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雙流文旅地標刷屏!全國主流媒體深度探訪這座城市的美顏

2020-12-12 央廣網

從古風古韻的千年古鎮黃龍溪,到花團錦簇中看見飛機頻繁起降的網紅打卡地「空港花田」,成都市雙流區的文旅地標總是頻頻刷屏,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和遊客前往「打卡」。前往雙流的遊客「流量」,3年間,迅速從2017年1061.4萬人次,增長至2019年接待遊客1609.4萬人次。

近年來,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雙流底氣十足。雙流立足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和區域功能定位,高質量塑造體現雙流特色的公園城市文化風貌和天府文創之港城市美學形態,不斷加快全域旅遊示範步伐。今年9月,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名單公布,雙流區榜上有名。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以來,雙流的文旅產業和城市形態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這座城市到底有多美?11月17日,「全國主流媒體雙流行」大型採訪活動啟幕,走進雙流,深入海濱城、成都芯谷展示中心、黃龍溪歡樂田園、黃龍溪古鎮等點位,實地探尋和發現這座城市的盛世美顏和內在美。

這個破了世界紀錄的海洋館

打造西南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數米長的巨大鯨鯊、各色夢幻的水母、憨態可掬的企鵝……在成都依然可以欣賞到種類眾多的海洋生物。

可潛水,可滑雪,可以在周末和孩子們來一場海洋生物科普之旅,在雙流成都蛟龍港雙流園區,就有一座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海濱城。

據了解,海濱城融合了創世界紀錄浩海立方海洋館、具有國際賽事標準的海濱歐悅真冰場、波音737飛行體驗、海濱歡樂劇場、海濱城4DMX影院、環冰美食城等特色業態,是集旅遊、親子、教育、美食、休閒、購物等多功能於一體的城市綜合體。

讓遊客在旅遊的同時,還能盡情享受購物、美食、娛樂、休閒的樂趣。數據顯示,2018年成都海濱城累計接待2000萬人次,開業以來總接待量超過6000萬人次。如今的海濱城,不僅是成都親子旅遊排名前列的旅遊目的地,還是成都市科普教育基地,成為成都市中小學生海洋科普教育的首選。

據了解,浩海立方海洋館擁有兩項創世界紀錄的海洋觀景窗,擁有多個特色展館,遊客可以欣賞到33000餘只形態各異的海洋生物。除了觀賞海洋生物,在這裡,還可以享受潛水、乘坐半潛艇、露營海底隧道、參加科普課堂等多姿多彩的互動體驗項目,與大海進行一次親密接觸。

 聚焦雙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

這座高科技展示中心抓住你的眼球

電子信息產業,是四川省的萬億產業之一。近年來,成都市雙流區將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拓展和完善雙流電子信息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重要途徑。作為成都集成電路產業的重要載體,「成都芯谷」按照產城融合理念,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狠抓項目招商和落地。

這座產業新城未來如何規劃?全國主流媒體雙流行大型採訪活動第二站,到成都芯谷展示中心一探究竟。進入中心,大家在大型L幕裸眼3D沉浸式影院,以一種直觀震撼的方式感受到了成都芯谷的發展規劃。

除了裸眼3D設備,在展示中心內還有一目了然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水晶沙盤,一平臺八中心產業服務體系模塊的科技互動版塊,也引發參觀者的頻頻注意。

作為雙流區電子信息產業對外展示的重要平臺和窗口,成都芯谷展示中心於今年7月份正式開放,在充分展示科技化、數位化、信息化的展陳內容的基礎上,按照高品質科創空間的標準和要求,打造成為雙流區百萬平米級高品質科創空間的核心展示區域。

據了解,成都芯谷聚焦「芯網核航」四大細分領域,著力打造國家融合創新轉化樞紐、融合發展標杆和品質城市典範,引進中國電科、中國電子、瓴盛科技等產業化項目38個,協議總投資689.1億元。目前,成都芯谷現有在建產業化項目7個(芯谷載體的加速器、展示中心和國際創新中心、瀾至、中電九天、九芯微、華微、宏電、網安)、年內計劃新開工項目4個(電科、千嘉、派斯、康達)、2021年計劃新開工項目2個(芯谷載體國際總部中心、雲競),年底將建成50.5萬m2載體空間,持續提升產業承載力。

