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胡八一和他的戰友們在漫天飄雪的崑崙山深處,先後遭遇火瓢蟲的襲擊和雪崩,在逃進山體裂開的縫隙後,在地下誤打誤撞發現了九層妖樓。
「一座用數千根巨木搭成的「金」字形木塔,塔身上星星點點的有無數紅色閃光,借著那些微弱的閃光觀看,木塔的基座有將近兩百米寬,用泥石夯砌而成,千年柏木構築成了塔身,一共分為九層,每一層都堆滿了身穿奇特古裝的乾枯骨骸,男女老少皆有,每根大木上都刻滿了藏族的秘文......」
——小說《鬼吹燈》中對九層妖樓的描述
很多夥伴都是通過這本小說首次聽說的九層妖樓。
後來根據《鬼吹燈》小說,粉碎性改編的電影《九層妖塔》問世,由從不循規蹈矩的陸川執導。
影片相比原著,背景設定更加宏大、風格也加入了奇幻動作成分,在特效上更是下足了功夫,有種星河戰隊的既視感,堪稱一部魔幻動作大戲。
只是電影少了玄幻盜墓的色彩,故事情節發展到後來也有點跳躍,上映後口碑並不理想,也許不叫《鬼吹燈》評分會更高一些,但那樣不曉得還會不會有6.8億的票房。
但這部電影無疑加深了很多原著迷對虛構的九層妖樓的印象,也讓更多影迷了解到在盜墓小說裡有這樣一座妖樓。
這之後,靳東和陳喬恩主演的網劇《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播出,該劇不僅將下古墓以及各種冒險拍攝得真實生動,故事情節也忠於原著,包括對小說中的場景也進行了高度還原。
其中就包括美麗中透著死亡危險氣息、可怖妖治的九層妖樓。
那么九層妖樓在歷史中是否真實存在,又是長什麼樣子呢?
02
關於是否存在,其實《鬼吹燈》作者天下霸唱在小說中也有提及。
「九層妖樓是古代魔國歷代君王陵寢的殯葬形式,青海的血渭妖樓在魔國滅亡的時候已被英雄格薩爾王摧毀了」
小說中說的血渭妖樓即指的我國青海省都蘭縣血渭草場上的一座巨大古墓。
在都蘭縣熱水鄉的血渭草場上有一條察汗烏蘇河,這條河把血渭草場分成南北兩部分。
1982年,考古隊就是在血渭草場察汗烏蘇河北岸發現了這座大型古墓。
該古墓距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在其周圍還密布著大小不等的200多座古墓,由於該墓規模最大且尤為壯觀,被考古隊稱為"血渭一號大墓"。
「血渭一號大墓」深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
墓冢呈塔狀結構,用泥土和石頭混合夯成圍牆,從上至下每隔1米,就用排列整齊的粗大柏木隔開、如蓋樓一樣,共隔成9層。
根據專家推算,修建這樣的大墓至少需要一萬人,耗時一年以上。
這座古墓在當地藏族人之間流傳著不吉利的傳說,被認為是「有妖怪的高樓」,所以又稱它為「九層妖樓」。
在當地流傳這樣一個傳說,這些古墓群曾是妖魔藏身的洞穴,而這些妖魔的老巢就是九層妖樓,任何人類進入都會被這些妖魔蠱惑心智,成為他們中的一員,而不甘屈服的人就會被直接燒為灰燼。
後來古藏族人的英雄,一生戎馬、南徵北戰的格薩爾王帶領著部族勇士與群魔展開激戰,經過連番惡戰,最終驅逐了這些妖魔。
格薩爾王銅像
格薩爾王是《格薩爾王傳》裡的人物,相傳格薩爾王是印度高僧蓮花生大師的化身,原名覺如,是藏族人引以為豪的曠世英雄。
1038年,覺如出生於一個藏族牧民家庭,幼年以放牧為生,後來受到叔父排擠,與母親被迫在外漂泊。
16歲時,覺如通過賽馬選王登上了嶺國的王位,號格薩爾,並迎娶了王妃。
此後,年輕的格薩爾王開始四處徵戰,先是降服了入侵國家的魔王魯贊,後又打敗了霍爾國的白帳王、門域的辛赤王、大食的諾爾王、祝古的託桂王、姜國的薩丹王、卡切松耳石的赤丹王等。
在統一了散落在青藏高原上的幾十個部落和小國後,完成使命的格薩爾王在母親和王妃的陪同下返回天界。
《格薩爾王傳》是藏族人從11世紀開始,集體創作的一部英雄史詩。
經多年搜集整理,最新出版的《格薩爾王全集》一套共300冊,8000餘萬的字數也超過了印度的《摩訶婆羅多》和古希臘《荷馬史詩》,是公認的人類現存最長的史詩。
《格薩爾王全集》一套共300冊,8000餘萬字
03
回到正史,經考古學家考察研究,以血渭一號大墓為首的古墓群屬於唐代早期吐谷渾王國的王室成員。
吐谷渾人原是鮮卑族的一個分支,因部族間內部爭鬥,在4世紀初期,千裡迢迢遷到青海南部草原。
而「吐谷渾」正是這個部族首領的名字,也是帶領族人立國建立政權的傳奇人物。
吐谷渾人在歷史上曾多次遷移
後來他的孫子繼位,以祖父的名字作為國號,將王國改稱為吐谷渾。
吐谷渾王國自公元417~688年在都蘭縣建都達271年之久。
都蘭縣在當時也是南絲綢之路上的歷史文化重鎮。
當時吐谷渾王國的版圖夾在唐朝和吐蕃兩國之間,領土內多元的天然條件,既能滿足遊牧民族對草場的需要,也可供農耕民族種植農作物。
被兩大強鄰環伺的吐谷渾王國
因此被當時的兩大強鄰唐朝和吐蕃所覬覦,兩邊都不願意看到對方先自己一步佔領吐谷渾。
