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國都想加入中國,卻都被印度強佔了,一個至今過中國節日

2020-12-10 洋洋說史

世界上曾經存在兩個國家,一直都想要加入中國領土管轄,但只可惜力量太過於薄弱。加入中國無果後,直接被強行佔有。這兩個國家命運極為相似,他們共同成為了印度的28邦之一。分別是錫金邦和曼尼普爾邦。

先來說說錫金,曾經是一個面積達到7096平方公裡的國家,和我國的西藏地區相鄰。因此,這裡也一直接受著中國的文化傳統薰陶。錫金曾被尼泊爾短暫的入侵過,還接受到乾隆2次派遣的清軍的援助。只可惜尼泊爾走了,錫金又被英國殖民者盯上了。1861年,英國逼迫錫金籤訂條約。從此後歸英國管轄。直到19世紀初,英國殖民者才放任了錫金,此時的錫金也認識到了力量薄弱。畢竟前有豺狼,後有虎豹。錫金渴望加入大國,中國顯然是錫金極佳的選擇之一。但沒料到印度突然橫插一腳。

1975年,印度決定廢除錫金的王朝統治。並決定將錫金變成印度的一個邦,這項決議由錫金全員投票,會議確定了錫金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印度的一部分,印度的強取豪奪其實是令人不齒的。但當時美國蘇聯等多國並沒有對此表明態度,就顯得中國的反對看起來稍顯孤立無援。至於我國為何不同意錫金併入印度。在這裡也不能多說,但錫金的國王曾經確實是多次請求過我國,希望我國同意他們加入,甚至為表態度,向世界宣告錫金為中國的特別行政區,並在當地升起了中國國旗。只可惜最終還是事與願違了!

第二個國家原名曼尼普爾,這個國家佔地面積為2.2萬平方公裡,也曾經短暫的被英國殖民過。在被英國,印度等國家佔為己有之前,曼尼普爾曾經是獨立了兩千多年的強大的城邦。但因為佔地面積有限,人口數量只有2百多萬。二戰開始之後,英國迅速的殖民了曼尼普爾,和錫金一樣,曼尼普爾脫離了英國的管轄之後,曾短暫的獨立過,成為一個國家。然而,時隔不過2年時間,1949年9月21號,曼尼普爾國王巴格亞昌德在人身自由受到約束的情況下,籤訂了一份曼尼普爾從此併入印度聯邦的協議條約。同年10月,印度政府向世界宣告曼尼普爾再也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而是歸印度管轄的直轄區了。

顯然曼尼普爾人非常排斥印度的這種蠻悍的做法,畢竟曼尼普爾人認為自己的祖先是中國人,理應該歸屬中國而不是印度。走近曼尼普爾邦就會發現,當地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非常多,他們和中國人一樣尊老愛幼,和中國人一樣非常崇拜龍這種圖騰,當地著名的「桑加伊節」的背景圖就是由2條龍環繞而成的,當地人還會像中國人一樣過傳統節日,特別象徵著思想團員的中秋、端午,春節到來時,曼尼普爾人都會很忙碌。

曼尼普爾的國徽、國旗看上去也和我國的也極為相似,如果不注意,可能就誤以為是我國的了,只因為二者之間的區別只相差了一顆五角星,我國是五星紅旗,曼尼普爾是六星紅旗,國徽同理也是。從以上曼尼普爾人表現出來的生活行事作風,都不難發現曼尼普爾對於中國的親近友好。

18世紀時,曼尼普爾有一任國王曾想帶領著全國人加入印度,但是遭到了當地人的強烈反對才作罷,如今雖然身在印度,可很多曼尼普爾人卻不承認自己印度人的身份,他們不學習印度語種,卻對漢語著迷,只可惜語言環境有限。大部分曼尼普爾人都會說一口流利的英文和日常溝通的漢語。曼尼普爾人在用這種方式表示對印度強取豪奪的抗議。

如今這兩個國家和中國日漸久遠,和印度越來越親近,幾乎已經不再有人質疑它們的歸屬不是印度了,然而那麼土生土長的錫金人,曼尼普爾人卻忘記不了幾十年前發生的不愉快,他們依舊在為離開印度做努力!

