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為「用戶激勵政策」以及PanDownload開發者被捕事件,被推到風口浪尖之上的百度網盤,成為了各界口誅筆伐的對象。如果說,用戶激勵政策是百度網盤的過錯,被吐槽尚且可以理解。但在PanDownload事件中,百度網盤明明是受害者的身份,為何還會落得如此下場?究其原因,其實還是「收費」惹的禍。
縱觀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的幾次「大戰」,似乎都是「免費」者獲得了勝利。例如殺毒軟體,360的免費殺毒產品「力壓」卡巴斯基、瑞星等收費軟體,大有不收錢者得天下的架勢。
但近兩年,隨著「知識付費」、「版權付費」等潮流的影響,已經有部分網民開始接受付費購買服務、產品的網際網路新模式。然而,這一階段的教育依舊任重而道遠,百度網盤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其實,如果追溯到2012年初,網盤行業正處於「群雄逐鹿」的鼎盛時期。BAT等各大網際網路企業都將雲存儲視為下一個淘金地,紛紛涉足網盤行業。而當時,所有的網盤產品基本都是免費的。
然而,好景不長。2016年3月老牌115網盤宣布關停部分功能;4月微盤、迅雷旗下的快盤、UC網盤、騰訊微雲等陸續關停個人/普通用戶的存儲服務;7月,DBank華為網盤免費永久空間資格將被終止;同年10月,360網盤也宣布停止服務……
網盤行業免費時代的終結似乎說明了一些問題,但顯然用戶並不理解。不然,一家獨大的百度網盤為何還會默默承受著「黑心商販」的罵名。當然,可能這也怪不得消費者,畢竟大部分網盤用戶都體驗了曾經的免費服務、也沒有養成付費習慣。再加上現如今也缺少了同類產品的價格對比,看不出到底是真的貴還是真的便宜。
網盤行業一直都是「重資產」模式,就以目前「活得最好」的百度網盤為例,其不得不支出的成本包括網盤存儲成本、運營成本以及研發成本。
而網盤存儲成本又可拆解為硬體成本、電費成本和寬帶成本。根據粗略估算,百度陽泉數據中心約有4萬多個存儲伺服器,硬體成本高達近20億元,平均每TB的硬體就超過300元;數據中心每小時耗費6~7萬度電,即便以陽泉市每度0.45元的相對低電價,每年大致需要支付的電費也近2.5億元;數據中心提供雲存儲服務需向寬帶運營商繳約10萬元/GB/月的專線接入費,每年要交約4億元的網費。以最低限定標準來計算,百度網盤每年需要支出至少26.5億的存儲成本。
此外,根據三石指數的數據顯示,百度網盤的研發成本每年約在3億元。此前有報導稱百度網盤每年在僅安全技術方面的投入就高達3000萬元。再加上隨著物價不斷上漲的人工、房租水電等運營成本,百度網盤每年的硬性支出就已經高達31億元人民幣。
這也很好的說明了,那麼多免費網盤關停了部分服務、或整體服務完全是因為「虧損」不起。只有百度網盤咬牙挺了過來,並且堅持在繼續投入。
而用戶覺得百度網盤「貴」的另一條原罪,是因為現有的音樂、視頻會員價格普遍低於百度網盤,體感上覺得貴了。但用戶卻忽視了一個關鍵的「公平」條件,對比總需要放在同一維度上來測評。
以大眾最容易接觸的iCloud為例,我們來對比下同等使用空間下,百度網盤與iCoud的費用對比。
(以上數據均來自官網)
如此對比來看,百度網盤的價格也並非如大眾所說一般,貴得離譜。從客觀角度來看,網盤行業並非「掘金地」,反而是「吞金獸」,不然也不會呈現出只有退出者、沒有新進者的行業局面。
除了能夠扛得住壓力,百度網盤成為一家獨大的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在技術領域和戰略方面的前瞻性。隨著5G時代的到來,個人數據還將面臨新一輪的大爆發,百度網盤早已先行一步,開始部署從數據存儲服務到雲服務作業系統的戰略升級。部分用戶因受到疫情影響,已經成為這一戰略升級的受益者。各類辦公軟體、生活服務應用的接入,為百度網盤的發展提供了更強勁的推動力。
綜上所述,網盤行業發展至今,是天時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結果,百度網盤「一家獨大」背後的因果,也可能遠不僅文中點出的幾點淺薄理解。但網盤行業的路真的不好走,吐槽與誇獎並行,無論如何,請大家「嘴下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