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關縣-英姑峽-天生橋-貓路

2020-12-12 騰訊網

每到假期新聞裡全是景區爆滿的新聞,不出去心裡還痒痒。跟著戶外,避開熙熙攘攘的的人群,選擇景色不錯的西太行。

全線為橋上鄉沙灘村貓路天生橋鵝屋師家背萬佛寺老鴉坨英姑峽南掌橋上鄉丁家巖村,全程24公裡。我們走的是反路線。

第一天:橋上鄉丁家巖村-----英姑峽--老鴉坨---萬佛寺——鵝屋

第二天:鵝屋-----天生橋------貓路----橋上鄉沙灘村

英姑峽

英姑峽,面積不大,地貌獨特,酷似湖南張家界,全國各地驢友紛紛踏來。

早上抵達橋上鄉丁家巖村,下車開始爬山。

最後一位大爺是我們僱的當地導遊,今年70歲。你大爺永遠是你大爺,爬山的速度不是我們能比擬的。

爬山的起點

一段塌方的近路。

英姑峽入口極不起眼,沒有明顯指路標誌,很容易被忽略。沒有大爺的帶領下真的不好認得。

漫山遍野的連翹。

登山伊始,就有專門的臺階路,路面不寬,依勢而建,坡度很大,大部分保存完好。據說,前些年有人想開發旅遊,後又放棄,但是不管怎樣,為遊客和驢友提供了方便。

隱龍谷,什麼龍?在哪?

山峰直立如削,拔地而起。壁立萬仞的峽谷之中行走其間,行人顯得是那麼的渺小。

老鴉坨是一個原始的村落,在現在文明的衝擊下,村裡的人紛紛搬遷,嚮導說現在就剩下兩戶人家了,留下了一份難得的清淨。

萬佛寺

萬佛寺坐落於一座獨立的山頭,遠離村莊,面積很小,樓上樓下,可以用袖珍來形容,名氣很大,名聲遠揚,因廟內四周牆壁刻有無數形態各異的佛像而聞名,但大多遭到破壞,現所剩無幾。

夜宿鵝屋,海拔1400米,傳說天鵝在此落腳而得名。鵝屋處在山頂,因沒有廠礦,沒有汙染,被當地人稱為壺關縣的「小西藏」。這裡吃水比較困難,民宿的大娘說他們基本上不洗澡,對我們已經是渾身上下都是臭汗的人來說,只能用一個字「忍」。

天生橋

天橋飛跨於南北兩座危崖之間,跨度50米,高200米,寬5米,厚度10米以上,呈天然石拱橋狀。天生橋據說是迄今我國北方發現的最大的天然石拱橋。遠遠望去頗似一座巨大的山門洞開。

貓路

貓路位於山西壺關大峽谷內萬丈懸崖之上,當地人稱為天黑不能走的路,是古人去山頂的鵝屋鄉的交通要道,因其道路艱險被稱為貓路。雖說通往鵝屋的兩條公路早已修通,當地老鄉也很少再走貓路,但這條古道仍是橋上鄉去鵝屋的最佳捷徑,比繞行公路要近數十公裡。成了登山愛好者的專享之路了。

