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馬高鐵終止,對中國海外高鐵項目有何啟示價值|新京智庫

2021-01-20 網易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文 | 新京報智庫特約撰稿 鍾飛騰

  2021年1月1日,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政府發表聯合聲明,正式宣布終止啟動了兩年的吉隆坡至新加坡350公裡鐵路建設項目。

  聯合聲明說:「鑑於新冠疫情對馬來西亞經濟造成影響,馬來西亞政府對馬新高鐵計劃提出幾項改動意見。兩國政府就這些改動意見舉行數次討論,但無法達成協議。」

  據報導,導致項目終止的直接原因,是新加坡不同意馬方在吉隆坡機場建設一個站點的要求,新加坡認為此舉將威脅到新加坡的航空業和地區樞紐地位。

  儘管該項目不是中方主導的「一帶一路」項目,但是具有債務壓力下基建項目失敗的典型特性。尤為重要的,新冠疫情成了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鑑於新冠疫情對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債務構成巨大壓力,分析該項目,對於我們進一步研判疫情可能對「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影響具有參考意義。

  馬新高鐵項目推進一波三折

  按照設計,馬新高鐵有15公裡在新加坡一側,並將從吉隆坡到新加坡的時間,從原來4小時縮短至90分鐘。馬新高鐵項目終止之後,馬來西亞只能將其延伸至國內的柔佛州新山(該市緊鄰新加坡,僅有一橋之隔)。

  馬新兩國還於2020年8月籤署協議,預計2026年建成4公裡長的柔佛州新山-新加坡跨境輕軌系統。馬來西亞旅客在馬方武吉查卡站換乘地下鐵後,再進入新加坡北部的兀蘭北站。而修改後的馬新高鐵方案,成了斷頭路,只能在吉隆坡銜接上2019年7月重新啟動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後者是多年以來各方爭取的亞歐互聯互通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支持的東南亞南北貫通鐵路的組成部分。

  該項目取消後,可能對總投資約374億元人民幣的中老鐵路(中國寮國鐵路項目)也會產生複雜的影響。2016年12月開工的中老鐵路,是兩國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寮國「變陸鎖國為陸聯國」的標誌性項目,全長400多公裡,預計2021年12月底建成通車。有論者分析,如果中老鐵路不能延伸至東南亞的經濟中心,那麼這條鐵路的價值將大打折扣。

  2010年9月,馬來西亞總理宣布建設馬新高鐵項目。自2013年批准以來,馬新高鐵項目歷經波折。據媒體2016年報導,由於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間談判進展緩慢,有可能將項目招標過程推遲到2017年,開工時間推遲到2018年。一旦推遲,項目成本將超出目前400億至600億令吉(97億至145億美元)的估計。而在2007年,德國西門子首次提出這條線路設計方案時,估計成本僅為80億令吉。

  

  ▲ 圖片來源: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陸路交通管理局年度報告 2016/2017》

  2016年12月18日,在時任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見證下,馬新雙方籤署了吉隆坡-新加坡高鐵協議。

  2017年2月28日,新加坡選中總部位於洛杉磯的世界500強建築工程顧問公司AECOM,讓其負責吉隆坡-新加坡高鐵基礎設施新加坡段的完整設計,合同額預計2460萬新元,約合1.2億人民幣。

  而在馬來西亞一側,中國和日本被認為是強有力的競爭者。2017年9月,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在開工建設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之後,很樂觀地表示將積極競標連接接龍破和新加坡的高鐵項目。而日本方面則由東日本鐵路公司、住友株式會社、日立和三菱重工等組成財團,日本國際協力銀行也助力日本公司,將為馬來西亞提供兩級融資方案,一部分用於建設資金,一部分用於鐵路運營服務。

