈鐵馬的風雲歲月,勾勒出了一幅充溢著邊塞風情的雄宏圖畫。
走進右玉,就像穿越了時空,那一座座黃色古城堡,雖經歷六百餘年自然侵蝕、人為破壞和戰火洗禮,但仍雄姿猶存,保存著原有的輪廓。
走進右玉,星點散落的古堡遺址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雄渾、蒼涼、悲壯、殘舊"。古堡雖歷經了六百多年的歲月滄桑,如今再見到這些中國最完整的軍事文化體系標本,依舊為其強烈的歷史年代感所震撼不已。
右玉古堡以威武雄壯之勢、之氣、之魂,令人嘆為觀止。這些充滿殘缺之美的城堡,大有劍拔弩張之勢,散發著從歷史深處傳遞出來的厚重之氣,宛如遺珠般依然默默矗立在鄉野間。歷經歲月雕琢,展現著難得一見的「天然去雕飾」之美,似一幅展示著波瀾壯闊的邊塞氣象圖畫,令人遐想聯翩。
這一奇異景觀壯美了右玉風光,神秘的古堡與相關的傳說散發著迷人的魅力,這樣的古堡充滿了有質地的美感,呈現出邃絢爛的神秘色彩。吸引眾多專家、遊客、攝影家、畫家絡繹不絕來右玉一睹風採,讓右玉古堡神秘和傳奇激發每個過客的無盡感喟,陶醉於這原生態文化遺產天籟般的粗獷之美、直露之美,樂不思蜀,流連忘返。
功能篇
六百多年前晉西北大地遍布軍堡、民堡,雄踞大明王朝和漠北之邊境,戰時金戈鐵馬,和則互商往來。
右玉古城堡是由邊防兵營堡和民堡組成,是戍邊將士和邊民最基本的生產、生活遺存,與古長城、古烽火臺、關隘、火路墩、墩臺等一起,構成縱橫交錯的邊塞戰爭防禦體系,可謂一座座鐵血城堡。
在右玉,修築城堡的歷史始於戰國,止於清朝。從史料記載和考古發掘的情況來看,右玉的古城堡主要有戰國、漢代和明代時期的幾個部分。右玉漢代古城遺址主要有善無故城、沃陽故城、中陵故城,現遺存古城堡大都屬於明代防禦建築。堡是過去右玉軍民的一種生存方式,將士守在邊關、軍堡,在後方築有民堡,安置家屬,同時兼有作戰和保衛的任務。
古堡承載了右玉幾百年歷史滄桑,高大堅固的城牆、寬而深的護城壕、牢固又厚實的城門以及居高臨下便於瞭望和相互增援的垛口發揮了很重要的防護和保障作用,是抗擊異族和匪患入侵的堅強堡壘,保障中原經濟發展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右玉古堡內涵豐富,視覺衝擊強烈,獨特的建築藝術遺韻,折射出的是民族智慧和文化積澱,它鮮活的載體上布滿特殊的時空感,是無法再生的文化資源及富有內涵的寫生、攝影和旅遊資源,如今成為「中國級重大文化品牌」。
作為歷史遺蹟,右玉古堡,已成為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古堡文化的珍貴實物,對於研究古代軍事工程建築、軍事防禦設施及其布局提供了實物佐證,是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形象活教材,也是呼喚文明與和平的歷史警鐘,更是中華民族堅貞不屈的有力象徵,在歷史長河中放射出民族莊嚴威武的光芒。
靈魂篇
徜徉右玉,仿佛行走在右玉千年的歷史輝煌中,逝去的歲月帶走了烽火連天的歲月,給古堡留下了巋然不動的氣勢和靈魂。
右玉古堡建築是我國歷史遺產中的璀璨明珠,風骨錚錚,浩氣蕩蕩,散發出不朽的邊塞文化光彩。這些古堡因承載著滄桑的歷史而更顯厚重,猶如一本史書,把曾經的過往沉澱在黃土牆之中。
被稱作「九邊重鎮」重要組成部分的右玉古堡以厚重的真實,佇立於回眸歷史的路上。古堡的面目雖已被歲月洗禮的蒼涼斑駁,但隱匿著數百年前的輝煌。每一層夯土都浸滿血淚、每一層夯土都書寫著滄桑、每一層夯土都見證著悽涼、每一層夯土都昭彰著輝煌,隱匿在史書裡的傳奇中,傳奇中記述著盪氣迴腸的傳說,傳說中寫滿了英勇、血淚、智慧,如同北方大地上的邊塞詩, 鏗鏘中帶著悲壯,成為無價的歷史符號。
右玉古城堡是用來抵禦戰火與災難的屏障,它多少年後孕育出的是不屈不撓的精神氣節,卻亙古亙新,永不褪色。這種精神屬於這塊土地上人民特有的秉性,正是這種不屈不撓的堅守和抵抗精神,在歷史演變的洪流中幻化成今天寶貴的「右玉精神」。
感慨篇
右玉古堡立下了赫赫抵抗外侵的護華之功,不論顏值論本色!