藏在古鎮旁的田園「土耳其」

感受川蜀田園的浪漫風情

隨後,媒體團來到了黃龍溪·歡樂田園。作為國內首個集田園休閒度假、田園觀光旅遊、田園戶外運動、田園科普教育等主題於一體的中國超級田園景區,歡樂田園自2019年開園後,就受到市民遊客的熱烈歡迎。

綠蔭盎然的草地上,五彩斑斕熱氣球帶你一秒穿越到浪漫又唯美的「土耳其」。來到黃龍溪古鎮的歡樂田園,市民遊客不僅能感受到川蜀田園生活的獨特浪漫,還能教小朋友學會農作物的相關知識。

作為鄉村田園項目,如何在塑造過程中脫去傳統田園產品的「土氣」?歡樂田園不僅將現代時尚與自然的野趣巧妙融合,還融入眾多田園遊樂新玩法,賦予鄉村田園主題產品時尚氣息。

據悉,?圍繞「一核兩軸五園多節點」規劃布局,黃龍溪歡樂田園在核心區域打造上,建有大河梯田區、錦城花島區、川江草海區、鹿溪牧場區、武陽茶谷區、七彩森林區、古佛花溪區七大主題區域,描繪令人嚮往的川蜀田園文化生活全景。

在農業科技館,館內的網紅巨型南瓜引得遊客紛紛打卡拍照,「巨型南瓜重達280多斤,採用的是太空育種技術。」工作人員解釋道,此外,在科技館內大家還能看到引進自以色列的滴灌技術,每個出水口的誤差僅在千分之一。

而對於傳統鄉村田園產品出現的接待設施短板問題,黃龍溪歡樂田園不僅完善了園區內外部的道路、交通等基礎設施,為更好地留住遊客,園區還特別打造了「歡樂住宿」和「歡樂餐飲」兩大板塊,展示「舌尖上的田園」與「詩意棲居」。

項目負責人表示,園區現有彩林樹屋、蜂巢酒店、帳篷酒店3種特色的鄉村民宿,花卉餐廳、稻子餐廳、牧歌餐廳等多個主題特色餐飲區。未來,園區還將繼續豐富園區業態和產品,並配合季節節點配套推出「春日踏青節」、「田園豐收節」等多個品牌活動,為遊客帶來更多元的感官體驗及遊覽樂趣。

據介紹,作為黃龍溪旅遊產業提升的重要構成,歡樂田園運營去年累計接待遊客近 200 萬人次,並先後獲得 「四川十大文旅新地標」、2019 最受歡迎文旅新地標、2019最受歡迎景區、2019年潮人榜潮人必打卡網紅樂園等榮譽。同時貢獻了數量眾多、豐富多元的就業崗位,帶動周邊數以萬計的農民增收致富,共享新型城鎮化發展成果,產生顯著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

千年古鎮黃龍溪

被譽為中國的「好萊塢」

「輕嵐疏雨小風斜,短棹石橋挽浪花。」對老成都人來說,黃龍溪古鎮絕不陌生。小橋流水,景色清幽,在炎炎夏日,成都市民會選擇驅車前往黃龍溪古鎮,在河道中戲水,成為避暑的絕佳景點。

全國主流媒體雙流行」大型採訪採風的最後一站,來到了千年古鎮黃龍溪,實地領略這座特色小鎮的景色風貌。

黃龍溪的歷史,可追溯到先秦時代。它傍水而立,因水而生。古鎮得名於梁虞《荔鼎錄》,「蜀章武二年,黃龍見武陽之水九日,鑄一鼎,象龍形沉水中」,千古一溪,故得名黃龍溪。戰國時期,黃龍溪就是扼守成都的水陸要衝和軍事重鎮。民國時期,川江河運業迅速發展,黃龍溪的繁盛更加輝煌。