  馬來西亞政局變動影響基礎設施建設

  按照日本亞洲經濟研究所學者的測算,馬新高鐵通車後,到2030年每年對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經濟帶動力分別約15.9億美元和6.4億美元,雖然直接效應並不明顯,但高鐵將在旅遊業、供應鏈和零售業領域創造就業和增長機會,新馬雙方的勞動力市場的匹配度會進一步提高。

  不過,馬來西亞的基礎設施建設很快因政局變動而出現不確定性。2018年9月,當選馬來西亞總理4個月的馬哈蒂爾正式宣布,鑑於財政緊縮原因,馬來西亞無法擔負造價已高達270億美元的原高鐵項目方案,希望推遲與新加坡的這一高鐵項目。此前,兩國政府已經就延期此項目進行多次溝通。與馬來西亞新政府急於擺脫納吉布的政治經濟遺產不同,新加坡的態度是較為慎重的。最終,雙方同意延遲至2020年5月31日再啟動該項目。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2019年4月,在第九屆新加坡-馬來西亞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雙方發表聯合聲明,重申進一步維護兩國關係穩定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自1965年新加坡從馬來西亞獨立出來之後,兩國關係一直齷齪不斷,存在著供水、領海劃界、空域管制等爭端。不過,時任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仍然強調,加強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互聯互通有重大益處。新加坡和馬來西亞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2018年新加坡向馬來西亞出口330億美元,從馬來西亞進口428億美元。新加坡是馬來西亞最大的遊客來源地,馬來西亞每年有120萬遊客訪問新加坡,為新加坡第四大遊客來源地。

  新冠疫情衝擊下,基建項目受拖累

  新冠疫情暴發後,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經濟均遭受重創。亞洲開發銀行(ADB)預測東南亞經濟體整體增速從2019年的4.4%下跌至2020年的1.0%,其中馬來西亞從4.3%下跌至0.5%。4月中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將東協5國的經濟增速從2019年的4.8%下調至2020年的-0.6%。

  2020年6月,世界銀行將馬來西亞2020年的經濟增速下調至-3.1%。8月,馬來西亞議會通過決議,允許馬來西亞新政府的債務負擔提升至佔GDP的60%,以便緩解疫情對企業的衝擊。

  另外一個不利因素是,馬來西亞政府在制定預算時依據的原油價格約為每桶60美元,而2020年上半年全球能源市場經歷160年來前所未有的暴跌,下半年雖有回升,但全年油價也只維持在50美元左右。此舉也令馬來西亞財政收緊。

  新冠疫情衝擊下,經濟形勢的進一步惡化拖累馬來西亞政府對基建項目的支持。

  

  ▲ 圖片來源:新京報網

  2020年9月初,新加坡新任交通部長王乙康在演講中表示,新冠疫情幾乎摧毀了新加坡的航空業,樟宜機場已失去約50%的空中聯繫和95%以上的定期旅客服務。王乙康強調,新加坡不能想當然地認為,新冠疫情完全控制後,新加坡仍將是航空樞紐。不過,新加坡當時仍然對延遲至年底再議的新馬高鐵項目抱有期待。2020年9月10日,新加坡航空集團宣布裁員4300名,約佔其員工數的20%。此舉令新加坡政府更加重視航空業發展前景,在與馬來西亞政府談判時態度趨於強硬。

  2020年10月中旬,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訪問馬來西亞,同馬來西亞外長希沙慕丁舉行會談。王毅表示,中方將繼續鼓勵中資企業投資馬來西亞,深化「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積極參與馬來西亞重大項目建設。

  2020年12月10日,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與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就馬新高鐵項目進行了視頻電話會議,闡釋了雙方的立場,並表示將在適當時候通過聯合聲明宣布高鐵項目的磋商進展。此時,利益相關方基本可以確認雙方要放棄該項目了。儘管IMF預測,2021年新加坡、馬來西亞經濟增長率分別將達到5.0%和7.8%,但財政壓力加大阻礙了雙方在跨境基建項目上的投入力度。

