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一 默

2020-12-16 大公資訊

  「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耳。」(宋.蘇軾《東坡志林.卷一.記承天寺夜遊》)

  《記承天寺夜遊》是蘇東坡的散文名篇。全文短短八十四字,有敘事,有寫景,有抒情,從容不迫,遊刃有餘。最為人稱道的,是文中表現出來的那種瀟灑自然、清奇空靈、質樸恬淡。其實,此文寫於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謫黃州之後,作者在政治上有遠大抱負,卻報國無門,心情之憂鬱苦悶可想而知。但是,我們從文章中看不出一點點消沉低落。這正是蘇東坡的曠達之處。蘇軾一生,仕途坎坷,三次被貶,而他始終能隨緣自適,自我排遣,保持樂觀曠達的心態。蘇軾曾寫過一首《自題金山畫像》,用自我調侃對自己一生的遭遇作了總結:「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黃州惠州儋州正是他三次被貶之地。

  人的一生,如坐過山車,有起必有伏,有升必有降,有得必有失。重要的是保持一顆平常心,得之不喜,失之不悲,笑看得失榮辱。如果做不到的話,那麼不妨找點有益或有趣的事情,來轉移心思,排解憂鬱。哪一個夜晚沒有月亮?哪個地方沒有竹子和柏樹呢?只是我們很多人沒有這樣閒適的心情罷了。當代著名學者啟功半生坎坷,歷經不幸,幼年喪父,中年喪母,晚年喪妻,自己曾被打成右派,遭遇「文革」。有人問他,經歷這麼多磨難為何還這麼樂觀?他的回答十分簡練,又極富哲理:「我從不溫習煩惱。」

相關焦點

  • 但少閒人如吾幾人耳
    小貝昨晚做了個夢——我恍惚間被喚醒了沉在心底多年的詩和遠方……| 許是年少曾晨起坐靠在窗邊醒神時,品一杯淡有餘香的花茶,晨曦零零散散浸透進睏倦的睡眼,彼時時光正好。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貝依蓮,成為更好的自己,珍惜遇見。作者:ee
  • ...親人|散文|陸毅|佳人|張懷民|少閒人如吾|蘇軾|記承天寺夜遊
    蘇軾不僅才華蓋世,而且才思敏捷,他的文章詩詞,大多是靈感突現,隨手寫就,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毫無雕琢痕跡,卻又能妙筆生花,成就驚世佳作無數。(蘇軾劇照,扮演者:陸毅)當面對壯麗山河,蘇軾脫口而出:「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 立秋了,管他天下千萬事,閒來輕笑兩三聲,向蘇軾學習做閒人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篇記敘小文寫得非常恬淡,就是月下和一位叫張懷民的同僚,在庭院裡散步。蘇軾寫了月色如水,竹柏影子似水草搖曳。好美的一幅畫,言外之意,二人好像遊魚在水中暢遊。
  • 蘇東坡和張懷民這兩大「閒人」承天寺夜遊所留下的感悟
    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這是蘇軾寫在黃州時的一篇「日記」,不到九十個字,可要將裡面分析起來卻也是大有文章所在。這蘇軾的才思構造佩服的真不是一點點,倘若文中分成不同的角度和層次去分析,佩服之外更值得我們去學習。
  • 玩玉:幾時歸去,做一閒人!
    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唯有心「閒」下來,才能一探萬物的奧秘,知曉生命的精彩,況江山風月,本無常主,閒者便是主人。或許,「閒」,不需要有錢,而能「閒」下來,細心欣賞萬物的人,才最富有。02人生苦短,找一閒趣古人把「閒」寫作「閒」,倚門賞月,便是閒,多麼的雅致又有情趣。誠然,人生苦短,想得清閒,便須有一閒趣。
  • 與蘇軾同遊北宋:人間自在不過閒人平常
    這樣美好的夜晚,沒有同樂者有點美中不足,東坡跑到承天寺找和自己一樣謫居在黃州的張懷民,剛好張懷民也沒睡覺,兩個難兄難弟在中庭裡散步,在銀白月光的照耀下,東坡和懷民看到「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時月光下中庭澄澈空靈如一池清水,翠竹和松柏的倒影如水藻交橫,東坡不禁感慨「何夜無月?
  • 幾時歸去,作個閒人?
    把一個遠離名利,生活淡泊、曠達超脫、餘韻悠悠的閒人內心活動真實地展示出來。人生苦短,懷才不遇,建功無望,入仕之時亦生退隱之心,這是古代文人普遍的矛盾。清夜無塵,月色如銀。酒斟時、須滿十分。浮名浮利,虛苦勞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