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兵後人何處在 馬河又有新傳說-走訪社旗縣饒良鎮樊寺、樊營...

2021-01-18 騰訊網

圖文:黃炳貴

春至夏來,大地一片金黃,連綿起伏的大田麥海隨風飄蕩,麥浪滾滾;綠樹成蔭的村莊星羅棋布,鳥語花香。沐浴著早晨的陽光我驅車往南,一邊欣賞著家鄉即將麥收的美景,一邊念叨著眾多村莊中的我要走訪的村莊樊寺!

我要到樊寺了解樊氏家族的來攏去脈,古往今來。

順路南下,走過郝崗孟崗和劉崗,穿過丁莊來佛寺,在南邱莊村西往右一拐即到了金黃麥海簇擁,綠樹掩映的美麗鄉村――樊寺。

樊寺村好象初春的少女剛從睡夢中醒來恬靜美麗,古樸典雅漂亮。勤勞的村民有的已經在家門口忙碌,有的在村路上走動。我忙停好車,見有村民出來就上前問道:樊寺村是否都是姓樊的?村民哈哈一笑:樊寺村沒有姓樊的都是姓曹的!我又問樊寺村真的有個寺廟嗎?村民答曰:有,在村西。但早已扒掉,蕩然無存。

我又問:為啥村名叫樊寺,而沒有姓樊的呢?村民熱情的說:村西二裡地樊營村有姓樊的,你可去打聽。

我驚嘆中帶著驚喜再次驅車往西,穿過麥海夾道不多時來到樊營村旁。在村口我發現一座漫水小石橋,看古石橋我就想到樊營可能是個古村大村。

看罷古石橋走不多遠就到了樊營村,把車停好,站在村口張望:樊營村是個大村,村中鮮花盛開,樓房林立,乾淨的農家院果樹飄香,明清時期的古屋依然存在,老學校記載著當年的喧鬧,新房舍顯耀著現今的富裕小康。

在村中見到一位李姓大哥,問及樊營的來歷和樊氏家族的後人。他笑容可掬的熱情說道:「樊營村有姓樊的二十多家,佔村民的五分之一。樊營村現今住的大戶姓氏就是李氏家族,其它有姓曹的、姓王的、姓趙的和姓樊的等等十幾個姓氏。

聽老輩們傳說明末清初,這裡住紮著樊總兵所帶的兵將及家族,周圍村莊都是樊總兵的家產土地,樊營、樊寺和河西岸的樊莊都是過去樊氏家族的居住地,後來不知咋的,樊家族人好象四處奔波,大都遠走他鄉了,村西馬河西岸有個樊家老學究你可去打聽他關於樊家的情況。」

樊總兵?樊莊?馬河?老樊家老學究?我告別樊營村民步行在村中轉了一圈後就走出村莊來到樊營的村西馬河故道。

上圖就是樊營村西的馬河和橫跨馬河的紅磚拱券橋。

我在馬路東岸踏步尋蹤覓跡,聽村民指引我看到了馬河東岸高高土崗上的樊家先祖墓園。

順馬河河道走走,我就撫今思昔。今年疫情期間,我從苗店順馬河北上又南下,徒步來回近百裡走訪察看了馬河上遊和中遊的地形地貌和馬河岸邊的傳奇故事,寫出了《馬河散遊記》一至五集發表在《鄉土賒旗》公眾號上,引起了眾多讀者的強烈反響!今天想不到我走訪樊營等村時再次行走在馬河河道,原來馬河流經這裡往南不遠就和淠河交匯流入唐河,流向漢江長江歸於大海!

這是馬河下遊,這裡肯定有著更傳奇故事傳於民間。果不其然,我在到達樊莊看到了樊莊的古村新貌也見到樊家老學究樊老先生。

樊老先生正在做飯,見我來忙起身給我講起了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樊老先生說:過去很早以前,俺樊家聲名顯赫,威武雄壯,人財兩旺,在這馬河兩岸,方圓百裡是個響噹噹的大戶舒坦人家。

相傳樊家老祖從山西洪洞縣南遷這裡後,勵精圖治,勤勞勇敢,耕讀傳家,仁義忠孝家族家規,善良誠信族人教條,積善之家必有餘慶!俺樊家老祖培養成一位能文能武智勇雙全的曠世奇才,後被朝廷重用,欽封大總兵官職,下管十三州,統帥百萬兵!位居高官,榮歸故裡,蓋起了樊家大院。守衛樊氏家族的兵將近千,在河東岸現樊營村址設立兵營,住紮守護樊家一家大小和幾千頃好地良田。又在樊營村東修寺廟一座,起名就叫樊寺。