  新加坡優先確保航空業發展

  在新冠疫情之後,新加坡的顧慮首先表現在如何確保航空業的發展。

  儘管吉隆坡和新加坡的航程就1個小時,但算上檢驗檢疫和提前到港的時間,搭乘航班往返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總耗時將遠多於1個半小時,即高鐵往返兩地時間。另外,從馬來西亞柔佛州到吉隆坡的高速公路約4個小時,如果搭乘汽車從新加坡去往吉隆坡,耗時更多。

  從時間成本選擇出行方式,便捷排序依次是高鐵、航空和高速公路。另外,按照相關測算,國際航空業至2024年才能恢復至2019年水平,疫情改變了新加坡方面對航空業長期形勢的評估。

  與航空業緊密關聯的是金融和旅遊。新加坡金融業在全球排名靠前,不僅大量依賴於歐美資本和制度安排,也有賴優越的地理位置。而從地理位置和金融制度看,吉隆坡也有優勢。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差距主要在於政策和人才。

  按照設計,馬新高鐵客流量每小時1萬人,如果建成,對沿途物流和人流的影響極大。面對房價和生活成本高昂的新加坡,一部分金融產業和高端金融人才就會被高鐵分流到吉隆坡,開啟更加對稱的雙城模式。此外一部分中低端產業也會轉移到與新加坡對面的馬來西亞。

  長期而言,新加坡可能擔憂馬新高鐵建成後經濟產業布局的變化。從中國的經驗看,高鐵將大幅度降低出行的時間成本,改變了經濟產業和人員流動方式。自2018年上半年高鐵項目延期以來,新加坡同樣擔心馬來西亞的產業布局變化,關鍵一項是2019年7月馬方繼續推進了東海岸鐵路建設。可以預期,在鐵路系統布局更加完善之後,馬來西亞的有效市場空間大幅度拓展,將有利於馬來西亞的經濟升級和競爭力。