相關焦點

  • 曾是中國的附屬國,鬧獨立38年,至今被日本強佔!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之一,在漫長的歲月中,我們曾多次在收復領土和失去領土中掙扎,我們曾與匈奴等遊牧民族對抗,也曾帶甲百萬御江山於宇內,提師北上,直教烏孫胡馬不敢稱王。當然,也有過被欺壓的時候,我們囁嚅著,忍氣吞聲著。每個國家都渴望獨立,也為之在努力。
  • 此國曾是中國屬土 四十年前曾想加入中國被拒 後淪為印度一個邦
    尼泊爾、不丹、印度與中國大陸之間,原為獨立國家,19世紀末葉成為英國保護國,1947年印度獨立後又成為印度保護國,1975年遭印度吞併成為錫金邦至今。    錫金古稱哲孟雄,早為中國西藏的一部分。由於其與中國有著深厚的歷史與民族淵源,錫金雖後來成為獨立的部落,但還是西藏的屬地。由錫金部落王管理,其境內的寺院仍隸屬於西藏各大寺,這種關係一直持續到1890年。    1814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開始侵入錫金。1887年,英國強佔錫金,並派駐專員。1890年英軍越過藏屬錫金,佔領中國一側的隆吐、熱納宗、崗巴宗等地,並將錫金國王朵朗傑囚禁到印度。
  • 曾想加入中國的兩個國家,如今被印度吞併,發展如何了?
    曾經有兩個和中國相鄰的國家,他們都想加入中國,但是最終的結局卻都是被印度吞併,他們究竟是誰?期間究竟有什麼故事呢?大家好啊,我是小志,今天就讓小志陪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這其中的故事吧?喜歡小志視頻的朋友,可以在彈幕上扣贊字,支持小志哦!
  • 清朝最後的附屬國,1975年被印度強佔,至今還在懷念中國
    19個附屬國,其中包括了朝鮮、越南、寮國、暹羅、緬甸、阿富汗等。這些國家後來都陸陸續續脫離清朝的統治,尤其是晚清的時候,趁著中國沉睡的時候趁火打劫的也有不少。但是這19個附屬國中有一個小國家,自始至終對中國是不離不棄,即便是中國面臨滅國亡種危機的時候,它還是以中國的附屬國自稱。這個國家就是錫金。
  • 印度強佔中國一個山村近600平方公裡的土地,村民:遲早奪回來!
    在我國西藏的阿里地區,有一個小鎮叫扎西崗鄉。它位於海拔四千四百以上,面積高達834平方公裡。但是,小鎮人口非常稀少,只有不到一千的人口,可謂是地廣人稀。然而這個小鎮中最遠的村子叫典角村,而離這個村子不足900米的地方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被印度強佔的巴裡加斯地區。
  • 過中國節日的馬六甲切蒂人,一個被遺忘的古老虔誠民族
    他們來自印度,卻過著中國的節日宗教融合在新加坡「切蒂」馬六甲人社區,走進一個世代信奉印度教的家庭裡,看到屋內竟然還設有一個天主教祭壇和一個佛教祭壇。不同的神和宗教相互融合,是這個家庭世世代代所堅持的習俗。
  • 拒絕加入中國等15國自貿區,印度「另闢蹊徑」:轉向與非洲合作
    沒能趕上參加RCEP的印度,又開始在為自己謀劃「破局之法」。據日經中文網12月7日最新報導,印度正計劃進一步提振本國的各大經濟產業,爭取未來增大對非洲等地區的出口。據悉,當前印度突然意識到自己不在RCEP自貿區的「朋友圈」範圍內,接下來與中日韓等國的貿易往來將無法享受到「減免關稅」等優惠措施,未來在亞洲地區的貿易業務將很難佔有「一席之地」。而這一難題,正是印度自己決定的結果。
  • 外媒:中國軍隊已進入此前被印度強佔的多處領土
