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上海年味:水筍燒肉

2020-12-26 澎湃新聞

老上海年味:水筍燒肉

2020-01-21 12: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上海老底子

水筍燒肉,作為上海人家的看家年菜,由來已久。用砂鍋燒上一大鍋,要留親戚朋友吃飯的,撈一大碗加熱一下,就成一道頗受歡迎的熟悉而又陌生的年菜。東家嘗嘗,有同樣喜氣洋洋的年味,西家吃吃,也有不一樣的私家味道融入其中,吃吃聊聊,幸福年味滿滿溢溢。

關於水筍燒肉的記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怎麼可以吃那麼久,一大鍋子從除夕吃到正月十五都很正常。而且,這道菜從來不會「缺席」年夜飯。

記錄清代上海人的《滬城歲時衢歌》中就提到:「吾鄉度歲,必用山筍漸漬於水,薄切之,與肉同煮,味清而腴。筍之嫩者為繡鞋底。」

在春節前,上海人幾乎每家就開始烹製這道菜。水筍,並非竹筍、冬筍等同類品類,一般用的是福建永安筍乾。稱其為水筍,可能是因為乾貨需要水發的緣故。

多年掌勺家裡年夜飯的老人們說,泡發筍乾最好用淘米水,清水也可以,但他也說不清為什麼,只是傳統做法,琢磨是淘米水去汙效果好。而且,筍乾要浸透了才容易切得薄,越薄越容易入味。

剛出爐的水筍燒肉,絕對不是最佳品嘗期。這時候的水筍還沒有被赤醬吃透,口感可能還略脆硬。吃過幾回就會明了,這是越燒越好吃。五花肉在其中完全成了陪襯,特別是一天一天,一次一次的煮熱,最後幾乎找不到一塊完整的肉,肥肉已經化成油,瘦肉成了顆粒狀。此時的水筍卻越煮越入味,那是因為吸飽了肉汁的緣故。

為何上海人過年一定要吃竹筍燒肉,祖父輩也說不出個什麼討口才之類的道道,最最實在的原因就是耐吃耐放。燒上那麼一大鍋,過年的幾天裡,每頓盛上一大碗,或回鍋或微波爐加熱,絕不會因為過夜而變味變質。

以前沒有冰箱的時候,老人家會把一鍋菜放在室外或陽臺上。即使過年期間吃得油膩了,早上起來一碗泡飯就著一小碟水筍燒肉,胃口不開也難。

來源:看懂上海

相關閱讀

▼ 水筍燒肉攻略 ▼

水筍燒肉好吃起來,

讓你打耳光也不肯放!

食材準備

21

1-2020

五花肉 水筍 薑片 蔥段

菜籽油 豬油 冰糖 砂糖

老抽 生抽 料酒 啤酒

製作步驟

1. 選筍

筍乾分 春筍乾 和 冬筍乾 兩種,

前者較白,後者顏色較深。

秘訣 ①

要選擇口感更嫩、筍味更濃的 春 筍 幹

用淘米水提前三天泡發。

淘米水成弱鹼性,

▼ 可以完全泡除筍乾的異味 ▼

以下計量單位:

以右圖中的勺子大小為準

1湯勺 = 25ml水

2. 煸炒五花肉

加入1.5湯勺菜籽油/豆油,煸炒薑片、蔥段,

至出香且蔥姜微微變色。

下1斤五花肉,煎至表面微微起焦。

以下計量單位:

以右圖中的飯碗大小為準 1飯碗 = 250ml水

以右圖中的勺子大小為準

1調羹 = 15ml水

3. 加筍燉燒

秘 訣 ②

想要筍乾味香, 豬 油 必不可少!

放8兩春筍,加入1.5湯勺豬油。

水筍 :肉= 4 :5

秘 訣 ③

除了兩種油,還需要兩種酒:

料 酒 & 啤 酒

倒入2碗料酒和1整瓶啤酒,

加12顆冰糖、1調羹胡椒粉、生抽老抽各1湯勺。

用啤酒燉肉可使瘦肉不柴、肥肉不膩。

大火燒開後,小火燜制45-50分鐘。

濃鬱的肉香和水筍的清香充斥整個房間時,

是時候 第二次撒糖 啦~

大火收汁,加糖,形成亮色的糖汁包裹住肉。

來源:淘最廚房

上海老底子

每天為儂送上精彩文章一組

打開塵封的記憶,尋覓往昔的歲月

敘上海老底子事

憶上海老底子人

訴上海老底子情

以史明志,以啟未來

原標題:《老上海年味:水筍燒肉》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上海人的年味:水筍燒肉
    關於水筍燒肉的記憶,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怎麼可以吃那麼久,一大鍋子從除夕吃到正月十五都很正常。而且,這道菜從來不會「缺席」年夜飯。記錄清代上海人的《滬城歲時衢歌》中就提到:「吾鄉度歲,必用山筍漸漬於水,薄切之,與肉同煮,味清而腴。筍之嫩者為繡鞋底。 」在春節前,上海人幾乎每家就開始烹製這道菜。水筍,並非竹筍、冬筍等同類品類,一般用的是福建永安筍乾。稱其為水筍,可能是因為乾貨需要水發的緣故。
  • [下廚記 VIII]水筍燒肉
    先說明一下,今天講到的「水筍」,不是有些地方對「茭白」的稱呼,上海人說的「水筍」,是竹子的筍,雖然茭白也能燒肉,但水筍燒肉要好吃得多
  • 紅燒鱔筒、紅燒泥鰍、紅燒老鴨、水筍燒肉...金山這家店讓你吃出「老味道」!
    「堅持濃油赤醬老味道!」在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你能隨時隨地吃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但唯有與上海人血脈相連的地道本幫菜,才最能犒勞資深饕客那刁鑽的口味。一口就是濃油赤醬的老味道汁濃色顯、重油、湯鮮、味香
  • 不俗不瘦筍燒肉
    其法為:「夏初,林筍盛時,掃葉就竹邊煨熟」,因「其味甚鮮」,故美其名曰:「傍林鮮」。他的看法顯與「蘇門四學士」之一的黃庭堅相近,黃氏在《食筍十韻》即云:「大都煮菜皆如此,淡處當知有珍味。」清代的童嶽薦更進一步指出:「筍味最鮮,茹齋食筍,只宜白煮,俟熟,略加醬油,若以他物拌之,香油和之,則陳味奪鮮,筍之真趣盡沒。」可見對於筍這一「至鮮至美之物」,文人雅士們特愛其本味,不容與他物相混。
  • 山貨鮮在一筍間,筍乾這樣處理燒肉更香,筍清脆肉軟爛,甜而不膩
    筍乾燒肉是一道經典上海特色菜,風味相似於紅燒肉講究濃油赤醬,色澤醬紅、口感香甜而不膩,尤其是筍乾清脆爽口、搭配五花肉的軟爛入味,入口妙不可言。筍乾是一種藏著地道農家味的山貨,比鮮筍拿來燒肉還要耐嚼好吃,其不但質嫩味鮮、清脆爽口還富含豐富的纖維素,可以促進腸道蠕動、助於消化,筍耗油、正好去些肉的油膩,也提味且豐富口感,一般還會加些色澤鮮豔的青紅椒,增加賣相又解膩,下酒亦下飯。
  • 筍燒肉時,需要事先焯水嗎?牢記1點技巧,筍清脆鮮香肉香醇厚
    ,這便是春筍,春筍的口感脆嫩鮮香,非常適合搭配肉類烹飪,其中筍燒肉便是很經典的做法,將春筍搭配牛肉上鍋煮一煮,筍清脆鮮香肉醇厚味美,整道菜餚的口感都特別的豐富美味,每次我用這個方法做的菜都能得到家人的一致好評,家人特別喜歡吃,當然了做筍燒肉也有技巧,下面我便將做法詳細分享給大家。
  • 【上海味道】鮮是鮮得來!上海人舌尖上的筍味
  • 春來筍味第一鮮
    又是一年春節到,春來筍味第一鮮。舊時上海,到了春季,竹筍、毛筍滿街都是;夏天,上海人喜歡用扁尖筍燒冬瓜火腿湯、扁尖炒毛豆;冬季天氣寒冷,燒一大砂鍋筍乾㸆肉,可以吃上幾天 。冬筍有「金衣白肉,蔬中一絕」之美稱,新鮮冬筍切開,汁水隱約可見。冬筍最經典的燒法是加點土豬肉片旺火急炒,一碗肉片炒冬筍端上桌來,筍片清甜,肉片鮮嫩,被大家一搶而光。
  • 上海金山這家店讓你吃出「老味道」!
    >色正味美!上海菜未必就是大餐館做的才是好吃也許真正能代表上海美食文化的卻是這些藏在小馬路上的店...「堅持濃油赤醬老味道!」在上海這個國際化大都市,你能隨時隨地吃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但唯有與上海人血脈相連的地道本幫菜,才最能犒勞資深饕客那刁鑽的口味。
  • 關於筍的二三事
    (圖片來自於購筍網店:若谷家集)說起來,曾經郵購過一次苦筍,沒有焯水,就燒了排骨,那次排骨本來火候極好,可惜筍的苦味簡直無敵,堪稱一次非常失敗的烹調,至今對苦筍心有餘悸。但是美食聖地樂山的朋友告訴我,樂山當地愛用苦筍焯水後燒肉片湯,味道鮮美,我尚不敢嘗試,出於對樂山餐飲的尊重,先記下來,或許未來可行。