古巷深深,石板街縱橫交錯,木柱青瓦的樓閣房舍……這些舒適的古鎮氣息,每年都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前往旅遊觀光,近年來,黃龍溪年旅客接待量均達600萬人次以上,成為最受遊客青睞的休閒旅遊聖地。不僅如此,電影《芙蓉鎮》、《卓文君與司馬相如》,電視劇《朱德的童年》、《海燈法師》等上百部影視片在黃龍溪選景拍攝,被譽為「中國的好萊塢」。

千年水運古碼頭,槳聲燈影夜不收。兩江從此合流,潮平兩岸賽龍舟。錦江由此低回婉轉,風正一帆,直下樂山。古鎮今夕何夕,古榕樹下,彈三花,黃龍溪一放大,就是成都人最生活的水木年華。

旅遊繁盛的背後,離不開產業規劃。近年來,黃龍溪鎮認真貫徹落實新時代文化旅遊融合發展要求,立足古鎮文化,從風貌提升、業態重構、文化復興、管理升級四大體系對古鎮進行升級煥新。以「千年水碼頭天府慢生活」為脈,華僑城傾力打造「十裡八灣·黃龍溪」新型城鎮化示範區,構建山水相依、人景相生、產居相融、文旅相合的特色文旅小鎮。

黃龍溪鎮堅持全域規劃、鎮村統籌、產鎮相融、農旅結合理念,深度挖掘自然資源、文化稟賦,形成極具川西風格的特色風貌和人文標識。與此同時,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黃龍溪鎮還從融合多元業態、豐富產業內涵、提升品牌形象等多個方面發力,助力黃龍溪成為中國新型城鎮化典範的標杆。