    據《印度防務新聞》報導,印度指責了解放軍在班公湖沿岸的行動,稱解放軍拒絕從班公湖沿岸完全撤軍,還在Finger-5地區、卡克拉河地區修建了觀察哨。由於缺乏對解放軍行動的清晰感知,印度方面用了很長時間才向所謂拉達克地區增兵,後續還從毗鄰地區調動了一些增援部隊,並徵召了預備役前往。報導稱解放軍還在中印邊境一些此前被印度強佔的位置修建了哨所,在縱深部署了部隊。在所謂拉達克地區,解放軍已經進入此前被印度強佔的多處中國領土。
  • 外國人都已經喜歡過中國的節日了,不要再崇洋媚外了
    但是最近幾年中國的年味越來越淡,反而外國的什麼聖誕節、愚人節逐漸在中國盛行了了起來。很多年輕人覺得過自己國家的節日很土,過外國人的節日就很時尚、很潮。前幾天聽見幾個孩子談論美國,一直在講美國有多好,中國有多差。很難想像,一個成天生活在滿口都是外國比中國好的氛圍裡的孩子,會對自己的國家有多少濃厚感情。
  • 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硬菜,第二個中國國菜,最後一個中國人都喜歡
    炒飯:在中國街邊上這樣的生意也是火爆,人們也是特別愛吃,不僅便宜味道還很好,在中國一直都是很火爆的,很多老外也覺得這樣的美食好吃,中國最古老的小吃了,一直火爆至今,炒飯裡面還可以加入自己喜歡吃的食材。春卷:眾所周知這就是我國的國菜,這是一種民間節日吃的美食,在南方主要是春節吃得多,而在其他的地方很多都是在清明節吃,主要是家中來客了就會做春卷吃,而且流傳時間也是相當的救援不僅吃起來香脆可口,還很受人們的喜愛,就連外國人吃了也是流連忘返。
  • 世界上「最汙」的兩個節日,一個在日本一個在印度,初衷都很美好
    尤其是各個國家的節日,有的熱鬧非凡,有的平平常常,有的卻是辣眼睛。不知道大家是否聽說過印度的一個奇葩節日—潑糞節。每每提起印度,人們可能會想到阿米爾·汗的《三傻大鬧寶萊塢》、《摔跤吧,爸爸》,想到那一身黝黑髮亮的皮膚,想到當地人一言不合就開始唱跳的印度廣場舞。自由與隨性是印度人的信條,獨特的恆河文化讓他們對牛有非常強烈的崇拜感。
  • 印度青年來華後發現:中國很少談論印度,我們卻天天都在討論中國
    中國和印度都是世界上的人口大國,兩國緊緊相鄰,有過合作也有過衝突。近期兩國之間的關係是比較微妙的,大家都知道,中國和印度的邊境地區,正處在對峙的局面當中,這對於兩國之間的交流和對話,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不同的國家和區域都有著不同的風俗民情和文化底蘊,即使相鄰的國家,也是會有很大差別的。
  • 印度也會像中國一樣過清明節嗎?
    印度也過清明節嗎?每個民族都有自己所要祭奠的祖先,印度當然也有紀念祖先的日子。只不過印度的「清明節」當然和中國不同啦。(貼心提示:2018的排燈節在11月7日哦~)排燈節一般持續五天,實際上是五個相連的節日,每個節日都有各自的名稱及含義。第一個節日為元旦,即印度毗克羅摩歷新年。
  • 日本是「壽司國」,印度是「咖喱國」,那老外眼裡中國是什麼國?
    日本是「壽司國」,印度是「咖喱國」,那老外眼裡中國是什麼國?其實說到日本,大家肯定會想起的就是壽司,當然其實還有很多人會聯想到生魚片,這來兩個都是極具代表日本美食的,所以其實這麼叫也是沒有毛病的。
  • 印度最「特色」的節日,號稱是「印度新年」,喜慶程度不輸中國
    、文章類型|趣事見聞文章字數|927字,閱讀約2分鐘中秋佳節來臨,又是「月圓團圓」的日子。其實,中國人受節日的影響還是很大的,但這並不是貶義。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因此中國人有著強烈的文化自信,對傳承下來的節日文化格外重視。其實,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習俗和節日,需要代代相傳。它是一個國家「活著」的證據,特別是在一些歷史悠久的國家。更難以想像的是,一些歷史悠久的國家重視節日,比如我們的鄰居。這個國家就是印度。印度歷史悠久,繼承了許多古印度傳承下來的文化精華。
