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競爭馬新高鐵 專家稱對中國戰略意義重大

2021-01-13 騰訊網

日本外相岸田文雄6月2日與到訪的馬來西亞副總理扎希德會談時提出,希望在連接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的馬新高鐵計劃中採用日本的新幹線技術。

就在一周前,中國鐵路總公司總經理盛光祖在吉隆坡也表示,希望與馬來西亞就馬新高鐵加強合作。

雖然韓國和法國也表現出參與馬新高鐵項目的意願,但日本共同社報導直接點明:日本在與中國爭奪高鐵訂單!

多方有意競標馬新高鐵

規劃中的馬新高鐵全長約350公裡,設計時速300公裡,投入運營後有望大幅縮減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和新加坡之間的通勤時間,即從現在約5小時縮短至約90分鐘。

該鐵路是東南亞地區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項目之一,預計投資約為120億美元至150億美元。

面對如此大單,日本政府可謂拼盡全力。扎希德訪日期間,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副首相兼財務大臣麻生太郎5月30日分別與他進行會談,談話中無一不推銷日方的新幹線技術。

扎希德對此回應含糊。他6月1日與岸田文雄會談僅提到,期待日本參加馬新高鐵競標,但並沒有對日本能否拿下高鐵大單做出評論。

與此同時,中國也是馬新高鐵的極有利競爭方。

今年3月21日,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將在吉隆坡大馬城投資20億美元興建區域總部,這裡正是規劃中馬新高鐵的馬方終點站。

5月24日,盛光祖訪問馬來西亞時稱,希望進一步發展中馬兩國在鐵路方面的友好合作關係。中國高鐵在技術、裝備、性價比方面具有優勢,安全方面有保障。

除中日兩國外,有意參與馬新高鐵競標的還有法國和韓國。雖然項目招標尚未開始,但各方已經開始暗暗角力。

「中日將展開最後對決」

從技術、經驗等方面考慮,中國和日本已成為競爭的大熱門。新加坡《海峽時報》4月12報導稱,定於2017年一季度進行的高鐵競標中,中日將展開最後對決。

《海峽時報》稱,對馬來西亞而言,由於大部分路線位於其境內且需承擔巨額費用,政府更關注性價比更高、且在資金籌措方面更便利的中國方案。

當然,也有媒體報導說,新加坡對在車輛和信號系統方面經驗豐富的日本企業抱有好感。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高級研究員胡逸山對新華社記者說,馬新高鐵競標時無非考慮兩個方面——性價比和安全性。

「日本經營新幹線多年,技術成熟,給人傳統印象是比較安全。但中國高鐵後來居上,建設速度快、涵蓋面廣、造價相對便宜,」他說,「馬來西亞目前難以取捨。」

他認為,難以做出選擇也是該項目建設一拖再拖的重要原因之一。馬新高鐵原計劃於2015年開工,並於2020年運行。目前來看,預計2017年才會確認合作細節,2018年才能動工。

對中國戰略意義重大

從中國高鐵走出去開始,日本一直是一個如影隨形的強有力對手。有輿論不免猜測,中日兩國商業競爭的背後是否還有政治因素。

胡逸山認為,這種情況難以避免,「商業投資本應與國家間關係分開,但實際上極為困難」。

觀察人士指出,對中國來說,馬新高鐵項目不僅對中國高鐵走出去有重要的商業意義,還打通了泛亞鐵路重要一環,有助落實中國「一帶一路」構想,戰略意義同樣重大。

而對日本來說,競推高鐵技術只是兩國爭奪亞洲行業優勢地位的縮影,發電、港口和道路基礎設施都是潛在競爭領域。日方認為贏得這些領域的項目將對中國的發展產生一定遏制作用。

印度學者巴傑帕伊5月3日在日本外交學者網站發表文章稱,地區大國通常會利用經濟發展擴大其在地區和全球的影響力,最可能的競爭領域就是地緣經濟。

他在文章中說,接受投資的國家將是競爭的重要受益者,因為它們可以利用中日之間的較勁,爭取到最有利的投資條件。(新聞晨報 (微博))