相關焦點

  • 全國主流媒體雙流行 30餘名記者重新發現雙流的美(一)
    從古風古韻的千年古鎮黃龍溪,到花團錦簇中看見飛機頻繁起降的網紅打卡地「空港花田」,成都市雙流區的文旅地標總是頻頻刷爆朋友圈,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和遊客前往「打卡」。前往雙流的遊客「流量」,3年間,迅速從從2017年1061.4萬人次,增長至2019年接待遊客1609.4萬人次。近年來,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雙流底氣十足。
  • 全國主流媒體雙流行 第一站來到了有33000餘只海洋生物的海濱城
    封面新聞記者 楊金祝 羅田怡 雷遠東 柴楓桔從古風古韻的千年古鎮黃龍溪,到花團錦簇中看見飛機頻繁起降的網紅打卡地「空港花田」,成都市雙流區的文旅地標總是頻頻刷爆朋友圈,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和遊客前往「打卡」。
  • 「全國主流媒體雙流行」大型採訪活動啟動
    觀賞海洋生物、探訪高科技展示中心 「全國主流媒體雙流行」大型採訪活動啟動   熱鬧的背後,離不開雙流深入推進文旅融合發展的系列舉措。近年來,雙流立足地域特色文化資源和區域功能定位,高質量塑造體現雙流特色的公園城市文化風貌和天府文創之港城市美學形態,不斷加快全域旅遊示範步伐。今年9月,雙流上榜第二批天府旅遊名縣候選縣名單。  創建天府旅遊名縣以來,雙流的文旅產業和城市形態發生了哪些新變化?這座城市到底有多美?
  • 全國主流媒體雙流行(一)這個破了世界紀錄的海洋館 欲打造西南海洋...
    金融投資網訊(記者 梅婧)從古風古韻的千年古鎮黃龍溪,到花團錦簇中看見飛機頻繁起降的網紅打卡地「空港花田」,成都市雙流區的文旅地標總是頻頻刷爆朋友圈,吸引著一波又一波的市民和遊客前往「打卡」。雙流的文旅產業和城市形態發生了怎麼樣的變化?這座城市到底有多美?
  • 全國主流媒體雙流行 這座高科技展示中心很抓眼球
    近年來,成都市雙流區將加快發展集成電路產業作為拓展和完善雙流電子信息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的重要途徑。11月17日,「全國主流媒體雙流行」大型採訪活動啟幕,30餘名來自全國各大媒體的記者走進雙流,探尋和發現這座城市的盛世美顏和內在美。採訪第二站,記者們蜂湧至成都芯谷展示中心一探究竟。進入中心,大家在大型L幕裸眼3D沉浸式影院,以一種直觀震撼的方式感受到了成都芯谷的發展規劃。
  • 飛越「城市綠心」全國主流媒體在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見證成都千年...
    身臨其中,綠意盎然,空氣清新;遠眺,正在建設的天府國際機場、天府奧體城、三岔湖等盡收眼底,一派火熱景象……8月26日上午,「70年 瞰四川——第三屆全國主流媒體航拍四川」大型採訪活動成都首站正式啟航。本次活動成都站主題為「奮進七十年 競『瞰』新天府」,由川報全媒體集群聯合成都市委網信辦共同主辦,首站跟隨成都「東進」步伐,探訪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中的「綠心之核、城市之眼」——丹景臺景區核心區。
  • 從雙流國際機場到太古裡-IFS,你所熟悉的十一座成都地標,都出自它...
    其中包含了來福士廣場、成都城市音樂廳、太古裡、IFS……等十一個成都的城市地標建築,全部由它建造。它是誰?壹從四川走向世界的「地標建造者」更是溶於日常的「美好生活伴侶」這一組遍布全城站臺的廣告牌中的城市地標,早已成為一張張「成都名片」。
  • 全國安逸體驗官走進成都武侯 探尋文旅融合發展的「武侯樣板」
    曾經有人說,到成都不去武侯不足以讀懂三國;在成都,不懂武侯不足以了解成都發展。12月27日,由四川日報.川報觀察主辦的「文旅融合看東西」全國安逸體驗官四川行活動正式啟動,來自中央級、省級等主流媒體單位的新聞記者,以及活躍在文旅領域的旅遊達人,走進武侯,了解武侯。
  • 成都這座城市的地標是什麼?因為成都,永遠在添新地標
    要說成都的「城市地標」是什麼,真的是難倒眾人,因為成都,永遠在添新地標▼(成都速度名不虛傳……)不過,成都還是有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認識一下它們吧~天府廣場一個太極雲圖(八卦圖)中部曲線將廣場自然分為兩部分,東廣場依然是一個下沉式廣場
  • 知名網絡媒體總編成都公園城市探訪完美收官!成都給他們的印象是……
    美麗宜居的成都近日又迎來一批大咖到訪!10月31日—11月2日, 「知名網絡媒體總編探訪成都建設美麗宜居公園城市」活動在成都成功舉行。來自經濟日報、湖南紅網、廣東發布、浙江發布、重慶發布、武漢發布、西安發布等的10餘家知名網絡新媒體負責人齊聚蓉城,深入體驗正在加快建設的美麗宜居公園城市!
  • 雙流用場景營造重新定義城市生活
    以賽事營城讓世界感受雙流脈動11月8日,隨著長春亞泰隊在雙流體育中心捧得2020賽季中國足球協會甲級聯賽冠軍,歷時70天的中甲圓滿落幕。賽事點燃了雙流這座城市的激情,也讓人們再次見識了成都人、雙流人對於體育運動的熱情。