經過多年連番大戰,國力大衰的吐谷渾在公元663年,被吐蕃攻破,吐谷渾王攜家眷逃亡,向唐朝高宗皇帝請求支援。
高宗皇帝派遣一代戰神薛仁貴帶10萬兵馬前去驅逐吐蕃,但由於屬下擅自行動、加上對壘吐蕃40萬大軍在兵力上處於絕對劣勢,結果兵敗大非川。
正所謂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一生只打過一場敗仗的戰神薛仁貴
自此,傳承15代22王、立國350年的吐谷渾宣告滅亡,故地皆入吐蕃,成為吐蕃的一個邦國。
吐谷渾也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最久的少數民族政權。
藏人作為吐蕃後裔,將古墓群視為不祥之地、將為首的血渭一號大墓稱為九層妖樓,可能和這些歷史淵源也有關吧
04
雖然包括九層妖樓在內的古墓群被當地人視為不祥之地,有妖怪,不敢輕易靠近,但並不阻礙將傳聞、詛咒通通不放在眼裡的盜墓賊造訪。
據調查報告記載,都蘭縣的古墓被盜的歷史很長,最早可追溯到清朝。
而最知名的盜墓賊,當屬抗戰時期的大軍閥,有「西北王」之稱的馬步芳。
右一:馬步芳
在馬步芳統治都蘭縣時期,曾因為缺少軍費在此處大肆盜墓,並就地冶煉黃金。
多年來血渭一號大墓周圍的許多古墓早已被嗜錢如命的盜墓賊洗劫一空,並沒有被完整的保存下來。
而血渭一號大墓,當初在考古人員的保護性發掘下,在墓葬的前兩層,發現了大量的陪葬品和陪葬動物。
眾多的陪葬品有皮靴、木碟、陶器、彩繪的木片、金飾、糧食、羅馬金幣、波斯銀幣、大量絲綢等等,陪葬的動物包括馬、牛、羊在內,遺骸700餘具。
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隊對墓地進行大規模搶險發掘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更是有一件織有薩珊王朝所使用的婆羅文體「偉大的光榮的王中之王……」字體的織錦,被確證為8世紀波斯錦,據考證目前世界上僅此一件。
在大墓南邊還發現了5條殉馬坑,出土了殉馬骸骨87具,另有多處殉牛坑、殉犬坑。
古墓主人的身份到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根據墓裡的陪葬品以及陪葬墓穴數量,可以推斷出這是一個身份非常顯赫的墓主人,很可能是某一代吐谷渾王的墓葬。
有人疑惑,為什麼當時的考古工作只進行了兩層就戛然而止了,人們都想知道後面還有什麼精彩的發現。
按照當時的說法,因為這座古墓的規模過於宏大,而保護文物的能力有限,所以考古人員只發掘了兩層,不曾深入其中,和秦始皇陵一樣。
此外,還流行著一種說法,說是在挖掘過程中經常會有奇異的怪事發生,於是便停止了挖掘。
據說有一次在挖掘第二層時,考古專家們挖到了一些做工和圖案都很好的木鳥獸,正當他們拿著其中一隻木鳥獸端詳時,木鳥獸突然活了過來,並點燃了剛剛握著它的人的那隻手。
人們一下子慌了,都怕被這隻亂竄的木鳥獸燒到自己,其它的木鳥獸此時似乎也準備甦醒,一位冷靜的考古專家觀察到木鳥獸並不能視物,於是讓大家都安靜下來,不要出聲。
當所有人都安靜下來後,那隻木鳥獸飛到了一尊神像前也安靜了下來。
這位專家連忙用紙寫到,誰動了神像的東西,交給我。
一個工人從口袋裡掏出一枚非常漂亮的玉珠,趕緊給了專家,人們慢慢把玉珠傳到站在神像旁邊的人手裡,由他將玉珠放上神臺,木鳥獸們瞬間又變成了木頭。
至此所有人再不敢輕舉妄動,考古也就此告一段落。
而看看君個人比較傾向於下面的第三種說法。
考古隊當初能夠挖掘前兩層已實屬不易,因為血渭一號大墓本身的結構就十分複雜,越到後面就越困難。
再加上此前盜墓賊的猖獗,墓穴的前兩層已經被破壞的十分嚴重了。
考古專家擔心繼續挖掘會影響古墓結構,造成坍塌,損壞裡面的文物,最終決定不再繼續進行深入的挖掘工作。
血渭一號大墓及其周邊古墓皆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如今的血渭一號大墓,已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而未挖掘的剩餘7層,也讓血渭一號大墓繼續蒙在一層神秘的面紗裡。
希望隨著科技進步,考古專家能進一步對古墓進行發掘研究,為我們揭開更多謎團。
點小程序觀看相關視頻
↓↓↓↓
*文章插圖取自網絡,如有侵權,
請留言聯繫我們刪除
「看了嗎視頻」公眾號粉絲群已建立,初心為夥伴們提供一個和睦、友善、交流的平臺。
2018年「餘額」不足,你的小目標完成了嗎?
鐘點房在女生眼裡是幹嘛的?女生們的回答有趣極了!
科幻片中的一切離我們越來越近,是福音還是災禍?
小哥被困密室,全程直播,為脫逃只能求助網友!
一個推薦短視頻的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