相關焦點

  • 馬新高鐵中國來了!打通泛亞鐵路重要一環
    小絲前面發過幾篇文章,專門介紹了中國鐵路「走出去」的情況。如今,有消息傳出來,中國高鐵要競標新馬高鐵項目。  從中國高鐵走出去開始,日本一直是一個如影隨形的強有力對手。有輿論不免猜測,中日兩國商業競爭的背後是否還有政治因素。
  • 中日競爭泰馬高鐵 泛亞鐵路逐漸成型
    近日,據日媒《日經新聞》報導,泰國與馬來西亞政府正計劃修建一條連接兩國首都曼谷和吉隆坡的高速鐵路,中日兩國公司或將再次正面競爭。根據泰國交通部部長Arkhom透露,他希望能夠儘快與馬來西亞方面協商,讓外國參與這項鐵路修建工程的形式。目前,擺在兩國面前的難題是,到底是要在「中國或日本間二選一」,還是同時藉助中日兩國之力。
  • 港媒:中企競標馬新高鐵具優勢 對「一帶一路」意義重大
    【環球網報導 記者 任梅子】據香港《文匯報》11月18日報導,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昨日在北京表示,中國企業高度重視馬新高鐵項目,希望參與相關建設。馬新鐵路是連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高鐵,將來也是泛亞鐵路中線的一部分,中方一直致力於推動本地區的互聯互通,而中國企業高鐵技術水平也很高,在世界上名列前茅,乘坐時幾乎感受不到噪音,其他國家的一些十幾年前建設的高鐵與中國現在建設的高鐵差距也很大,希望中國的高鐵能走出去,為更多國家提供高水平、高質量的交通運輸服務。
  • 中國或將在新一輪泛亞高鐵競賽中勝出
    在泛亞鐵路的大背景下,近兩年東南亞高鐵建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去年12月,新馬政府正式籤署新馬高鐵項目,計劃今年招標。儘管多個國際企業表達了投標意願,但在外界看來,這個項目終究還是中日兩國的競爭,另外,泰國與馬來西亞政府正計劃修建一條連接兩國首都曼谷和吉隆坡的高速鐵路,同樣也是中日兩國公司的正面交鋒。
  • 中日高鐵競爭為何這樣火?
    原標題:中日高鐵競爭為何這樣火?   據日本媒體報導,日本國土交通大臣太田昭宏定於22日前往印度,與印方商討基礎設施建設和旅遊領域的合作。行前,太田昭宏在東京公開表示,將在訪問期間,向印方介紹日本高鐵「新幹線」的優點。
  • 中日法德等競標東南亞首個高鐵:連接吉隆坡和新加坡
    馬方需要一個安全且能提供最佳價值的高鐵系統,在建造時開銷很少並不意味著能長期節省開支。  籌建中的馬新高速鐵路,將連接馬來西亞吉隆坡和新加坡,全長約350公裡,工程投資約為120億-150億美元。這是東南亞地區首個高鐵項目,也是泛亞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高鐵「走出去」和「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 韓國將與中日競標馬新高鐵 稱願轉讓全套技術
    馬新高鐵爭奪戰已經日趨白熱化,繼法國、德國、中國及日本宣布有意競標後,韓國成為了最新加入這一爭奪的國家,而且韓國還承諾,願意把高鐵技術轉移給馬來西亞,是後者可以擁有自有品牌的高鐵系統。 姜鎬人稱,韓國過去從法國引進高鐵技術,但過去10多年已成功發展出自己的技術,包括建設系統、車廂製造、信號設計、運作管理等。 他指出,韓國長約380公裡的首爾——釜山高鐵線路類似馬新高鐵所設計的高度,他相信這些經驗可應用在馬新高鐵項目上。「雖然我不了解中國在高鐵工程上的狀況,但與日本相比,韓國所提出的營運成本會更低,更有競爭力。」
  • 中日高鐵交手全記錄:日本反思賣太貴
    有意思的是,今天日本共同社的報導這樣「自省」道:在印尼爪哇島高鐵建設項目的競標中,中國以雄厚財力為背景提出攜手國企鐵路公司的計劃成功獲得訂單;而日本的車輛等價格較貴,僅靠一直以來強調的技術優勢來競爭似乎遇到了瓶頸。日本的反思和苦惱顯然源於最強競爭對手——中國帶來的壓力。一般有高鐵可賣的市場,就一定少不了中日兩者的競爭。
  • 中日韓競標新加坡-吉隆坡高鐵,馬總理體驗中國高鐵模擬器
    報導稱,三國均展出了高鐵運行模擬裝置,前來視察的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分別進行了操作。據新加坡《聯合早報》18日的報導顯示,納吉布體驗和試駕了中國的高鐵模擬器。此前據新華社報導,新馬媒體和一些業內分析人士普遍認為,馬新高鐵主要是中國和日本之間的競爭,中方在馬來西亞有一些優勢。
  • 中國南車和北車將合併 專家稱有利高鐵研發及"走出去"