  • 匯景雁湖生態健康文旅小鎮喜迎湖南20多家主流和專業媒體採風行
    「採風行」由港股上市企業匯景控股與省屬國企湖南發展集團舉辦,省內20多家主流和專業媒體隨行。一路歌聲、一路歡笑,車隊駛進衡陽市蒸湘南路南嶽機場旁的匯景雁湖生態健康文旅小鎮。花海別墅建在花浪叢中,形成「北衡山、南雁湖」大文旅格局,成為湖南省一張璀璨的文旅和人文名片。感受匯景控股強大投資開發運營實力「哇,這簡直太美了!」「喲,我們是不是來到了世外桃源?」
  • 雙流最近太6了!
    雙流榮登「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百佳縣市」,位列全國第7。建設彰顯天府文化特色、時尚舒適的天府城市候機廳重點打造集國際田園休憩、航空文化體驗博覽、文旅休閒、花田驛站等於一體的國際航空旅遊綜合體成績亮眼去年歡樂田園獲評四川省十大文旅新地標海濱城景區獲評四川省十大文旅地標
  • 成都武侯祠博物館館長謝輝:「成渝文旅新地標」不僅是景點,更是新...
    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成渝十大文旅領軍人物」「成渝十大文旅產業地標」「成渝潮流新地標」五大榜單。通過這一活動,能夠進一步激發這些新地標的引領帶動作用和輻射能力,各地加強交流協作,推動資源、技術、產業、人才互動共享,形成以成渝發展主軸為核心,聯動整個川渝地區的集群效應。」在謝輝館長看來,「成渝文旅新地標」絕不僅是景點,而是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環境下,既具有厚重的文化內核和較成熟的業態,同時文化的發掘傳承和旅遊環境已經形成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
  • 為雙流打CALL!旅遊,來這就對了~
    ,擁有全國第四大航空樞紐,雙流國際機場在全球機場中位列第24位,航線通達五大洲200餘個城市,世界的遊客和商品在這裡流動,文旅發展的人、貨、場在這裡匯聚!雙流是成都的中心城區,位於成都市南面,面積466平方公裡,人口160萬。
  • 航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排全國第四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4F級民用國際機場,位於四川省成都市雙流區,距離市中心約16公裡。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前身是1938年始建的軍用機場成都雙桂寺機場,後來劃為民用並更名為成都雙流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目前有2座航站樓,面積約50萬平方米,可滿足年旅客吞吐量6000萬人次的需求。有2條長度為3600米的平行跑道,可供A380飛機起降。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我國八大區域樞紐機場之一,2019年旅客吞吐量達5585.85萬人次,排名全國第四,僅次於北京首都機場、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雲機場。
  • 全國40家主流媒體「俯瞰」郫都 感受成都協調發展之美
    坡屋頂、青磚瓦、庭院廊柱、鏤空花窗……咔嚓一聲,在成都市郫都區三道堰鎮青槓樹村景區內,來自全國各地40餘家主流新媒體記者們紛紛航拍、360度全景鏡頭記錄下這一美景。三道堰鎮青槓樹村新農村綜合體僅僅是成都市運用統籌城鄉改革的思路和辦法,建設城鄉統籌示範城市,城鄉協調發展一個縮影。成都市已探索形成了「小組微生」新農村綜合體建設的體制機制。被幹部群眾稱為「新農村建設的4.0版」。
  • 70年 瞰四川丨期待成都「雙機場」時代 全國主流媒體「飛閱」天府...
    行至其間,忙碌的工人們正在爭分奪秒搶工程進度……8月31日,「70年瞰四川——第三屆全國主流媒體航拍四川」大型採訪活動來到最後一站——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四川在線、鬥魚、成都移動通過5G網絡進行了全程直播。
  • 2018成都女子半馬熱辣開跑,全程高顏值刷屏朋友圈
    原標題:2018成都女子半馬熱辣開跑,全程高顏值刷屏朋友圈 2018成都(雙流)女子半程馬拉松暨全國女子半程馬拉松錦標賽,今天正式在成都市雙流區開跑。三年以來,該項賽事逐漸成長為中國田徑協會銀牌賽事,並以金牌賽事作為今年的目標,助力成都「世界賽事名城」建設。 在雙流涼爽的清晨裡,5000名美女迎著朝陽,相互追逐,享受運動的快樂。經過激烈的比拼,最終來自肯亞的Kosgei Everline以1:23:53的成績獲得女子半程馬拉松冠軍,中國選手羅紅花僅以1秒之差獲得第二名,後者還斬獲錦標賽桂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