  此外,與馬新高鐵終止不同,中國公司承建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在暫停之後,仍得以良性推進,這表明中方確實是本著互利共贏的態度推進與沿線國家的基建。中國是2020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且正積極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充分利用來自中國的投資以及融資,對於馬來西亞而言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 鍾飛騰(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地區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編輯:柯銳 實習生:餘丹 校對: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新馬高鐵項目涼涼?新加坡要求馬來西亞作出賠償|王乙康|馬來西亞|...
    新加坡交通部長王乙康4日在該國國會表示,新加坡政府在與馬來西亞政府就新馬高鐵(新隆高鐵、隆新高鐵、新馬鐵路)項目進行談判時,無法接受馬方提出的有關去除高鐵資產管理公司的「特別重大變更」,這導致了該項目被終止。
  • 「新加坡」變「新山」:馬新高鐵計劃正式告吹
    隨著高鐵協議終止,雙方將遵守各自的義務,並進一步採取必要的措施;根據協議,馬來西亞必須向新加坡做出賠償。要賠多少?項目賠償金是各方關注的重點,鑑於項目談判多年且已經取得實質進展,賠償金額須彌補新方的投入且數額不低。
  • 取消新馬高鐵 重啟中資項目談判,馬哈蒂爾意欲何為?
    中馬互為友好鄰邦,一直保持著密切的經貿投資合作關係,給兩國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中方願同馬方繼續保持密切合作。馬來西亞本月初完成了史上首次政黨輪替,馬哈蒂爾(MahathirMohamad)再次上臺執政尚未滿一個月,這個國家已然發生了許多重大的變化。在與馬哈蒂爾有過長期交往的絲路智谷研究院首席顧問馮達旋教授看來,馬哈蒂爾取消新馬高鐵項目「並不驚奇」。
  • 馬來西亞與新加坡高鐵計劃終止
    馬來西亞總理穆希丁和新加坡總理李顯龍2021年1月1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取消連接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與新加坡的高速鐵路項目,原因是雙方未能在截止日期前就項目改動達成一致。聯合聲明說:「鑑於新冠疫情對馬來西亞經濟造成影響,馬來西亞政府對馬新高鐵計劃提出幾項改動意見。
  • 中美高鐵項目終止內幕揭秘 美國西部快線高鐵線路圖
    聲明中說,美國西部快線公司違反與中國鐵路國際公司美國公司籤訂的有關協議,單方發布終止項目合作的消息,這一行為是錯誤的,不負責任的,我們表示反對,並已依法進行交涉。  此前,西部快線在其官網發布公告稱,正式終止與中國鐵路國際(美國)有限公司為建造美國高速客運鐵路而組建合資公司的一切活動。
  • 中日韓競標新加坡-吉隆坡高鐵,馬總理體驗中國高鐵模擬器
    報導稱,三國均展出了高鐵運行模擬裝置,前來視察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分別進行了操作。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的報導顯示,納吉布體驗和試駕了中國的高鐵模擬器。此前據新華社報導,新馬媒體和一些業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馬新高鐵主要是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競爭,中方在馬來西亞有一些優勢。
  • 新馬高鐵告吹,只是馬來西亞悲哀政壇的縮影
    在扼控國際黃金水道馬六甲海峽的馬來半島沿線,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國家,它們均自稱自己是亞洲大陸最南端,這就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 就在今年1月1日,馬來半島上發生了一件大事,雙方領導人同時宣布,計劃連接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和城邦國家新加坡,並途經馬六甲州的新馬高鐵項目正式取消。
  • 馬新高鐵項目再生變數,馬來西亞政府決定單獨興建高鐵
    馬新高鐵項目再生變數,馬來西亞政府決定單獨興建高鐵 鄧雪梅/央視新聞 2020-11-26 06:23
  •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有信心奪得吉隆坡-新加坡高鐵項目
    中國駐馬來西亞大使:有信心奪得吉隆坡-新加坡高鐵項目 據新加坡《南洋視界》2月10日報導,中國政府駐馬來西亞大使黃惠康表示,中國有信心奪得往來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雙坡高鐵」項目。
  • 中日競爭馬新高鐵 專家稱對中國戰略意義重大