    中國南車和北車將合併 專家稱有利高鐵研發及"走出去" 2014-10-28 18:42:5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彭大偉)中國交通運輸部主管的中國交通新聞網28日發布消息稱,已從相關方獲得確認,中國南車、中國北車將進行合併,「但合併的具體時間和方案尚未獲證實」。
  • 美媒:中日競爭磁懸浮列車
    美國彭博社11月24日文章,原文:中日競爭高鐵未來主導權日本和中國正在競相建造一種新型超高速磁懸浮列車,試圖證明他們掌握了這項具有巨大出口潛力的技術。一些短途和試驗性的磁懸浮列車已經投入運營,但亞洲前兩大經濟體正在競相開發世界上第一條長途城際鐵路。
  • 中日法德爭搶高鐵機遇 中國高鐵「後發先至」
    【環球時報報導 駐法國、德國特約記者  姚蒙 青木 特約記者 蘆荻 張怡然】中俄高層近日籤署「高鐵合作備忘錄」,初步達成修建北京通往莫斯科的高鐵意向。「坐高鐵去莫斯科」勾起很多人嚮往和猜測。中國鐵路專家王夢恕19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和全球其他擁有高鐵技術國家相比,中國高鐵目前造價低、速度快,性價比很高。
  • 泛亞鐵路格局——中國建設泰國高鐵的潛在意義
    地理位置戰略意義  由於地緣因素的影響,泰國一直處於整個東南亞的風口浪尖。而中國在泰國建設高鐵,不僅僅是從經濟利益上考量,同時也涉及到戰略布局與政治博弈。  整個東南亞是由11個國家組成的龐大群體,陸地面積約為457萬平方公裡。其中與中國接壤的有越南、寮國、緬甸三個國家。
  • 日本新幹線緊盯中國海外高鐵項目搶訂單
    日本新幹線以歷史久、安全性好聞名,但相比之下,中國在建設速度、造價等方面有很大優勢,而且中國的高鐵工程往往還有其他規劃作依託。在外界看來,高鐵出口不僅與商業利益有關,也關乎國家榮譽和地緣政治。由於擔心中國成功在東南亞建設鐵路網,有日本專家甚至建議「即使零元中標也應該拿下訂單」。「中國到哪裡,日本就到哪裡」,一名中國專家這樣總結日本在海外推廣高鐵的辦法。
  • 石齊平:中國高鐵伸入中南半島有戰略意義
    鳳凰衛視11月25日《石評大財經》,以下文字實錄為石齊平點評中國高鐵伸入中南半島的戰略意義:安東:針對在香港的媒體當中,我們也看到這樣的報導,繼中緬油氣管開通之後,中緬之間的高鐵,中國部分的路段已經開工了,另外中國和寮國,中國和柬埔寨的高鐵項目也已經進入了論證階段,估計在2020年之前三條高鐵都可以建成通車。
  • 被中國高鐵反超後,法國巨頭不甘心,斥資488億元加入競爭!
    被中國高鐵反超後,法國巨頭又有新行動標題二:近些年來,早已成為「國家名片」之一的中國高鐵,因為在技術、性價比等方面具有越來越高的優勢,因此在全球的市場份額也不斷增加,令日本、德國和法國等多國高鐵巨頭的市場份額受到擠壓。其中,曾在全球高鐵市場份額中佔據第一的法國阿爾斯通,被中國反超之後,如今已經降至全球第三。
  • 中日競爭高鐵未來主導權
    鐵路專家表示,如果日本和中國能夠按期完成並推出長距離項目,將給他們在出口下一代高鐵技術時帶來優勢。這事關兩國在全球價值2萬多億美元的鐵路基礎設施市場上的份額。
  • 新馬高鐵終止,對中國海外高鐵項目有何啟示價值|新京智庫
    尤為重要的,新冠疫情成了壓垮它的最後一根稻草。鑑於新冠疫情對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債務構成巨大壓力,分析該項目,對於我們進一步研判疫情可能對「一帶一路」建設帶來的影響具有參考意義。  馬新高鐵項目推進一波三折  按照設計,馬新高鐵有15公裡在新加坡一側,並將從吉隆坡到新加坡的時間,從原來4小時縮短至90分鐘。
  • 日本「跟風」單邊制裁中國涉朝企業 專家:中日關係進入「新常態」
    據《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25日的記者會上表示,內閣會議決定對中國、納米比亞等國的6家企業、兩名個人進行資產凍結的制裁。理由是這些企業和個人通過僱用朝鮮人,或者進口朝鮮煤炭,對朝鮮核開發等提供了支援。菅義偉稱,「將繼續要求朝鮮為解決問題而採取具體行動」,這是追加制裁的主要目的。
  • 新陸權時代的中國高鐵大戰略
    自2009年以來一直關注高鐵的發展,2011年曾發表《高鐵與中國21世紀大戰略》和《高鐵對國內發展的戰略意義》,其觀點已引起學術界、政府部門和媒體的廣泛關注。 以高鐵為代表的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與向西開放緊密結合會有力地推動歐亞大陸的經濟整合。 當年日本人和歐洲人建高鐵時,沒聽說誰非要跟著建。而中國建了高鐵,就引起其它大國的強烈反應,這是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