右玉古堡雖沒有南方的古堡豪華氣派,美輪美奐,也不及北方大部分地區的古堡官宦文化氣息濃烈,然而右玉的古堡雖不華麗、不精緻、還有些土氣,卻歷經過千百年血與火的淬鍊,功勞和長城比肩,是任何地方的古堡都無法比擬的,這就是「中國古堡之鄉」的底氣!
傲然挺立的古堡訴說那個令人感慨的時代故事,默默見證右玉的獨特的歷史地位,用執著的守望見證了新時代的和諧與榮光。
數次我站在它的腳下,看著它風蝕雨雕的模樣,聆聽著歷史悠悠的迴響,仿佛金戈鐵馬紛至沓來,沙場礪兵風雲又起。無數忠良勇士,義薄雲天滿腔熱血,多少兵俑士卒,客死他鄉,埋骨塞外。多少血肉之軀化作了氣吞山河的雄壯,多少熱血胸膛化作盪氣迴腸的悲愴。
右玉古堡經過了六百餘年的歲月堅守,抵禦過大漠的朔風,守衛過民族的尊嚴,昔日的輝煌雖然都在歲月裡鏽蝕了,但一個個凝結著烽火傳奇的古堡,卻仍閃耀著不屈不撓的精神與風骨。
旅遊篇
如今, 六百年前的風聲鶴唳,六百年前的金戈鐵馬,都隨風而逝了,留下了珍貴的文化遺產,不斷老去的古堡,如今將是一道旅遊尋夢風景線。
右玉,邊塞軍事文化為底蘊,綠色為底色。萬木競秀、千巒迭翠,萬物生靈、天人合一,此為「塞上綠洲」之絕妙;方正威嚴、兼容開放,守望相助、澤被中華,這是「中國古堡之鄉」的風採。
一堵堵殘破的城堡,一座座依然挺立的墩臺,蒼涼壯觀又恢宏,歷史的斑駁與神秘,都隱藏在古堡之中了,如果你想要親身感受古堡的魅力,穿越時空的滄桑,研究和欣賞這些彌足珍貴的古戰場古文化遺存,能帶給來客許多豐富的想像和浪漫享受,所以,要想親身感受古堡的獨特魅力,感受這裡的蒼茫豪情,在斷壁殘垣間尋覓那一段段崢嶸的歷史,千萬不要錯過右玉!
由央視一套熱播的電視連續劇《右玉和他的縣委書記》,把原始、古樸的右衛城、雲石堡、威坪堡、鐵山堡、殺虎堡、三十二長城等作為取景地;電視連續劇《西口長歌》在威坪堡、鐵山堡作為取景地,把右玉古堡呈現給全國觀眾,自此掀起了「右玉長城古堡遊」的自駕遊熱潮。
右玉縣非常「奢侈」地擁有如此多而不可複製的古建築軍事戰爭景觀。近年來按照朔州市「舉右玉龍頭、走生態之路、打長城品牌」的總體思路,右玉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長城、古堡的保護和開發利用,逐漸形成以景區開發和文化融合為主,以古軍事旅遊為精髓,以邊塞風情為特色,以生態旅遊為補充的特色旅遊開發之路。右玉古堡將走過它的滄桑,跨越它的繁盛,迎來自己全新的輝煌。
來吧朋友,右玉風景獨好!與右玉精神和邊塞文化的距離就只差一個你。(王彩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