樊總兵教育他的四個兒子耕讀傳家,守好基業,和睦鄉鄰,報孝國家。四個兒子後來功成名就,更加富裕強盛。

樊總兵老爺子慧眼識珠,看到村東自北向南的河水清澈甘甜,河兩岸地肥草青,適宜養戰馬,種馬和梨田鈀地的幹活馬。於是他從北方引來數萬匹良種好馬和軍營中的眾多戰馬放於河水岸邊。一時間這條河,萬馬奔騰,咴喚亂叫,牧馬人騎在馬上,手摯長鞭,東奔西跑,忙於給樊家放馬牧養,牧馬人順河北上一直走到苗店再往北直至北山前,所以後來人們把這條河就叫馬河,是俺樊總兵買馬放馬而得此名的。

樊總兵又在河東岸現樊營後邊圈起跑馬場,修起跑馬道,一直通到北邊安莊來佛寺。現在樊營後邊那塊地還叫馬連坡,往北大道就叫馬道。又在村西南興建菜園,以供應樊氏家族和兵營中兵將們食用。可見當年俺樊家多麼富裕強盛顯赫,熱鬧非凡!

後來朝廷聽信奸臣讒言,讓樊總兵西路遠徵駐守邊關,在交戰中犧牲。捎回家書給他後人:好好種田,永別做官!

樊總兵的四個兒子就勤儉持家,安分守己,在老家樊莊樊營和樊寺村安居樂業,但又怕奸臣使壞,樊家後人慢慢四處逃難避險,走到那裡就在那裡繁衍生息了!所以雖說有樊莊和樊營樊寺三莊都以樊姓命名,就是這個原因慢慢的樊寺樊家後人遷走了,樊營的樊家後人有的遷到了湖北襄樊的樊坡和唐河縣的桐崗,七裡河和樊莊了。至於苗店樊氏家族的先祖是從樊營遷到北邊的雷莊後又遷到苗店居住的!

總的來說俺樊家現在遍布全國各地,往日永不做官的家教早已隨著時代的變遷而廢止,現在俺樊家可謂人才濟濟,輩輩出富豪,代代有大官,人丁興旺已發展到將近二十世,在全國百家姓排名也是名列前茅,十分顯赫榮耀!

聽著老先生侃侃而談,我欣喜萬分,我今天不僅了解了樊氏家族的古往今來,而且又聽到了有關馬河的又一古老傳說。可喜可賀,沒有白來呀!

告別古村,再次祝願樊寺樊營樊莊三村民繁榮昌盛,福壽康寧!樊家越來越好,永遠欣欣向榮,蒸蒸日上!

2020.05.16走訪歸來於苗店。

作者簡介:

黃炳貴,生於1961年8月,微信名彼得,快手號「紅塵聊哥」,籍貫河南省社旗縣郝寨鎮大石橋村,現在苗店街經營手機店。年少輕狂,行走江湖償盡甜酸苦辣;暮年葉落歸根回故鄉,愛尋蹤訪古寫傳奇,閒雲野鶴,自得其樂。

作者往期文章導讀:

1、黃炳貴鄉村系列文章導讀(共103篇)

鄉土文學《鄉土賒旗》(Hometown Sheqi)發布

總編 | 趙華勝

總顧問 | 王學章 王書義 梁銅勳 劉永科

特約作者 | 張曉輝 侯麗萍 劉尚鈔 張春雨 苗松克黃炳貴

特約美編|穆青冬

(所有排名不分先後)

