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自古以來美女如雲,提到古代四大美女,我們不禁會想到貂蟬、西施、王昭君、楊玉環。在四大美女中,楊玉環是出身最高貴的,她的父親曾經是蜀州司戶。
所以一直以來,楊玉環都有自己獨特的品位和文化教養,也是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妃子。
從唐代開始,就有很多文人志士源源不斷為楊玉環寫詩作詞,比如李白的「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杜甫的「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而今天我們要跟大家說的是蘇軾為楊玉環寫的一首《華清引》。
01奉旨回京,途徑「華清池」,感慨頗深,提筆作詞
著名的華清池位於古城西安以東三十公裡的驪山腳下,每一位帝王都是一位享樂主義者,華清池帶有一種悲劇美。
在唐朝鼎盛時期, 唐玄宗為楊貴妃修建了華清池,相關史料記載華清宮內有著特殊的溫泉水,每年十月份,唐玄宗和楊貴妃都會來到華清宮,華清池是專供楊貴妃沐浴用的,也增加了幾分神秘和傳奇的色彩,這裡的池子似乎也都微微帶著胭脂的顏色,渲染了楊貴妃出浴的美,不僅牽動唐玄宗的心,就連文人墨客也揮毫潑墨加以詠誦。
而蘇軾在29歲那年,他做了判官剛好滿三年,於是便奉旨回京,途徑西安臨潼時,他就去了華清池遊逛了一番。回想當年唐玄宗和楊貴妃在這裡恩愛,於是便創作了這首《華清引》。
02詩的前兩句是懷念舊朝往事,楊貴妃在唐玄宗心目中的地位不可估量
平時十月幸蘭湯。玉甃瓊梁。五家車馬如水,珠璣滿路旁。楊玉環變成貴妃後,每年的十月唐玄宗都會與她來到這裡,太真宮是以前楊貴妃住過的地方,唐玄宗為她在這裡修建了華清池。
碧波蕩漾的玉池和華美的屋梁。明皇與貴妃年年來到這裡洗沐享受,玉石砌成的井壁,色澤晶瑩的柱梁。就連楊家兄弟姊妹也要跟隨前往,五家合隊,車水馬龍,他們身上帶的金銀玉器使得整條路都變得燦爛芳馥,看到此前的景色,蘇軾不僅回想起了舊朝往事。
其實在這裡雖然是描述了回憶舊朝代之情景,但也在暗指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驕奢淫逸的生活,唐玄宗把大量的金錢用在了寵愛貴妃身上,把精力放在了後宮中,忽視朝政,為之後的隱患埋下了伏筆。
這兩句詩詞也貫穿了一種抨擊權貴、諷喻朝政的批判精神。
03詩的後兩句是詩人感慨歲月匆忙,繁華景象一去不復返
翠華一去掩方床。獨留煙樹蒼蒼。至今清夜月,依前過繚牆。最後兩句是蘇軾感慨之情。歲月無情,安史之亂爆發後,唐玄宗逃離長安城,而太真宮繁華也一去不復返,曾經的是閃著珠光寶氣的雙人床早已被灰塵覆蓋,如今只剩下了煙霧籠罩的樹木。
但明月卻依舊清高高懸掛在空中,依然照著藤條環繞的圍牆。明月江山歲在,但早就人去樓空。
蘇軾所做的最後兩句可謂是點睛之筆,有一種「早知今日何必當初」的感慨之情,估計唐玄宗和楊玉環做夢都不會想到兩人最後的下場卻如此悲慘。華清池的景象使人於感舊中不勝惆悵,孕含了舊朝往事為鑑的深意。
如果唐玄宗當初不沉迷於美色,不忽略朝政,或許也不會落到最後悽慘的下場。從歷史角度來看,楊貴妃也是他們愛情的犧牲品,國破家亡,讓人感慨唏噓不已。