    雖然韓國和法國也表現出參與馬新高鐵項目的意願,但日本共同社報導直接點明:日本在與中國爭奪高鐵訂單!多方有意競標馬新高鐵規劃中的馬新高鐵全長約350公裡,設計時速300公裡,投入運營後有望大幅縮減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通勤時間,即從現在約5小時縮短至約90分鐘。
  • 日本新幹線緊盯中國海外高鐵項目搶訂單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日本在海外不遺餘力推銷新幹線最近取得了一些進展,儘管有關項目仍未最終確定,但日媒已經樂觀地刊登報導:「日本有望獲印度首條高鐵訂單」「泰國總理:最終目標或是新幹線」。近年來,中國高鐵出口帶來的競爭壓力讓日本有些喘不過氣來。
  • 馬新高鐵中國來了!打通泛亞鐵路重要一環
    小絲前面發過幾篇文章,專門介紹了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情況。如今,有消息傳出來,中國高鐵要競標新馬高鐵項目。  從中國高鐵走出去開始,日本一直是一個如影隨形的強有力對手。有輿論不免猜測,中日兩國商業競爭的背後是否還有政治因素。
  • 歷時5年三任首相,命運多舛的馬新高鐵,終是無奈花落去
    30,000就業機會;2個營運商:馬新高鐵將由2家不同的營運商OpCo International 及 OpCo Domestic公司經營;規劃的馬新高鐵線路圖2國權管理各站和設施:大馬的管理單位是馬新高鐵項目公司(MyHSR),新加坡的管理當局則是陸路運輸局。
  • 泛亞鐵路斷尾之痛,馬新高鐵破局幕後
    泛亞鐵路斷尾之痛,馬新高鐵破局幕後什麼是泛亞鐵路的「斷尾之痛」?當前寮國、越南與泰國的泛亞鐵路工程正在進行中,按照原定計劃,如果馬新高鐵建成,將連接中國昆明到新加坡的路線,屆時將對沿海地區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而馬新首都之間的無縫連接也有望改善吉隆坡的經濟活力,並提升全球宜居城市的排名。同時,在高鐵車站附近規劃興建新的城鎮,綜合房屋開發、可負擔房屋、教育設施和科技園等,可帶來更多的價值,但馬新高鐵計劃的破局意味著泛亞鐵路斷尾。
  • 韓國訪馬爭取高鐵項目:不了解中國狀況 但比日本更有競爭力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張驁】儘管馬來西亞新隆高鐵計劃還未開始招標,但已經獲得了各方的廣泛關注。新加坡《聯合早報》6月16日報導稱,繼中國和日本之後,韓國也派代表到馬來西亞爭取新隆高鐵項目。韓國提出的營運成本是其他國家的65%。換言之,若由韓方負責此項目,將可減少35%的營運成本。
  • 外媒:中國高階「遊說團」赴新馬力爭新隆高鐵項目
    新隆高鐵項目原先是由馬來西亞陸路公共運輸委員會(公交會、SPAD)和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聯合提出的計劃。這支中國高階「遊說團」這次前來,計劃前後會見兩個單位,可見做足準備。提及中方此次派員來馬的目的,消息稱,隨著公交會主席賽哈密早前訪問中國相關單位,中方這次可謂「回訪」,但真正目的與爭取新隆高鐵脫離不了關係。
  • 韓國將與中日競標馬新高鐵 稱願轉讓全套技術
    姜鎬人稱,韓國過去從法國引進高鐵技術,但過去10多年已成功發展出自己的技術,包括建設系統、車廂製造、信號設計、運作管理等。 他指出,韓國長約380公裡的首爾——釜山高鐵線路類似馬新高鐵所設計的高度,他相信這些經驗可應用在馬新高鐵項目上。「雖然我不了解中國在高鐵工程上的狀況,但與日本相比,韓國所提出的營運成本會更低,更有競爭力。」
  • 馬來西亞新加坡隆新高鐵計劃夭折
    中新社吉隆坡1月1日電 (記者 陳悅)馬來西亞總理署和新加坡總理公署1月1日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因在去年12月31日最後期限前無法就項目調整達成協議,隆新高鐵計劃正式失效。 聲明表示,因經濟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馬來西亞政府對該計劃提出數項調整建議,但馬新兩國政府經過多次會談仍無法就項目調整達成協議。「兩國將遵守各自的義務,就高鐵計劃終止採取必要的措施。」
  • 中資財團競標652億吉隆坡至新加坡高鐵 曾參與墨西哥高鐵
    《南華早報》昨日(12日)報導,參與墨西哥高鐵項目投標的中資財團原班人馬,準備參與東南亞首個高鐵建設項目,連接吉隆坡和新加坡,價值約652億人民幣。除了中國鐵建領頭的財團以外,日本JR東日本交通公司、法國阿爾斯通、德國西門子均有意參加競逐。 去年中國鐵建和中國南車組團競標墨西哥高鐵項目獲得成功,後墨西哥宣布取消這個價值37.5億美元的高鐵項目。
  • 馬來西亞毀約千億高鐵項目,將與中國重新談判~
    新馬高鐵項目線路示意圖這條預計耗資將超百億美元的高鐵項目引起了德、法、韓、日、中等國的極大興趣,其中,中國又以其先進的高鐵技術和豐富的建設經驗成為該項目最熱門的競爭者。馬來西亞華總中委會曾在今年4月以10大理由,籲請政府把擬議中的馬新高鐵計劃交由中國負責承建落實。這10個理由分別是:地緣政治、技術與安全、實際累積數據、春運高峰期零意外、融資、東鐵效應、一城兩園三路、技術轉移後援服務、泛亞鐵路及「一帶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