圖片版權均歸原創作者所有

◆◆◆

原創授權

相關焦點

  • 行走鄉村‖社旗縣郝寨鎮石莊走訪見聞
    黃炳貴鄉村訪古系列文章導讀:1、【尋蹤訪古憶家鄉】(一)社旗縣郝寨鎮大石橋村的古老傳說2、【苗店訪古】苗店老溝劉村的故事3、【興隆周邊】饒良龍泉寺的神奇傳說4、】走訪饒良鎮清淨寺17、【黃炳貴-鄉村訪古系列】走訪饒良三裡魏村18、【黃炳貴-鄉村訪古系列】走訪苗店鎮常莊仝家大院19、【黃炳貴-鄉村訪古系列】走訪苗店鎮胡樓村20、【黃炳貴-鄉村訪古系列】走訪張營村關帝行宮21、【黃炳貴-鄉村訪古系列】走訪饒良鎮孟橋村22、【黃炳貴-鄉村訪古系列
  • 楝樹不在人心在 歲月不在美德在-走訪苗店鎮楝莊村
    楝莊距苗店鎮三華裡,一條馬河使苗店鎮與楝莊隔河相望。早就聽說楝莊過去有個黃楝樹,黃楝樹下住著善良的村民,有著古老的大宅院和教人不誨的古老傳說。我一大早走進楝莊,一探究竟。一進楝莊村我看到路兩旁都是新蓋的樓房,別致的小院,乾淨的街道和多彩多姿的壁畫讓人耳目一新,心曠神怡,多美的鄉村!
  • 社旗縣饒良鎮:兩代「崗」人的幸福觀
    央廣網南陽12月15日消息(記者 彭華 實習記者 程海舟 通訊員 宋同傑 封文昌)說起幸福是什麼,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講解,對於家住位於河南省南陽市社旗縣饒良鎮東大崗邊緣的村民來說,也是如此。「幸福就是有個遮風避雨的場所,一家人平平安安,和和睦睦我就知足了」,說起幸福,12月11日,80多歲的李萬林不自覺咧著嘴笑開了花。
  • 社旗縣鄉鎮管道燃氣利用項目在郝寨鎮通氣點火
    2020年12月2日上午,社旗縣鄉鎮管道燃氣利用項目通氣點火儀式在郝寨鎮舉行。社旗縣委常委、縣政法委書記李哲宣布鄉鎮燃氣通氣並帶領主席臺領導點火。社旗縣人大副主任劉元眾、社旗縣人民政府副縣長韓嶺、郝寨鎮黨委書記關劍偉等出席點火儀式並發表熱情洋溢致辭。
  • 社旗縣朱集鎮的傳奇廟宇-郭庵寺
    今天去尋訪社旗縣朱集鎮西北十裡地的郭庵寺尋蹤訪古,不訪不知道,一訪頓覺驚奇:深居偏遠鄉野,看似貌不驚人的郭庵寺原來竟是歷史名剎,具有傳奇故事的明代廟宇!郭庵寺在社旗縣朱集鎮尚莊附近當你從社旗縣城乘坐去朱集田莊的公交車時,到耿莊東崗下車向北走兩華裡就看見高高土崗脊上有一個蒼松翠柏掩映下的廟宇――郭庵寺。
  • 「總兵」後人有擔當:主動取消2萬餘人的集體祭祖活動
    每年春風解凍,萬物復甦,位於欽北區平吉鎮永隆村的楊總兵墓,都會如期迎來總兵後人的集中祭拜。農曆二月初十,該鎮永隆、廣平、大田坪等村以及外遷至南寧、北海、貴港等地的族人2萬多人準時相約而來祭拜先祖,一時間人山人海、車來車往,蔚為壯觀。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今年的楊氏春祭面臨了前所未有的新情況。
  • 社旗縣駐村幫扶工作2020年8月份圖文概覽
    社旗縣下發了《關於開展夏季送清涼活動關心關愛駐村幹部的通知》,組織各派出單位和鄉鎮(街道)黨(工)委對658名駐村幹部進行慰問,給他們送去藿香正氣水、板藍根顆粒、夏涼被等防暑用品,配備必要的降溫設備等物資,全力做好駐村幫扶幹部的服務保障工作。夏季「送清涼」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已走訪慰問駐村幹部560餘人次,發放生活用品及降溫設備價值20餘萬元。
  • 想馬河頭桃花源(遊魯山想馬河)
    據說「一瀑連九潭」是想馬河的主要風景,上遊有通天門瀑布。下遊瀑與潭相連。共九潭連接,沿山谷成階梯狀分布,氣勢非凡。據說,有關想馬河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聽一位賣小吃的老人說,相傳王莽篡權,追殺劉秀。劉秀逃到堯山腳下的一條河流時,坐騎體力不支,竟累死河邊。
  • 遊魯山想馬河
    據說「一瀑連九潭」是想馬河的主要風景,上遊有通天門瀑布。下遊瀑與潭相連。共九潭連接,沿山谷成階梯狀分布,氣勢非凡。據說,有關想馬河名字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聽一位賣小吃的老人說,相傳王莽篡權,追殺劉秀。劉秀逃到堯山腳下的一條河流時,坐騎體力不支,竟累死河邊。
  • 湖南一老人自稱是清朝總兵後人,並拿出腰牌證明,專家說是國寶!
