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少閒人如吾幾人耳

2020-12-16 貝依蓮

這裡是小貝(*/ω\*)!

初來百家村,多多指教(〃'▽'〃)~

城市人的生活節奏可真是快啊,我們邁著仿佛鼓點的急促腳步,片刻不停歇。

小貝昨晚做了個夢——

我恍惚間被喚醒了沉在心底多年的詩和遠方……

| 許是年少曾晨起坐靠在窗邊醒神時,品一杯淡有餘香的花茶,晨曦零零散散浸透進睏倦的睡眼,彼時時光正好。

| 或是輕風拂過的靜謐午後,享受著日光暖洋洋的氣息,盛一碗清涼的冰糖燕窩解暑,看方塘裡朵朵開的嬌豔欲滴的新蓮,拾海邊待孕育珍珠的貝殼,聽風鈴在空曠的夏日青空叮鈴作響。

| 又或是在夕陽餘暉下,捧在掌心閱讀的醉翁亭記時,酣醉的太守肆意豪放,席前山珍海味,好似我也置身於那一場觥籌交錯的盛宴,鼻尖真實地聞到了媽媽褒松茸湯的香味,便踩著輕快的腳步迎接靜謐的夜晚。

夢進入了夜晚,進入了屬於它的夢,而我的夢,也就醒了。

我望著窗外天光微亮,沉雲翻湧,回想著曾夢見的點點滴滴,出神……

把生活過成詩歌,而這,才是生活吧。

我們每個人,都有心裡的一片淨土,自己的詩和遠方。

就像蘇軾大家所說的——

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貝依蓮,成為更好的自己,珍惜遇見。

作者:ee

相關焦點

  •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一 默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一.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東坡的散文名篇。全文短短八十四字,有敘事,有寫景,有抒情,從容不迫,遊刃有餘。最為人稱道的,是文中表現出來的那種瀟灑自然、清奇空靈、質樸恬淡。
  • 與蘇軾同遊北宋:人間自在不過閒人平常
    這樣美好的夜晚,沒有同樂者有點美中不足,東坡跑到承天寺找和自己一樣謫居在黃州的張懷民,剛好張懷民也沒睡覺,兩個難兄難弟在中庭裡散步,在銀白月光的照耀下,東坡和懷民看到「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時月光下中庭澄澈空靈如一池清水,翠竹和松柏的倒影如水藻交橫,東坡不禁感慨「何夜無月?
  •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把一個遠離名利,生活淡泊、曠達超脫、餘韻悠悠的閒人內心活動真實地展示出來。人生苦短,懷才不遇,建功無望,入仕之時亦生退隱之心,這是古代文人普遍的矛盾。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
  • 讀翁卷的《鄉村四月》有感,鄉村四月閒人少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江南春和,花事最盛,喜事最鬧。風和日麗,鶯歌燕舞,山清水秀。水墨畫卷,詩韻江南,秀雅婉約。輕煙淡水,楊柳拂堤醉春風。江南,有陳年的弄堂、幽深的雨巷、淙淙的流水、寧靜的石橋、溫潤的古鎮。論恬靜,輕舟掠過,暮色時分炊煙升,家家飯菜香。
  • 鄉村四月閒人少,才了蠶桑又插田
    穀雨就是「雨生百穀」,這段時間秧苗初插,作物新種,田間萬物都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我們才常說「春雨貴如油」。但我仔細一想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穀雨竟然已經是春天最後一個節氣了,再過一段時間,就是立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