貓路雖然開在崖壁上,但路不算陡峭,靠近懸崖的一邊又大量的灌木植被,所以不會赤裸裸就看到萬丈懸崖。

來源:螞蜂窩達人精選

相關焦點

  • 遊記:走貓路,穿越天生橋
    謂「貓路」,即這條路只有貓才能走過去的意思。此路是一條蜿蜒環繞在懸崖峭壁上的曲折羊腸小徑,約有10裡地長短,非常陡峭,最寬處也就60釐米,最窄處只有20釐米,稍有不慎就有滾落深澗的危險。相傳北宋楊六郎在壺關縣受困,無路可走,一個算命先生指點說,你往北走吧。
  • 靈石驢友貓路穿越英姑峽
    幸苦俊紅哥了、其實貓路只是行程中的一部分,還有其它三個看點,英姑峽,萬佛寺,天生橋,我最期待的就是天生橋了,雖然看過的天生橋也有幾個了,可我知道這裡的才是最漂亮的,龍澍峪,平山,等等地方其實都有天生橋【遊記】5.26龍澍峪加壺口瀑布休閒一日遊【作業】4.4
  • 貓路-天生橋-萬佛寺-英姑峽兩天一夜探路歸來
    今天,雖說通往鵝屋的兩條公路早已修通,當地老鄉也很少再走貓路,但這條古道仍是橋上鄉去鵝屋的最佳捷徑,比繞行公路要近數十公裡。25號一大早我和明月驅車前往,位於山西省壺關縣橋上鄉的出發點,一路無話,歷時四小時來到橋上鄉沙灘村,選好停車地點,整理裝備,開始了兩天的穿越行程。
  • 媖姑峽、天生橋、十八缸,跟著旅行社看不到的山西南太行經典景觀
    陵川的十八缸、壺關的貓路英姑峽,這兩個成系列景點,你去哪個旅行社也找不到報價和線路,但是無論你利用頭條還是百度甚至微信搜索的時候,遊記、散文、圖片等一堆記錄讓你大飽眼福。看過之後,才覺的這些美麗的原生態線路竟然只存在於民間徒步愛好者中。
  • 再走太行:駛太行天路、觀金燈寺石窟、虐天生橋貓路
    天生橋,那是徒步者的天堂。去天生橋的路很難走,被稱為貓路,就是沒有路。有故事說,北宋楊六郎被困太行山無路可走時,仰天長嘆,手起劍落,砍在一塊石頭上,一聲巨響後,荒草叢中猛然跳起一隻野貓,直向山下跑去。故名貓路。▼不走貓路,就看不到這座天生橋。
  • 【十九大代表】趙月芳:「貓路信使」將致富經送到大山深處
    【十九大代表】趙月芳:「貓路信使」將致富經送到大山深處 山西壺關縣郵政分公司投遞員趙月芳央視網消息:鵝屋鄉地處太行山腹地,距山西省壺關縣90公裡。這裡有一條5公裡長的「貓路」,在接近90度的陡壁上「摺疊」而成,曾是鵝屋鄉18個行政村、172個自然村、近1萬人口通郵的必經之路。自1996年以來,有個人扛著一條扁擔、兩個郵袋,一年四季風雨無阻地跋涉在「貓路」上,將報紙、書信送到一個個偏僻的鄉村,把黨的聲音傳遞給大山裡的千家萬戶。他就是壺關縣郵政分公司投遞員趙月芳。這一走,就是21年。「貓路」究竟有多險?
  • 趙月芳:「貓路」上的信使
    原標題:【十九大代表風採錄】趙月芳:「貓路」上的信使 壺關縣鵝屋鄉,位於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之間,三面都是萬丈絕壁,只有一條蜿蜒於峭壁上的羊腸小徑。這條小徑,當地人稱「貓路」,約有10公裡長,最寬處60釐米,最窄處只有20釐米,是鵝屋鄉18個村、172個自然屯、48所學校、近1萬人口通郵的必經之路。
  • 鵝屋鄉有座「天生橋」,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西省壺關縣鵝屋鄉地處太行山腹地,離該鄉僅一公裡的山崖上,有一座鬼斧神工的「天生橋」。我們第一次去遊覽天生橋,是沿著一條林間小道過去的,小道蜿蜒曲折,時而上時而下,屬於放羊人驢友用腳步踏出來的碎石小路。
  • 中國北方最大天生橋,至今未被開發免費開放,它位於西太行
    太行山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就是它的壁立千仞的氣勢,刀劈斧砍的絕壁;氣勢磅礴的山脈猶如國畫;誰能想到位於太行山壺關段有個精美絕倫的峽谷,被國家地理雜誌評論中國最美的十大峽谷之一,深藏著被世人少知的天然橋梁,被稱為天生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