    在歷史不斷推進過程中,有許多具有劃時代意義與價值的東西保留了下來,也正是因為這些東西才讓我們看到了這些東西背後的歷史。這些東西被稱之為文物,也是國家重點保護的對象,因為一旦有了這些文物就能夠從中探尋到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發生過的一切。
  • 福建水師提督金門總兵陳謝勇
    如今,歷經250多年的風風雨雨,「墓導碑」仍完好屹立於世,但陳元寬之墓地究竟在何處,至今仍是個謎」。         南澳「懷遠將軍陳元寬的墓導碑」,是墓主之子清金門總兵陳謝勇所建的。其實,這處清乾隆「墓導碑」,正是他留給後人解謎的提示,也是他供後裔尋找祖墓留下的線索和印證的憑據。這道謎的關鍵,是與陳謝勇的從軍之路密切相關的。因此,先讓我們了解陳謝勇的生平事跡吧。
  • 能徵善戰的清代武將 海壇總兵洪範尋蹤記
    虎崆山上,洪範總兵的墓靜靜地躺於山頂,四周風聲呼嘯,樹木葉枝瑟抖,空谷陷入沉思,似乎仍在回味那金戈鐵馬的歲月。總兵墓坐西南向東北,依山勢而築,平面呈「風」字形,佔地面積有1000多平方米。墓室雙壙,呈屋式,三合土構築;墓前闢有三級埕臺,兩側分列石翁仲、石馬、石虎、石羊,還有八角形石獅望柱一對。
  • 清朝總兵官職有多大?清初清末能一概而論嗎?
    這不,湘鄉收藏家易邵白老人,就有一塊祖傳下來的總兵腰牌。該牌為銀制,正面寫著「總兵腰牌」,背面用篆體寫著「令」字。長僅半個手掌,十釐米左右,寬在兩三釐米。老人說,這是他的叔高祖易文光隨老湘軍奉調前往東北參加甲午戰爭,抗擊日本,退役後帶回來的。傳了一百多年,很珍貴。
  • 蘭祺故事 | 「銀樹寺」的傳說
    泥溝鎮滕樓村西有一棵茂盛的百年銀杏樹,據孫景平老人介紹:此處原是一座很大的廟宇,當地人都稱其為「銀樹寺」。
  • 總兵故裡——堡子巷
    十一月,山海關總兵趙率教入援遵化陣亡。崇禎三年(1630)正月,後金兵攻打永平府,身體漸愈的宋偉奉命接任山海關總兵之職,隨兵部尚書梁廷棟、馬世龍入援永平府。七月,收復永平四城,宋偉進「太子太保」,蔭一子錦衣衛正千戶。崇禎四年(1631)七月,「大凌河城戰役」打響。八月初四,皇太極以數萬鐵騎包圍大凌河城。九月,山海關總兵官宋偉等援大凌城,敗於長山(今遼寧錦縣東南)。
  • 夢裡水鄉「蓑衣樊」
    傳說羅國俊來到樊家村,正是農忙時節,只見細雨霏霏,和風習習,三五農人身被蓑衣,在田間勞作。後人遂將樊家村稱為蓑衣樊。2013年始,發展立體、生態種養50畝稻田養蟹項目取得成功,今年新推廣稻田養蟹300餘畝,稻田有效基質肥蟹、魚蟹排洩物還田,種養一體,優勢互補,有效地深化了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內涵,稻田蟹成為了蓑衣樊新的特色旅遊商品,每年國慶節期間,舉辦釣蟹比賽,遊客遊覽量和參與量成倍攀升。
  • 從靈光井到傳說中的「八寺」
    從靈光井到傳說中的「八寺」 撰文 沈愛君 攝影記者 王振宇 如果說,「勇猛精進」是生活在東部沿海城市的嘉興人骨子裡的一種熱血基因,那麼,「勤善和美」的烙印,是否和嘉興歷史上的「七塔八寺」非常相關?
  • 萬盛飛爐寺之「香爐傳說」
    華龍網11月16日11時5分訊 飛爐寺在萬盛腰子口進去的箐溪溝與魚子崗之間那座名叫「秀峰」的山上,地處黑山鎮魚子村飛爐寺社,離萬盛城區10餘公裡,是萬盛境內現存的少數幾個古寺廟之一,始建於清初吳三桂之孫吳世璠洪化年間(1678年—1681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廟史。
  • 7月第3周社旗縣人氣樓盤榜來了 這些樓盤很優秀!
    房天下研究院公布了7月第3周(7.13-7.19)社旗縣樓盤熱搜排名,數據顯示,7月第3周(7.13-7.19)熱搜小區排名第一的為社旗恆大御府,社旗金和苑、社旗三傑盛世城的排名緊隨其後。其中社旗恆大御府,位於社旗縣嵩山路與酒業大道交會處西南角,價格為待定,規劃配套有國際雙語幼兒園、社旗縣實驗小學社旗一高二高、萬德隆時代廣場新天地廣場、縣人民醫院婦幼保健院五官醫院。社旗金和苑,位於社旗長江路與經一路交匯處(實驗小學西150米),價格為4150元/平方米,規劃配套有社區幼兒園、小學:社旗實驗小學初中:趙河中學、購物:萬德隆購物廣場、醫院:社旗縣人民醫院、娛樂:趙河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