  • 中國此島曾被越南和日本強佔,現在我國奪回後一個外國人都不讓進
    西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島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構成,是中國南海陸地面積最大的群島,北起北礁,南至先驅灘,東起西渡灘,西止於中建島。此島曾被越南和日本強佔,現在我國奪回後一個外國人都不讓進。西沙群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侵犯的領土,古稱九乳螺洲(石)、七洲(洋)、長沙、千裡長沙等。珊瑚島1956年起由南越西貢政權佔領,1974年1月17日,越軍佔領了甘泉島和金銀島,1974年1月19-20日發生西沙之戰,中國乘勝收復三島而完成收回。傳言在更早之前,西沙群島也曾被日本佔領多年,古時候就有「千裡長沙」一說。
  • 中日韓等15國經濟抱團,莫迪卻拒絕加入,印度的出路在何方?
    據界面新聞報導,RCEP的籤訂讓中日韓等15國經濟抱團,形成了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其對全球經濟格局帶來的影響都是巨大的,但作為亞洲的經濟大國,擁有巨大市場和發展潛力的印度卻並未出現,這無疑是錯失良機。各國領導人視頻連線慶祝協議籤訂,莫迪卻拒絕加入,那麼印度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 亞洲歷史上第一個共和國,百年來數次請求加入中國,都被拒絕
    文/凡人  自古至今,中國一直都是東方強國,周邊小國紛紛歸屬稱臣,比如越南、朝鮮、琉球、蘇祿、緬甸、南掌(寮國)、暹羅(泰國)等等,此外還有不少國家一直請求加入中國,比如在清朝時期就有一個國家屢屢請求加入中國,但被清朝統治者給拒絕了,因為在清朝眼裡,它就是一個荒蕪之地,絲毫不考慮其
  • 至今未和我國建交的不丹,GDP不如中國一個縣,境內全是印度軍隊
    還好如今是21世紀了,人們不會再因為戰爭而流離失所,中國一直處在一個上升的階段,居民們生活的社會一片和諧,每一個人都在為了改變自己的生活而不斷的努力著。▲中國地圖但是在地球上,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如同中國一樣和平發展,還有一些國家處在地球的角落,在那裡很少有人去關注居民的生活,也很少有人去在乎這麼小的國家發展的如何。不丹就是這樣一個國家,不丹和中國是屬於鄰國的關係,但是在平時的新聞中,卻很少看到關於中國和不丹之間的友好往來。其實是至今也未和中國建交。
  • 越南什麼都模仿中國,過中國的節日就算了,還有河南省?重慶縣?
    導語:越南什麼都模仿中國,過中國的節日就算了,連地名也照搬過去!說到越南,相信我們國人對它並不陌生,可以說對越南這個國家感情複雜。越南和中國一衣帶水,文化和習俗上有非常多的相同之處,比如,我國傳統節日裡有春節、端午節、中秋節,越南同樣也有。今天,小編就帶大家走進越南,來說說越南那麼事。越南曾經是中國的附屬國,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很深,以至於今天的越南到處都有中國的影子。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越南怎麼模仿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