  • 【年夜飯】必不可少的臘筍燒肉,猴好吃!
    為了過年餐桌上的這道臘筍燒肉,今年咱早早就買來了上好的臘筍,前幾天又買了一刀年豬肉,用年豬肉來燉臘筍,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年豬肉的肥肉更油潤、瘦肉更鬆軟,配上嫩嫩的臘筍,經過長時間的燉煮,肉中滿是筍味,筍中滿是肉味,並且吃到嘴裡,肥肉酥如豆腐,瘦肉鬆軟不柴,吸足了肥油的筍絲則是又香又嫩,真心太惹味了咯!
  • 酸筍正宗做法,隔天就能吃,酸脆鮮嫩醒脾開胃,燒肉吃味道特別好
    導語:酸筍正宗做法,隔天就能吃,酸脆鮮嫩醒脾開胃,燒肉吃味道特別好雖說一年四季都有筍,但相對來說春筍的口味以及價值都更為豐富,所以每年的春天我家都會屯上許多的筍吃,春筍不僅可以直接吃,而且還能將其醃製成酸筍,既能延長了保存的時間,而且更加豐富了口感
  • 樸味 | 年茶飯 · 燒肉
    接著就是熱熱鬧鬧做年茶飯,大多榆林人都從炸丸子燒肉開始準備,割幾斤膘肥肉厚的豬肉,去大市場現磨些調貨面,回到家砍肉剁肉的聲音,鍋碗瓢盆碰撞的聲音,架起油鍋滋啦啦的聲音,家人剝蔥搗蒜揀豆芽閒聊的歡樂場景,還有從廚房傳來的撲鼻香味,匯聚成豐富美好的年味。
  • 大叔家的上海菜:油豆腐燒肉,香氣撲鼻,軟糯味美,家人愛吃!
    油豆腐燒肉,是道紅燒菜,大叔第一次吃到這道菜,是在湖州。湖州菜有一特點就是紅燒,以前吃得很清淡的我,因為家裡多了個湖州人,逐漸學會了湖州的紅燒菜,也逐漸習慣了吃稍重口味的菜。所以我家調味品什麼最費,無疑是醬油了。油豆腐也稱油泡,是潮州菜中一種常見的烹調方法,油豆腐在北方稱之為豆腐泡,南方稱之為油豆腐。
  • 大塊吃筍,是一種幸福(沈嘉祿)
    大橋頭戴烏氈帽的老阿公還告訴我一樁奇事:老臺門外的阿四頭,到竹園裡蹲著大便,結果被躥出來的竹筍頂破肛門,翹辮子哉。此事放在今天,肯定被渲染成人與竹子的「斷背」。毛筍曬成幹後由鄉下人挑著擔銷往城裡,過年前拿出來在淘米水裡浸泡幾天,使之發軟,並有一股酸嘰嘰的味道,並不好聞。幾天後,就會有人肩荷長凳串街走巷地吆喝:切水筍呵……切水筍是頗有看頭的,手藝人用安裝在凳子頂端的小鍘刀飛快地將水筍片切成極細的筍絲。手段高明的藝人才能切得細,切得細才能攬到更多的活。弄堂裡的娘兒們是很會傳閒話的。
  • 愛吃筍的轉起來!〉福建筍,12種家鄉味
    ■來自:福建生活(如有不全,請見諒)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若要不俗又不瘦,最好餐餐筍燒肉
  • 不俗也不瘦,天天筍燒肉--24小時滾動新聞--人民網
    ■ 百花釀嫩筍  文 / 邵建華 錢以斌  「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這是蘇東坡的名句。後人「續貂」:不俗也不瘦,天天筍燒肉。竹筍的地下莖會橫向延伸,那就是鞭筍。鮮的鞭筍略帶苦味,一般是用鹽醃製成鹹筍,滬上叫它為行(讀HANG音)鞭筍、扁尖筍,用竹簍子裝著,到夏天多泡淡後用來做湯,鮮味很足。當老鴨煲風靡滬上時,扁尖跟著走紅。據傳上世紀末上海一家杭州菜把老鴨煲做成了看家名菜,另一家上海菜館想模仿,試做了好幾遍,到頭來總覺得味道就差那麼一點,反覆研究,認為問題出在扁尖筍上。
  • 竹筍故事||筍為什麼這樣鮮嫩,原來是竹子賣的萌
    植物學家說,大約有五百多種竹亞科植物的幼芽都可以稱為筍,其中可以食用的筍就有二百多種。江浙地區,春天最先上市的叫燕筍,比燕筍晚的哺雞筍,嫩白如截肪,甘香最肥美。這些都是燉醃篤鮮的好材料,華女士上期介紹用鹹肉鮮肉加竹筍和百葉結,本地朋友以為除此之外,還要加點萵苣筍,上海人稱其為香萵筍。
  • 東北農村兒時的年味 是「炸丸子 燒肉」的味道
    說起年味,非農村莫屬了。東北農村的年味更是二足的濃。三十年前的東北農村,相比如今的年味更濃更甜。當然,如今東北農村依然延續著一些古老的習俗。臘月二十三,從小年那天開始,家家戶戶送灶王爺「上天」了,供奉灶王爺為保一年不缺吃不少喝。
  • 【筍宴】竹鄉地道農家竹筍做法,已經傳遍每個廣寧人
    筍類以文筍、甜筍、籬梗筍、毛筍、勒竹筍、苦筍和大竹筍等20多個竹筍品種為主。其中尤以文筍、甜筍、苦筍和大竹筍居多。吃貨們做好大吃竹筍的胃口準備沒有。筍仔是眾多竹筍當中,最為竹鄉人喜愛的一個品種,但是你知道那個產區的筍仔是最美味,最正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