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西藏的阿里地區,有一個小鎮叫扎西崗鄉。它位於海拔四千四百以上,面積高達834平方公裡。但是,小鎮人口非常稀少,只有不到一千的人口,可謂是地廣人稀。然而這個小鎮中最遠的村子叫典角村,而離這個村子不足900米的地方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被印度強佔的巴裡加斯地區。
站在典角村的村頭,你甚至可以看到對面印度士兵的臉。這個村子面積有多大呢?小編算了下,這個村子因為緊挨著印度強佔的巴裡加斯地區。這個村子靠近巴裡加斯地區一邊就有接近一百公裡的長度,可想而知這個村子有多大。
但是,在印度強佔巴裡加斯地區以前,這個村子的面比現在還要大。如果你站在這個村子的西面,那裡有片接近六百平方公裡面積的土地,以前屬於典角村。但是現在卻被印度強佔。
在漢代歷史上,西藏地區的古象雄王國就開始向中央政府稱臣,每年向天子進貢。後來,此地被改名叫「阿里」,而「阿里」的意思就是領土。時間來到元代,當時阿里地區被劃分到宣政院直接管理,從此,中央開始直接領導阿里地區的政務。
因為山地陡峭,有一條獅泉河從北流入河谷,養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邊民。他們祖祖輩輩都在這個河谷中放牧。而這些牧民的後代世代生活在扎西崗鄉。山中還建立了藏傳佛教的寺廟,並且一直被扎西崗鄉牧民們所供奉。
到了鴉片戰爭時期,英國殖民伺機向侵佔我國大片領土,看中了這裡險峻的地勢。妄圖通過對清朝政府施壓,希望將此地劃為印度國土,想以此為跳板,伺機侵略我國邊疆。在被清政府嚴詞拒絕以後,英政府準備從印度派遣了軍隊入侵該地區。英國侵略者發現已經積貧積弱的清政府根本無暇顧及西南邊疆局勢,就變本加厲直接佔領獅泉河地區,並將該地區劃為印度版圖中。
二戰結束後,印度當局宣稱要繼承英國殖民者當年侵佔我國的所有領土。在1956年,印度不顧我國言辭警告,直接出兵阿里地區。一度佔領了典角村等地區,妄圖作為跳板入侵我國邊疆。
在幾次警告無效以後,我國在1962年10月,從新疆直接調遣部隊入藏,消滅了入侵的印度軍隊。我軍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上急行軍將近八百公裡,對在典角村附近的印度侵略軍形成了包圍。在合圍圈形成後,我軍將入侵我領土印度一網打盡,成功收復失地。
不甘心失敗的印度軍隊,在被我國趕出典角村後。又乘機強佔了離典角村不足900米的巴裡加斯地區將近六百平方公裡的土地。扎西崗鄉的村民紛紛表示,遲早要印度把強佔的領土收回來,這些土地是他們世代居住的地方,容不得侵略者染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